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抚州市旅游
抚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蓝科进公祠
金竹拥有很多的古祠,最有名的是流舍畲族村的蓝科进公祠,也是江西省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为完好的畲族古建筑之一。蓝科进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现已成为一个畲族文化的展示馆。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所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绚丽精美,图腾崇拜的民族特色明显。蓝公祠前厅有一天井,天井中央放置一张畲族人所特有的祭天时所用石案桌,高1.28米,采用麻条石制作而成。蓝公祠后堂为祭堂。祭堂中的祭案桌非常具有畲族的民族特色,它的桌面比汉族多加一层带角的板,案桌两边翘起,形似动物犄角,含有动物图腾崇拜之意。此外,后堂主墙上还绘有八幅彩绘壁画,为八仙图;后堂门上雕刻有各种花卉、动物,图案清晰,表达了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向往。据考证,该祠于道光壬寅(18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善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
善和红五军团指挥部旧址(含红五军团联络处旧址、红五军团六师团师团部旧址)位于乐安县湖坪乡善和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陆象山墓
陆象山墓,位于金溪县陆坊乡陆坊村青田桥旁的东山岭上。始建于南宋,后历经各代修建,占地面积60平方米。1957年省政府批准陆墓为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宋绍熙四年(1193),陆九渊逝世后即归葬其家乡陆坊村青田桥旁的东山岭上。墓葬三面环山,前面开阔,松竹掩映,幽静落寞。级级石阶,层层平台,圆形坟冢,椅形护栏,都是用山下青田溪里的鹅卵石砌成,大体是宋时旧物原貌。墓为圆锥形石砌结构,墓基用宽阔麻石石板筑砌,占地面积60平方米。明嘉靖年间(1522-1566),敕建神道碑,碑文为“崇尚真儒墓”。已佚。墓前有清乾隆年间刻高0.95米、宽0.56米的“宋儒文安公陆象山墓”碑以及民国时立的石碑,已是残缺不全。山下原有明代敕建的“祭祠”和“下马亭”等附属建筑。1957年省政府批准陆墓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金溪县政府重新修葺墓地,增立一对墓表和几块石碑。墓旁立有象山先生生平简介和思想言论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洵口张氏家庙及照壁
张氏家庙占地面积为364平方米,纵深26米,横宽14米,是一栋三进式古院落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宽敞古朴,格调雅致。据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家庙是当地张家的宗祠,由张氏九世祖张槚所建,里面供奉着张家祖先的牌位。张氏家庙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由当时的南京工部尚书张槚自捐俸禄筹建,后几经修缮。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经家族商量后续建,于三年后动工,至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完工,而后在清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毁于粤寇。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张氏十九世祖金诰公乡试回村,即邀瑞麟诸公率族众出资出力重建,辛勤三载,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3年)竣工。在张氏家庙整座建筑中,最吸引人眼球的非大门照壁莫属,它也是整座宗祠的经典所在。在当地村民张华的指引下,记者在祠堂大门正前方找到了这块保存完好的明代照壁。这块照壁与整座祠堂隔有7.7米宽的通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妙法寺塔墓群
妙法寺塔墓群群(含普同塔、优婆夷暨比丘尼塔、质彬禅师塔、□堂禅师塔、无名塔一、惟觉禅师塔、亢脎禅师塔、卓颖禅师塔、无名塔二、桂谷禅师塔、梦回禅师塔)始建于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是寺内僧人圆寂后火化安放骨灰的地方,为妙法寺香火鼎盛时所建。该塔墓群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有一大九小十座塔墓,依山而建,全部由麻白色沙砾岩建造。每座塔墓均由护栏、塔基、塔身和塔顶组成;塔后护墙上嵌有黑色石质碑铭,大部分碑文清晰。其中,有七座塔能清晰反映出建造年代、塔主和立塔人。该塔墓群对于研究和考证明、清时期的佛教墓葬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日峰红七军团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日峰镇篁竹街潘家大屋。1932年10月,中央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由建宁迁入篁竹街。1932年12月30日,在潘家大屋前地势开阔的李树坪上,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阅兵誓师大会在这里举行,红一、三、五军团共7万多指战员和1万多工农群众,接受了中央军委周恩来、朱德等领导的检阅。1933年7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正式宣告成立,潘家大屋成为红七军团临时总司令部,肖劲光被任命为军团长兼政委。至今,在潘家大屋墙壁上,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当年留下的“共产党十大政纲”等标语,仍墨迹清晰,保存完好。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旧址位于县城日峰镇篁竹街单家大屋。第一方面军一万多指战员,当时担负着守卫以黎川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北大门的责任,鼓舞士气和宣传发动苏区群众参与抗敌,成为了红军的重要工作和任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洲湖闽赣省财政部旧址
洲湖闽赣省财政部旧址位于黎川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日峰张恨水旧居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著名报人、作家,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1905年,年仅10岁的张恨水随父母在江西黎川生活了一年。张恨水旧居坐落于黎川县城老街的南津码头、新丰桥脚下。当年黎川是闽赣两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集散之地,老街依河而建,水运繁忙,码头众多,官府在南津码头设置了厘金卡征收木竹税、盐税。张恨水的父亲就是调到新城任盐税官的,那个时候征税都在码头上现场办理,因而张恨水一家便住在了这南津渡口的小木楼里。这幢带有江南民居建筑风格的两层小木楼,迄今已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为300平方米,步入小楼的大门,是一座宽敞但有些幽暗的大厅,大厅可以摆下酒席八桌,地面是麻石板铺就,大厅右侧有一方天井,供采光和排水。大厅左侧有三间贯通的平房,房屋的窗下就是南津渡口,开窗能清晰听到黎河哗哗水声和码头上的喧闹声。。大厅右侧的门后,有一架乌黑的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又是一间厅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贯巢红一方面军前委旧址
贯巢红一方面军前委旧址位(含徐家上屋、徐家老屋、徐家新屋)于南丰县市山镇贯巢村,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红五军宿营地旧址
红五军宿营地旧址位于许坊乡石背村委会路边村小组。该旧址内发现红军标语30余条。标语在旧民居里是写在西边前房的三网泥壁上,白底黑字,每网泥壁高约1.2米,宽约0.6米;标语在旧厨房上是写在厨房窗户外的石灰沿上,白底黑字,高约0.8米,宽约0.2米;标语在旧库房内多数是写在库房里泥壁上,有少数写在板壁上,有黑墨字迹的,也有红墨水字迹的,泥壁高约1.2米,宽约0.4米。标语内容有“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粉碎敌人大举进攻!”“打倒蒋介石!打倒帝国主义!”“消灭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大举进攻!消灭敌人据点!”“青年工人六小时工作制!消灭蒋系主力部队!夺取中心城市!打倒屠杀工农的国民匪党!活捉蒋介石!打到抚州南昌九江,活捉蒋介石!”“打倒出卖东三省热河华北北平的国民党!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打倒国民匪党!”等。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从此攻打宜黄县城北门。在32号旧民居仓房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雯峰书院
雯峰书院位于广昌县甘竹镇龙溪村。整幢建筑群宏大深邃,面阔79米,进深63.7米,总计5032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前有门楼,侧有养心斋、花楼等庭院五处,院中有院,园中有园。石雕窗花别具一格,厢房隔扇形式多样,屋檐线描丰富多彩,有荷花、牡丹、花卉、人物、飞禽等。据谱牒记载,该栋建筑系教育家、广东廉州太守饶秉鉴(著有《春秋提要》等(《中国人名大辞典》列有其条目))。于明成化年间所建,时为讲学之所,是明代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明进士及第、一甲状元翰林院编修罗伦曾在此登坛讲学,并写有《雯峰别墅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金鳌鱼民居
金鳌鱼民居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为清乾隆早期建筑。因其门斜楼撑有八处木刻圆雕鳌鱼穿莲造型,门楼屋脊两端也有砖雕龙头鱼身的鳌鱼形象,故名金鳌鱼。主体建筑平面长方形,附属建筑分布呈不规则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20.84平方米。该居民整体布局独特,该建筑制作工艺精湛,木作、石作文化内涵丰富,其中的鳌鱼穿莲为莲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奉先思孝祠
奉先思孝祠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为清乾隆五年(1740年)建筑,“奉先思孝”四字刻于大门门额上,字体浑厚苍劲有力。门楼砖雕繁缛麻密,有凤穿牡丹、锦纹、鲤鱼嬉水、蛟龙捣海、异形莲瓣等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
下关中革军委会议旧址位于广昌县头陂镇。1934年4月29日晚,中革军委在此召开各军团主要领导会议,讨论反对第五次“围剿”行动计划。参加会议有的:博古、朱德、顾作霖、伍修权、彭德怀、杨尚昆等二十多人。彭德怀的“崽卖爷田心不痛”就是在此提出的。建筑为清代砖木结构,有上下两厅,封火山墙,凹形八字大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5、尖峰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
尖峰红一军团指挥部旧址位于广昌县尖峰乡双湖村中屋下。据廖氏八修族谱记载:此宗祠清嘉庆建筑。建筑座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98平方米,大门门额石刻“明远公祠”四字,正门柱簪上刻有马、蜂、猴等吉祥动物图案,雕刻精美。1931年红一军团指挥部驻扎于中屋下的廖氏宗祠进行军事布署为打破敌人的第三次“围剿”做了充分的准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6、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
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秘书袭庆民居)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1934年7、8月间,在长征前夕激战中,红四军指挥部曾在此驻扎。在民居大门两侧磨光的砖墙上有一组红军标语,标语用精细不一的毛笔蘸墨书写,现有红军标语多条,并有“活捉何应钦”等。建筑座西朝东,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94平方米。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云衢公厅堂)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又名双门楼,座西向东,砖木结构,清代建筑,占地403平方米,八字形大门气势恢宏,照壁影墙用水磨石菱形镶嵌,精致大方,石质门簪刻麒麟送子、人物等故事。1934年7、8月间,红军与国民党激战,先后在此设立过指挥部,现有墨书“天下为公”等。驿前红四军指挥部旧址(迎薰民居红军标语)位于广昌县驿前镇驿前村。主体建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379.4平方米。有红军标语多条,其中一条大型标语“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里将军校尉起居饮食不同”,内容对状工整,在我省较为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7、“道园遗风”民居
“道园遗风”民居位于三山乡长仁村委会塔上村小组,建于清未民国初年,一进一天井,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元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虞集,字伯生,号道园、青城櫵者、邵庵先生、芝亭老人等,祖籍四川仁寿,诞生湖南衡阳,侨居江西崇仁。历仕元成宗至元顺帝数朝,官至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奎章阁侍书学士。元文宋时,编修了《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中写到了侨居崇仁的过程。死后,朝廷赠江西行中及省参政知文,护军,封纪寿郡公,谥文靖。该建筑对研究虞集思想及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崇仁县人民会场
崇仁县人民会场位于巴山镇广场北路南100米,该建筑始建于70年代初,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风格庄严典雅,富有民族特色。木构架屋顶,砖柱,主楼为两层,观众席分为两层,可容纳1000多名观众。近300平方的舞台,可同时容纳100名演员。人民会堂是我县70年代标志性建筑,它也曾有过辉煌,是县委、政府重要大型会议举办的场所,更是崇仁百姓的绚丽舞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理学名家”总门坊
“理学名家”总门坊位于河上镇汗上村委会周坊村小组,为明代理学家、教育家——吴与弼后裔所建,该建筑建于清代。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莲塘小陂人(河上东来),生于公元1391年,死于公元1469年,享年79岁。在历史上,吴与弼的理学成就和治学影响非常大,不仅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崇仁学派”,而且其学生陈白沙在“静观涵养”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白沙之学”、胡居仁在“笃志力行”思想的指引下,开创了“余干之学”。受到了学生深深的敬服。明朝天顺元年,英宗皇帝朱祁镇复位,授吴与弼“左春坊谕德”。吴与弼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显著特色,就是他的教学方法是“耕读”,开创了一代教学新风。“理学名家”总门坊,对研究吴与弼思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相山道观遗址
相山道观遗址位于江西省崇仁县相山顶峰,始建于南宋,祀祭的是梅福、栾巴、邓紫阳和叶法善四位现实生活中的凡人,梅、栾为官关心百姓疾苦,邓、叶通晓阴阳地理,率领百姓修渠筑堰,俱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一般道观祭祀虚无缥缈的仙人有很大的区别。相山道观新殿遗址占地面积近5538平方米。相山道观全部由石头砌成,分4个层级,每一层级都是四方形。山门上刻有4个斗大的合体字,拆开来念应为“相山天共,巴陵道岸”。进入山门,有多处石刻,右边一块3平方米左右的巨石上密密麻麻刻着近20列文字。新殿主建筑为万福宫,有四座大殿,四幢厢房,总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新殿东北角有一块巨大的棋盘石,南北两面各有一块大石,犹如两把石凳。相山道观遗址建筑十分奇特,遗址全部是用不规则的乱石砌成,大小石头之间没有用泥浆、石灰或任何材料;相山道观建筑群上到处可见上千斤重、甚至几千斤重的巨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