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萍乡市旅游
萍乡市文物古迹介绍
源溪古戏台
源溪古戏台位于芦溪县源南乡源溪村的刘家宗祠内,相传建于清乾隆50年(公元1785年),戏台是砖、木结构,砖上刻有“源溪刘黄公祠”模印。四根1丈2尺高的四方石柱,石柱前联刻有“作戏喜逢场家传乐事外平世,酬恩宏发愿人识丰年笑语声”;后联刻有“祈报本先民息蜡歙幽宜雅乐,和平依古调清歌妙舞答神底”。整个戏台进深2丈长,2丈宽;左、右马门演员进、出处,宽5尺2,右侧门(放道共处)宽3尺3;后台(化妆室)进深7尺2,宽3丈4尺,戏台上木质雕刻艺术精致,富丽堂皇。据说这里是乾隆年“探花”刘风浩的祖祠。在古戏台化妆室的后墙上,记载自清道光二十六年二月初四[义班]开台大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栗文笔塔
文笔塔坐落在上栗县长平乡福寿村,离城区26公里,为清代所建的七级八面塔。此塔为青麻石砌成,建在上栗县与湘东区的交界线上。据传说原有狮子下山来吃禾苗。老百姓就请风水先生选址造了这座塔压在狮头上,从此就镇住了狮子,也就没有再发生吃禾之事了。其实主要还是当地人为了保护风水的。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福寿行政村,狮形山头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栗江桥
栗江桥坐落在上栗县上栗镇栗水河上,连接南北两条老街。始建年代无考,清朝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古桥被大水冲倒。同年巡检郑诗敏等率里人重建,也就是今所见的上栗五拱石桥。桥长69米,宽4.6米,高6.3米。由于河道年久失修,加上两岸建房倒土,致使五拱石桥两头各被填埋一拱,至今只剩下三拱了。再是城建部门未与文物管理部门协商,在桥面上安装花岗石栏杆,改变了古桥原貌,此桥是古代萍乡至上栗镇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老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二仙庙
王二仙庙坐落在上栗县鸡冠山乡庙背村,明英崇正统年间(1436?1449),有一真人系湖南省浏阳市东乡王石涧人氏,来此地居于山洞。其人聪颖慈善,精通医术,为民治病,不取酬金,遇困难解囊相助,生活俭朴,出入简便,吃素荤异数十年如一日,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坐禅圆寂。当地群众为感其宏恩大德,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中秋节举行奠基仪式,建造庙宇,长期祀奉。500余年来香火旺盛。在土地革命时期,曾设苏维埃政权于此,不少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来此藏身避难,并开展革命工作。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鸡冠山乡庙背行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源抗日将士墓群
安源镇张家湾村省级新农村点灯盏窝,是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项目,2017年安源镇张家湾村列为省级新农村点,在建设过程中,安源镇以纪念抗日将士为主题进行修缮,被评为了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量伤病员沿着浙赣铁路往西撤退,而当时安源区拥有全国煤矿中最早最大的西医院,许多伤病员被往送这里医治,有些将士不治身亡而长眠此地。有当地老人称,这里曾有墓碑几百,甚至有将军级别的将士墓。江西省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抗战英魂墓葬极为罕见。70年代,因修路这些墓碑被损毁、淹埋、遗忘。2017年是淞沪会战80周年,为缅怀先贤、不忘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贞谦烈士墓
邓贞谦,又名邓中坚,1907年生于彭高镇华源台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1923年秋,考入萍乡中学。在萍学习期间,经常和孔原、张国焘、刘型等进步青年学生在一起,积极组织并亲自参加全校爱国学生运动,参与萍中的进步学生团体“互助社”。1926年秋从萍中毕业考入北京师范大学。1927年暑假后,他毅然牺牲个人利益,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全力投身革命,从事人类解放的伟大事业。他以特派员的身份回到萍乡从事农民运动。1927年在中共安源市委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年仅20岁的他被推选为中共安源市委委员。年底派往湘东担任区委书记。同时他还兼任了安源市委与井冈山根据地的联络任务。多次往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寨革命烈士纪念碑
钟鼓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桥镇草市村钟鼓寨上,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类别为近现代。2012年3月29日,湘东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40米、南60米、西50米、北3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100米、南120米、西120米、北1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建新石器时代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上栗县上栗镇新建村施家台上。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于1972年被村民取土建房做砖发现,经市博物馆确认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的石斧、石箭等石器。新屈原祠于1989年建于其上。新屈原祠建筑面积1570平方米,坐东朝西,保护地带四周60米,建设控制地带四周9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新建行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晋永和古墓葬
东晋永和古墓葬位于上栗县上栗镇新建村施家台上。葬于公元348年,原占地面积100余平方米。东晋永和古墓葬现占地面积10平方米,坐西朝东,墓地保护地带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墓地四周150米,建设控制高度5米,该墓于八十年代被盗,现只剩下一黄土堆。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新建行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栗万寿宫
上栗万寿宫坐落在上栗县上栗镇北上街的栗水河旁。始建于明太祖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年冬月。当时分前、中、后三殿和左殿等四殿,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748平方米,高3.5米,大门额上嵌着一块清乾隆御赐的“圣旨”。东晋时,南昌一带洪水泛滥成灾。传说是许逊(许真君)征服了孽龙,从此根治了水患。宋徽宗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敕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各地建庙纪念,尊许逊为“雷法神仙”,“普天福主”。同时还出版了很多有关歌颂许逊的书籍。由于时局的变迁和政治的需要,曾遭受损坏严重,现已维修并基本恢复原貌。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北上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王台
楚王台坐落在上栗县桐木镇楚山之上,初唐韩吏部自潮移袁过其庙而留咏,有“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祀楚王”之句。清胥绳武又说:“楚山拨地白云中,作之庙以敬祀昭王。一夕风雨徒山下,乡人日络绎来祝祷”。楚昭王庙,因一贯多白蚁,整座庙只剩下几垛墙,只剩石门架。有一块石碑高70公分,宽30公分,头上刻着“楚昭台”,中间是“昭王圣帝神位”。还存有乾隆年间的香炉。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村民的努力下,逐渐修好了楚昭王庙,恢复其原貌。楚王台乃楚昭王点将屯兵之地,重建的“真圣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为现代仿古建筑。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台四周100米,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山古石桥
赤山古石桥位于上栗县赤山镇赤山河中游之上,其桥跨度长30米,宽6.5米,高7.3米。建于明嘉靖16年(公元1537年)的三拱石桥。赤山桥建筑面积195平方米,方位座标南北连接,保护地带桥四周10米,建设控制地带桥四周15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赤山古石桥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桥墩也有多处被大水冲坏,基脚也有多处石条被水冲走,建议尽快维修,加以保护。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赤山镇赤山行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萍浏醴起义指挥部旧址
萍浏醴起义指挥部旧址--麻石龙王庙,座落于上栗县金山镇小水村麻石街。原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始建于唐,后多次维修扩建。2003年再次重修。为唐代建筑风格。重修后,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北朝南,保护地带含对面戏台四周20米,建设控制地点四周3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该旧址为萍、浏、醴三县(市)交汇处,1906年冬,同盟会领导和发动的萍、浏、醴起义就发生在这里。1905年8月间,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了同盟会。这是当时团结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战斗的旗帜。同盟会深入各地开展革命宣传,启发人民群众的斗争觉悟,一方面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决心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斑竹山起义旧址
斑竹山起义旧址--凌云寺,坐落于上栗县上栗镇万石行政村斑竹山上。1927年12月由中共安源市领导,上栗区党部直接指挥的斑竹山起义就暴发在这里。旧址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坐南朝北,保护地带旧址四周200米,建设控制地带旧址四周10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斑竹山海拨200多米,面积30平方公里。它的名字与现代革命史上一件壮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著名的斑竹起义。斑竹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严重威胁到国民党在萍乡的反动统治,引起了他们极大的恐慌。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弹子坑的枪声震醒了沉睡的大山,更震醒了上栗的工农大众。此后,上栗地区的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国焘故居
张国焘故居座落在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桎木山,距319国道6.5公里,建于清,为土建四合院,有48个天井,坐东朝西坤山艮向左兼三分,原建筑面积20余亩。目前,故居主体建筑部分仍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但内部已被28户村民建房所占,且部分被改建,破坏严重。此故居同时也是中共早期革命活动家张国庶的故居,张国庶与张国焘为同胞兄弟。张国庶26岁时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领导江西省的地下斗争,1930年7月初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1930年7月5日英勇牺牲,现为烈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凤诰对联
刘凤诰,字丞牧,号金门,上栗县赤山镇石观泉人,清乾隆御点探花郎,曾到长平乡石溪周氏外祖家探亲为其宗祠石柱挥毫题联:“溪水长流万派千支归一本,榜山高挂云龙风虎兆鳌头”。长平乡石溪周氏宗祠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坐东朝西,保护地带宗祠四周30米,建设控制地带宗祠四周30米,建设控制高度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埠傩庙
上埠傩庙坐落在上栗县东源乡上埠行政村,明洪武五年建,道光十六年为第三次重修,2002年复建。据说此庙建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当时在灯盏窝只建一间,全是用乱石砌墙,傩面具为铜铸造而成。传说元顺帝二十七年,因带铜面具跳傩舞,9个人的面具取不下被挟死,后只好与铜面具一起埋葬,后改为樟木雕刻面具。清道光扩建。雕制面具80只,分福、禄、寿三堂傩神。分别接到江岭、石洞口、小枧,再建三个傩神庙,保存至今。地址: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上埠行政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