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生活之处。原住宅前后围墙、石库门、台门等早废,其主要建筑于1985年6月-1986年7月按原貌修复。现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大曹王寺
嘉兴大曹王寺嘉兴大曹王寺坐落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古迹众多的江南水乡,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蒋薰诗曰:“望得江南十里春,曹王寺外踏青频”。相传大将军曹彬在平定浙江时,为了保全浙江百姓生命而无法完成使命,最后毅然以自刎作为复旨,江南老百姓为了纪念他而建此寺,因称为大曹王寺。寺院规模宏大,占地四十余亩,早在宋、元时期即已是嘉兴著名的旅游圣地。在明代有清明“游曹王”之说,香客不远数百里而来,赶庙会三天。明弘治《嘉兴府志》记载:“每岁三月,乡人市女烧香者万计。”每年的清明节和八月初二庙会仍是人山人海、接踵而至,不仅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辅成小学校舍楼
辅成小学校舍楼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北路辅成小学内,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总占地面积2236平方米,包含教学楼和行政楼。教学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47米,通进深43米,系二层四开间楼房。楼北延伸出一个大礼堂和2个教室,平面呈“山”字型,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门窗为拱形,属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风格。此楼原被嘉兴高专、一中用作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教室;行政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29.48米,通进深7.3米,系二层二开间楼房,屋顶铺设洋瓦,墙体用青砖砌筑。此楼原为宿舍楼,后被实验小学、辅成小学用作行政办公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伦堂
明伦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瓶山社区少年路72号,为旧时孔庙大殿,始建于元代,后历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三年(1864)嘉兴知府许瑶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嘉兴地方名流陶葆廉、金蓉镜等发起在鸳湖书院、嘉兴劝学所附设图书馆,供公共阅览。两年后,正式成立嘉郡图书馆,馆址定于此,今为嘉兴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明伦堂坐北朝南,五开间,面积340余平方米,面阔24.4米,进深14米。硬山顶,前三步后四步,明间为抬梁式梁架结构,瓜柱上用十字斗拱,除屋架仍为原构件外,屋面、门窗、地面等都经重修。堂内尚存石碑一块,碑高1.37米,宽0.73米。明伦堂是嘉兴孔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兴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469号,东临环城东路,南靠大年堂街,西为干河滩街,北是大年堂后街,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乾隆年间曾两次大修和扩建。系伊斯兰教做礼拜的场所,又称礼拜堂。清真寺坐西朝东,全寺建筑由门楼、大殿、讲堂、水房、清泉亭、古碑和清真女寺等组成。其建筑布局匀称,结构严谨,颇有明代江南庭院建筑风格。礼拜大殿与讲堂相连,殿内有4根楠木大柱,故又称“楠木大殿”。讲堂和男礼拜堂均为抬梁和穿枋式砖木结构建筑,朝东有轩廊。男礼拜堂东侧亭子内置有石碑一块,正反两面分别刻有《嘉兴府建真教寺碑记》和《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祠堂
高家祠堂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烟雨社区南湖国际俱乐部内,系创办高公兴酱园的高氏家族清代所建的祠堂。祠堂面积1384平方米,通面阔19米,通进深72.85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共有三进厅堂,另有回廊。第一进为五开间平房,穿斗式五架梁,朝南梁枋上雕有人物和花草纹,原应为轿厅。第二进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步,梁枋上雕有纹饰,地面铺设方砖。原为前厅,现放有健身器材。第三进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房屋为五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单步,用四步,现为南湖国际俱乐部员工食堂。西侧房屋为三开间平房,抬梁和穿枋式并用,五檩,前后各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雀幕桥遗址
雀幕桥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村赵浜自然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南北300米,东西150米。该遗址在1972年造桥时曾发现过一组良渚文化陶器,1982年二普时地区文物普查队发现塌方,经省文物局批准,1983年初挖探沟二条,试挖掘面积26.2平方米,两沟均位于公路以南7米左右的高地北侧,发现墓葬二座,文化层为三层。出土的陶片体积较大、陶质疏松,器形有:鼎、深腹钵、罐形器、盛滤器等,为崧泽文化器物。1983年经两次抢救性发掘,发现文化层相当于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古吴越文化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有古井14眼,新石器时代墓葬8座,灰坑2个,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曾植墓
沈曾植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太平桥村9组沈宦墓地,共有四座,墓丘呈圆形,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自西向东依次分布着沈曾植、沈曾植祖父沈维鐈,沈曾植父沈宗涵和沈宗涵女儿的坟茔。沈曾植墓高2.7米,直径4米,沈维鐈墓高2.7米,直径4米,沈宗涵墓高2.3米,直径3.15米,沈宗涵女儿墓高1.8米,直径3米。墓地四角原立有界桩,现仅存一块,上刻正楷“沈宦坟界”,石桩高1.65米,宽0.325米。2009年,沈曾植墓经过修葺,面貌焕然一新,神道直通墓地,四周松柏挺立,墓丘圆整划一。沈曾植为清末大儒,在儒学、法学、史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往遗址
大往遗址位于姚庄镇展幸村东北的大往圩。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至商周马桥文化时期遗址。遗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为约3万平方米。1985年、1991年曾进行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堆积时间跨度较长,文化层厚度在1米以上,属马家浜文化的器物有腰沿釜、牛鼻式器耳,石斧等;属崧泽文化的器物有弦纹陶瓮、豆盘、瓦形鼎足等;属良渚文化的器物有双鼻壶,T字形、鱼鳍形鼎足,有段石锛、石凿、柳叶型石镞等;属马桥文化的器物有凹底罐、鸭形尊,还有绳纹、条纹、云雷纹、大方格纹陶片,石刀,铜镞等。大往遗址是浙江省确证有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完整史前文化序列的遗址之一,内涵丰富,延续时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章氏茶园遗址
章氏茶园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塘汇街道茶香坊社区(原茶园村),西南两侧临河,面积呈长方形,占地约1300平方米,茶地高出地面约1.3米。据章氏后人讲述,该茶园距今已有303年,清初期就有,其父亲章氏曾是教书先生,从浙江上八府某地运山地茶树在颜马浜以西一块高地上培育两年,移栽成功。后每年一直采制出售,以“家园茗茶”为牌记,成为嘉兴一项特产。清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行南洋劝业会,章园茶叶送展,获金牌奖。解放前后产量增至百斤左右,1963年由章家转为集体所有管理,仍以“章园茗茶”著称。2008年,以28万元价格卖给塘汇街道。嘉兴属平原地区,种植茶树极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家洋房
高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紫阳社区紫阳街191号,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庭院面积660平方米。洋房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30米,通进深40.48米,平面布局呈“回”字型,每层南、北各有六室,东、西各有五室,檐高8.65米,屋顶铺设洋瓦,墙面粉刷水泥,廊道由5个拱门相连而成。房屋中央围成天井。高家洋房原主人高如澧以田产起家,后创办嘉禾布厂,曾为嘉兴县商会会长。当年这幢楼名闻嘉兴,是解放前最宏丽的住宅。建国后曾做嘉兴新老兵中转站、嘉兴报社等。洋房总体上融合了中西方两种建筑思想,体现出中西合璧独特的建筑艺术价值,曾是解放前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座落于盐官镇宰相府第风情街邑庙街东端堰瓦坝。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宫式府第。主人陈元龙位高权重,为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世称相国(宰相)。因明、清两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民间俗呼“陈阁老宅”。海宁陈家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世代簪缨,家学渊源,书家辈出。陈阁老宅历近400年,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树龄高达600多年,至今苍翠挺拔,为难得的名木。宅内另有“陈家三宝”,即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雍正帝御赐的“躬劳著训”九龙原匾、青春依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鱼池汇桥
鱼池汇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古窦泾村曹家兜,又名广福桥。建于民国十年(1921)。系七孔有栏石板桥,东西横跨鱼池汇港。全长39.4米,桥面宽2.2米,底宽2.6米,矢高3.2米。中间桥柱为墩式,其余桥柱为条石竖置式。桥面由4块条石平铺而成,东西各有8级台阶。桥侧共有16个天磐石,并刻有花纹。桥栏中间各有4只狮子望柱。北侧桥额刻“重建广福桥”,南侧桥额刻“鱼池汇广福桥”。南北桥联分别为:“两岸渔邨蟹捨水接鸳湖,万家绣壤云塍波平麟渚”和“舟来塘北春桑帆影参差,西连池西古寺钟声隐约”。原桥东堍有一个石碑,上刻捐资建桥人的名字和金额,毁于文革时期。鱼池汇桥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塘桥
塔塘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余新社区余新铸造厂西侧,西距乍嘉苏高速1000米。据《嘉兴府志》可知,建于清同治年间。系单孔石拱桥,东西跨海盐塘。全长45.93米,桥面宽3.45米,桥底距水面8米,拱跨14米。桥落坡呈喇叭状,东落坡喇叭口宽4.38米,西落坡喇叭口宽4.76米。桥身东面两侧各有3个天盘石,西面两侧各有4个天盘石,桥面四端各有一个狮子石雕望柱,西堍有1个方型望柱。桥东侧41级石阶,西侧有42级石阶,顶盘石中央有水涡纹、蟠螭纹。桥额为“重建塔塘桥”。桥面两侧修有可供行人座的石栏,桥墩嵌有桥联。桥墩东南嵌有石碑,碑上文字模糊,石碑上端有石碑檐。该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皇坟山墓葬群
皇坟山墓群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城街道九里村,西距里仁桥500米,南临新塍塘,北靠木桥港村2组农田,东距秀洲大道100米。从出土文物情况分析,系东汉土墩墓葬群,有一个规模较大的土墩,南北长80米,东西长60米,面积约4800平方米,像座小土山,当地俗称“王文山”(当时的调查人员误听作皇坟山,后公布文保单位亦沿用),土墩中曾出土大量的汉砖,多素面,无纹饰。一九七五年九月掘地时在50公分深处发现东汉晚期玉壶一只,在出土的地点做抢救性清理,于深1米处发现残墓一座,出土有钟一只,陶灶一付,陶罐九只,五铢钱九斤。该墓群为研究东汉晚期嘉兴地方葬俗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罗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层0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家埭遗址
盛家埭遗址位于海宁盐官镇安星村盛家埭自然村。属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类型,距今约4500年。于1978年3月发现,同年4月进行试掘,清理土坑墓1座,墓内出土随葬品9件,器物有鼎、簋、双鼻壶、圈足盆等。1989年中日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调查,采集标本有夹砂红陶“T”字形鼎足,泥质灰陶簋、单把壶、圈足盆、双鼻壶及玉坠、玉珠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钻探表明,遗址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10米,面积约14000平方米,表土层厚约1.2米,文化层厚约1.2米,文化层内涵丰富,红烧土颗粒较多,另有草木灰土层较厚。遗址整体保存较好,地理位置特别,遗址南2公里为钱塘江,在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穆家洋房
穆家洋房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城东社区环城东路508号,南临壕河。民国初,由上海籍商人穆恕再建造,又因房前栽四棵颜色各异的梅花树得名“四梅居”。1937年日军占领嘉兴后,洋房被日本人占用,抗战胜利初被国民党军队征用,1947至1964年间,曾作嘉兴县邮政局,2001年被辟为嘉兴邮电博物馆。洋房为三层楼房,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占地面积127平方米,通面阔11.8米,通进深10.8米。墙体用红砖砌筑,四面开有方形窗,每层朝南均有阳台,构件装饰为西洋式风格。屋顶为悬山顶,铺设红色洋瓦。四周有庭院,种有花木。穆家洋房是近代典型的西式建筑,也曾作为近代邮政机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溪桥
北溪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范滩村7组,坐落在天花荡南至穆溪的入口处。清咸丰、同治年间《新塍琐志》卷三《津梁》有“北溪桥”的记载。民国十二年(1923)《新塍镇志》卷六《津梁》亦有“北溪桥”重修的记载。2004年,桥中孔坍毁,王江泾镇人民政府重修为水泥梁,并在桥面加了护栏。原为五孔梁式石板桥,东西向。现桥全长35.1米,坡长6.1米,宽3米,桥底距水面高3.5米,桥面由4块条石平铺而成,桥柱由3块条石竖置构成,桥身刻有花纹。东西落坡各设石阶11级和8级,上架水泥板。东端延伸出数十米长堤。无桥额、桥联。北溪桥虽破坏严重,但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留存桥部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九避难处(韩国临时政府要员住址)
载青别墅·金九避难处座落于南北湖畔,背靠金牛山,是南北湖风景区第一座近代别墅,别墅名“载青”。金九避难处见证了中韩友谊。1932年,韩国民族英雄金九在上海组织“虹口公园”0事件后,在南北湖载青别墅避难半年之久,最终安全脱险,成就了中韩友谊史上的一段佳话。现存的载青别墅是1995年修复的。别墅正厅内陈列着由省委副书记刘枫题写的“金九避难处”匾额,金九所书的“良心建国”和“独立精神”以及金九先生的铜像,陈列室有“金九的一生”、“避难经过”等图片资料及各种书籍等。金九先生的儿子,原韩国空军参谋长、交通部长金信将军曾多次来到南北湖载青别墅,并挥笔题词:“韩中友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