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周口市旅游
周口市文物古迹介绍
21、陈楚故城
陈楚故城陈楚故城(今淮阳县城)是西周至春秋末陈国的国都。公元前278年楚都“郢”被秦所破,楚顷襄王迁都于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元和郡县图志》记载:“陈州州城枕蔡水”。《水经注》载:“沙水又东南迳陈城北,故陈国也。”《诗谱》载:“陈都于宛丘之侧”。《淮阳县志》载:“州城即古陈国”。今淮阳城址与文献记载相符。《诗经·陈风》云:“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水经注》记载:“城之东门,内有池,池东西七十步,南北八十步许,水中有故台,诗所谓东门之池也。”《元和郡县图志》记载:“东门池,在州城东门内道南”。今淮阳城东门内道内亦有池,南北长,东西窄,池中有故台,与文献记载特征一致。淮阳城筑于何时?据《九域志》记载:“陈胡公筑”。《吕氏春秋》载:“荆庄王欲伐陈,曰:‘城池高,沟洫深’”。“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杀夏征舒辕诸栗门”。《左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陈氏祖庭
陈胡公陵园有陈胡公墓,俗称胡公铁墓。此墓位于淮阳龙湖东南南坛湖畔,是中华陈姓的始祖墓。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妫满死在陈国,就葬在这里。周武王以国赐姓,称他为陈胡公,陈胡公自然就是陈氏的得姓始祖,这就是陈姓的由来。陈胡公死时是墓而不坟的年代,但对于王侯和德高望重的文武重臣,可以在陵墓上建拜殿。因此,陈胡公墓室就建在地下,而地上部分建的拜殿也早已不复存在,考古学家曾在这里发现了西周的陶片和战国板瓦,证实了当年陈胡公墓和陈胡公拜殿的建筑情况。明朝进士王良臣在诗中写道:“巧铸铁棺藏水底,光留玉叶照人间。”据史书记载,胡公墓是用铁汁浇铸而成,又称陈胡公铁墓。而现在这座陵墓,则是新加坡著名企业家陈永和先生1995年捐资在原墓封土的基础上修建的,用像铁一样的灰褐色砖砌成了铁墓的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太康方城遗址
方城遗址方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城西北13公里王集乡方城村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方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方城遗址从周围断崖及表面暴露的遗物判定:文化内涵最早是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其次是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汉宋各代遗迹遗物。方城遗址最特殊的是上述几个文化层并不是直接叠压,而是单独成片分布。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区分布在整个遗址的东南部,堆积厚度2米左右,黄褐色沙土,质地较软,呈颗粒状。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分布在遗址的西部,文化层厚2.5米左右,灰色沙土。商周文化分布在遗址的中部,文化层部分有叠压关系,厚4.5米左右,灰褐色沙土,土质较硬。汉宋墓葬群分布在遗址东部。仰韶文化与其它文化没有直接的叠压关系,大致可分早晚二期。早期遗物较少,陶器手制占一定比例,较为粗糙。晚期泥质陶器很成熟,与谷水河二、三期文化相似,属于秦王寨类型。二里头文化基本上与豫西相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国家计委五七干校旧址
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旧址现为西华县园艺场,位于西华县城西2公里,地处城西特色园区核心位置,与黄桥、红花二乡镇接壤,北接省道S102线周郑路直通郑州,南接省道S329线西漯路直达漯河,西望全国著名的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业四路直通县城。1969年9月,国家经委响应“五七指示”来到西华,五二农场将刘庄中队土地1949亩、房屋102间交给国家经委办校,当时称为国家经委五七干校。1970年6月,机构改革将国家经委撤销并入国家计委,干校改为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1975年,国家计委襄樊五七干校合并到此,与物资部、工交政治部、国务院办公厅、地矿部等十多个单位合办干校。1979年后,根据《国务院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79]40号)文件精神,停办干校。国家计委将管理权交给地矿部华北石油局,更名为国家计委农副业生产基地和华北石油局农副业生产基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经国家计委、地矿部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顿国故城遗址
顿国故城遗址位于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整个故城遗址地面为村庄和耕地,地下埋藏的城址保存完好。故城遗址呈正方形,每边长500米,总面积25万平方米。城墙用夯土筑城,墙基仍完整地存于地表下约1米至1.5米深处。城墙外四周有城壕护绕,护城壕宽20米,深约10米,环城四周无间断。据《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等记载,古顿国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在淮水中上游地区分封的姬姓国之一,顿为子爵,是四等小国,封地面积不过250平方里左右。顿子初都于商水,后“迫于陈,南奔楚”,公元前635年楚令尹子玉(成得臣)打败陈国后,护送顿子返回新建的都邑(今项城南顿),使顿子复国。顿国成为楚国的附庸,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顿国作为国卑势弱的小国,夹在逐鹿中原的大国诸候之间,对大国或依或违,时即时离,摇摆不定,惶惶不可终日。公元前496年,楚发兵灭掉顿国,使其纳入了楚国版图。顿国存续550年,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思陵冢
思陵冢即是三国时魏封陈王——曹植之墓居。《河南通志》记载:“曹植墓在陈州南三里,魏封陈思王。”《大清一统志》说:“三国魏曹植墓,在淮宁县南三里。”一连四个冢由北往南依次高度为12米、4米、7米、15米,封土面积依次为1656平方米、400平方米、9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最南端的这个高冢就是思陵冢。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著名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在诗坛上成就颇高,受到历史上许多名人的高度评价。南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点八斗。”曹植从小聪明过人,10岁能诗文,19岁写的《铜雀赋》名噪一时,为曹操所宠爱,一度考虑立他为太子。由于他“任性而行,不自雕励”,“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曹操最终动摇了对他的信任。曹操死后,其兄曹丕和其侄曹睿对他忌恨非常,百般-。曹丕为了加害曹植,苦苦找不到罪证。一天召曹植上朝,限走七步成诗一首,否则即处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大程书院
大程书院位于城内书院街,南北长73.65米,东西宽39.9米,总面积2938.6平方米,大门3间,古槐1棵,龙门3间,古松2株,立雪讲堂3间,东西廊房各2排,每排13间,共52间。是遗留的县城时间较久、规模较大和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居全国第三位。大程书院始建于宋代,为程颢所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理学奠基人。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至元丰三年(1080年)在扶沟任知县,尚宽厚,重教化、关心民疾,兴建学校。他亲自“聚邑之优秀子弟而教之”,亲书“书院”二字匾额悬于大门之上。并倡导“乡必有校”,请来有名望的学者到扶沟传道授业,使扶沟县域文风一时丕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书院规模雄伟,巍巍壮观,旧貌生辉。从建院始,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900多年的沧桑,进行了多次的扩建、重建,其规模不断的更新扩大,现在的“大程书院”是由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知县缪应缙重建。走进书院,迎面是青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支亭寺
支亭寺,位于扶沟县城西南,占地43亩,建筑面积1655平方米,共有房屋100余间。建于北齐年间、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一座雄伟华丽、气势壮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千年古刹。原名芝庭寺、紫亭寺、芝亭寺,清嘉庆年间,定名支亭寺,延用至今。支亭寺景区主要由支亭寺仰韶文化遗址、支亭寺国槐、千手观音殿、大雄宝殿、佛祖殿等几部分组成。整体建筑金壁辉煌,脊列龙凤,檐卧走兽,集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规模雄伟壮观。寺内近200尊雕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千年古刹支亭寺位于扶沟县西南柴岗乡寺前和寺后村中间,坐落在南北走向、高出地面5米左右呈龟形状的土岗上。古刹规模雄伟,建筑华丽,气势壮观。寺山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槐,给古刹蒙上了一层神秘、朦胧的外衣。古刹内设有佛祖殿、大雄宝殿、千手观音殿、天王殿、西方三圣殿、帝始天尊殿、地藏殿及东西殿庑60多间,总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是遗留寺院中建筑华丽、殿宇齐全、佛道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槐店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原名“至元寺”、“老寺”。坐落在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据《沈丘县志》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元初西征时来华的波斯人阿力所建。明嘉靖三年(1524)重修,后因西北回民迁居该县而加以扩建。明崇祯年间遭兵燹。清顺治以后,-籍马辉及子孙又陆续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完工。该寺坐西面东,呈长方形。占地面积907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属中国殿宇式古典建筑。主要建筑分正门、过殿、礼拜殿、望月楼,排列于一条中轴线上;女殿、讲经堂、阿訇住房、沐浴室对称分布两侧。寺北院有园林1处。全寺院房舍共计63间,取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终年63岁之意。正门为牌楼,上悬清康熙年间进士马朝轩亲书“清真寺”匾1块,两侧为南北便门,门上各书“周中规”、“折中矩”,意在陶冶穆斯林情操,使之言行合乎规矩,以求静心诚意。正门内南北边墙处立有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古碑共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
凤凰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扶沟县古城乡古城村东北300米处,南北长700米,东西宽300米,高5米。南临古城乡政府,东、西、北皆为开阔地,岗中有一条蜿蜒小道从中穿过。来到固城乡,凤凰岗遗址非去不可。据《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记载,凤凰岗遗址位于(扶沟)县城西南17.5公里,固城乡古北村东北角300米处。凤凰岗遗址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300米,高约5米。中间一条小路将凤凰岗遗址一分为二,路北岗已毁去一半以上,路南岗保存较为完好。来到扶沟县固城乡。沿一条乡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发现一条小道将本该连为一体的高岗一分为二。“想必这就是凤凰岗遗址。”凤凰岗遗址地势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栽种了密密麻麻的杨树。沿一条崎岖小道,登上了位于路南的一座高岗。攀沿途中,随手拾到一块陶片,上有线条勾勒的些许花纹,简约大方。站在高岗俯瞰,四周绿油油的麦田尽收眼底。高岗上除有几座坟墓外,还有几个裸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三岗革命根据地
“三岗”系指西华县艾岗乡的都城岗、陵头岗和苗里岗三个村庄。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东平等人到“三岗”,协助当地的胡晓初等进步人士创办“普理学校”(隐寓普及共产主义真理之意),让贫苦子弟免费入学学文化,宣传0主张,并发展地方武装。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准在“三岗”建立0豫东特委和西华县委。后来以此为抗日革0据地,培训革命青年4000余人,发展党员400余人,建立了拥有6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革命武装队伍,建立了以地下0员楚博为县长、全是0员任区长的地下红色政权,组织了具有强大政治攻势的农协会、儿童团、少先队等革命群众团体,形成了10万人的声势浩大的抗日大军,使得当时的“三岗”有“小竹沟”、“小延安”之称。1940年,-八十一师围剿“三岗”根据地,抗日革命活动转入地下。“三岗”根据地建立的四年中,为抗日战争谱写了光辉的篇章,为革命事业培养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2、太康黉学(文庙)
太康县黉学又称文庙,位于县城黉学街,座北向南,占地2400平方米。汉始建,隋唐因之,元末兵燹,明洪武三年知县王辰建。永乐二年,宣德二年,景泰年间,成化七年重修。弘治十三年建棂星门,弘治十六年修正殿,增建两庑三十六间,塑先贤像。崇祯十五年毁于兵火。清顺治五年知县田六善修大殿七间,建东西庑各五间,戟门、棂星门各三间。康熙元年增修东西庑各十间。原建有半池、棂星门、戟门、拜殿、大成殿、崇圣祠等,从南到北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棂星门内有崇德、育才牌坊两座。大成殿东西两侧各建庑十五间,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结构严谨,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仅存拜殿和大成殿,均系清代重建。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拜殿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屋坡覆以灰色筒瓦,脊饰较为完整。正脊系统琉璃烧制的二龙戏珠和花卉等。垂脊上饰有小兽,檐下四周置五踩重昂斗拱,用材较小,但制作十分精巧。普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鹿邑文庙大成殿
文庙大成殿即黉学堂,位于鹿邑县城内紫气大道北县委院内。大殿座北朝南。据清代光绪版《鹿邑县志》记载,鹿邑文庙始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9),为归德守观志能创建,后毁于兵。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知县韩重建。崇祯末又为流寇所焚。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知县闵三元复建。康、乾、嘉、咸各朝均有修葺。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集资又予翻新。文庙原有两庑、戟门泮池、太和之气、万古日月牌坊、棂灵门、大门、屏墙等建筑,是一处规模庞大的县府学宫。大成殿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所颁御书匾额。今仅存大成殿,为清代建筑。大殿面阔五间23.50米,进深三间14米,单檐歇山顶,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大脊饰滚龙,中置兽驼葫芦宝瓶。两端饰鸱尾形龙头大吻。垂脊饰荷花荷叶图案,戗脊饰滚龙。檐下一周遍置五踩重昂斗拱。昂嘴雕为卷云状。四翼挑角高大,整体雄浑凝重,古朴庄严。殿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马村遗址
马村遗址位于商水县西北24公里的谭庄镇马村东北0.5公里的农田间。东西长300米,南北宽310米,略高于地面。文化层厚约4米,呈近似圆形的分布。北部有干渠为西北至东南走向通过,把遗址分切为二。遗址东边紧靠隐水故道,与大莲湖村隔河相望。遗址的大部分遗存为裴李岗和仰韶时期,内涵丰富。在干渠北岸偏东部发现,文化层土质黄褐色,内含陶片红白色,陶质松软,多数破碎严重,仅发现残鼎腿一件。为夹砂素面圆柱形,根径4—5厘米。另一件为残石铲:椭圆形,无孔,为片层石灰岩磨制而成。宽12厘米,残长8.5厘米(估计完整时长约20厘米左右),刃部全为砍伤痕迹。干渠南岸中部和东部,除发现有与北岸相同的遗物外,另外发现有房基、窑址等。遗物中以圆柱形鼎腿最多,有夹砂和砂与蚌粉两种。从陶质看,一部分松软,一部分较硬而比较光滑,全为红色较淡。圆柱形鼎腿,一种陶质松软者,根部未加装。另一种陶质较硬,发现一些完整的鼎腿根部饰半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商水寿圣寺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社寿圣寺塔。该塔与古镇逍遥隔河相望,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41.5米,平面呈正六边形。据一级塔门楣上的四行“明道二年------岁三月一日丙寅时,戊寅时日葬利院主僧建功德碑塔。”刻字推算,此塔应建于宋明道二年,即1033年。塔基部每边长4.2米。塔室内砌有盘旋的塔道,可逐级登高至塔顶。塔体从底至顶渐收匀称,成六棱锥体形。塔顶用铸铁铸成形似宝葫芦样的宝顶,使塔体结顶得到最完美的点缀,给人以挺拔隽秀之感。塔的层檐收放尺寸自然得体,既保护塔墙免遭雪雨浸淋,又给塔体以美的装饰,看上去既规整肃穆又没有呆板感。该塔的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具。它的完整存在,给研究宋代佛教在中原腹地的传播提供了难得的实物佐证。历经千年沧桑,屡遭兵燹及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巍然屹立毫不倾斜,尤显建筑艺术和设计科学程度之高,是研究宋代寺塔建筑的一件珍品。1998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商水县人民政府及郝岗乡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老子故居
老子故居,占地36亩,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仿-格,分主仆院落、山体和水系,宅院溪水环绕与日月池、望月井水系相通,可谓灵池清澈,六气平和,向人们再现了春秋末年老子在此生活的场景和社会风貌。老子故居由灵溪桥、牧牛场、观水亭、篱门、宅院等组成。宅院有东堂——老子讲学的地方,又是书房。公元前515年挂冠归里后,在此收徒讲学,相传老子在此向庚桑子传过道;正堂——又称明堂,是待客用的。相传孔子第三次问礼于老子就是在这里。老子以贵宾之礼接待了孔子,并向他传授了治人事天之道和阴阳刚柔思想,使孔子深受启发;望楼——老子故居内最高的建筑,是仆人站岗瞭望的地方;西堂——是留客之所,所以又叫宾客堂。相传老子的得意门生庚桑子曾留宿数月向老子求道;厨下——即厨房;寝房——卧室。从里面陈设的简陋卧具中,你似乎可以看到老子简朴的生活;东厢房——是家人居住的地方;仓楼——是主要盛放一些黍和麦子的地方;隐山——传说这土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东汉陈王墓
东汉陈王刘崇墓位于县城北大关东侧段庄西南部,发掘于1988年8月,此墓属东汉中期偏晚,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它是近年来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规模最宏大、形制最奇特、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砖石结构墓穴,犹如一座“地下迷宫”,河南仅有、全国罕见。淮阳历史悠久,从周武王封舜后妫满封陈始国起,到北宋徽宗封陈王湣止,先后有63位王、公、侯封在这里,陈王刘崇为其中之一。该墓考证,建于公元120年,陈顷王刘崇于125年葬于此。墓室面积东西长28.3米,南北宽18.2米,出土稀世珍宝上千件,如银缕玉衣、画像三层石仓楼、长袖玉舞女、辟邪灯、扶几、龙形玉佩、铜车马饰、五铢钱、货泉钱、汉砖砚、石猪、石鸡、陶器等,特别是带“安君寿壁”四字墓砖,更是少见之珍品。陈王墓的发掘曾受到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为此,省、市、县领导高度重视,相继拨款对该墓进行修复,现已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陈王墓比北京定陵早14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陶母岗遗址
陶母岗遗址位于太康县城东南4公里的于庄村和韦庄村之间,北距老涡河2公里,南距兰河1公里,遗址属商、周、汉文化。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陶母岗遗址是一高岗,最高处距地面8米,东西长160米,南北宽82米,面积约为13120平方米。陶母岗遗址保存基本完好。岗上东部是陶母岗学校,西部是树林,北部边缘因取土稍有破坏,呈陡立状断崖,高7米。断崖处遗迹遗物丰富,暴露有灰坑、墓葬。文化层厚约6米。地面上散存的遗物主要有陶片,也有石器、蚌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周口地区文物科曾先后对陶母岗遗址作过调查,这是一处内涵遗迹遗物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商周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物属于生产工具的有蚌、镰和石刀。陶片以泥质灰陶居多,也有少量的夹砂灰陶,纹饰有方格纹及素面磨光。器形有罐、磨光灰陶觚形器、鼎,鼎足呈扁三角形,上有指按纹。二里头文化发现较少,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阳城故城遗址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城故城遗址。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连接一起外城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城至今当地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陶器残底四件。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周口老君台
老君台,又名升仙台,是明道宫建筑群中唯一现存的古建筑。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老君台参观考察。传说老子就是在此台上羽化升仙的,实际上,这座台子是为纪念老子晚年在这里聚徒讲学而修的,因为古人有筑坛讲学的传统。所以,老君台是老子晚年传播天下大道,宣讲其“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尊道贵德”、“以百姓心为心”深邃思想的地方。鹿邑县古县志上这样记载:“台前有明道宫、太清坛,建于唐天宝二年,后毁于兵,元重建,清重修。澄清亭、文昌阁、迎禧殿等鳞次栉比,先后毁于兵燹。”从史料记载看,至少在唐朝的天宝年间,就在老君台周围,为纪念老子当年聚徒讲学、传播天下大道的盛举而大兴土木。事实上,据专家考证,按中国秦汉时期建台的旧制,它最初应是同陕西黄陵的武仙台、河北临漳曹操修的铜雀台是一个时期,也就是说应是建于两汉时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