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旅游
南宁市文物古迹介绍
1、蔡氏古宅建筑群
蔡氏古宅建筑群蔡氏古宅建筑群,它处于宾阳县古辣镇蔡村的中心,古宅群始建于何时已难于考究,最古老的建筑在清代咸丰九年(1859年)毁于兵燹,现存最老的建筑为清代举人蔡凌霄于咸丰九年后重修。蔡氏古宅分为“老屋”和“新屋”两部分共三处。三处建筑群均为三进式青砖瓦房,占地共约5000多平方米,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递减,蔡氏古宅颇有深宅大院气派。“新屋”部分的建筑,严整的对称艺术显得尤为突出,更体现出屋宇的庄严与威势。院内地面用大青石或青砖铺就,主道和非主道的铺设有等级差别。屋上有雕梁画栋,门窗饰以“福禄寿”等篆文图案,前门亦有山水画及篆文书法,整座建筑很富有艺术性,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旅游和欣赏价值。
2、南宁孔庙
南宁孔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环路,占地面积约46亩,建筑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其位于南宁著名风景区青秀山麓,坐北朝南,左揽凤凰塔,右擎龙象塔,遥对笔架山。南宁孔庙始建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原来在市内仓西门外沙市(今新华街水塔脚附近),南宋宝庆三年(1227)迁至南宁饭店处。南宁孔庙从始建到民国初期,历经3次迁建。清末以来逐渐倾圮,只剩大成殿。1982年,因扩建南宁饭店,终将旧孔庙拆除。拆下来的建筑材料保存于广西展览馆。2007年5月南宁孔庙迁建主体工程开始建设,至2011年1月30日迁建落成,历时3年多。新落成的孔庙,是现今广西乃至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新孔庙主体建筑依次为棂星门、状元门、状元桥、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状元门内有四个碑亭,各立一碑,上镌刻有不同时代修建孔庙的碑记。雄伟的大成殿共七开间,殿前8根长5米、直径1米的透雕龙柱,五爪金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回风塔
回风塔回风塔位于宾阳县芦圩镇新模村的合岭山之巅,距县城约5公里,人称合岭塔,又因靠近大模村,也叫大模塔,与大桥镇的秀峰塔一起,称为宾阳县两大古塔。回风塔为一座由青砖砌成的七层宝塔,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知州叶茂松倡建,距今已一百二十多年。宝塔高23.3米,底径4米,呈八棱锥体状直指苍穹。每层塔檐外伸,略为上翘,造型古雅,檐下饰有各种图案。塔顶的八个檐角各挂一个铜铃,风吹铃响,清脆动听。清南海张中武题书回风塔三个大字刻于塔门之上,塔门两侧为宝塔建成时知州叶茂松题书石刻秀气凌云天上星辰俱动,祥光耀日人间将相迭兴。民国十三年(1924年),塔顶被雷电击崩一角,后经县知事陆之璜、朱璠熙先后拨款补修,才恢复旧貌。关于回风塔的修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不同传说。人们传为:宾阳文化发达,人才辈出,学士思想兴起。凡到宾阳来做官的人,做了一年半载,就被宾阳人告倒而辞官而归。有一次一个从外地来宾阳做官的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昆仑关战役旧址
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与宾阳县交界处即昆仑镇所在地北4公里,距南宁市59公里。昆仑关为大明山余脉,海拔约300米。1939年11月15日,日军派出其第五师团、台湾混成旅团等大批步、骑兵和海军陆战队在钦州湾防城县附近强行登陆。昆仑关战役旧址,除古关楼、昆仑古道等古代遗迹之外,主要包括“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中的南、北门牌坊、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抗日将士公墓、抗战碑亭等纪念建筑物,以及昆仑关地区如宾阳县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指挥部”、邕宁区昆仑镇境内的“昆仑关战役日军第十二旅团团长中村正雄少将被击毙处”和金龙山、仙女山、-岭、罗塘南、同兴堡、石家隘以及441、660、653高地等多处昆仑关战争中的阵地、工事遗迹点等。2017年1月,昆仑关战役旧址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榜山文塔
“隆邑蝶城千古秀,榜山文塔尤雅优”。榜山文塔为隆邑八景之一,是隆安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件难得的瑰宝。榜山文塔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一八九六年),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它座落于县城东面三公里处的东独秀山顶,蜿蜒曲折的右江在它的脚下盘旋而过。这里,江水、宝塔、蝶城相互映衬,协调组合,景美如画。对于此塔的建造,有这样几种传说:一是相传从县城往东了望,见到东独秀山露于乱岭之上,活像一只大虫,对着县城虎视耽耽,致使历任知县均任期不长。为镇好“风水”,知县褚兴周乃授意县绅发动仕民捐资建塔于此山之上;二是由于东独秀山能使那九村的人们笔杆尖,馋吃人,建塔其上象一枝笔尖直指天空,他们再无法为非作歹;三是东独秀山位于雁江下游,又低又矮,雁江的财富都随右江流入东海,因此,雁江绅民要求建塔,刹住风水,留住财富。塔建成后,每年以榜山书院的田产收入设宴祭塔,邀约县内才子名贤参加,故名榜山文塔。文塔矗立于海拔二百零一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横县伏波庙
横县伏波庙位于横县云表镇站圩东南3公里的郁江乌蛮滩北岸,距县城28公里,是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平定叛乱、定疆界、在乌蛮滩疏河通航而建的一座祭祀性建筑。始建年代不详。横县伏波庙是珠江流域同类建筑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者。庙原占地33330平方米,面积936.7平方米,由南至北依坡势朦胧逐建钟鼓楼、牌楼、前殿、中殿、回廊、祭坛、后殿七大部分。其中,回廊与殿堂以小院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空间上收到高低错落,虚实对比的艺术效果,屋檐斗拱是庙中令人瞩目的建筑工艺之一,各类柱、座、梁、轩、门、窗、屋脊的木、石、浆类雕饰及院落山墙、屋墙的壁画也不愧为庙中杰出的产物。整座庙宇构饰充满了艺术的灵气。尤值一提的是:庙宇周围浓荫遮掩,而特殊的气流却使其屋而终年不落一叶,瓦面清洁异常,令其更添神灵气派。据《徐霞客游记》及《横州志》等记载: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知州任粹重修,有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明秀园
介绍是广西三大名园之一,位于武鸣县城区西侧,距南宁市38公里。明秀园三面环水,呈葫芦状半岛,总面积2.8万平方米,原为清末乡宦梁姓举人的庭园,名为富春园。民国初年,两广巡阅使、耀武上将军陆荣庭购园,改称明秀园。园内古迹众多,历史积淀深厚,有广西首条通车公路的来历、壮族文字产生的过程、广西首府定都南宁的历史背景等详尽的文字、图片展示。春霞园、秋霞园与明秀园隔河相望,形三角倚立,成为休假、旅游观光、民俗文化娱乐综合一体的旅游区。景区古木参天,怪石峥嵘,小径纵横,亭阁相映,环境幽静。右边河沿,百年荔枝成林,树下设石台石凳,供游人憩息。左边河岸荷管亭,后改修志亭,观赏荷花吐艳,金鱼戏水。洞天亭耸立于岩石之上,木构六角,飞檐尖顶,绿叶掩映,尤为秀丽。登上岩石拱门,凭栏纵目,江河玉带,林木苍葱,楼房栉比,一派南国风光。相关知识:民国初期,胡汉民、章太炎等-要员和梁启超等人曾到园中与陆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横县宝华山应天寺
宝华山,又名南山,横县南部第一高山,主峰佛光顶海拔563.7米,气势雄伟,常年祥云缭绕。佛光显现,气象万千,是广西的佛教名山,在中国佛教界享有“小五台山”之美称。应天寺,在宝华山半,即寿佛寺。宋绍兴中建。元至元二十八年,昭勇将军邓元甫重建。明洪武、宣德、正统间继修之。相传旧有二僧修行于寺,一骑花虎,一骑白鹿,人尝见之,称为虎鹿二禅师。明建文帝既逊国,执杨应能度牒,云游湖、蜀、滇、闽,后入粤至横隐寺中十五年,人不知也。为题额曰:寿佛禅林。又题:万山第一。额于寺门。恐有觉,复遁去。山顶有朝烟阁,供观音像,明万历三十三年,州绅邓国材建。有史料记载,宝华山应天寿佛寺盛于唐朝,曾有住持僧侣数百近千人,建文帝在寺中住持达15年之久,这是中国佛教界独有的,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又专程到宝华山应天寺考察,因而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名人效应。宝华山自古以来还产出著名的茶叶品种“圣种白毛茶”,相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宾阳炮龙老庙
炮龙老庙是位于宾阳县卢圩镇的老城区中心一个庙宇,占地十几亩,是古代传统用来祭祀的地方。也是现今县城的各地的人每年正月十五到庙里进行祈福、祈求来年的丰收等活动地点。庙里供奉着财神,八仙等神仙神像。宾阳炮龙老庙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该庙原名叫三皇庙。光绪13年重修。内设皇帝、神农、伏羲神像。由于各种原因,古色古香的老庙由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变为仅剩200平方米的一间砖瓦建筑。每年农历正月十一晚,宾州城都舞炮龙,三皇庙因其历史长久,在民众心目中具有神圣的位置,故几百年来,宾州城南老城区的七八条街道的炮龙均汇集该庙进行“开光”,数量由七八条增至20多条。因此,每年都吸引成千上万民众前来观看“开光”,各路媒体也到此抢拍炮龙“开光”盛况。由于窄小的老庙难以容纳庞大的开光队伍和众多记者、游人。为了弘扬炮龙文化、发展旅游业、解决炮龙老庙由于窄小拥挤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2007年,宾阳县民间炮龙老庙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灵阳寺
灵阳寺始建于宋代中期元丰年间(1078)年,距今已有近1000年历史。灵阳寺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其中洞内约600多平方米,洞外约700多平方米,洞内天然造化,冬暖夏凉,空气畅通。共设11尊佛像,均用名贵的汉白玉制成,从遥远的佛教之国缅甸运回来,价值之珍贵,规模之宏大,造型之精美为广西之最。信步拾级而上,只见青藤缠崖,草木翠绿,茑飞燕语,寺宇房舍,琼台楼阁,整个灵阳寺外景都掩影在万绿丛中。登岩远眺,小桥流水,学校村舍,街景集市,车来人往,金黄稻浪像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尽收眼底。灵阳寺的影响和规模目前在广西排第三位,已成为名闻区内外的佛教圣地。景点:观音殿、卧佛殿、韦驮殿、护法殿、圆寂殿。地址:位于马山县古零镇,距县城约18公里门票:门票免费,停车收费建议游览时长:1小时周边景点:弄拉景区、小都百乡村旅游区、四季花果生态园、聚贤山庄最佳旅游时间:四季皆宜。旅游小贴士:寺内有免费斋饭,需提前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智城城址
智城城址位于广西南宁市上林县。遗址包括覃排乡爱长村石俭屯西北450米处的智城垌古城址和澄泰乡洋渡村石牛山六合坚固大宅颂碑。智城古城建于公元634年至682年之间,城址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总面积6.19公顷,周长1.7公里。城址遗迹现有城墙四道,城池三张,水井一口。地面遗物有石臼、石马槽、石磙、石碾,以及少量陶瓷器、砖、瓦残片等。外城有摩崖石刻《智城碑》,刻于大周万岁通天二年(即神功元年,公元697年),碑高164厘米,宽78厘米,楷体,24行,1108字。内容是盛赞智城山及其一带风光形胜,颂扬韦敬办文治武功。《智城碑》是研究古代壮族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宗教、文化教育等社会状况较为全面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刻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碑高95厘米,宽64厘米,17行,381字,直书左行,楷书,字径1.5—2厘米。碑文称颂世袭土官所建六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程思远故居
程思远故居程思远先生旧居位于宾阳县大桥镇大程村委两岸村,属有宾阳农村民居特色的传统的上下二厅包廊结构,占地约280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程思远先生从幼年至青年阶段在此生活了18年。1994年5月至1995年初,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下,程思远先生旧居基本上按原样得以修复,并将征集来的部分照片、著作、资料、物陈列于其中,供人参观。程思远先生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风云人物,为全国人民熟悉,更为广西人民熟识,亲历-的兴衰,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发展和辉煌,一生身居高位而始终襟怀坦荡、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其旧居坐落于一风水“虎地”的“虎背”上,右前方为长年供大程九个自然村4000余人饮用水的阳露清泉。该泉与大桥江上的鹰寨泉为同一地下河脉,泉水清澈,几百年来当地历经无数次极旱季节,而清泉水却长流不息,除满足饮用外,还长年溢出灌溉附近稻田,实为一天然奇泉。从阳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3、南宁新会书院
新会书院位于南宁市解放路42号,坐北朝南,为广东新会县人士集资兴建,始建于清乾隆初年,重修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址长55米,宽20米,原有三殿两廊一阁,现存三殿两廊,为南宁市保存最好的古代建筑。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书院平面呈长方形,分前、中、后三殿,殿与殿之间以天井分隔,后天井两侧设走廊,布局严谨,采光充足。殿面通宽14.2米,总进深55.2米,各殿通高9米,单檐硬山式砖木结构,布绿色琉璃瓦,脊上鳌鱼正吻,彩绘浮雕。前殿于民国21年(1932)因拓宽马路向后移重修。1982年屋顶脊瓦被拆,1987年重修。中殿进深14.5米,花岗石台基比前殿高0.8米,台阶5级,石檐柱,抬梁式屋架,前有卷棚。檩梁之间作隔架科斗拱,结构紧密,精雕细刻。后殿格局结构与中殿基本相同,梁架不设斗拱,三面砌墙。花岗石台基比中殿高0.9米,台阶7级,两侧垂带设抱鼓石。中殿与后殿之间的两侧走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南宁顶蛳山遗址
顶蛳山遗址遗址地处邕宁邕江支流八尺江右岸,是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遗址,整个山丘呈椭圆状南北延伸,地势东高西低,总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被列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和国家大遗址展示中心之一,作为中国史前文化中一种独特文化类型的代表以奇特肢解、屈肢葬式,完整的陶器,层次清楚的文化序列令中外著名考古专家为之迷醉。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奇特的人文景观,是五彩斑斓的旅游业中一枝招蜂引蝶、独具魁力的奇葩,是人们了解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古文化遗址,更蕴蓄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充满着诱人的神秘色彩。众所周知,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文化遗址使人们了解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古人类的生活情况,那么,你走进距今约6000年的邕宁县的顶蛳山文化遗址,同样可以了解广西古人类的生活情况。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7年中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那莲戏台
那莲戏台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清代。位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该戏台落于邕宁区蒲庙镇孟莲村那莲街北端座东向西,东距八尺江约200米,西隔大榕树与北帝庙相对,南北两面附住民旁。据调查考证,该戏台始建于清乾隆58年(公元1783年)。主要由表演舞台和后台所组成,戏台用石条彻筑台基墙高出地面1.35米,表演舞台用木板拼成;台面与屋顶高约6米,其后侧有内柱两根,左右各面有檐柱三根,均是围径70cm的圆木柱;柱基是石鼓,无砖墙护用,舞台后面两侧有小门与后台相通,后台三面用青砖石英钟块砌筑;屋面铺盖青瓦、琉璃瓦筒、滴水、正脊中间饰一葫芦形雕塑,高约20cm,垂兴两面三刀端饰鳌鱼,屋梁架上各种花纹图案。该戏台历来是当地文化娱乐的表演场所,整个建筑结构具有民族特色,这对研究地方古代建筑和戏剧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石门龙母圣殿
石门龙母圣殿石门龙母圣殿,石门村位于上林县西北部,是上林县、马山县和忻城县的交汇处,壮文化保留较为完整。经专家论证,石门村的龙母文化传说早在原始社会的晚期就已经形成,因此,石门的龙母文化是最具原生态的龙母文化,是环大明山以及整个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源头,也是广西传统性节日“三月三”的发祥地。另外,石门村是明代八寨起义的最南端前沿要隘。在解放战争中,也是南下解放军首次和南宁地区工委地下武装首次会师的地点。石门的龙母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人文基础。从2006年开始,上林县在每年的“三月三”都在石门村举行龙母节活动,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都达到3至6万人不等。2007年,开工重建了华夏龙母圣殿,并于2007年国庆期间举行开光仪式,当天参加开光仪式的人数有9万余人。目前,华夏龙母圣殿已经成为上林县的一处新兴旅游景点,正在接受八方来客的朝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南宁名树博览园
名树博览园位于风光秀丽的南湖湖畔之南湖南广场,同时还是应急事件处理的训练场地,是南宁市政府和市民捐款780多万元,共同兴建的标志性园林广场。2002年11月17日建成开放,是南宁市着力打造‘中国绿城’的重点景观工程。园区总占地面积30.1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636平方米,草地面积22万平方米。园内引进有21种名贵大树455株,包括如佛肚竹、南洋衫、台湾相思等名贵竹木。另有乔木3919株,地被植物63万株。所种植的大树主要以乡土树种和亚热带地区植物树种为主,其中胸径达1米以上的树有170多株,大规格的棕榈科植物有300多株。盘根错节的古榕、庄重神圣的菩提、奇特而华贵的佛肚,无一不突显出古树名木“古”、“幽”、“秀”、“奇”的特质,一棵名树就是一个景观。园内引进了21种名贵大树455株,如佛肚竹、南洋衫、台湾相思等名贵竹木,少量外国的树种,如佛树、海枣等,乔木3919株,地被植物63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徐汉林烈士陵园
徐汉林烈士陵园邕宁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代。位于邕宁区新江镇汉林村西南约400米的盘古山顶。现为邕宁区文物管理所管理,隶属邕宁区文体局。徐汉林墓位于新江镇汉林树的盘古山顶座面向北,这是原县民政局于1957年拨款,把原葬在企沙山的汉林墓搬到盘古山顶的。该墓于1965年改用钢筋水泥结构,成土圆形,底部周长10.25米,高难度1.8米,墓碑高难度2.2米,宽1.2米,厚37cm,碑文为楷书;写徐汉林等23位烈士之墓,墓北20米是徐汉林六角纪念亭(水泥结构),再顺台阶往下半山腰(即台阶左右)是两面间徐汉林纪念亭(砖林结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南宁汉墓
汉墓汉墓位于江西镇三江村西侧小姑岭顶部。1988年12月该村农民修建晒谷场时,在距地表约2米深处掘出部分青铜器、玉器、陶器。经调查,器物出土时依次排列,坑中的填土为黄褐色,与周围的土色有明显区别,器物分布在长约2.5米、宽约1.5米范围内。器物已残破,可辨认的有:铜剑1件,长约65厘米,圆首呈喇叭形;扁茎一串;铜鼎一件,盘口、扁圆腹、口沿外附索形环耳一对,外壁残留烟垢;残铜片1块;残玉片3块,两面饰云纹和乳钉纹;夹砂陶片4块,为灰褐色绳纹陶。根据器物出土排列情况和特征,这些器物为墓葬中的随葬品(因墓坑遭严重破坏,型制无法查考),其年代属西汉时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镇南关起义遗址
镇南关起义遗址位于友谊关右侧右辅山,炮台是清边防提督苏元春于1887-1892年修建,分镇南、镇中、镇北三台,砖石砌筑,内为拱顶容洞,分上中下三层和前后厅、库房、通道等,炮台安装德国伯鲁克大炮7门,二炮台互为犄角,海拔590米,四面陡壁,居高临下,形势雄伟,镇中台立有修台碑记,1907年12月孙中山派黄明堂、关仁甫到镇南关策划起义,联络清军做内应,占领右辅山二炮台,孙中山和黄兴从越南河内亲临炮台指挥,清军陆荣廷率4000多人向右辅山反扑,起义军扼守炮台奋战七昼夜,毙伤清兵200余人,终因众富悬殊,弹尽粮绝,被逼撤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