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东营市旅游
东营市文物古迹介绍
21、稻庄民国四合院
稻庄民国四合院位于广饶县稻庄镇中心幼儿园院内,2009年4月2日首次发现,属民国时期古建筑,为国民党山东省保安十六旅第一团团长李青山所建。四合院座北朝南,四合院式,砖木结构,灰瓦,硬山脊,共有北屋、东屋、西屋和南屋组成。北屋五间,面阔17.42米,进深4.47米。东、西屋均三间,面阔均为4.17米,进深均为9.87米。南屋两间,面阔7.4米,进深4.17米。整个院落东西长17.42米,南北宽20.51米,占地面积约370平方米。此四合院整体结构保存较完整,具有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特色,为研究广饶县民国时期的建筑历史以及李青山其人其事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赵寺田氏祠堂
赵寺田氏祠堂位于李鹊镇赵寺村西,为明代建筑。1988年,广饶县文物普查队下属的西营、小张、李鹊三级文物普查组对赵寺田氏宗祠堂进行了详细调查。2010年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时再次对该祠堂进行了复查。通过调查发现,祠堂为一个完整的院落,共有北屋、门楼组成,南北约33米,东西约15米,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北屋三间,坐北朝南,东西长9.1米,南北宽5.1米,房檐高3.5米,房脊高5.5米。门楼一间,砖木结构,青砖灰瓦,保存完好。该祠堂是目前广饶县现存的唯一一处明代建筑。该建筑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色,对于研究明代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东赵盐业遗址
东赵盐业遗址位于广饶县花官镇东赵村周围,2008年12月29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首次发现,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东西约900米、南北约1000米,总面积约90万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较浅,呈黑褐色,地层堆积厚薄不均,最厚处达0.6米,包含物有草木灰、灰陶砖块、瓷片等。地表暴露的文物标本有大量与制盐有关的陶片、窑坯等。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多为绳纹,器型有盔形器、鬲、筒瓦等。该遗址面积大,文化层深厚,包含物丰富,对于研究广饶小清河以北区域历史沿革,以及制盐历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17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五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汉大汶口文化五村类型的代表遗址,上部有商周时期和汉代遗存。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关镇五村,西南距傅家遗址3公里。遗址呈东北西南向的埠台堆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地层堆积厚约5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秋至1986年春,为配合临淄30万吨乙烯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广饶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揭露面积700余平方米。清理大汶口文化灰坑(沟)500余个,墓葬75座,出土遗物100余件。清理周至汉代的灰坑近30个,水井1眼,墓葬30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蒋窑遗址
蒋窑遗址位于广饶县广饶镇蒋窑村西北角,2009年3月23日复查。遗址东西329米、南北312米,总面积约102648平方米。从遗址现场观察,地表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标本,有灰陶瓦棱纹陶片、灰陶砖块、红褐陶鬲口沿、灰陶豆盘、灰陶罐口沿、灰陶罐底、灰陶布纹瓦、白釉瓷片、褐釉瓷片、青花瓷片等。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离地表约20厘米,厚约70厘米,包含物有灰陶片、草木灰、红烧土块、碎骨块等,在西南角还有个灰坑。根据采集的标本以及钻探结果分析,遗址年代为汉代、宋至清代,延续时间长,是研究该地区文化变迁的重要资料和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北郭西花园遗址
北郭西花园遗址位于广饶县大王镇北郭西村东南约1500米,2009年4月23日进行了复查,东西125米,南北211米,总面积16528平方米。从现场观察,遗址地势平坦,表面是农田,地面散落着少量的文物标本,有灰陶片、灰陶布纹瓦、灰陶砖块等。同时,在地表还散落着一定量的晚期瓷片,有褐釉瓷碗底、白釉瓷片等,年代应为宋元时期。经钻探,我们发现文化层距离地表极浅,文化层较薄,包含物有少量的灰陶片等。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分析,遗址年代为商—汉代,是研究广饶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西柳遗址
西柳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西柳村西北角,2009年5月12日复查。从现场观察,遗址地表散落的文物标本较少,采集的标本有绳纹灰陶片、方格纹灰陶砖、灰陶板瓦、约陶片等,从器物上看有罐、壶、盆等。纹饰有布纹、绳纹等。经过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几乎没有,在距地表0.4处发现陶片,但极少,还有许多宋元时期的瓷片,有褐釉瓷片和酱釉瓷片。遗址东西长167米,南北长178米,总面积28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遗址年代为汉代、宋代,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太和遗址
太和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太河村西南角,2009年5月15日复查。从现场观察,遗址表面是农田,其东南部被苏家村民房破坏,东北角被太和三村民房破坏。从地表看,散落着许多文物标本,其中有灰陶片、灰陶砖块等,从地势上看,遗址中间稍高,四周渐低。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地表较浅,1.2米见生土,包含物有灰陶片等。整个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长133米,总面积约14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遗址年代为汉代,是研究汉代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东卧石遗址
东卧石遗址位于东卧石村西约100米处,遗址东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105000平方米。地表遗物较多,经钻探文化层深约1.3米,包含物有红烧土颗粒、草木灰、陶片;从地表采集到的标本有夹砂绳纹灰陶鬲足、鬲口沿,泥质灰陶罐残片、泥质灰陶豆底、灰陶壶口沿、泥质红陶残片布纹瓦残片、夹砂红陶残片白釉瓷残片等,还征集到在遗址上出土的一件完整的灰陶碗,从这些标本推测此遗址为西周至汉代、宋代至元代时期的文化遗存,延续时间较长,为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文化序列提供了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赵寺遗址
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赵寺村与南赵之间,从现场看,遗址地势中间较高,四周较低,呈穹窿形。从地表现观察有许多文物标本,有夹砂陶片、红陶方格纹瓮口沿、灰陶片、灰陶砖块、灰陶板瓦等。经钻探,在1.6米左右见文化层,包含有陶片骨骼等,厚度不详,面积较大。通过地形分析,遗址东、南、西三面应有古河道。遗址东西长619米,南北长280米,总面积20万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判断,遗址年代为商周至汉代,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晋王遗址
晋王遗址位于广饶县广饶镇晋王村东约100米,从遗址现场观察,地势平坦,呈长方形,东西约200米,南北约170米,总面积约34000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深约1米,包含物较少,有少量红烧土颗粒,极少草木灰颗粒。从遗址现场观察,地表散落着一定数量的文物标本,有双孔石刀、泥质灰陶盆口沿、灰陶绳纹器残片、缸口沿、布纹瓦片等。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此遗址年代为夏、汉代时期,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大尧遗址
大尧遗址位于广饶县石村镇大尧村北约30米,2009年5月23日复查,从现场观察,遗址整体地势较周围稍高,地表散落着许多的文物标本,主要有灰陶板瓦、灰陶砖块、灰陶片等,器型主要为罐、盆和壶等。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距地表较浅,厚约0.4米,其中包含物有草木灰、红烧土颗粒等。遗址东西长109米,南北长178米,面积15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此遗址年代为商周时期,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后贾遗址
后贾遗址位于大王镇后贾村西约50米处,呈长方形,东西约350米,南北约300米,总面积约105000平方米。经钻探文化层深约2米,包含物有灰陶片、红烧土、灰土等;地表遗物较少,采集的标本有鬼脸鼎足、灰陶鬲足、灰陶豆盘、瓦当、罐口沿、布纹瓦片、饼形瓷碗底、圈足瓷碗底、绿釉瓷碗口沿、黑釉金线瓷器残片、白釉瓷碗口沿等,据采集到的标本特征分析此遗址为新石器时期至汉、宋代至元代时期的文化遗存,延续时间长,为研究该地区该时期的文化序列提供了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北贾遗址
北贾遗址位于广饶县石村镇北贾村西约100米,2009年5月23日复查,从现场观察,遗址整体地势中间稍高,表面是农田,地表看散落着少量的文物标本,主要有灰陶片、灰陶砖块、灰陶板瓦等。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厚约1.5米,包含物有灰陶片、红陶片、草木灰等。遗址东西长117米,南北长56米,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此遗址年代为商周至汉代时期,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西高遗址
西高遗址位于广饶县石村镇西高村北,2009年5月20日复查,从现场观察,地势中间稍高,四周略低,地表散落着许多文物标本,主要有灰陶罐口沿、灰陶板瓦片、灰陶砖块等,纹饰有绳纹、瓦棱纹等。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厚约0.8米,包含物有灰陶片、草木灰等。遗址东西长302米,南北长234米,占地面积约60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此遗址年代为东周至汉代时期,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铁门关遗址
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遗址南北长42米,东西宽30米,面积1260平方米。铁门关是原大清河入海口处的一个重要关津,有“铁门锁浪”之称。金朝为控海滨之险而建置,建有城墙、庙寺。明代设千户所。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门关被黄河泥沙淤废。后人有诗叹曰:“丰国场边问旧营,前朝几度设屯兵。至今明月荒城畔,-夜有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郝家遗址
郝家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郝家村西,2009年5月13日复查。从现场观察,遗址地表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标本,有灰陶罐口沿、灰陶壶口沿、灰陶翁口沿、灰陶砖块等,纹饰有瓦棱纹、方格纹、绳纹等。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较厚,包含物有草木灰、灰陶片、红烧土颗粒等。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长200米,总面积60000平方米。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遗址年代为汉代、宋至明代,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保护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东辛张遗址
东辛张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东辛村南150米,东西约500米,南北约280米,总面积约140000平方米。经钻探发现,遗址文化层深约1.2米,包含物有红烧土颗粒、草木灰、泥质灰陶片、在约1.2米深处钻探到一夹砂陶片。从现场观察,遗址地地表散落着大量的文物标本,有灰陶鬲足、粗绳纹灰陶鬲口沿、灰陶豆盘、豆柄、灰陶布纹瓦片等。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结果分析,此遗址年代为时期,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西耿遗址
西耿遗址位于广饶县李鹊镇西耿村东北角,2009年5月15日复查,东西长62米,南北宽44米,总面为2400平方米。从现场观察,地表散落着少量的文物标本,有的灰陶片、灰陶砖块等。另据村民介绍,此地原来是房屋,地势稍高,多来年取土盖房使此地地面下降,文化层遭到严重破坏。经钻探得知,文化层距离地表较浅,包含物极少。根据采集的文物标本及钻探分析,遗址年代为西周至汉代,是研究广饶县人居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西杜疃遗址
西杜疃遗址位于广饶镇西杜疃村西约400米处,原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但遭到破坏,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有一条东西向的村公路自遗址中心穿过。采集到的标本有泥质灰陶片、泥质灰陶盔形器口沿、灰陶瓦残片、灰陶罐口沿、细绳纹灰陶片。探孔土质松软,文化层深1.5米,包含物有草木灰、红烧土块、灰陶块等。根据采集到的标本推测,该遗址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及汉代,为研究该时期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