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古城墙位于阜阳市颍州区,年代为明。为原颍州府城墙。1939年,城墙拆除,现仅存两段残迹。颍州之名始于北魏,州治即在今阜阳市颍州区鼓楼街道北部。历经隋、唐、五代、宋、金、元七百余年。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时任颍州知州赵世相增筑颍州南城五里有余。加上北城,一共有九里四十四步。改四门,东门名宜阳门、西门宜秋门、南门迎薰门、北门承恩门。由文德街另开一门,叫五门楼。在望湖门西,后有人云:开此五门楼与颍城不利,随即封闭,文德街南头抵城墙处不复建门。新城跨西建,故有五个角,建有五座敌楼,又称戌楼;西南角叫克敌楼,又称白衣楼、云载亭;东南角叫望霍楼,又叫奎星楼、拐角楼--因霍山在南,所以叫望霍楼;西北角叫凯歌楼;东北角叫向蒙楼,又叫神龙楼,在今刘锜祠的东边,有一座西北城墙的侧门叫待诏门,号称颍州府环城十楼。东城门楼、西城门楼、南城门楼、北城门楼、五门楼、待诏门楼、克敌楼、望霍楼、凯歌楼、向蒙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