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焦作市旅游
焦作市文物古迹介绍
41、陈家沟村传统民居
陈家沟村传统民居位于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年代为清。陈家沟村传统民居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沟村位于温县城东5公里处清风岭中段,南临黄河,与伏羲画卦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南水北调工程依村而过,全村有10个居民小组、3000余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近年间,陈家沟村先后被授予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等荣誉称号,并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首届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第一批特色小镇、河南省“最美文化传承村”、“美丽河南,最美乡村”等多项殊荣,该村的太极拳博物馆也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陈家沟围绕“全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太极圣地”这一战略定位,以“环境优美、人文厚重、产业发展、群众富裕、民风和顺”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旅游、健康养生和传统村落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向世界展示太极圣地内外兼修的和谐之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人民胜利渠渠首
人民胜利渠是建国以来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结束龙王“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的序幕。渠首位于黄河北岸京广铁路黄河大桥以西1500米处武陟嘉应观乡秦厂大坝上,对岸桃花峪为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解处,故人民胜利渠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上端。兴建人民胜利渠是1949年提出的,1950年勘查、规划、设计,经中央批准,1951年3月开始施工,1952年4月举行开闸放水典礼,同年6月灌溉农田。1952年10月31日,毛泽东亲临视察了人民胜利渠,在这次视察途中,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总干渠平行于京广铁路,灌区涉及新乡、获嘉、武陟、原阳、延津、汲县及新乡市郊区等六县一市的农田灌溉,并为新乡市工业及生活供水,还有计划向天津、安阳送水。人民胜利渠正以新姿态接待一批批游人,成为武陟著名的人文景观,为武陟的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焦作秒乐寺塔
介绍:秒乐寺塔位于武陟县西8公里张北村北。寺已早废,唯塔独存。该塔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次年工毕。塔身呈方形,高30余米,为13层迭涩式砖砌建筑,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南壁2-13层各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诸层檐的翼角下,有木质角梁,梁头悬铁风铃,清脆悦耳之声,数里可闻。塔顶铁刹,由相轮、宝盖、仰月和宝珠组成,四隅各置一蹲铁狮,分别系一铁链牵拉铁刹。塔心室为方形,室壁为竖井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塔心室地平砖隙间,投入硬币可听到水声,故有塔下有井的传说,实为塔下地宫长期积水所致。为河南省现存的最大的五代砖塔。塔顶上长有两株木槿树,明赵贞吉过秒乐塔有诗云:洪流千古意,孤塔往来心,寂寂留双槿,花开不计春。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司马故里旧址
司马故里旧址位于温县城西13公里的招贤、古城、安乐寨一带,原为温县故城,这里也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家乡,故称“司马鼓里”。司马氏曾在故里筑城建都,以故城为中心,跨清风岭,坐北向南,纵宽各1.5公里,占地2.25平方公里许,分内外城。内城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增高加固的,现保存完整,内城原为安乐宫,今名安乐寨,是主要宫殿所在。在城内,汉代的瓦片、陶片和残砖,俯拾皆是。古晋城内还有上苑、招贤、梨园、禅房、辛庄等村,城北有护驾庄(今护庄村),城南有校尉营(今小营村),东北有戌楼村(今树楼村),西北有东西城外等村,皆因“古晋城”的遗址而得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商周墓葬群
商周墓葬群位于焦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庙镇聂村北的大沙河河道内,目前已发掘48座古墓葬、15座灰坑,墓葬为东西向布局,排列整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人骨骼保存完整,头向东,分为仰身直肢和俯身直肢两种,深度从1米至20米不等,随葬器物有铜戈、铜锛、陶鬲、陶罐、贝币等,为殷墟二期墓葬,即商代晚期墓葬。聂村(遗址)墓地是焦作市首次发现的商代墓地,也是全国发现为数不多的商代墓地之一,其文化内涵与殷墟二期相同,可以互相印证,是研究商代晚期文化的重要例证,对研究商代晚期的墓葬制度、埋葬方法及随葬习俗,有重要的意义。其出土的铜戈、铜锛,对研究商代晚期冶金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聂村遗址是焦作市发现为数不多的先商文化和早商文化遗址,内含丰富,是研究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演变的重要实例,也是研究我国先商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夏文化)相互关系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
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位于武陟县圪垱店乡圪垱店村。年代为唐、清。五龙池及东岳庙遗址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奇特。东岳庙,群众俗称大庙,位于武陟县城东10公里圪当店乡董贾村西,初建于唐朝,明朝万历年间增修,雍正六年重修,到清末民初,已成为规模宏大,占地120余亩。古代建筑五十多座,二百余间的驰名中外的道教传播地。但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强迫群众修炮楼,到此拆砖运木,将古代建筑毁掉一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自卫队因修炮楼又拆掉一部分,1952年后,剩余建筑全部被毁,东岳庙夷为平地。近年来,群众为保护文物,收集东岳庙失散明清碑刻二十余通,石柱10根,清理出舍身池,舍身池是我省目前仅有的一处。我们再次仰望那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黄色的、错落有致的建筑群时,深感世事沧桑,风云变幻,同时被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这里的建筑风格奇特,整个庙宇坐北向南,以正对山门的南北建筑群为中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沁阳药王庙木牌楼
沁阳药王庙木牌楼位于沁阳市老城区东北隅的合作街药王庙内。碑载:“庙创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初峻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后增修四圣殿、对庭、潇洒阁、东禅院。药王庙建成后,成为各方药商祭拜药王、洽谈怀药贸易的中心。现仅存木牌楼和东西对庭。药王庙木牌楼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屹立于长10.5米、宽3.2米的台基上,为四柱三间牌楼式建筑。四根立柱一字形排列,每根立柱前后均有抱鼓石,正背两面的枋额华板均为透雕木刻。木刻内容有人物故事、锦禽花卉、祥龙瑞兽等。主题画面饰以贴金装饰,富丽堂皇,形成一条自然完美的艺术画廊,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枋额雕饰上,正面凤在上、龙在下,背面龙在上、凤在下,有其一定的社会意义。尤其是该牌楼吸收石枋的优点与古建筑顶饰相结合,更吸取前代牌楼的精华,使之风格一新,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精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孟州圣佛寺
圣佛寺位于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圣佛寺坐西向东,一进四合院建筑,占地约1480平方米,位于6米许的高台之上。现存大佛殿、水陆殿坐西向东,与天王殿、罗汉殿相向而对。天王殿与罗汉殿间有2.5米通道,沿天王殿后墙和罗汉殿山墙间建一拱券门楼,上镶“圣佛寺”石质匾额,门楼向下建十一级石质台阶。圣佛寺坐西向东,背岗而坐,依周围地形西高东低之势而建,其受地形限制,寺院建筑不在同一条轴线,但却利用了有利地形地貌,因地制宜,是传统风水文化的选址理念,是一处布局独特、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对研究豫西北清代古建筑发展演变及当地风水学等具有重要史料价值。2003年公布为孟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焦作市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门票: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全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恩村祖师庙
恩村祖师庙是祖师爷的行宫。据说全国共有3个行宫,恩村祖师庙便是其中之一。恩村人认为:祖师爷就是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因祖师爷被封为“玄天真武大帝”,故恩村祖师庙也叫玄帝庙。恩村祖师庙创建于明代嘉庆三十七年(1558年),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依据湖北省武当山金顶太和殿的样式建造的。大殿梁上有两条回头金龙,全国罕见,山门上悬挂着“玄帝庙”匾额,拜殿内悬挂着“玄天上帝”,大殿门上边悬挂着“荡魔殿”金牌,三教祖师威坐在五龙捧圣宝座上,手中握着祖师印,有周公和桃花会合阴阳二气,天书、地利供奉在两旁,苍龟、巨蛇捧圣足(水火二将、金刚将),为他抱着镇妖降魔七星宝剑,张旗将为他握着日月皂旗,民间“一杆皂旗遮日月,七星宝剑定乾坤”,说的就是这个情景。祖师爷头上边硕光上有醉母游山、黑虎引路、渭心-、诚人投崖、五龙捧圣、得道升天。大殿两旁的供奉左有雷公率环、值年太岁、二郎真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早商府城遗址
府城遗址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府城村西北部的台地上,是一处商代(公元前17世纪-前11世纪)文化遗存。遗址面积近10万平方米,重要部分是早商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遗址的中部。发现的遗迹有城址、宫殿基址、房基、灰坑等。城址平面为方形,周长约1200米,西城墙和北城墙保存较好,长度均为300米,地面上暴露的部分高2~3米。在城址东北部发现4处宫殿基址,四者之间有叠压打破关系。其中,一号宫殿基址位于城址的东北部,平面形状为长方形,分为南北两个院落,由南殿、正殿、北殿与东回廊、西回廊构成一个封闭性的组群建筑。这种建筑结构在商-古中首次发现。府城商代早期城址是河南继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之后又一重要发现,对研究夏商周断代以及夏商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朱村乡府城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静应庙
静应庙:创始年代不详,唐代重建,宋、元、明、清历代增修扩建。静应庙是为礼奉紫虚元君魏华存而建。静应庙地处仙神河谷东岸台地,北高南低。东依紫金山麓,西临仙神河,南瞰山口“八一水库”,后望沐涧山大仙掌。静应庙座北面南,平面呈现长方形,建筑基本为对称布局,四周原有墙垣。庙通阔38米,进深288米。庙前约30米为“灵枋”,今存基石与夹杆石,基石雕长方须弥座,夹杆石为伏龙盘鼓,雕刻细腻,技艺精湛。山门名曰“端门”,为过庭式。过端门进入庙中,中有石铺甬道,在近百米的甬道上原有三道门,现存基础,由南向北依次为朝阳门、仪门、正阳门。两侧厢房,分别供奉各路真君全神。过正阳门两侧为东、西九间阁,向北30米左右为紫虚元君大殿及前卷棚。东九间阁供奉抬护鸾架功臣,西九间阁为两层,供奉十二金龙老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博爱大王庙
时代:清地址:博爱县城中心第九街大王庙大殿现保存完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脊吻齐全,正脊中间有龙吻,上封宝葫芦,垂脊有跑兽。悬山顶,上覆灰筒瓦。檐下置斗栱,普间普作,前檐十攒,每攒两踩。耍头为蚂蚱头。横额为通枋,木柱侧脚,鼓式柱础,檐出一米,山墙挡风板、垂鱼均好。前有隔扇门窗皆完整。后檐斗栱普间普作单踩,殿内四架梁,每个拉枋都有花栱撑托,雕工精湛,建筑艺术很高。在大殿西侧现存二间偏殿,保存尚好,后院有明清时期碑碣十六块。其中明嘉靖、隆庆、崇祯年所立三块,清代十三块,有康熙、乾隆等年所立。碑碣内容皆为建庙、修戏楼、装修神祠记。这些碑碣都修有碑楼、碑墙、予以保护。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郗城遗址
郗城遗址位于沁阳市区西南13公里柏香镇贺村西北。郗城始建于西周,沿用至汉代。据《水经注》记载:“济水又东南,迳絺(郗)城北”。郗城在筑城时因地制宜,东北角一段临潴龙河(济水)依水而建。经调查,城址平面呈不规则七边形,总面积约10万余平方米。原城墙宽14-16米,高2-5米不等,现仅存西北角一段,其它城墙深埋于地面之下。该城设东、西两个城门,且不对称。因未勘探发掘,城中建筑布局不详。但采集遗物丰富,且时代跨度较大,包含有龙山、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等时期的文化遗物、遗存。郗城为周代豫西北著名的“十六邑”之一,而且延续时间长,它不仅对研究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及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古代城址考古和郗姓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焦作汤帝殿
介绍:汤帝殿位于博爱县孝敬乡东王贺村北200余米处,原是汤帝庙之大殿,庙宇早年已毁,仅存此殿。汤帝殿座北面南,面阔3间(10.47米),进深3间(10米)。殿顶为单檐歇山,上陡下缓,九脊十兽,绿历色筒瓦复盖。瓦为虎头、盘龙、福寿图案。挑角外伸2.85米,四檐均有子望板。檐下置玉踩重帛,一斗一开拱,明、次间各为一攒真昂,昂身下斜,昂嘴呈琴面形,底宽11厘米,高3厘米。普柏枋,额枋原彩绘已脱落。殿四周以小八面石柱支撑,柱高3.7米,皆为侧脚升起,莲花复盆柱础。原有台阶1米余,年深日久,现已淤平。汤帝殿梁架奇特,明?蟮怪茫?7架梁结构,其中3架梁上有叉手,下有托脚。殿四角昀有移椽垂柱。相互奇连,...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焦作千佛阁
千佛阁位于武陟县城内南大街北端,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青咸丰元年(1856年)重修。三檐歇山顶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7.4米,南北宽15.7米,绿色玻璃瓦覆顶。上层檐下斗拱为七踩三昂,明间补间铺作两攒,此间斜拱斜昂拱一攒,侧面为土攒,昂嘴刻三浮云,转角斗拱中间昂嘴透雕龙首。大额枋正面有雕花三组。上层阁内顶部巴砖上绘有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八卦太极图等。千佛阁建筑高大,气势雄伟,雕工精湛,阁顶绘图反映了明清时期佛道合流的情况。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老君庙戏楼
老君庙戏楼位于焦作市山阳区中星街办事处桶张河村内。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自北宋崇宁三年扩建后更名为老君庙。原为三进院,中轴线上有戏楼(山门)、老君殿、三清殿和全神殿,现仅存戏楼及古柏一株、清代碑刻5通。戏楼坐南朝北,平面为凸字形,面阔3间,进深6架椽,东西两侧各设耳房。中间戏台屋顶,前坡为歇山式屋顶,后坡为硬山式屋顶,东西耳房均为单檐硬山,灰筒板瓦覆顶。清道光十四年“天地会碑”记载了天地会立社后,互帮互助,解决桶张河村村民收麦、乞丐-的事情。反映了戏楼为当时社会重要活动场所及清代“天地会”在桶张河老君庙戏楼一带活动痕迹。老君庙戏楼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焦作市山阳区焦辉路百间房村门票:免费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焦作贵城寨遗址
贵城寨遗址位于焦作市东北部安阳城乡贵城寨村东南1公里处。《左传》(隐公十一年)杜注:贵在修武县北。《水经注》也载:修武县北有故贵城。现在城虽然已经被破坏,但是还有个别地方略高出地面,经过专家和学者考证,为古代贵城遗址。总面积有10万平方米,文化层较厚。1961年考古工作者进行试掘。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化石等。石器有铲、斧、镰、凿、刀、锛等,均为磨制而成。陶器有罐、瓮、盆等,多为碎片,灰陶居多,红陶较少,多为素面,个别饰有绳纹,红陶上面都有彩绘,少数灰陶上也有彩绘。还出土有牛角、鹿角化石。属仰韶文化向龙山文化过渡时期,即仰韶晚期文化,说明在新石器时期,焦作己有人类居住。景点位置河南省焦作市马村区安阳城乡贵城寨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当阳峪窑址
介绍:当阳峪瓷窑遗址位于修武县西村乡当阳峪村。遗址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宽约1000米。遗址上尚存有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雕刻的《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刻一块,上载有:世利瓷器,埏埴者百余家,资养者万余口,可见当时规模之大。该窑传世产品以剔花瓷与绞胎瓷名闻中外。中央、省、地、市博物馆及英、日等国博物馆均有收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季刊1933-1935年合定本第8卷刊文,给以高度评价。1951年我国考古学家陈万里亲临现场考察,并在1954年《文物参考资料》第四期上发表了题为《谈当阳峪窑》的考察报告。1981年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也列有此遗址。当代专家也评价说,在黄河一...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百家岩寺塔
介绍:  位于修武县城北嵇山之阳百家岩寺旧址上。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第一层塔向较高,东边有一半圆形拱券门。二层以上各层的四面均辟圭形假门,门上施红彩。每层塔檐部分均砌仿木结构建筑的阑额、普柏枋、飞缘、檐椽、望板和斗拱。檐上覆盖灰色筒板瓦。斗拱呈单抄四铺作,华拱和耍头两边伸出45度角斜拱和蚂蚱头,部分令拱端刻成翼形拱状。栌头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塔身转角处皆砌倚柱,柱头呈覆盆状。塔门内为方形塔心室,竖并形室壁上有砖砌单抄四辅作计心造斗拱。井口枋上隐放慢令拱,单材耍头上置齐心斗。斗拱之一用扇形雕砖和叠涩砖砌成八角形藻井。根据该塔的建设形式和建筑特征判断,为金代建筑。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焦作村北遗址
介绍:村北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到石斧、石铲,器物残片有鬲、鼎等,为龙山文化遗址。村东遗址:面积约9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达3米。1982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人员在此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尖底瓶、鬲、盆、大口尊、小口瓮、甑和花边口沿罐等陶器残片,为二里头文化遗址。村东北有一古城遗址,周长4000余米,南部城墙保存较完整,现存高约6米。城内东南部有一高出地面3-4米的台地,面积380-390平方米,四周断崖处有许多春秋到汉代的陶片,有的陶片上印有邢公、公文字。史籍记载与实物证明,此遗址为春秋晋国的邢丘城,汉代在此置平皋县。1963年6月,公布为河南省第...河南焦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