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许昌市旅游
许昌市文物古迹介绍
台王遗址
台王遗址新石器时代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OO米处,占地5O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由于历代和近年动土,台地已被削去五分之三,西半部已被夷为平地。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城上村,有论城(魏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不羹遗址
西不羹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宋庄尧城岗上,也叫尧城,为春秋时楚国古城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不羹是远古延续下来的族性小国,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载:“楚筑不羹,有东西二城。《汉书·地理志》载:“襄城有西不羹。”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欲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在北部边防几处战略要地修筑城池,不羹是其中之一。楚灵王统治时期,对外攻伐邻国,以霸主自居,对内搜敛钱财,挥霍无度。令其弟公子弃疾(后称楚平王)大规模修建不羹城,后逐步建成楚国北疆千乘之赋的大城,与陈、蔡、叶一起并称为楚国方城之外的四大别都。战国时代,不羹作为城邑一直存在。至秦,置郡县,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关帝庙(关圣殿)
许昌关帝庙是全国八大关庙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它是为纪念关羽灞陵桥挑袍而建的祠庙,由凭吊者和当地民众捐资捐地,州官资助兴建而成,建于清康熙28年(公元1689年)。庙中文物展示了后人对关羽“忠、义、仁、勇”精神的崇敬,尤其是在大殿内把关羽和曹操同殿供奉,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现存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1026平米。中轴线主建筑有山门、仪门、卷棚、大殿、春秋阁;中轴线两侧有钟楼、鼓楼、东西配殿、东西厢房等,形成三进院、九殿一阁的建筑布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完整,庄重典雅。关帝庙现有明清碑碣50余通,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三帮会馆
十三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居山西会馆南侧、怀帮会馆西侧。清同治十年(1871年),会首郭广德、连文中、潘升炎、阮耀祥、王凌云、常天福、高有帮、蔡汉文、胡乾之、王二元、范廷栋等,捐钱创修十三帮院墙及关帝庙。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六月,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茯苓帮、江西帮、怀庆帮、祁州帮、陕西帮、四川帮、老河口帮、汉口帮、宁波帮等十三个药帮,集资购地1.33公顷(20亩),共建“十三帮会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会首徐长聚、武清、耿金镛集资创修十三帮药王殿、演戏楼。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三帮会馆厨房、养病院、阴宅院、道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扒村窑址
扒村窑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区北13公里的扒村。扒村窑址属民间窑址,有宋代墨瓷遗址之称。扒村窑遗址,东起龙母奶奶庙,西至虎头山下,南起花果岗坳,北到扒村村北,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近百万平方米,是禹州市最大的古窑遗址。出土的资器瓷片品种造型繁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产品多为白底黑花,次为翠青地绘黑花,釉色有黑、白、三彩、加彩等。禹州的古窑遗址多达一百四十多处,是河南省古窑址最多的县。但在《禹县志》上列出具体村名者,仅有神垕镇和扒村。前一个窑址,就是以烧钧瓷为主,素以“钧都”之称闻名遐迩的神垕镇。古东张镇的扒村,便是以“白地黑花瓷”为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操练兵台遗址
曹操练兵台遗址位于襄城县范湖乡台王村西与榆林乡西南交界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台地原有内外二城,内城在原台地边沿,占地29.4亩,外城在高台周围约100米处,占地50余亩。二城门均在南端,内外城各有城墙、垛口,城墙南北皆有一箭楼,今无存。现存台地东西长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国时期,此地为许都西南重镇。地势平坦,沃野无际,农人丰衣足食,且距京师(许都)不远,是屯田练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练兵马,演习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开荒,种粮置草,为统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曹操练兵台东北处城上村,有论城(魏武帝行宫)遗址,为曹操聚贤论事之所。建安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襄城五岳庙
襄城五岳庙位于襄城县丁营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据传,远古时,百宁岗是一片平地,一天夜间,不知何故,地辟一道鸿沟,且生出许多成精害人的裂礓石,把百姓袭扰得寝食不安。为收伏怪石,除掉孽障,一仙翁特意借岗下庄的百头耕牛,搬来一架山梁填沟镇妖,还一方平安。神仙借百牛搬山的故事不胫而走,流传四方,此岗遂名“百牛岗。明万历年间,政局不稳,民不聊生,岗上常有盗匪出没,-,杀人越货,闹的路断人稀,鸡犬不宁。提督杜百宁奉命率兵到此平贼,为纪念百宁,百牛岗改称百宁岗。五岳庙始建于汉代,晋朝形成规模,历代修葺,几度兴衰。兴盛时大小殿堂1OO余座,庙群广大,殿宇巍峨,红墙碧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固遗址
石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老石固村东南0.5公里的台地上,遗址距今约4500~7400年,是继新郑裴李岗遗址之后,发现的又一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裴李岗文化遗址。1972年发现,1978~1980年共发掘4次,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括居住遗迹和墓葬。考古发掘面积约1500平方米,内含裴李岗和仰韶两期文化遗存,底层为裴李岗文化,上层为仰韶文化。发现房基7处、灰坑282个、墓葬96座,出土了石、陶、骨、蚌、铜等器物11800余件,其中以裴李岗文化遗存最丰富,典型器物有: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铲、石镰、管形骨器、圜底壶、平底壶、假圈足壶、三足壶、三足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
时代:东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是河南长葛市重要文物古迹之一。1981年长葛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二连城与凤凰城在城东北5公里金鱼河北岸,沿土岗而筑12处城,连绵10余里形势弯环,连绵不绝,今人称之为十二连城。经考古勘察鉴定,是人工夯筑而成,城为春秋战国时人工修建,可能是用于防御的边墙,即长城。从历史记载和地理位置考察,十二连城可能是战国时代的魏国长城。民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春秋时期的子产治理郑国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关心人民疾苦。他生不占民利,死不占民地,死后让儿子葬他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魏许都故城
汉魏许都故城遗址公园位于许昌市区东南18公里张番乡古城村,原系西周时许国都城。后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此。汉许都故城分内外两城;内城系皇城,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有皇宫、御苑、相府等;外城蜿蜒起伏,状若小丘,环抱内城。皇城西南隅有毓秀台,高15米,广200米,是汉献帝祭天地之坛。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主要是以原遗址为依托,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以观赏遗址原貌为主,建设具有汉魏风格的标志性城门楼阙;对毓秀台进行修复,呈现当年献帝祭天场景,以沙盘模型形式再现汉魏故都原貌;用特色树种、依当年故城功能设置进行绿化、美化、构筑景观轮廓,营造历史文化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井“许昌人”遗址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镇灵南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北纬34°04′,海拔高度117米。遗址发现于1965年,2005年进行首次发掘,之后进行数度发掘。文化层深7.2—5.6米不等,分上、下文化层。共出土动物化石和石器3万余件。化石种类有中国硕鬣狗、古菱齿象、披毛犀、河套大角鹿、马鹿、原始牛、灵井轴鹿新种、许昌三叉角鹿新属、新种等18种。石器类型有细石器、石锤、石砧、石片、断块和工具等,原料主要为脉石英和燧石。此外还发现数百件人工制作的骨器。灵井“许昌人”遗址发现的材料是旧石器与古人类方面的重要发现,遗址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山文峰塔
柏山文峰塔,当地俗称白沙塔;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禹州市城南郊柏山峰顶,禹平公路东侧,南距郑尧高速禹州南出口3公里,北距禹州市政府6公里,东距郑尧高速禹州东出口7公里,西距南水北调中线干渠4公里,东北距郑州新郑机场58公里,西北距嵩山少林寺风景区66公里。出禹州市向南5公里,到箕阿新村沿着禹平公路继续向南2公里(由箕阿老村向南1公里)处,有一向东公路直抵柏山东峰文峰塔脚下。柏山属秦岭东部山地系统之一箕山山脉的最东端,海拔仅99米;尽管禹州市境内山峰林立,但只有柏山上建有宝塔一座----柏塔。据说,禹州柏山文峰塔与许昌文峰塔不仅外形相似,结构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宋代重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重修塔刹。现存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宋中晚期建筑,高38米,平面呈六角形,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身设有拱券门、叠涩门,雕有直棂、方棂盲窗,佛龛,镶嵌有雕砖佛像等。檐部均饰雕砖斗拱,下置砖雕普枋和阑额。瓦檐挑角,每角有青石套兽上悬风铎。一层南有塔心室,北有拱形洞门,内设台阶,可旋登至八层。塔的第二层雕有直棂假窗3个,第三层嵌有砖雕佛像8尊。塔身各层有佛室1个,佛龛14个,拱形洞门10个,巧妙结合,错落有致。塔内有台阶可供攀登,塔顶为铜质塔刹。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校园内,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系道教庙宇,以祭祀玉皇大帝而得名。天爷庙现仅存玉皇阁一座大殿。天爷庙始建于北宋,玉皇阁为天爷庙建筑之一。天爷庙历经元、明、清,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左、中、右并列三进院落的格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中阁、后阁和玉皇阁,两厢有钟楼、鼓楼、东西厢房和配殿等,现仅存玉皇阁大殿,其他在民国年间“蒋冯大战”的战火及“0”十年浩劫中被毁。玉皇阁建于高2.5米,宽21.6米的台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砖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阁高15米,灰色筒瓦盖顶,飞檐翘角,六兽十七脊,红墙赤柱接地,青石柱础外用青砖砌成花栏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昌三绝碑
介绍:三绝碑即《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处的繁城镇汉献帝庙内。《受禅表》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28米,圭形,上有碑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三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字1寸2分,隶书阴镌,内容首先阐明禅让乃自古之美德,接着颂扬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在公卿将军固请下,他“回师千虑,至于再,至于三”才在繁阳(今繁城镇)筑灵坛举行受禅大典。《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高3.22米,宽1.02米,厚0.32米,圭形,上有碑穿,碑额篆书阴刻“公卿将军上尊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葛故城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战国时期,位于长葛市官亭乡大孟村西。该城原城墙东西长500米,南北宽约400米,面积20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全部毁于“农业学大寨”时期,现唯有西城墙尚存一段,不足100米。现存最高处高3.8米,最低处高1.5米,底宽18米。1972年,村民孟西海曾在城西北角起土时,挖出铜铍一把,无卫,无柄,长23.5厘米,宽3.5厘米,厚0.7厘米,横断面呈六边形,脊扁平,无格,茎残断,表面有黑色保护层,刃部仍极锋利,器身有铭文22字。为战国时期韩桓惠王三十年(公元前243年)的兵器。据1930年《长葛县志》载:“颍川长社县(老长葛县城,今长葛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氏忠孝祠
岳氏忠孝祠:位于长社路街道办事处杨中社区,是为纪念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而修建的祠堂。据载,岳飞的八世孙在岳家庄(今杨中、东岳庄)一带落户,繁衍生息,延展至今西岳庄、杨寨、岳楼、大路张、坡岳、牛庄、槐树陈、岳刘庄等村。为了纪念岳飞先祖,岳氏后人捐资于明末清初修建了岳氏忠孝祠,灰瓦三间,坐北朝南。祠堂内设有供奉飞祖的牌位,两边的楹联为:“欲直里黄龙府恢复二君、征战到朱仙镇留芳百代”,横批为“精忠报国”。祠堂内保存有两通石碑,一通为岳氏受姓图,记载了岳氏的来历,时间不详;一通为岳氏族谱碑,记载了岳飞的生平事迹及该族后人迁徙至此繁衍生息事宜,镌刻于清同治七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档案馆址
全国档案馆址位于东风湖南岸,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三十四年(1945),襄城县日伪维持会会长张寿臣建,始称大佛殿,后因在此宣扬礼教,改称礼教会馆。该建筑为二层双檐回廊式建筑,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6米、高12米。九脊八坡歇山式,四角微挑,小灰瓦覆盖屋顶,正脊为雕花灰筒瓦,中间置宝瓶。室内为木质结构,二梁起架。回廊檐柱24根,墙体内柱16根。楼内设木质楼梯,二楼前、左、右为外走廊。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到来,档案利用越来越迫切,1958年5月成立襄城县档案馆,馆址设在礼教会馆。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新建第一个县档案馆,已载入《中国档案事业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州府衙
许州府衙位于许昌市区衙前街,许州府衙位于原州城中轴线北端,为清直隶州州署,即汉、唐以来旧基,坐北朝南,长80丈,宽22丈,自南往北,其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古颍川郡坊、大门、仪门、大堂、中和堂(二堂)、梅花堂(三堂)、喜雨台(后庭)等,现仅存三堂和后庭两座建筑。三堂在中和堂后,为郡治之退补堂,是知州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面阔5间,进深3间,整体给人以高敞轩昂、宏丽精致之感。后庭是知州起居及家人的居住场所,面阔5间,进深2间。据清乾隆《许州志》记载,自唐代开始,许州的名称即相对稳定,明为许州,清为许州府,后又称直隶州。民国年间,许州府衙为许昌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怀帮会馆
怀帮会馆位于禹州城区西北隅山西会馆东侧,坐北向南,占地1公顷(15亩)。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六月落成。馆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78米,馆区面积9360平方米。在会馆围墙以内,由影壁、山门、戏楼、钟楼、鼓楼、东西配房、拜殿及拜台构成一处布局规整、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影壁以各型青砖砌成,横长18米,顶部为仿木结构的九脊八坡屋顶,横列于会馆前方。影壁后方10米处是山门兼作戏楼两用的建筑物,底部为南向、面阔五间、明柱重檐的会馆山门,上部是北向、面阔三间的戏楼,戏楼顶部是九脊八坡歇山顶、绿黄琉璃瓦覆盖的单檐建筑。从戏楼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