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旅游
南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1、南阳武侯祠(诸葛庐)
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是纪念三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大型祠堂群。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南阳武侯祠仅次于成都武侯祠而位居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南阳武侯祠参访。南阳武侯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西南部的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躬耕南阳”的故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武侯祠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刘禹锡《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可见唐代卧龙岗已成为著名的人文景观。不少文人墨客曾来此游览祭祀。元代地方官多次整修武侯祠。元仁宗时,南阳卧龙岗古建筑命名为武侯祠。明清时武侯祠屡有修葺,规模恢宏。今日武侯祠基本上保持元明的布局风格,其木结构建筑多为明清重建或增建。地理位置武侯祠坐落于南阳市西南方向的卧龙岗上,坐西
2、内乡县衙
内乡县衙,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城东大街,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历经明、清多次维修和扩建,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县衙座北面南,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大堂、二堂、迎宾厅、三堂,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共6组四合院,85间房屋,均为清代建筑。内乡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享有“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美称。内乡县衙,位于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西沿内乡县城东街,坐北面南,建筑群(7张)沪陕高速、312国道和宁西铁路穿县境而过,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官署衙门-。内乡县衙1984年被批为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0月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山西霍州署联姻推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国际旅游专线,2002年5月被《中国文物报》评为世界
3、社旗山陕会馆
社旗山陕会馆,国家4A级景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城中心,为清代山西、陕西在赊旗店的商贾集资兴建,作为他们同乡-的场所,故名山陕同乡会馆。会馆“春秋楼”内泥塑关羽坐像,并豢养有监、官、僧道,会馆亦称“山陕庙”。道光年间曾改称“鼎元社”,1923年复称“山陕会馆”。会馆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7750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白石板铺砌,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130余间。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布局严整,庄严肃穆。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古建筑中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阳市面积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会馆的前部是巨大而又华丽的“二龙戏蛛”浮雕照壁,高20米,宽13米,仿北京“
4、花洲书院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创始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
5、仓房香严寺
淅川香严寺又名长寿寺、香严长寿寺、显通禅寺,中原四大名刹之一。淅川香严寺地处淅川县城南40千米的仓房镇境内,东临龙山,西接虎山,北依后岭,南拱面山,整个地形若莲花状,该寺居正中。淅川香严寺始建于唐朝,原有两座禅院,“一在白岩万山环抱之中,一在山麓丹水旁。相望30里,俗谓之上寺、下寺”。下寺已被丹江库水淹没,现仅存上寺。上寺位于仓房镇西北4千米处,淅川香严寺坐落在龙山岭南的群山环抱之中。淅川香严寺原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曾有僧众数百人,有“千顷香岩”之称。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记载,“香岩寺始建于唐”。又据《淅川香严禅寺中兴碑记》,淅川香严寺为“大唐慧忠国师道场,勅赐长寿,其以香岩传,由国师入塔时,异香百里,经月不散”,故亦称“香岩长寿寺”。其后屡废屡建,今日上寺基本为清代建筑风格。-开元二年(714年)一位俗名为冉虎茵、法名为释慧忠的诸暨(今浙江绍兴)僧人,云游至白崖山党子谷(今香严寺
6、社旗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赊店镇中心,山陕会馆东侧,相距l00多米,面迎南中心街,北依中中心街,是一座宏伟壮观、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群。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创建火神庙碑记》记载,火神庙始建于清雍正二年(公元1725年),至雍正六年(公元l729年)竣工,历时四年。其始建年代晚于关帝庙(清康熙年间)而早于山陕会馆。由此可知,其时赊店已较为繁盛。相继建起了老庙(明崇祯年间)、小关帝庙、大关帝庙和火神庙四座庙宇。因镇内当时制造烟花爆竹的“炮房”较多,加之镇内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并有不少草房,易发火灾,为了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为此由镇内“炮房”行业牵头,集资兴建了火神庙。火神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有关火神,多种古籍皆有记载。火神之说起源有四:一曰祝融;一曰炎帝;一曰回禄;一曰王灵官。火神庙即为敬奉火神之庙宇。火神庙整体建筑原有宫、阁、祠、殿共计79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张仲景墓及医圣祠
张仲景墓及医圣祠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城东温凉河畔的高埠之上。张仲景(约150~21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穰东镇)人,曾官至长沙太守。他医术精湛,著作也很丰富,由后人收集整理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更是著称于世数千年,历来被奉为中医的经典之作,被人们誉为“方药之祖”、“医中之圣”。张仲景死后被葬在南阳。晋咸和五年(330年)在墓前立碑,碑上题“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后来墓塌毁损坏,碑亦没入荒野。明崇祯六年(1633年),当地的农民在挖土掘井的时候,又得到了晋碑,从而探得了墓地,后来修复墓冢,并加盖墓亭予以保护。后人为了纪念张仲景,又在墓地建立了医圣祠。祠的平面呈长方形,墓在院的中部,四周建有过殿、正殿、东西配殿、内经楼、灵枢楼、素问馆、医圣井、梅花轩、荷花池、医林会馆等。医林会馆原来是四方医士聚会探讨医学的地方。每年农历三月三、九月九有香火大会,南来
8、淅川法海寺
淅川法海寺又名乍客寺、俗称大寺。位于淅川县荆关镇磨沟村、伏牛山余脉乍客山半腰间。地势力以莲花高台,自然风景优美,过去人们概括其特点为窄而秀,危而丽。现存古建筑8座,均为清代所建。法海寺连同平浪宫、玉皇阁、山陕会馆、万寿宫等组成的荆紫关镇内古香古色的建筑群,一并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法海寺八大景为千佛洞、万佛洞、白瀑倒卷濂、松树弹琴、八龙泉、四棱碑、夜明珠、一步三道桥。
9、南阳卧佛寺
南阳卧佛寺位于南阳故城西北隅,实属佛教一古刹寺院,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南阳市志》等地方史书均有记载。《市志》记载:该寺建于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原建筑有山门,上有匾额卧佛禅林,山门两侧有南阳知府顾嘉衡手书的楹联一枕酣睡,显示麈寰皆若梦,万籁俱寂,方知色相本来空。山门后有卧佛殿一座,有左右对称的厢房,最后有二层的翘角的古建筑楼房,共计18间。山门前有石狮、卧佛大殿,左右对称的厢房,院内有香炉,古石刻林立,古树若干株,最高建筑是两层翘角的楼房,雕梁画栋,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像栩栩如生,卧佛酣睡如真,是一处休身养性的好去处。该寺院在民国时因受激进思想的影响,冯玉祥扒庙建学而毁于一旦,但古碑、遗址犹存,而该地的东西街以卧佛寺而名为街名至今以示纪念。在城市改造中,在现代化楼群中建一仿古建筑点缀其间,恢复古刹卧佛寺之原貌,更使历史文化名城锦上添花,丰富了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弘扬了南阳佛教文化,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别公堰
别公堰旧址位于西峡县城北六公里处,双龙镇十亩地村。别公堰,原系宛西地方自治派首领别廷芳所创建。民国十七(1928)年,别廷芳采用村治派的主张,开始由单纯办民团改为全面推行以“自卫、自治、自养”为内容的地方自治。作为别廷芳地方自治丰硕成果之一的别公堰,又名石龙堰,初称乔家堰(亦称三河堰)。据说宋代范仲淹在邓州为官时,曾在此调查,试图开凿河渠,但未成功。还有一位在西峡口经商发了财的陕西人,欲投资开渠引鹳河水灌溉北堂、五里桥一带土地。因施工困难等诸多因素,亦未成功。不过这里的人们一直没有放弃改变当地生产条件的愿望,大渠无力开凿,就在灌区边沿石门至城关开了一系列小堰。民国十八(1929)年,地方民团司令别廷芳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决定在羊沟口修一大石坝,开渠引水浇田。当时自治派高层和社会不少人持反对态度,不少人劝其放弃修堰的念头。而别廷芳则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宋代范仲淹、陕西商人修堰失败,主要是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丹霞寺景区
丹霞寺位于南召县东北部,留山镇北五公里处。因后山前岭土质红色,建寺初取名红霞寺、仙霞寺,后更名为丹霞寺。寺庙区后靠蟒垛山,左邻青龙山,右依白虎山,附近有红蜘蛛山,远处有档子山作屏障、玲珑山相照应,气势雄伟而幽静。九龙河自寺前蜿蜒流过,环境优美青秀。丹霞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八大名寺之一,伏牛山寺庙之首,豫南禅宗圣地。从旅游角度来讲,本景区以丹霞寺为重心,包括寺庙区、塔林、青龙山、白虎山、古树名、门区等几部分。本景区最大的优势是山环水绕,人文自然融于一体,特别是丹霞寺周围的寺庙环境,风景如画。同时该景区离县城较近,旅游优势十分明显。(1)寺庙区:位于马湾村,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盛于宋,兵焚于元,迄明中兴,清代屡次重建,现存为清代建筑,气势宏伟,古朴典雅。丹霞寺殿房110间,佛像49尊,鼎盛时期僧众达500多人,整个寺院占地6万平方米。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祖师殿、地藏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宝林寺塔
宝林寺位于镇平县境内的崇山峻岭中,东临二龙,南毗高丘,北倚寺山,西接内乡。这里山峰巍巍,直插云汉。白云飘缈,或缠于山腰,莹洁如带,或隐蔽山峰,虚幻如仙境。随风摇曳的翠竹,葱郁茂密的树木,芳草茵茵的岗岭,呈现出一片片的墨绿、翠绿和嫩绿。山花烂漫,盛开怒放,猩红的、鹅黄的、绛紫的、雪白的,一团团,一簇簇,作为绿的点缀,把镇平大地装扮得分外妖绕。宝林寺石塔位于镇平县城西北约30千米的寺山乡宝林寺内,东临二龙山,北依寺山,重峦叠嶂,古树参天,风景优美。宝林寺塔-建筑结构石塔共6层,由塔基、塔身、塔刹等3部分组成,高约9米,为汉白玉雕砌而成。塔基用8块石条砌成八角形,壁面精雕二方连续波纹图案,其上用仰、俯莲瓣砌成圆形束腰须弥座。塔身下层为鼓状椭圆形,外部精雕植物花纹。塔门向南,内原置有一尊圆雕祖师。第二至第四层为仿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呈八角柱体。第二层雕作仰莲承托上部塔体,八面皆凿有佛龛,龛内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万兴东大药房
“万兴东”是南阳市一个古老的大药房。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著名晋商刘子清创建的集中医药炮制、加工、诊疗、出售为一体的古商号。建国前,万兴东大药房经商讲究信誉,所营药材,只求药质优良,不计价格高低。常年派人坐庄汉口,购进南北地道药材。药材炮炙,务求真材实料,遵古依法,旨在提高药效。同时,遵照古籍药方,以前店后作形式自产自销各种丸、散、膏、丹等。柜台前接待顾客,无论批发、零售,热情相待,一律倒茶递烟。外地顾客免费食宿。因之,药房信誉、生意日久不衰。民国初年,万兴东生意鼎盛。当时,全店人员近百,仅切药工就在50余人。在邓县汲滩设联号万兴刘(万兴西),拥有土地30顷。抗战初期,该店开始走下坡路,人员、资产巨减。解放后,在党的政策扶持下,万兴东得以幸存。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后,万兴东回到人民手中,被定为国营药店。文革时期,万兴东古老建筑几经抢砸,店堂古雕被毁,经营一度受损。党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黄石庵
位于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24公里,桦树盘山下的黄石庵,是一座千年古刹,久有盛名。混混无极道贯一壶天地髓,玄玄太岁经明三教圣心。黄石庵地处老君山南麓,层峦迭峰,风景秀丽,道路通畅,气侯宜人。四邻为老界岭各大景区,东与细辛庙相望,西与回龙寺对峙,南与耍孩关、伏牛山大峡谷相依,北与老君山、老界岭相伴,可谓得天独厚之地。放眼黄石庵,日益兴旺,香火不息,四面八方善男信女虔诚朝拜,发心捐助,寺院建设不断扩大,因此她是一个理想的佛道宣教场所。黄石庵寺,据传是黄石先生在此研修《太公兵法》,自搭庵棚,清风清泉相伴,山果野菜为食,庵前白鹤独立,庵后猛虎镇守,庵中金蟒盘踞,黄石先生心专意定,聚精会神,将《太公兵法》演绎得生龙活虎,八卦五行布兵列阵运用灵活,得心应手。之后离庵云游,途遇张良自秦而来,慧眼识珠,知张是贤才能人,遂将兵书传授,可助刘邦兴汉。刘邦得天下,建业汉朝。当吕后篡权夺位,韩信被诛,身居西汉开国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中兴寺造像碑
河南省镇平县杨营镇贾庄村西南(500米)处有座中兴寺(又名登禅寺),寺院内有一座碑楼,里边嵌立着一通造像碑。据南阳志第三十九卷记载,该寺始建于北魏元年(公元38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碑刻于南北朝西魏文帝大统三年(公元537年),距今已有1460多年的历史。造像碑呈圭形,通高184厘米,宽82厘米,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造像佛龛,下部为碑文。佛龛内深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四飞天。释迦大佛跏趺坐于中间方座上。袒露右胸,着褒衣博带式袈裟,衣着复褶垂于座前。二弟子身着双颌下垂式袈裟,侍立于佛后两侧。佛和弟子身后有火焰纹桃形头光。二菩萨位于佛前两侧,跣足立于俯瓣莲花座上。头戴花蔓冠,宝缯顺肩下垂,帔帛覆于双肩,颈饰项圈,胸佩璎珞。下身着垂地长裙,分别手持拂尘和莲花。佛后上方刻有四个飞天,左右分上下两层,飞天头戴花冠,佩颈圈和臂钏,折体上飞,衣带飘拂,分别手持莲花和琵琶。飞天之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镇平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坐落于镇平县城北隅,毗邻公路,占地面积9200余平方米。迎面是彭雪枫的高大铜像,耸立于晶莹剔透的花岗石基座上,使这位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聪颖刚毅的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得以展现。石基上镌刻的“彭雪枫”题字,选用本人墨迹,下笔有神,洒脱苍道,别有韵味。铜像两侧的两块石碑,一碑介绍彭雪枫的生平事迹,一碑记叙建造纪念馆的经过。院内空旷处则用花木草卉点缀。主体建筑展览馆,位于后部的中央,两层,乳白,别具一格。总面积2350平方米,将600余幅有关彭雪枫烈士戎马一生的珍贵照片,分作八个部分集中展览,再现了烈士光辉灿烂的一生。彭雪枫,镇平县七里庄人,生于1907年。1925年投身革命,工作出色。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为镇平0的建立打下基础。后回苏区,历任红星大队政委、支队长、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师长、-第一局长、纵队司令员等职,荣获过“红星奖章”。长征中他任红五师师长,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8、南召楚长城遗址
2000年以来,在南召县11个乡镇发现有长城遗址,经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考查后,认定为中国最古老的长城遗址——楚长城,2005年南召县人民政府将其中重要的19处遗址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家寨遗址是楚长城的代表,位于县城西北板山坪镇华山村,面积近40平方公里,由周家寨、卢家寨、王家寨三座山峰构成核心区域,遗址保存较为完好,为楚长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周家寨的石城墙包括外廓墙、内城墙(俗称二道圈)和4个瓮城的城垣三大部分,三大部分加起来总长度30余公里。外廓墙是这座石城的主体建筑,像一条巨蟒一样环绕着周围的6座山峰,逶迤连绵,颇为壮观。墙体一般底宽3米,高度4米,顶宽2.2米。当代著名学者罗哲文在其所著《长城》一书中把楚长城西段分布线圈定在南召县西南部、西部、西北部、北部一带,周家寨正处在楚长城的分布线上。长城学家称,楚长城最初是由关城发展而成的,因而周家寨是楚长城中规模较大的一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南阳玄妙观
南阳玄妙观,中国道教四大名观之一,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据《南阳民族宗教志》记载:东汉建武年间,光武帝刘秀姊湖阳公主在裕州(今南阳方城县)建炼真宫一座,是为道教在南阳活动的滥觞。该县三贤山庙、黄石山仙翁观、南召县九分垛祖师庙和皇后铁牛庙、南阳县老君堂等,均建于东汉时期。东汉桓帝延熹六年(163年),南阳太守中山卢奴到桐柏县固庙祭祀并扩建、重修淮渎庙。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三月,黄巾军首领张曼成攻杀郡南阳玄妙观守诸贡,屯兵宛下六月,赵宏率众十余万据宛城(《后汉书》)。这支以太平道为号召的农民起义军在南阳声势浩大的武装斗争活动,充分反映出道教在南阳的传播之广泛和群众基础之深厚。南阳玄妙观位于宛城西北隅之梅溪河畔,即今南阳市建设中路北侧,与市人民公园北门隔路相望,现为宛城区人民政府驻地。该观前身为东汉时期的南阳老君堂。元代至元年间,在老君堂的基础上建设玄妙观。《道德经》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龙泉禅寺
龙泉禅寺“龙泉禅寺”位于湖阳偏东北方向九公里处,唐河八大景中的“莲花蓬佛”就在此地。东大寺海拔540米,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气势雄伟,寨墙坚固,古木参天,百花争艳,修竹千杆,风景优美,大有世外桃源之相,无愧中南佛国之称九山之巅有蜿蜒曲折的石头寨墙,圈住九个山头,石头寨墙长达九里十三步。南寨门上有“木林森南海地,石磊普陀山”的对联。东大寺历史悠久,牌坊、碑林、塔林、楹联、匾额、石雕、木刻文物很多。早在公元前546年春秋时,蓼玉就兴建龙泉禅寺,敬奉莲蓬佛祖,此后香火不绝。据明代石碑记载,晋东溟义公在此住锡,劈荆斩棘建立道场,聚徒阐教。后有二祖端公正堂、三祖秀公来此弘扬曹洞宗风,历代很多大德高僧在此参禅悟道。唐太宗李世民曾到此游玩,更有诸多名人隐士慕名而来,留下许多歌咏题记和美妙传说。明朝时大寺香火鼎盛,常住僧人200余人。荆襄一带施主都来此降香。公元1336年,明太祖朱元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