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巴中市旅游
巴中市文物古迹介绍
101、水宁寺石窟
水宁寺石窟位于巴中市城东37公里的水宁寺镇,是古代巴蜀通往汉中的古道,即“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现处于巴中至通江、达川公路的三岔口上,有巴中至达川、通江的公路横穿镇前。在北宋乾德四年(公元966年)以前此地称始宁县,因位于南北交通的要道上,当时是这一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水宁寺旧称“始宁寺”,古寺今已无存,而寺前沿水宁河两岸约500米的石岩上至今仍有盛唐造像38龛316躯。其中最精彩的当数位于原寺后山崖上的1-9号龛,此九龛均凿于盛唐,堪称巴中现存窟龛中雕刻最精美、最具艺术价值者。1号龛为双重龛,外方内圆。龛内东方三圣立于正壁,药师佛居中,左手托药钵,右手执锡杖,额上有毫光,面相丰圆,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侍立左右,体态婀娜。内龛外侧二力士形象勇猛,作搏斗状。龛楣两角各雕一身飞天飘舞于朵朵祥云之中。2号龛为释迦说海像,l释迦左右立迦叶、阿难二弟子及二菩萨、二力士。外龛两壁立供养人,内龛二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2、平昌北山寺
北山寺位于距平昌县城40公里的得胜镇上,又名北峰院。始建于明朝初期,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至二十五年(1845年)扩建,是一座佛教古刹。寺院坐北朝南,长方形田字状,四合院布局,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屋顶,分为前、中、后三院,两侧由厢房楼阁构成一体,建筑体因其地势高低造建,寺庙小巧玲珑。景区占地5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3800多平方米。北山寺是巴中市辖区内至今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古庙。据碑文、题记所载:“嗣汉明始建寺观,铸镛钟及浩宝塔金像,梵堂照若日星四海,敬尊缅本市北蜂院。”明初建寺以来,规模壮观,清初兵燹,康熙时复修缮,立二教寺,后改名北山寺。现前、中两院及壁画,是清道光十七年至二十五年以一位名叫雷自然的和尚为首筹资相继扩建的。寺前会仙亭外一棵明代的菩提树和各种稀有的古木遮掩着数百级石梯。寺院大门外右置碑林,寺左拥石狮,门左侧有深邃冷肃的“隐身洞”,洞内宽敞,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3、邓家祠堂
邓家祠堂位于关渡乡天井村三社,由邓姓人自建。该房建成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房屋造型别致,堂、屋正房厢房形成三叠,高低错落有致,正堂屋上翘角飞檐,穿木斗拱,房梁彩绘、墨笔题款清晰可见,四根大柱撑起房檐檩子,壮观别致。“喜上眉梢”、“福禄双全”、“双龙捧寿”等绘画雕刻随处可见。其雕刻手法有镂、透、圆,或兼而用之,。中堂之中梁,多画有太极图或如意缠枝花卉等图案。关渡的民居成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房前的阶沿、院坝布局十分讲究,其宽窄不等,一般3-4米,可逢事设席。建筑的雕刻、绘画特别精美。不仅体现了匠师们有技术,更反映了匠师们懂艺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4、独雄庙
独雄庙:位于鱼脊垭(玉凤垭)街道,始建于唐朝,南宋时期时大规模扩建,诸神俱全,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后经当地百姓捐资恢复,仅恢复了庙宇主体,目前庙宇供奉、玉帝、观音、四大天王、土地、财神、独雄菩萨等少数尊神。独雄菩萨原供奉地,在鱼脊村凉水井处,一次山洪暴发,石像被冲入泥土里,当地百姓詹宗奇在梦中,受独雄菩萨托梦,说:“你救我一时,我救你一世”。此人醒来,将石像挖出并背至现在的独雄庙,当然此人家中自然是鸿运连连。庙中菩萨个个灵验,长年香火不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5、天神庙
天神庙。天神庙在下坝村中央,为纪念上天神力造就下营坝村,先民建于古代,庙内供奉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等,香火极旺。曾有英国、法国传教士在庙后修筑教堂,也就是现在王家院子处,天神庙有庙竺管理,还建有水塘灭火消防。外国传教士房屋建有长方形水池,院墙下半截是青石板,上半截是洋石灰粉刷,尉为壮观,每个门方都有对联,那时笔者与王家王成绪上中学去与他同路,看见有个门方上刻有对联:“养成正气还天地,学就完人对祖宗”字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6、石娥寺
石娥寺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当地乡绅徐士杰任职兰州府尹,提议捐资修建。召来百余匠师,千多杂役,历时三年建成。寺庙以现存古庙为中心,东西南北建陪殿,四方石道连接,间以凉亭曲栏。后遭遇文革洗劫,东西南北的陪殿已荡然无存,只存正殿。后经修缮,寺庙面积近200平方米,寺前铺设680余步石阶。正殿三间,厢房左右各一间。正殿供夫子、老君、佛祖及刘备、关羽像,左侧供观音圣母,高坐蓬台,普度众生。右侧供神像若干,香火旺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7、通江千佛岩石窟
通江千佛岩石窟位于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千佛村,石窟雕凿于唐龙朔三年(663年)至开元七年(719年),前后历时56年。共有造像54龛,造像3000余身,分布在高10米、宽53米的白砂岩石正面和左侧。正面28龛,盛唐雕造;左侧26龛,初唐雕造。整个造像群由净土变、天龙八部、说法图、七级佛塔、千佛屏等龛组成。主要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大势至、四佛、三世佛、药师佛、护法力士、供养人、乐伎等。龛形有方形龛、双重檐龛、拱形龛等;雕刻手法采用高浮雕、浅浮雕、线刻和镂空雕刻手法。千佛岩石窟规模宏大,装饰华丽,雕艺精细,栩栩如生。既有初唐时期的简朴,又有盛唐时期的风韵,是研究唐代服饰、美术、彩绘、雕刻、建筑等的珍贵实物资料。特别是高3.7米的七级浮雕佛塔龛和四佛并坐龛,前者人字形直斗重叠使用,除西安大雁塔门楣石上的线刻外,是仅有的例证,是研究建筑历史和建筑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1996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8、南江何氏宗祠
何氏宗祠坐落于东流村长梁社,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内分正殿占面积150平方米,殿内设3箧,供3大房已故亡灵之灵位,左右厢房,下方戏楼。古式建筑风格,四角搬爪,土木结构,牙梁画柱,天花板绘制24考、安安送米、孟宗哭竹等。山门外刻有祖训,戒嫖赌、奢华、兄弟相争。题诗曰“品正行端困亦芳,带经锄草也馨香,为人若是多邪僻,纵获显荣亦无光,一坏心田二耗财,三无品望四招灾,士农工商皆有业,汝辈需惜有用材”。2017年6月何氏宗祠已被批为国家一级保护单位,是远近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9、步月塔
步月塔,又名渔溪白塔,不仅是渔溪远近闻名的古迹,也是渔溪镇标致性的建筑之一,它耸立在巴州区(现属恩阳区)渔溪镇场镇南面一公里处河岸的山岗上。据考证此塔建于清朝光绪庚子年(公元1900年),塔高39米,坐东南朝西北,共11层,建筑雄伟、结构严密(砖石结构),巍然屹立于山包之上。整个塔体为6方6角,每层塔角上原来都系有奎碗大的铜铃,一有风吹,那铜铃响声不断、优雅悦耳。近看其塔,塔顶两层的宝石顶座上有一根杯大的钢针直插云端,高挂在塔角的铜铃金光闪闪,让人欣喜不已。走近其塔,便可见塔门上方的石板中间写有三个钢劲有力的大字——“步月塔”,右边书有“清光绪庚子年建”字样,塔门向北,装有厚重的木门,木门两边是一付石刻对联,对联内容为:“健笔矗云霄,五千军词场横扫;文光射牛斗,二百年景运宏开”。步入塔内底层有一个石质塑像(文革中遭损坏而没有了头),塔体四周还有一些模糊的图画,使得塔内更加多姿多彩,向上观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0、南江铜铃寺
铜铃寺位于南江城东南三公里的碾盘乡石光村四社园包梁山腰,由城南倒向店上行两个多小时可到。相传此寺初建于唐朝天宝十四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当年当地的百姓要修一个庙子,准备好了材料,要开工的头天晚上,这些材料突然飞到了几里外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地方所以就叫飞仙观,当庙子要修好了的时候正殿的铜铃突然大响,后改名铜铃寺。铜铃寺碑文寺内存有唐宋石雕佛像四十八尊,中有儒、佛、道三家创始人,是县城周围公有的珍贵文物,年曾被盗,后找回。铜铃寺壁画登山有山,峰峦层叠拥公山;要水有水,有不溢不涸的山泉井;观景有景,寺临绝壁背靠山,松柏青杠林参天。春花夏瀑看不够,秋蝉冬雪任流连。有诗赞日:绿树田园村古寺,清风明月入禅林;千年文物放异彩,党的政策得人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1、平昌汉中古道
所谓汉中古道,从字面上看,即陕西汉中通往四川的古道。此路从汉中经通江过平昌(古时称江口)由水陆两路抵绥定(今达州市)再下重庆。在古时候,中原进蜀道路崎岖,攀崖凿壁,历经艰险,正如李白诗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现在残存的道路痕迹还历历在目,不少题纪佐证了古人开山劈石修路造桥的丰功伟绩。在平昌境内古代题刻尤多:如西兴乡天堂村北1.5千米,明万历乙卯年(1615年)咸安袁雪庵书刻的高1.18米、宽0.7米,笔划宽0.9米的长安古道和位于江口镇,清光绪(1883)廖纶题书的群山开路让人行及《石峡颂》:天开灵奇,重峦叠嶂,岗抱双环,路开一线,树老石悬,竹修烟暗,宿鸟晨飞,流萤夕璨,水汇岷江,云连秦栈,剑阁夔门,东西相间,玉垒铜梁,秀分厥半,拾级连登,置身霄汉。由此可以说明古代的平昌境内有中原进蜀的古道。保护范围:从江口镇古王家沱码头—汉中路—龟碑湾—医药公司—白顶寨,全程长11,000米,以宽0.6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2、红四门
红四门“红四门”及其城墙位于南江县南江镇。“红四门”地处县城中心通往上河街及南江中学等单位的东出要道,是一座昼夜开放的天然展厅。1991年4月,“红四门”及城墙被四川省人民0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南江城墙东门入城,解放了县城并建立了县苏维埃0,红军总政委陈昌浩应县苏维埃0的邀请,亲笔题写了“红四门”三字,由錾字队将“迎晖门”门额换刻成红四门作为红军解放南江的永久纪念,红军各政治部先后在门洞内外錾刻宣传标语15条。红四门居城东要道,过往行人日以万计,是一处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保护范围:城墙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3、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
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巴山游击队纪念馆位于南江县桃园镇北七公里铁炉坝村,2003年12月被巴中市人民0公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类文物保护单位,是光雾山重要的旅游景点。巴山游击队是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前组建的一支留守川陕革0据地的正规武装力量。自1935年2月至1940年春,这支队伍在刘子才、赵明恩等的领导下,活动在以南江县桃园为中心的茫茫林海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5年之久。巴山游击队纪念馆,由厘金局遗址、广场、主题雕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史迹陈列馆、巴山游击队赵明恩烈士墓、绿化带七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73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230多平方米,设计为“指挥部原貌”和“居民旧貌”两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118件;史迹陈列室110多平方米,设计为“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和活动区域”“巴山游击队战斗史及主要领导人”“桃园新貌”三个主题陈列,展出文物及资料83件;主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114、朝阳洞石窟
朝阳洞石窟(恩阳区)保护范围:朝阳洞石窟崖壁顶端向西面外延20米,南面自最边缘造像外延50米,北面自最边缘造像外延50米,东面自造像前防雨棚滴水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5、恩阳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恩阳镇飞凤村。始建于清代,原名观音堂,又名白衣庵。民国初年,由四世方丈一明和尚重建。重建时值夏秋交替,烈日暴晒,万里无云,工匠们施工难耐酷暑。一明方丈望空祈祷,遂有白云遮日,天天如此,直至竣工,祥云方散,故将寺名改为白云寺。白云寺,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卷拱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由厅堂、厢房、天井、戏楼组成,呈三合院布局。戏楼脊上施吻兽,飞檐下彩绘戏剧人物故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6、登科寺
登科寺登科古寺,在恩阳河东岸。南宋后,人们为追念绍定年间(南宋理宗赵昀在位的1228-1233年)先后登科第的王谢五子(王绍、谢周卿、谢耕、谢震、谢樵)而修建的一寺,以告知后人勤奋学习。古寺毁于兵燹,于20世纪80年代重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7、鹿鸣祠
鹿鸣祠。五代十国时,王建曾领壁州刺史,后在成都自称蜀王。后梁乾化三年(913年)见麟于壁山,二麟随之,故立此祠。宋皇祐初,太守胡免记其事云:“朝廷有大诏令,官属有迁罢,鹿必鸣,鸣于山阳为福,鸣于山阴为祸,灵验如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8、佛耳岩石窟
佛耳岩石窟(通江县)保护范围:分布石窟的岩石外延3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9、南江回龙寺故址
回龙寺:故址在今唐家坪小学,离兴马街2公里,仅次于赶场的夏院寺,为明江河流域的第二大敲定。庙后耸立佛爷包,右依寨包山梁,寨包左右各有一石笋,高插入云,远观很像龙的角。寨包上绿树成荫,似龙胡须;汪家坝层层梯田似龙鳞;竹林湾的黑包包,似龙尾。寨梁山势向后,犹如龙在回头。因此,定名“回龙寺”。传说,寺初建于明末,先只有一小庙,后穿柏树建修治平寺,在立庙的前一夜,大雪纷飞,寒风凛冽,第二天早上发现正梁丢失,四处寻找不着,发现雪地上有二尺余长的足迹,跟踪到小庙,发现正梁放在面前的荒坪上,众人皆感,以为是神找到吉地。于是将治平寺的建房材料,搬到正梁停放处,将小庙扩建成大庙。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冬月,因旧庙危小,因此,重建成一座四水归堂的大庙。庙周绿竹冉冉,环竹翠柏葱葱。春天,庙前紫荆花红遍;冬腊天,瑞雪闪耀。晨钟幽鸣迎仙入,暮鼓疾声催僧还;不是仙家地,却是仙家景。庙前,有魁星楼相衬。据传建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0、光福寺
光福寺位于巴州区城南的南龛山北侧。古时寺庙建于南龛摩崖造像下侧。20世纪90年代重建时,移到原梓潼宫(早毁)处。光福寺始建于梁魏。在历史上曾以山为名,叫南龛寺、化成寺;也曾因山有大楠木树而名楠木寺。唐代严武为巴州刺史,修茸一新之后,表奏朝廷,请赐名光福寺,乾元三年(760年)四月十三日,肃宗准奏,泐名于石上。1993年巴中地区建立,时任四川省佛学院教授、知名海外的盲人佛学家唐仲容赠送缅甸玉佛1尊,于是肇起筹建玉佛寺。延请四川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遂宁市广德寺监院释昭全住持,先后迎请高三米的缅甸玉佛4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为“大雄宝殿”题写了匾额,1997年经批准而正式开放。2000年中国佛教协会和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编写《中国佛教百名大寺》大型画册征稿,经巴州区政府批准,又将其寺复名为光福寺。光福寺建成有大雄宝殿、玉佛殿、接引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