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眉山市旅游
眉山市文物古迹介绍
三苏祠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城西,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原为五亩庭院,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摹拟重建。经历代增修扩建,现占地86亩。三苏祠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肃穆中有疏朗之气,典雅中而洋洋大观。庭园红墙环抱,绿水萦绕,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楼台亭榭,庄重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祠内供奉陈列有三苏及子孙、女眷塑像,还供奉有眉山始祖苏味道画像和列代先祖牌位;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荔枝树等苏家遗迹;有三苏祠沿革展、碑廊苏轼手迹刻石80多通,宋、明、清、
牛角寨石窟
仁寿牛角寨大佛位于县城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山上,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海拔760米。南北西群山连接,重峦叠嶂;东面平畴,俯视千里。近观鹰头水库,远眺简阳市三岔湖。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高15.85米,宽11米,于公元707年建成。乐山大佛是海通带领工匠始凿于唐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正好是仁寿大佛建成6年之后。也许是他将仁寿大佛建成取得了镌刻经验,又到各地考察,选到了乐山的理想地址和石质,再将图样放大,设计出乐山大佛。两尊造像均为弥勒佛,外貌清晰,面型丰满,嘴微闭,目微启,眉似弯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峰崖墓群
瑞峰崖墓群位于眉山市青神县岷江西岸的瑞峰镇黄角村丘陵地带,是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秦并巴蜀后,四川盆地依托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了一批拥有大量土地和佃户的富裕庄园主,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改善,民众的意识形态和丧葬制度开始转变,厚葬和家族葬风开始盛行。纵贯眉山的岷江,远在秦汉,就是四川的“黄金水道”,沿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当时沿江的眉山人,不仅生在岷江边,死后也安息在岷江两岸,这就是岷江两岸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高家大佛
仁寿高家大佛:又称牛角寨大佛,位于仁寿县城东北35公里的高家镇鹰头村牛角寨,海拔760米,地处双流、简阳、仁寿三县交界处,龙泉山脉中段东侧边缘,距成都市40公里,景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南、北、西三面群山连接,层峦迭障,东西平畴数十里,近观鹰头水库,远观简阳三岔湖,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寨上古柏苍郁,怪石嶙峋;寨东侧崖壁依山镌造弥勒佛胸像一尊,坐西向东,双手齐胸合十,牛角寨大佛始于唐代天宝八年,头高7.7米,颈高1米,胸高4.85米,面部宽4.6米,肩宽11米,是中国大佛的唯一胸佛。于公元707年建成。2002年3月,县政府审定为县级第一批旅游区。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公陵
虞公陵位于仁寿县境虞丞乡,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距县城16公里,眉山市32公里.2002年3月,经县政府审定为第一批旅游区,旅游面积10万平方公里.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虞允文,字彬甫,仁寿县藕塘乡人,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1161年在采石矶率一万八千将士,击败十余万金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毛泽东读《二十四史》赞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据《仁寿县志》载:“宋虞忠肃公墓,治西三十里玉屏山,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竖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立华表两座,四周砌石围墙护之,旧有祠今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仁寿甘泉寺
甘泉寺据《仁寿县志》记载,“甘泉寺在治东,明初刹也。佛殿自盾以上皆叠木而成,无一牝牡榫。”据寺内留存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募叩修路碑名记》载:“邑之甘泉寺自明宣德建修以来”,可知甘泉寺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年),距今已有近580年的历史。甘泉寺建成之初,规模宏大,占地134亩,依其地势从高到低,建数重殿宇。然而,“献贼(张献忠)扰蜀时,烧其寺殆尽,惟佛殿火之辄息,贼恚,以刀砍门而去。至今焚处焦黑如帚许,门限刀痕四,入木皆二寸许。”(《仁寿县志》载)至建国初期,甘泉寺仅存二主殿及其厢房共两院。建国后,该寺又改作学校和乡政府驻地,文革中乡政府驻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虞允文墓
虞允文墓,别名丞相坟,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丞相村西,距县城16公里,距眉山市32公里。紧邻黑龙滩风景区,是黑龙滩旅游区支线景点。虞允文墓先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后乐山、眉山分家后,成为眉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仁寿县志》载:“宋虞忠肃公墓,治西三十里玉屏山,建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竖石人石马作侍,石羊、石猪作供,立华表两座,四周砌石围墙护之,旧有祠今废,墓高五尺,穿心两丈,墓前抵石墙界五十二弓,后至山顶五十二弓,左抵山脊六十七弓,右三十二弓四尽。”从记载中可以得知:虞允文墓建墓初期,有墓穴二个,一前一后,有石人、石马作待,石羊、石猪作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丹棱白塔
丹棱白塔建于唐代大中(847——860)年间的丹棱白塔,是为陪衬原丹棱白鹤寺建筑群而建的。历经1100多年风雨剥蚀,至今保存完整,是四川境内最悠久的密檐式砖塔,也是眉山市境内最古老的建筑艺术精品。塔起源于印度,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我国,自汉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开始以礼佛诵经参禅的殿宇为中心,塔成为佛寺的陪衬,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刹高2.2米),为正方四角砖尖14层密檐式塔。塔中间设有蹬道,可盘旋达顶,造型雄伟,与今西安小雁塔,乐山唐代灵塔造型极为相似。丹棱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石牌坊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部50余公里的禾加区中华乡牌坊村,距牌坊村小学东方200米,南北向,两坊上下对列,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贯穿其间。两坊间距44.5米,依所处地势由低到高分别编为一号坊和二号坊。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年),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高11.17米,宽7.16米,四柱三开间格局,明间空(宽)2.52米,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仿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109块石料构成,有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装8个雕花云板,8支镂雕雀替,石柱前后分立8尊镇门兽,或狮或象,十分威严。两面对联各二副,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县华严寺
仁寿县华严寺眉山市仁寿县华严寺地处文林镇卫星村,原名超觉寺,始建于唐代,后改称跨鳌寺,恢复开放于1995年3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10985平方米,建筑面积3380平方米,建有接引殿、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五观堂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42人。近年来,积极筹资800余万元修建殿堂、美化环境,成立了-利生会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教育信教群众要把信教和回报社会相结合,献爱心、讲奉献,先后3次给全国红十字会捐款5万元,另筹资10余万元,捐衣被2500件,捐粮80000斤用于扶持贫困户30户,救助失学儿童5名,照顾老弱病残和孤寡老人12名。2005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道故城
严道故城——位于县南车冈山(长烟岗)北端之大田坝。“山岩作墙坝作城”,面积两万多亩。秦灭楚(前222年)、徙楚严王之族居此,封秦将樗里疾为严君管理严王之族,汉初(前206年)开置严道县,辖荥经河、车冈河(炳灵河)流域,北至青衣江,南至大相岭分水岭。(公元593年,将车冈河上游李湾处划断与丹棱划出的洪雅镇合并建置洪雅县。公元605年复置严道县于始阳(多营)。620年划出荥经河流域,设置荥经县,1729年改严道县为雅安县)楚严王之族带来楚地先进的冶炼术,整个严道县境内成了大冶厂,天车走云端,矿洞遍山间,炼铜炼铅抽银成为该县的主业,邓通、毛苍文(毛百万)、花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冒水村摩崖造像
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是宋代摩崖造像的精品之一。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虞丞乡冒水村三组,这里地处浅丘,四面环山,又叫大佛沟。冒水村摩崖造像镌刻在一块大石包上。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仁寿冒水村摩崖造像,因地处大佛沟,又叫大佛沟摩崖造像,有造像6龛共22尊,另有碑记一通,题记一处三则,大部分完整。据仁寿县文物管理所考证,这些造像镌凿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至清宣统二年(1910)。民国版《仁寿县志》载,“昆迦寺有两个石刻大佛。”据查,造像处原有庙宇一座,叫做昆迦寺,因当地人把摩崖造像统称为大佛,因此该寺也叫大佛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岩寺摩崖造像
中岩寺摩崖造像中岩寺摩崖造像,位于青神城南9公里处之岷江东岸的中岩。据史载,中岩于唐代开始建寺,中岩寺唐名德禅院,是诺巨那罗汉誓不归极乐世界,而愿住人间与世人同甘共苦,人们称他是掌嗣、禄之神。经过北宋、南宋的大规模扩建到明代时,中岩山中寺院众多,摩岩造像及石刻碑文无数,已成为蜀中一处著名的佛教游览胜地。历代建筑的寺院主要有:上岩“垂拱寺”,中岩“景德禅院”,下岩“慈姥庙”等。此外,江边有“水月楼”、山中有古塔、“东坡读书楼”、石窟造像,以及众多的碑刻楹联题字等等。民间曾流传有“先游中岩,后朝峨眉”的说法。中岩寺摩崖造像共48龛2492尊,以唐代造像居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
郑山·刘嘴摩崖造像在郑山和刘嘴之上,各有几块形态各异的大石包,就在这几块大石包之上,雕刻着一龛龛精美的唐代佛像,密如蜂房,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石包造像。1984年,丹棱县文物工作者在全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两处规模较大的摩崖造像群,由于郑山、刘嘴相距不过里许,因此,将这两处造像统称为丹棱郑山——刘嘴摩崖造像。2013年5月,郑山·刘嘴摩崖造像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郑山摩崖造像保护范围:东以第23龛造像外延80米,西以第39龛造像外延20米,南以第37龛造像外延80米,北以第40龛造像外延8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北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葬字塔
四川仁寿县境内文星山崖石壁间发现一座稀世“葬字塔”。该塔位于距仁寿县五十公里外的骑虎乡文星岩,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完工于道光二十年。塔高约八米,占地约十平方米。塔侧石壁之上刻有“文星岩”三个大字,塔正中部位雕刻着的字库二字,虽经风雨侵袭仍清晰可见。在塔腰上,刻有一副对联:“文章千古事,火焰万载秋”,横批“天开文远”。对联正中有一窗形石孔直通塔身。横批旁有“大清道光”四字。塔的左侧面雕有四龙一凤。龙头雕刻精细,龙口中空,连通塔身。每当人们在塔中祭祀化纸时,火焰呼呼之声传及百米之外,燃出的青烟由分别从四个龙头口中喷出。字库右侧刻有“文星岩建字库序”,字迹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奎星阁
奎星阁位于仁寿县城东风山(小山包),属奎星街一段。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战火,于同治二年(1863年)由县令胡圻、罗廷权、汉琮重建。1988年将古阁修葺一新,重放光彩。奎星阁背负群山,东临沃野,别具风姿,晨披丹霞,夕染落辉,飞阁凌空,典雅古朴。《仁寿县志》称:魁星阁“治东东凤观之旧址”。奎星阁阁基占地196平方米,基宽14米。由须弥座、阁身、宝顶三部份组成。通高29米,为四重檐领八面体攒尖式木结构建筑,青灰简瓦屋面,维修后改为琉璃瓦。檐额、雀替、瓜头、撑弓等均精工雕饰,或花卉卷草、或祥兽、或善财童子,无一素面。全阁用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口崖墓
江口崖墓位于四川省眉山地区彭山县江口镇岷江东岸上。该墓的时代上限为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晚期,下限不晚于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以东汉(公元25年-220年)时期崖墓为大宗。崖墓以江口镇梅花村为中心,在塞子山、高家沟、盐井沟、打鱼沟、油房沟等地点都有分布,面积30.4平方公里,现存崖墓4580座。江口崖墓的墓葬形制有6种类型,包括船形室墓、竖井横室墓、岩室与砖室结合墓、天井墓和异型墓。墓葬的雕刻画像和出土文物为研究当时的道教和佛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江口崖墓以其数量多、保存好、时代明确,成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建筑艺术的不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报恩寺
仁寿县报恩寺地处黑龙滩镇,原名龙兴寺,始建于唐代,恢复开放于1989年6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26680平方米,建筑面积4047平方米,建有药师殿、华严殿、华严塔、三圣殿、观音殿、玉佛殿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标志性建筑佛牙舍利塔高39.96米,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60人。每季度举行一次爱国爱教教育,利用春节、国庆、元旦等大型-举行升国旗仪式,得到眉山市的肯定,并在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推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2009年台湾受台风灾害后,捐款10000元。地址:仁寿县黑龙滩镇大坝西路80号邮编:620561电话:13890302933主要负责人:释心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仁寿大佛寺
仁寿县大佛寺眉山市仁寿县大佛寺地处高家镇英头村,恢复开放于2000年3月,场所现有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5平方米,建有玉佛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观音殿、五观堂等殿堂和附属设施,有常住僧人和0居士12人。有高15.85米,宽11米的半圆半身胸佛一尊,崖上有唐代佛道造像101龛1519尊,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仁寿县高家镇英头村邮编:620500电话:15182210609主要负责人:释心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家园
曾家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北面,建于清朝年间,是洪雅县至今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庄园。从上空看曾家大院,是一个繁体的“寿”字。据考证,曾家园由曾氏后裔曾艺澄于1927—1937年历经10年建成,坐西向东,原占地116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2平方米,为“四院三戏台”布局,有四个四合院,三个戏台,院中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院主人昔日的豪华气派。2013年5月,曾家园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外延12米至杨村河河堤。向西外延2米至围墙,向南外延3米至围墙,向北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