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聊城市旅游
聊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1、教场铺遗址
教场铺遗址位于山东省茌平县城南20公里乐平铺镇教场铺村西南高地上。相传战同齐孟尝君曾在此设主练兵场而得名。遗址土山称金牛山,古称茌山,秦在山下平地设茌平县(今茌平县南)。从2000年开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聊城市文物局联合进行了4次发掘。其中2001年挖掘出土的3座陶窑是山东目前发现的龙山文化中最完整的一组。遗址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高4米。1976年后出土有石铲、石镞头、纺轮、鹿角、蚌器、陶器等文物,属龙山文化遗址。2006年教场铺遗址作为新石器时期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堠堌汉墓
堠堌汉墓(又名青龙山)位于聊城城西北35公里斗虎镇堠堌村西,山下有一青龙山小学。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堠堌汉墓冢为圆形,高16米,底围长350米,占地约3000平方米。《堂邑县志》曾载:“堠堌冢在城北五十里,大邱崛,土花斑斓,相传是古冢。”堠堌汉墓系人为堆积,其表面有多种陶片,可识器形有东周的陶罐,汉代的陶瓮、陶罐、板瓦、筒瓦,唐代的莲花瓣圆瓦当等。在堠堌汉墓南、西南侧断面上可看到夯土层,每层10—15厘米。据考证,堠堌汉墓应为东汉清河王刘庆之墓。2006年12月7日,堠堌汉墓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张秋城隍庙
张秋城隍庙位于阳谷县张秋镇北街北首北街小学院内,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大多数城镇都建有城隍庙。古代传说守护城池的神称为城隍,它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它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老爷。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说它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睛,保谷丰民足。张秋城隍庙始建于清代,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现存大殿一座。坐北朝南,耳房一座三间。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东西长11米,南北宽7米,高10米左右,歇山顶,木构架梁,不施斗拱,灰瓦覆顶。占地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总面积约6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
4、丈八烈士陵园
又名鲁西北烈士陵园,位于大王寨乡东丈八村西北隅,建于1945年,占地约百亩,是聊城市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南北长240米,东西宽170米。陵园坐北朝南,由门楼、纪念塔、纪念室、烈士墓组成,门楼为古典式建筑。纪念塔高16米,四面八角,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二层塔壁镶嵌着八面石碑,刻有当时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人亲书的碑文和为革命牺牲的925位烈士的英名录,其中师级干部3名,团级干部10名,营级干部6名,连级干部9名,排级干部102名,班长和战士643名。纪念室中悬挂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同志亲笔书写的挽联和部分烈士的照片、事迹。图片提供:中国优秀摄影家王朝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临清龙山
龙山系鲁西北千里广袤平原上唯一的一座人造土山,为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凿会通河的泥土及以后疏浚河道的淤土堆积而成。此后,运河每年疏浚,清出的泥土便累积在土山上,经400多年的堆积,终于形成了鲁西平原上最大的人造土山。原来山上建有六角单檐式小亭,名观化亭。旧志称“南亭观化”,为临清10景之一。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土山广植树木,修建花圃,辟为“龙山公园”。现土山高5米多,长2里许。山上松柏苍郁,翠竹欲滴。远远望去,犹如蜿蜒起伏昂首欲飞的青龙。岭顶建有望月亭、望岳亭、卧龙亭3座古色古香的凉亭,内设石桌、石墩,供人小憩。每当夕阳西下,登高远眺,但见霞光万道之中,卫、运两河相汇北去。河上白帆点点,渔歌声声;岭下林木葱茏,绿草如茵;夜来俯瞰全城,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如诗如画,令人陶醉。近年来,在山上建起了卧龙亭、望岳亭,山下建有3座古色古香的望月亭,并广植树木花草,修筑游山小道,辟为龙山森林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阳平故郡
阳平故郡----东古城遗址文物。出县城沿329省道向西10公里,卫河东岸,便是冠县第一古城——东古城。东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冠氏邑即在此处,汉为馆陶县治,南北朝时为阳平郡,后又改毛州。因卫河傍城而过,历史上为漕运码头,曾经一度繁华。东古城遗址位于东古城村,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000米,面积150万平方米。现在的东古城,南北有106国道(北京—开封)穿过,东西有济邯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和329国道(荣城—兰州)穿过。镇西的卫河上,七•一公路大桥、济邯铁路大桥、济馆高速公路大桥并肩飞架,景色十分壮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吴凯墓
吴铠墓位于阳谷狮子楼街道办事处西街,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铠祖籍江西南昌,明洪武、建文年间,其曾祖在扬州为将领。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诛杀建朝文臣武将,吴氏宗族多被杀戮。吴铠的曾祖父只身逃亡,避地阳谷,娶妻生四子。次子英,时称隐翁,即吴铠祖父。铠父澄,字源洁,号坦轩,先入学为生员,后为辽阳(今属辽宁)地方官署属员,遇有边警,乃仗剑从征,因功授山海仓(今河北秦皇岛市)巡检。吴铠卒于任,归葬原籍。嘉靖皇帝专门派遣官吏致祭,墓前有谕祭碑。原墓规模宏大,有石碑多通和石门、石人、石马、石羊、望天猴等石雕,后皆埋于地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临清箍桶巷
临清箍桶巷位于临清市老城区古运河畔的老街巷中,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箍桶巷现长500余米,宽3米左右。临清素有三十二趟街、七十二条巷子之说,这与《-》一书所写“临清是个热闹大码头去处,商贾往来之所,车辆辐辏之地,有三十二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恰成数字的巧合。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有待人们去寻古探幽,揭开一层层神秘的面纱。箍桶巷内现有古宅民居多处,青条石铺就,巷内板房林立,从斑驳的门礅、锈蚀的大门上仍可窥见当年的繁华。清末民初临清地方税课局就曾设在此地,现保存仍然基本完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隆兴寺铁塔
隆兴寺铁塔位于聊城市城区运河西岸、原护国隆兴寺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为生铁铸造13层,高约15.8米。由塔身、塔座两部分组成。塔座为石砌正方形上下叠涩不对称式须弥座,高2.90米,底边长3.17米,占地10.50平方米。塔身用生铁仿木构分层铸造,逐层迭装而成。铁壳中空,厚6-10厘米不等。塔下基座占地16平方米,上有石刻佛教浮雕孔雀、麒麟、龙凤及乐舞人物等各类图饰。塔四面有门窗、斗拱、瓦拢、房檐等,只供观瞻,不能攀登。铁塔不论在建筑风格,还是在石雕艺术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莘县文庙
文庙位于莘县城内东街,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莘县文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系旧时祭祀孔子的场所。文庙原由棂星门、大成殿、启圣祠、明记堂、敬亭、名宦乡贤二祠等组成,现仅存大成殿。文庙占地面积2439平方米,大成殿建台基上,面阔五间,东西阔19米;进深三间,南北长11.8米,单檐歇山顶。殿内的檐柱、前金柱、后金柱的直径均很硕大,金柱高4.4米,前后金柱上搁置着七架梁、五架梁、三架梁。殿内的脊檩枋下钉一块木板,木板上有题记:“大明弘治十二年岁次己未秋七月吉旦提调官知县孟□门主□桂”。在殿内前上金檩枋下钉的木板上还有二则题记,分别是:“大明崇祯六年岁次癸酉中秋吉旦”和“大清乾隆贰拾年岁次乙亥陆月吉旦文教郎知莘县事儒学。”大成殿的木柱和梁架风格古朴,有元末明初的特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文庙内现仍保留下数块古代石碑,主要有雍正九年《圣训碑》、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此外,院内有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秦皇堤
秦皇堤俗称秦堤,历经2000余年,其位置西起莘县观城镇郭海和樱桃园镇田河之间,向东依次经过莘县樱桃园镇、古城镇、朝城,与金钱河平行,一堤一河,成为莘县和阳谷的自然县界。据《莘县水利志》载,东汉永平12(公元69年)王景、王吴奉诏治河时筑成黄河北堤。五代时期周显德三年(公965年),自滑县向东北修堤,将马陵堤与子路堤接连起来元,直到阳谷的张秋镇,俗称“新金堤”,后简称“金堤”。目前能展现原貌的遗址只有长约4000余米。2008年莘县人民政府将秦皇堤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建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权寺遗址
权寺遗址,属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城南12公里处东昌府区李海务镇权寺村西。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米。采集标本有石斧、石镞、鼎足、鬲足、陶壶、陶罐、灰黑陶片等。陶片有夹砂、泥质两种,多为灰陶和黑陶,并有少量红陶、褐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篮纹、方格纹和附加堆纹,以绳纹居多。陶器制法均为轮制。可识器形有鬲、鼎、罐、盆、碗、盘、豆等。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属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至汉代遗址。权寺遗址现已被学校占据,据说学校的北部是寺庙的遗址,现在的水塘就是寺庙的后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陈镛墓
陈镛墓位于冠县史庄乡洼陈村,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冢封土高约7米,周径20余米。林木森森、幽静深寂。陈镛(1344-1428),明代地方官员。曾随朱元璋参加了义军,后留守东昌府任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守御东昌,在任共12年,多有建树。明洪武二年,东昌守卫指挥事陈镛为了与元朝残余部队作战,由他主持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其后,为“窥敌望远”,他又主持以修城所余砖石木料,于城中央建楼一座,洪武七年(1374)完成,取名“余木楼”,俗称古楼、鼓楼,后定名光岳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聊城基督教堂
聊城基督教堂位于聊城山陕会馆北侧,座西面东,临河而建,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聊城基督教堂,始建于清末民初,由美国传教士所建。现存教堂和牧师楼,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教堂主楼为二层楼房,两侧分别由三层的望楼和四层的钟楼。牧师楼位于教堂北侧,为三层城堡式建筑,平顶拱形窗,为原神职人员居住场所。聊城基督教堂是鲁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教堂建筑,外观为哥特式建筑,但建筑材料采用中国传统的青砖,上覆红瓦,建筑形式中西合璧,风格独特,有较高的文物和观赏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莘县相庄遗址
莘县相庄遗址位于莘县莘城镇相庄村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莘县相庄遗址为唐代古文化遗址,面积为12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0.5-3米,遗存埋藏较为丰富,遗址先后出土各类文物60余件。出土的器物中有铜佛、陶器、三彩器。铜佛,做工精细,人物造型生动、形象,充分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技术。三彩器有:陶狗、陶兔、彩釉饰珠,做工精细,动物造型栩栩如生,釉色纯正。彩釉饰珠虽小,但做工精美,几种釉色的搭配合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运河码头旧址
运河码头位于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关古运河西岸,原为富商私用码头。明清时期,漕运畅通,聊城(昔称东昌)遂成“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东关运河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除崇武渡大码头外,巨商富贾又修建了一些专用小码头,现存小码头即属此。小码头由青条石垒砌,平面呈凹形,宽8米,左右各有石砌台阶。台阶最上层青石上有圆形穿孔,为系舟船缆绳之用。运河码头现保存完系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张家楼抗日遗址
张家楼抗日遗址位于聊城市茌平县广平乡张家楼村。抗日战争时期,村四周曾筑阔7-8米,高约7米左右的土墙,围墙外有鹿砦和壕沟,有115人组成的民兵钢枪队。1944年12月6日晨,日伪军近千人围攻张家楼村,被击退,死伤250余人。翌年2月16日,日军又纠集1200多人,二次侵犯张家楼村,战斗持续三天,北门被大炮轰开,全村有333人牺牲,271人负伤,房屋全部烧毁。该村现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年至1944年上半年,由于日伪军的不断骚扰和劫掠,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张家楼村民无以为生,苦不堪言。1944年9月30日,在茌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大队的帮助下,张家楼村建立了抗日民兵联防大队,组织民兵300人。从此,张家楼村民不再向日伪顽军交纳任何粮款,不负担任何差役,因而被日伪顽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44年农历腊月间,茌平县伪县长李岐山率所属伪军和治安军2000余人,先后两次攻击张家楼,均没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太子墓
太子墓有二:一在县城南3公里谷子头村,一在谷子头南1公里的史村。据县志记载:在战国时期,齐魏间爆发了著名的“马陵之战”,魏太子申以庞涓为将,挥师迎敌,结果中齐-师孙膑奇计,败于马陵道,庞涓死,太子申被俘,杀于冠氏,身、首分葬两处,埋头之处,有村名“孤子头”,葬身之处,留村名“尸村”。后村人因村名不吉,改为“谷子头”、“史村”沿用至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马陵道古战场
马陵道古战场位于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东至范县县城十里,南濒金堤河,东、西均为开阔地带。相传,此处原有土山两座,其间一条狭窄崎岖的通道,掩没在古木丛林之中,地势十分险要,为战国时期魏国到齐国的必由之路。现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讨伐韩国,韩国向邻邦齐国求救。齐国国君任命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孙膑用“减灶”之计诱引魏国太子申和庞涓等人进入地势复杂、易攻难守的马陵道,被埋伏在马陵道之中的孙膑兵士,万弩齐发,大败魏军,太子申被掳获,庞涓自杀。这次战役成了古代军事家孙武六世孙孙膑的成名之战,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元代范县县令孟之普的《马陵道中》诗对遗址作了绘形绘色的记述:“广衍东原境,势非峨眉巅。夹堤积冲撞,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几回旋。奇哉孙子智,减灶擒庞涓”(《范县县志》)。遗址旧有深沟巨壑、土丘大岗。抗日战争中,抗日军民把这些深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王旦墓
王旦墓位于莘县东鲁街道办事处群贤堡村,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父王祜、祖父王彻、曾祖父王言的遗骨均葬于此。群贤堡村的东北方曾有规模恢宏的王旦墓和三槐堂,占地数十亩。地上有数量可观的石刻群。元代中期和明代初期,王旦墓遭损毁。明成化、弘治、嘉靖年间,莘县知县贾克中、顾岩、孟隆、杨鹄曾先后重修,王旦墓被以“郊外名坟”列入“莘县十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