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旅游
阿坝州文物古迹介绍
阿坝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317国道旁,距离马尔康市城8公里的卓克基镇,地处梭磨河与西索河交汇处的高地上,也是马尔康至成都、小金两条公路的交叉点,距离成都354公里。土司官寨,亦称土司署或土司官邸,为土司管辖境内的政治中心,是土司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卓克基土司官寨始建于清代,官寨座东北向西南,总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其布局仿汉式四合院结构,北部正屋为假六层,东西厢房为五层,中为天井,共有大小房间63间。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地理位置:卓克基土司官寨
金川观音桥
观音桥风景名胜区位于阿坝州金川县境内,景区分布于观音桥镇、太阳河乡、阿科里乡、毛日乡、俄日乡等一镇四乡,海拔高度2500米至5300米,年平均气温12.5℃,总面积达300余平方公里,汇聚了藏地圣庙、高山草甸、高原湖泊、高山峡谷、高原彩林等五大类景观36个主要景点。景区按景观属性大体可分为宗教文化区、高山草原区和高山峡谷区三大片区,其中核心区为观音庙宗教文化区和太阳河高山峡谷区,俄日和阿科里的高山草原和高山峡谷区为延伸区。景区内自然风光雄美壮阔,人文历史璀璨夺目,集朝圣、探秘、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原原生态宗教文化旅游景区。地理位置:位于阿
川主寺
川主寺始建于270年,简称“卓仑贡巴”。解放初寺院共有房屋86间,占地27亩,大殿雕梁画栋,雄伟壮观。寺内曾经供奉大小泥塑菩萨2018尊,铜铸菩萨1025尊,银子唢呐2对,大蟒号4对,唐卡350幅,经书3250卷,舍利塔2座,大小转经筒524个,木雕菩萨128尊,还存有黄金、白银等财产。“文革”期间,寺院和财产遭到损毁,仅镇寺之宝、部分文物和经书得以保存。川主寺镇是通往九寨沟、黄龙风景区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路,是川西北众多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四条旅游干线的十字交汇点。
甘堡藏寨-桃坪羌寨旅游景区
甘堡藏寨是四川省阿坝州理县甘堡羌乡的一个藏族村舍。从成都出发经闻名国内外的都江堰往九寨沟方向行驶,约185公里便到达藏寨。甘堡是藏语山坡上的村落的意思。整个藏区自古将甘堡称为甘堡甲穹,意为百户大寨。甘堡历史悠久,至今约有2500年历史。据当地藏族老人介绍,春秋战国至晋朝属维州属地。阿坝是羌人游牧区之一;南北朝时属吐谷浑国。唐太宗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兵压境,在松州(即今松潘)一带发生激战,占领了该地区,当时甘堡一带是两兵激烈争夺的地方。尔后,西藏内部发生四分五裂,大部分-没有回西藏而留住下来,与羌人融合,世代繁衍,成为嘉绒藏族至今。明代推行土司制,甘堡属
两河口会议会址
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城北70公里两河口镇的关帝庙,主体建筑已毁无存,现仅余后部马房。为消除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在战略方针上的分歧,进一步统一认识,实现团结北上的方针。1935年6月26日至28日,0中央在此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否定了张国秦的错误主张,决定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否定在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的主张,为创造川陕甘革0据地奠定了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同张国焘右倾路线斗争的序幕。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扎如寺
“扎如寺”位于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扎如沟宝镜岩下,据藏文史籍记载,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藏语全称叫“热悟贡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0洲)。由于文革时期寺院被毁后,寺址归附近的扎如村所有,故顺口称之为“扎如寺”。扎如寺属雍仲本教,历史属“奔卡拉康”的延续。“奔卡拉康”是由雍仲本教创始人辛饶弥沃的骨系、希升贡灿旺登后裔章松尼玛塔朵-在公元870年创建。到明朝末年公元1573年,第二十一世奔卡-旦增坚参得到当时从西藏来的尕让尼玛高僧的加持和指点,把以前几座分散的小庙(奔卡拉康、盘兴拉康等)统合成一个大寺院,并选寺址新建大寺,赐名为“热悟宫扎西彭措林”(圣地吉祥0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松州古城(松潘)
松潘古城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部,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边陲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目前又是连接九寨沟、黄龙、大草原等重要景区的枢纽。古城素有“高原古城”之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绍松潘县示意图大唐松州古城即为松潘县城,是一座兴盛于唐朝的古城,因当年长满了参天的松柏而得名松州。现在县城的风貌依旧可见当年历史的痕迹:青色的城墙围绕着古城;城内房屋低矮,小巷众多,东、西、南、北四条主街道宽大、分明地散布于城内;年代久远的古桥,桥下流水潺潺的小河,河边的茶楼、藤椅,远处高大的城门,城门外的苍山目光所
曾克寺
曾克寺坐落于壤塘县吾依乡吾依村杜柯河畔,距离县城26.5公里,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曾克寺是1954年由名叫尼生的喇嘛创建,属于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克喇嘛晋美俄赛受第十六世噶玛巴的嘱托,在此地建立起一座九层的米勒塔,被称作曾克寺。后来曾克喇嘛又修了一座噶举派的“那若六法”闭关中心,很多修行人闻讯而来,曾克喇嘛为他们灌顶,传法。渐渐地曾克寺兴旺起来。曾克寺是藏区规模最大的庙碉群,是以米拉塔、彩塔林和特色民居为主要景观,曾克寺的主体建筑属石木结构,面积2500平方米。地理位置:曾克寺坐落于壤塘县吾依乡吾依村杜柯河畔,距县城26.5公里,占
尕米寺
尕米寺,是安多松潘草地多早期雍仲本教著名寺院,也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最早的本教寺院之一。尕米寺藏语全称为“更恰德钦尕米林”,意即“佛法汇集之尕米寺”。“尕米”汉语意为安详欢欣之地,“林”指寺。它位于松潘县县城以北30公里处的小西天圣山脚下即漳蜡水晶乡境内。小西天圣山雄踞于岷江源头弓杠岭山脉,海拔4050米,风景独特,闻名遐迩。尕米寺在历代尕米仓的苦心经营下,至当代已拥有德巴扎仓﹑郎依扎仓﹑降仓扎仓﹑仁普扎仓和甲顶扎仓5个扎仓以及1座比丘尼寺,僧尼数百人。建有经堂2座,僧舍上百院,佛塔数尊。尕米寺历史悠久,殿宇宏大,学院齐全,被本教徒尊为雍仲本教东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维城遗址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上。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传说蜀汉大将军曾在汶川一带驻防,现存有古城墙,有人为之命名为姜维城。威州镇是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坝州的门户。这里古属冉毵部,绵池镇为郡、县旧址。姜维城在今威州镇。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历代治所有所变迁。现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切塔林
瓦切塔林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镇,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往东150公里可去松潘县的川主寺。瓦切塔林藏语意为“大帐篷”,这里有纪念第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瓦切塔林,塔林周围是一片连绵的经幡,甚为壮观。108座白塔整齐而庄严地伫立在一起,照亮人们寻佛求经的道路。经幡是藏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图腾,它是在布、麻织品上书写-,然后将其插在山巅、路口、河边等地,其意义为用自然之力来诵经,以保平安吉祥。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红原县瓦切乡,此地是一丁字路口,北距黄河第一湾60公里,南距红原县城40公里。气候特点:属高原寒温带湿润季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格寺
赛格寺是全藏区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觉囊派寺庙,位于县城东测。自从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对觉囊派实行改宗后各地寺庙逐渐消亡,唯有这里不仅没有消亡,反而十分兴盛,寺内有许多藏密气功等神秘宗教现象,该寺燃灯节酥油花会十分著名,是研究、旅游觉囊派藏传佛教的最佳去处。该寺距成都504km,距马尔康245km。赛格寺院位于阿坝县城以东一公里成(都)阿(坝)公路南侧的哇尔玛乡铁穷村,是阿坝县和整个川西北藏区规模最大的觉囊派寺院。赛格寺的藏戏表演和燃灯节早已享誉四方。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6世纪末)哇尔玛洞沟村赛桑家族的赛翁波和更尕云丹勒珠远涉西藏拜请觉囊派第五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藏寺
大藏寺全名是甘丹大藏恒林,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大藏是汉语“功德0”之意。大藏寺是由嘉绒高僧阿旺扎巴大师于公元1414年所建,是他修建的108个寺庙中的最后一个,至今有950多年历史。大藏寺全名是甘丹大藏恒林,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沙尔宗乡。由于其悠久的寺史及规模,大藏寺被尊称为“札仓第二”。大藏寺至今仍保存着乾隆皇帝所赠送象牙印章一枚、乾隆所供织棉布料、玉赐天衣及五佛冠、历代圣旨及诏书,明代大将军所供铜锣一个。这个铜锣是大藏寺宝物,其锣声异常洪亮美妙,远近知名。大藏寺在历史上亦得到当地十八土司的支持及供养,成为川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山和姜维城遗址
营盘山遗址是一处自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文化遗址,由于该遗址是迄今岷江上游地区发现的地方文化类型遗址中面积最大、考古工作规模最大、发现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命名为“营盘山文化”。营盘山遗址出土的文物包括四川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质雕塑艺术品,国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遗物,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及规模最大的陶窑址等,是弄清古代文化传播、民族形成、迁徙、交融、以及与成都平原和三星堆联系的桥梁。营盘山遗址被专家评为打开研究古蜀文化的“金钥匙”,对探讨古蜀文化与马家窑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被公布为第五批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2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夺登寺
位于四川省阿坝县东北八公里处的哇尔玛乡政府所属提穷大队第四小队的境内。阿坝夺登寺1、地处人世十美之幽静,如仙境般之幽雅,犹如白海螺之体聚万物吉祥于之灵地。2、集众僧的夺登寺又以其白帽本教之寺的吉祥之地而得名为“梅竹扎西合旋林”而之盛名。3、夺登寺建寺于-第六绕迥木牛年即公元1385年,由本教仁布钦夏甫尼玛增大师奠基而组成僧团。大殿由80根柱头所支撑,取名为“本来寂静桑登林”。前后有十二代本教大师相继维护。-第十一绕迥之火马年即公元1666年,由夺登雍仲楚臣将该寺归属给从后藏兴达顶来的本教大师彭措旺杰而变为后藏本教的所属之一,在彭措旺阿坝夺登寺杰的大力帮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波碉群
直波碉群位于松岗乡直波村境内,共2座,依山势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山脊上,两碉相距50米。其外型均呈八角形,内呈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成锥体形。材料由石块和泥砌墙,内用木质楼梯上下,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一门,高1.80米,宽0.90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一道小门,高1.40米,宽0.80米。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燎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一个燎望孔,高0.30米,宽0.10米。其于各层无燎望孔。北碉内部直径8.50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格尔底寺
“郎木寺”作为地名,最早出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的-上。因为这里是川甘两省交界的枢纽,古有“南番中心”之称,藏传佛教寺院是这一地区的核心,故称郎木寺。现在的郎木寺分别有两大寺院和两个清真寺。一个为四川寺院(当地人这样称呼),名称叫“达仓纳摩格尔底寺院”,简称格尔底寺,系四川阿坝地区格鲁派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辖有18座分寺,现有僧人500左右。另一个为西北寺院(当地这样称呼),名称叫“达仓郎木赛赤寺院”,简称赛赤寺。赛赤寺是西藏哲蚌寺的子寺之一,亦属藏传佛教中的格鲁派寺院。现有僧人360多人。四川清真寺与西北清真寺所在的村寨互称“西北甲科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扎寺
达扎寺的全称为“达扎寺吉祥善法寺院”,位于县城东北部,距若尔盖宾馆约500米,是一个格鲁派(黄教)寺院。达扎寺初建于第十一绕迥水兔年,即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年)由第一世达扎-曲吉.毛郎伦珠主持创造,距今已有338年的历史,历经七世-的主持和发展。一六六三年达扎寺只是一座静修院,长住僧人只有十几名。第十四绕迥土牛年,即大清道光九年(1829年),第四世达扎-洛桑丹增嘉措二十七岁时与其兄弟索郎扎西把寺院从黑河和热河交汇处迁到现址,修建了大经堂、尊胜佛母殿等,创建了上部密宗院。殿内供奉的诸多佛菩萨像都由四世-亲手制故。寺里僧人严持戒律,精修各种佛法。瑜伽高僧辈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筹边楼
筹边楼位于四川省理县杂谷脑河岸的薛城镇,始建于公元830年(唐文宗太和元年)。当时,唐朝与吐蕃边境战事频仍,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当地修建了“筹边楼”。这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和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筹边楼纯粹作为军事要塞,而是将此楼作为交际场所,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两年间,唐朝与吐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唐代女诗人薛涛曾来此登楼凭吊,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楼不在高,有诗则名,筹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索民居
嘉绒藏族最具典型的村落——西索民居,西索民居独具嘉绒藏族建筑特色,保持了嘉绒先民“垒石为室”的传统建筑风格,寨子鲛次栉比、错落有致、远目望去、犹如一座壁垒森严的古堡。进入寨子铺着青石板的小路把各家各户紧紧连成一片,走在青石板小路上,恐音在高耸的石壁间回响,在细长的小道中延展,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瑕想。这些线条分明,棱角突出的石头建筑,与周围险峻的山峰,陡峭的崖石形成和谐的整体,鲜艳的图腾,房顶红色的瓦片,飘动的经幡,别具一格的石头建筑,给这里增添了几分神秘。嘉绒石碉建筑,是嘉绒民族意识,信仰,自然条件和历史变迁的集中体现。地理位置:西索村地处阿坝州马尔康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