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淮南市旅游
淮南市文物古迹介绍
寿县古城暨八公山风景区
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寿春为寿县县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寿春。寿春古城以其独具魅力的名山、名水、名城、名人,享誉海内外。寿春历史为军事重镇,位于淮南岸的八公山下,肥水饶城而过,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寿春古城墙是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为北宋熙宁年间重建,石基砖壁,高8.33米,顶宽6—10米,周长7147米,城内面积3.65平方公里。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湖、北靖淮。古城墙以瓮城、城门、护城河、吊桥、角楼、警辅以及城垛的望洞和射孔组成一个完整防御体系
寿县孔庙
古城西大街中段,有一座北向南的宏伟古建筑群,这就是俗称“黉学”的孔庙,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据《寿州志》记载:此建筑始建于唐,元代由城东南隅移建于此。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有坊、阁、殿堂等大小建筑物三十处。饱经沧桑的孔庙,虽占地面积有所减少,但主要建筑物如大成殿、明伦堂等至今基本保存完好。特别是近年来经国家拨款维修,面貌一新,接待四方游客。第一进院前是牌楼式的“泮宫”、“快睹”、“仰高”三坊,斗拱飞檐,古色古香。第二进院正是半月形的“泮池”,常被人称之为“状元桥”。人们总爱扶栏登桥,俯视碧水游鱼。池北中轴线上为“戟门”,东耳房为名宦祠,西耳房为乡贤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关玄帝庙公园
正阳关,古称颍尾、颍口,又名羊石,系蜚声海内外的中华名关。正阳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据《左传》载,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以此计算,正阳镇已有2530多年的历史了。正阳关位于淮河、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中游重要水运枢纽,古有“七十二水通正阳之说”,地理位置优越。正阳镇得水运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贸自古繁荣,是淮河中游重要的货物集散地。近年来正阳镇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力度,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重新修建了玄帝庙公园、清真寺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肘阁、龙灯、狮子灯、花鼓灯等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新挖掘整理,2003年,文化
凤台县茅仙洞旅游区
茅仙洞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淝、西淝入淮交汇处,淮水唯此一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称“淝水三湾”。景区自然风光独秀,人文景观密集,是淮河流域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景区属寒武纪山岳型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综合类风景区。因西汉道教三茅宗创始人茅盈在此-、开辟道场,故称茅仙洞。后由唐代禅宗高僧道树禅师驻锡于此,首建硖石寺。至明代玉田法师、昭杲大和尚住持达四十余年。至清代道光年间,由莲谷和尚又易名古硖石寺。至清末才由道教全真派住持,是全国最早佛道并存的寺院。公元1934年改为清天观。景区主要景点有茅仙古洞、古
凤台县白塘庙革命活动纪念园
白塘庙是凤台县的革命老区,位于凤台县城西北二十公里处的桂集镇境内,是早年革命活动频繁、具有光荣传统的地方。家住白塘庙的吴云、吴震、吴霆三兄弟1923年、1924年在上海大学读书时就由瞿秋白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中共上海大学党组织派共产党员黄天白、吴云、吴震、桂超和胡萍舟等人回皖北家乡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回乡后先后在寿县尚奠寺和凤台县白塘庙创办淮上中学补习社,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经过淮上中学补习社的培养教育,有的被接收为中共党员,有的加入了共青团组织。在补习班读书的许多学生后来走上了革命道路。1928年在白塘庙建立的凤台特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六安寿春城遗址
寿春城遗址位于安徽省寿县城关寿春镇、城南九龙乡境内。寿春城作为战国时期楚国的最后一座都城,有着非常丰富的楚文化遗存。遗址布局方整规矩,总面积26.35平方公里,其规模仅次于燕下都。该城东、西、北三面临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内呈矩形分成15个区域,每一区域内系统规划有水道。这种城市布局与同时期列国都城相比可谓别具一格。发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国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年代与墓主确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认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铜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约400公斤。寿县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清真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寿县城内西南隅,有“华东第一清真寺”之称,寺院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为三进重院,占地5632平方米,建于明天启年间,由正门、二门、正殿、后殿、边厢、垣墙组成,大门两侧设偏门,立体建筑无像宝殿为两殿一体结构,仿故宫太和殿造型,寺房49间,建筑面积936平方米,角柱、廊桩为凹式梅花柱,殿内柱墩呈鼓形,上下刻有莲花瓣,镌刻精细,殿顶筒瓦叠覆,钱脊蔓纹,整个建筑为歇山重檐,高大庄重,浑然一体,为江淮最大的清真寺。院内古银杏参天蔽日,肃穆幽雅。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寺院,回民做礼拜的场所,故又称礼拜寺。不少地方都有这一建筑,但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
九龙岗民国建筑群位于淮南市大通区九龙岗镇淮南村,包括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天地玄黄宇宙”建筑群两个点,分别隶属于淮南矿业集团和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该建筑群为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民政府为开采九龙岗矿而初建,主要用作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居住。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时,占用此建筑群并略加改建,使该建筑群又成为日军掠夺淮南煤炭资源的历史见证。2011年6月淮南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淮南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淮南矿业所办公楼始建于1930年,为国民政府淮南煤矿局办公楼。1938年日军侵占淮南煤矿,1939年该楼成为日商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古寿州窑遗址
古寿州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大通区上窑镇内,包括管嘴汶、高窑、医院住院部、松树林、车小湾五个保护区。中心窑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总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1981年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州窑,创烧于南朝陈,停烧于唐末,前后烧造约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壶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寿州窑是唐代七大瓷窑之一。寿州窑早期产品有罐、四系瓶、豆、盏等,多着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质较细。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带绿,系用还原焰烧成,釉层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产品有碗、盘、杯、钵、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报恩寺
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一声清磬动,明月送人还。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报恩寺。这座千年古刹,随着古城的开放,吸引来无数游客。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偶,旧名崇教禅院,或名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年。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忐观年间(公元627—649),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一万四千七百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走到东大寺巷尽头,越过高大红色的照壁,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院正中是宋塔地宫,原为九级的北宋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楚幽王墓
楚幽王墓,墓址在寿县城东南25公里处的朱家集(今属长丰县)附近,发掘前称李三孤堆,封土高出地面2米以上,径约100余米,周约400米。民国12年(1923年),当地农民在附近农田耕作中偶然发现青铜器有鼎、壶、簋、镐与带钩、镜、车马饰具等,后为蚌埠外侨瑞典人加尔白克所得,现藏瑞典首都皇储搜集部。民国22年和24年,当地人曾先后两次进行挖掘。这两次发掘,虽没有控及椁室,但已取出不少器物,均被瓜分变卖,著名的“曾姬无血阝”(一对)就是在第二次挖掘0土的。民国27年,-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品仙,令其驻寿县所部彻底挖掘,这次有组织的大规模行动,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昭侯墓
蔡器与楚器虽然国别不同,但在文化面貌上却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春秋时期,在江淮汉地区的诸侯,经过长期征战,频繁的交往,文化交流也与日俱增,从而互相渗透,逐渐融合,最后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1955年5月,寿县治淮民工在城西门内北侧取土加固城墙时,发现甬钟两件。经发掘发现墓葬,位置向西至城墙脚约40余米,向南至西大街约280米,墓型为接近正方形的竖井土坑,无墓道,墓坑正中略偏南有长2.4米、宽0.8米的漆棺痕迹,满铺朱砂一层,厚约2厘米。朱砂下面有玉佩1副,并有玉璧与扁形玉环等,其间排列着圆形、六角形、三角形、长方形的金叶;偏东处有铜剑1把,剑锋向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包括万人坑、站后碉堡、碉堡水牢、秘密水牢、窑神庙、日军司令部、日军弹药库、日军地堡、日军南宿舍碉堡九处遗址。万人坑位于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南部,共3个南北向长方形坑,每坑长18米、宽3米、深3米,坑与坑间距2.4米。自民国27年(1938年)夏建成至民国30年(1941年)冬,被日军残害致死、食用日军发放的发霉麦麸病死的万余名矿工及矿工家属尸骨被日军投入“万人坑”中,从而掩盖其罪行。1968年重新将“万人坑”挖开,并加以修复,在其上建立了阶级教育展览馆。1978年省政府及淮南矿务局(淮南矿业集团前身)投资70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阳关城门
正阳关城门位于六安市寿县,年代为清。正阳关,系中华名关之一,古称颍尾,阳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早在东周中期已具雏形。《左传》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有“楚子狩于州来,次于颍尾”记载,以此计算,正阳关镇已有2530多年历史;又据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寿州志》载“东正阳镇,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汉昭烈筑城屯兵于此”。据此正阳关至今已有1780余年的筑城史。淮上古镇正阳关,虽在历史上屡遭兵燹和洪水的侵害,但至今仍保存有三座建于大清同治年间的古城门——北门、南门、东门(西门已毁于解放前)。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三座城门的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上窑镇东北神山,山道东侧。洞山寺原名大圣庙,其建成年代已无可考稽,据传始建于佛教盛行的唐代,位于上窑镇之神山。《怀远县志》、《大清一统志》载:“其东峰曰神山,高二百四十五丈”,“中有仙人洞,故名洞山”。农历二月十九日,为观音圣诞,适逢阳春,为此,洞山寺会期即定于该日,其会期盛况空前,四面八方,白叟黄童,欢声笑语齐来赶庙会,淮河两岸善男信女,顶礼求神竟至。登其庙台,但见焚香点烛,膝地而拜者无数;又闻锣鼓喧鸣,礼佛求嗣声不绝。洞山寺松竹掩映,山林野趣,又有洞山八景,更使人流连忘返。清道光年间拔贡朱第在《庙启》中这样描述洞山八景:“奇峰障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碧霞元君庙
碧霞元君庙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顶,故又称四顶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寿凤人多又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元君庙(四顶奶奶庙)始建年月无考。仅据《凤台县志》记,嘉庆间县民吴芳春曾损资维修。《凤台县志》记:嘉庆十九年八月造北山碧霞元君行宫。新修碑记略曰:“惟东岳岱宗神妃碧霞元君,厥有行宫,崇于兹山;灵宫有年,梁栋朽坏。武进李君,作宫五载,年谷屡登,民无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清真寺
清真寺清真寺,位于县城内南大街留犊祠巷西清真寺巷内,坐西向东,占地5632平方米。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唐宋时寿城清真寺建于城内西北隅,明代天启年间移今址。寺内院落东西长128米,南北宽44米。中轴线上布置三进重院:前院正门为大中门,两侧设偏门。正屋为二门,西侧亦设有偏门。二进院落为中院,正殿为无相宝殿,即礼拜殿。礼拜殿面阔5间,深7间,四周设廊,正面通作隔扇门,两侧中开为大中门,两侧设偏门。正屋为二门,两侧亦设有偏门。二进院落为中院,正殿为无相宝殿,即礼拜殿。礼拜殿面阔5间,深7间,四周设廊,正面通作隔扇门,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
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位于寿县城北2千米的大泉村及团结村境内,墓葬群北依八公山,南临淝水,分布在绵延2千米的狭长范围内。现存有封土墓葬两处:其中1处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老母猪山南坡,立“汉淮南王墓”碑1座。另一墓冢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陆家郢东,名为“刘家古堆墓”。“汉淮南王墓”,墓冢呈覆斗状,底部用青石叠砌一米高环周挡土墙,其周长120米,墓冢高64米。“刘家古堆墓”,墓冢呈圜丘状,封土夯筑,面积约6018平方米。两墓周边发现大量无封土的西汉时期中小型石板墓、土坑墓。在墓葬群范围内捡选有西汉、东汉时的标本,建筑构件残件。还出土过玉璧、铜剑、铜镜、陶俑等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南尹氏宗祠
尹氏宗祠位于淮南史院乡南3公里,史院乡尹祠村杨家祠堂庄西150米尹氏宗祠小学院内北侧。尹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合淮公路可达。尹氏宗祠由尹氏宗族集资兴建,属祭祖祠堂,为砖木结构,另存道光三年石碑三座。该祠坐北朝南,布局规整,分前、中、后三殿。东西走向,五开间,正南向,前殿中为0-,上层朝北为戏台,门上方置尹氏宗祠匾额。中后两殿为重梁起架,砖砌封火山,两侧有走廊相通。全祠雕工细腻,施金绘彩。部分雕刻图案在文革-中被破坏。现尹氏宗祠建筑主要木构件尚存,损朽较重,其院落铺地为原状,保存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孙岗遗址
小孙岗遗址位于淮南市潘集区高皇镇老胡村小孙岗村民组遗址为一不规则形台地,高出地表约有4米,东高西低,南侧因早年取土呈陡坡状,北呈缓坡状,面积达10000平方米。遗址上现为农田距淮河水道约有1000米。遗址地表散布有夹砂红陶锥状鼎足、夹砂红陶罐残片、泥质红陶器口沿等北辛至大汶口文化的陶器残片及螺壳、蚌壳、少量的兽骨等。南侧剖面上距地表30厘米处,可见一处长约4米,厚20—40厘米的红烧土层。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遗址的文化内涵上限不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下限可至商周,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层堆积较厚。从南侧被破坏的剖面观察,各文化层包含的遗物均较为丰富,为沿淮地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