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旅游
宣城市文物古迹介绍
201、卢承华宅
卢承华宅位于宣城市广德县,年代为明。2012年,卢承华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巷口,南至大门外13米,西至汤承广屋山头,北后山墙外7米至银杏树。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前至大路,后至小路,东至汤承炎宅山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年代为1938—1939年。2019年,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3、红星宣纸厂房
红星宣纸厂房位于宣城市泾县,年代为现代。2019年,红星宣纸厂房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4、利民酒坊旧址
利民酒坊旧址位于宣城市绩溪县,年代为近现代。2019年,利民酒坊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5、夏雨初烈士故居及墓
夏雨初烈士故居及墓位于宣城市郎溪县毕桥镇,年代为民国。2019年,夏雨初烈士故居及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6、郎溪磨盘山遗址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幸福乡新法村。磨盘山遗址于1981年发现采集石器和陶片,初步确认为古人类-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采集有长方形和半月形单孔石刀、铲、锛、凿等,石器的大小形状不一,陶片既有鱼尾形、鸭嘴形、柱形鼎足,以及鬶足、豆把、纺轮等,有夹砂红陶,泥质红陶、黑皮陶,多为素面。该遗址还出土有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片以及战国秦、汉时期的原始瓷。根据出土遗物的器形、纹饰推断该遗址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迄商周时期为延绵数千年的聚落遗址,文化类型主要为良渚文化。磨盘山遗址内涵丰富,对探究水阳江流域古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环郎川河流域乃至皖南地区上古历史有珍贵的价值。保护范围:以磨盘山顶部古榉树为中心,四周延伸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7、吴波故居
吴波故居位于泾县茂林镇,时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6年,吴波故居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8、谢脁楼遗址
谢朓楼,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区中心。公元494-496年,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治之北陵阳山顶构建一室,名曰“高斋”。唐初在旧址上建“北楼”,以后历代均有修葺。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9米。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1998年5月,谢脁楼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谢朓楼,又称“高斋”、“北楼”、“叠峰楼”。公元494-496年,南齐著名诗人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在郡治之北陵阳山顶构建一室,名曰“高斋”。唐初在旧址上建“北楼”,以后历代均有修葺。谢朓楼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登楼凭吊,赋诗抒怀,堪称“千年历史名搂,宣州文化瑰宝”。谢朓楼,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9米。谢朓楼遗址时代为清,位于宣城市府山路。谢朓楼历史悠久,自唐宋以来,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登楼凭吊,赋诗抒怀,堪称“千年历史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9、茂林大夫第
茂林大夫第位于宣城市泾县,年代为清。2019年,茂林大夫第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0、尚友堂
尚友堂位于宣城市泾县茂林镇,年代为清。2019年,尚友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1、吴家昌宅
吴家昌宅位于宣城市郎溪县,年代为清。2019年,吴家昌宅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2、孙村贞节坊
孙村贞节坊位于宣城市旌德县,年代为清。2019年,孙村贞节坊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3、仁里敬爱堂
仁里敬爱堂位于宣城市绩溪县,年代为清。2019年,仁里敬爱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4、五道井
五道井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年代为清。2019年,五道井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5、宣州孙氏祠堂
宣州孙氏祠堂位于宣城市宣州区,年代为清。2019年,宣州孙氏祠堂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6、东山渡桥
东山渡桥位于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年代为明—民国。2019年,东山渡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7、太极洞摩崖石刻
太极洞摩崖石刻位于宣城市广德县新杭镇,年代为宋、明。2019年,太极洞摩崖石刻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8、旺川太平天国壁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绩溪县上庄镇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内的墙壁上。从九思堂东厢房《攻城图》始经大门两侧墙壁,至西厢房《天神图》止,共七幅。1860年,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进入徽州一带活动,曾一度驻扎于此。壁画就是这些太平军将士所绘。主图《攻城图》,画的是清军防守的城池一座。其余六壁有太平军进军以及神怪小说故事、俚歌、题字等。壁画运用线描勾绘,不作色。作者以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将太平军将士肉搏登城,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和封建统治者败北乞降的没落丑态,作强烈对比,表现出革命势力摧枯拉朽、战无不胜的巨大威力。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省保。保护范围:为东16米、南6米、西4米、北6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东、南、西、北各40米,保护范围批准文号皖文物字(1992)第049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19、宁国望仙桥
宁国望仙桥位于宣城市宁国市,年代为明、清。2019年,宁国望仙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0、张光藻墓
张光藻墓位于广德县桃州镇南塘社区姚家湾村附近此墓规模较大,墓外正面系花岗石造三门六柱门厅式建筑,内为砖砌五室合墓,五墓室共宽7.2米,连同封土外沿总宽12.8米,冢高约2.5至3米。下部为雕有几何纹样的石台基,中部三门嵌立墓碑和两块墓志铭,六根石柱镌刻三幅墓联,顶部置瓦楞形的石檐和中部雕刻火焰、两侧雕刻犬牙状的石脊。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遭盗掘,其后在农业合作化初期的农田水利建设中,墓葬建筑石构件全部被搬运至打鼓凼,做了砌筑水库坝底下水涵道的材料。在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了张光藻墓,已掘开坝涵,全力抢救被埋在塘垆中的所有墓葬构件。残存墓葬为一高约3米的土冢,隐蔽在高深密集的竹棵、荆棘林中,是一墩三室,系与前后两位夫人吴氏、唐氏的合葬墓,灰砖并列砌筑,宽4米左右。在离墓冢不远处还发现一个清光绪十四年广德州署为保护张光藻墓所立“禁止在墓地放牧、砍伐林木”的谕示碑。目前,该墓的墓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