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嘉兴市旅游
嘉兴市文物古迹介绍
1、仓圣祠
仓圣祠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湖街道南湖社区南湖小瀛洲岛,俗称小烟雨楼。原由嘉兴地区民间组织“惜字会”为纪念传统的文字创始人仓颉,于清光绪年间建,民国十三年(1924)由嘉兴名流金蓉镜倡募重修,解放后又按原貌重修。该祠具有江南传统特色,系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90余平方米。面阔三开间,进深二开间,通面阔12.90米,通进深8.70米。梁架为抬梁式结构,内四界带前后单步,梁用瓜柱,不施斗拱,柱础形似覆盆,刻有缠枝花纹。重檐歇山顶,屋面甏瓦,屋脊为鱼带式,光明照飞檐发戗,发呈龙头状。整个祠装饰华丽、宏伟而又古朴,曾得苏州园林行家称誉好评。四周有回廊、台阶,前临放生池,四面环水,南眺南湖烟雨楼,垂柳环绕,花石林立,北以假山作屏障,回迂曲折,由圆洞厅,九曲桥沟通湖滨,祠在草木花石湖水怀抱之中,更显得壮观、精致。仓圣祠造型别致,环境优美,是嘉兴悠久历史的见证,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双魁巷
双魁巷位于秀城区东北部,紧靠古运河,全长54米,宽2.5米,石板路面,是典型的明、清里巷建筑形制。双魁巷建于1917年,当时绍兴宋传箕在“洋关街”(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此建有嘉兴海关故称“洋关”)购置一亩土地建造此巷,隐喻“鸳鸯”和“一花双魁”。据说宋原计划开设青楼,后因故未成,遂作民居。巷端有过街楼,下有砖砌券门,巷内共有楼房26间,分列两侧,门户相对,格局一致,均系砖木结构,门楣上还有浮雕图案等,门面为二门二吊窗,窗棂为花格装饰,东侧房屋之门梁为方木,西侧房屋之门梁为圆木,阴阳、凹凸之别,以便于识别。双魁巷建筑艺术粗犷中带有精细,紧凑中保持整洁,具有明清江南水乡的“一街一河”、“人家尽枕河”、“曲水深巷”的风情特色,是城区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旧式民用建筑。1981年双魁巷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加以保护。门票10元景点位置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巷道北起光明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潮音阁
潮音阁耸立在武原镇东首海滨,北靠繁华市区,面对涛涛杭州湾。是近年新建楼阁,为海盐市民与外地游客提供了一处游览休闲地。于1989年8月开工,1992年春节落成。楼阁为仿古三层建筑,造型古朴,金黄屋面,四角玲珑。总占地17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03平方米,高三层,地下一层,通高19米,面阔和进深各12米。每层四面栏杆。登临其上,翘首远眺,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东望大海,点点远帆,山峦起伏,海鸟飞翔,汹涌澎湃的潮音,尽在耳边,南望我国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西眺市区,夜晚很清晰地看到闪闪的万家灯火。北望乍浦港,晴朗天气,历历在目。潮音阁上听潮音:海盐县的潮水,由于地理关系,不及海宁的一线潮,但因在涨潮时,波浪起伏,缓缓推进,其悦耳的潮音,令人难以形容,好像战国时的敲打音乐编钟,又好似古琴在奏高山流水之曲,越听越感有味,此乃真真是自然界的声音,此正所谓潮音阁上听潮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沈钧儒家族墓
沈钧儒家族墓位于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长秦村8组,东临陆泾港,南200米处为沪杭高铁,坐西朝东,总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是沈钧儒夫妇、沈钧儒父沈澡卿和其他家族人员的坟茔。沈钧儒墓碑上刻有“张梦婵夫人沈衡山先生之墓”、“民国丙子年二月立”。现墓碑由当地政府仿原物制作,原碑于1998年6月移置于沈钧儒纪念馆内。1963年沈钧儒逝世后,其骨灰埋葬在北京八宝山公墓内,此墓仅葬有其妻张梦婵。沈钧儒夫妇墓北面为其父亲沈澡卿之墓,墓碑上刻有“清故朝议大夫秀水沈澡卿公之墓”。沈钧儒(1875~1963),字秉甫,号衡山,原籍嘉兴,清光绪时进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等职。沈钧儒是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帜,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在中国革命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其家族墓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觉海寺
觉海寺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斜西街435号,始建于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旧称报忠观,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改观为寺,至正末年因战争遭毁,明永乐十五年(1417)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奉敕改名为“觉海寺”,雍正十二年(1734)授御书“觉海寺”匾额,清代名僧玉琳琳国师任主持,属佛家“禅宗”的“临济派”。寺院中轴对称,面积6132平方米,中轴由南向北依次为前殿天王殿、中殿大雄宝殿、后殿三圣殿;中轴西由南向北依次为钟楼、二层楼厢房、地藏殿;中轴东由南向北依次为库房、斋堂、厨房、厢房。另外,南大门西侧设有法物流通处。寺内仅三圣殿为明代建筑,其余皆为建国后重建。三圣殿屋架由楠木修成,寺内供奉朱天君像(祭明末代皇帝崇祯,为原物),反映了当时复明的民族思想。觉海寺历史悠久,在全国佛教寺院中有较高的影响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国界桥
国界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洪合村7组,建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系三孔无栏石板桥,南北横跨九里港。全长18.6米,桥面宽1.59米,由3块石板并列组成,单块石板最大跨度5.68米。东西有桥额“国界桥”,下桥柱上刻有桥联:西为“披莱远溯夫余泽,端委常存泰伯风”,东为“星映斗牛临鹊贺,地连吴越判鸿沟”。额旁及桥身刻有卷莲等纹饰,桥柱内则分别雕刻二尊石像,北为吴王,南为越王,雕像线条简洁古朴。据历代嘉兴地方志记载,国界桥是古代吴越古战场地。据《史记》、《左传》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两国战于檇李,吴王阖闾死于此战。檇李是嘉兴春秋时的地名,国界桥所在地古代有南北草荡之称,即古檇李之地。1959年在国界桥附近发现大量马骨、箭头和古代兵器,分布广泛。国界桥的存在不仅便捷了当地的交通,更为研究古吴越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吴镇墓
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侧碑廊有吴镇草书心经碑石3方,刘墉、皇十一子(永瑆)、钱樾题跋刻石2方,乾隆四十五年(1780)刘臻书《重修梅花庵记》碑1方,曹庭栋书《重修梅花庵募引》碑2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唐兰故居
唐兰故居位于嘉兴市新嘉街道秀水兜社区106号。唐兰(1900—1979),嘉兴人,我国现代著名学者、古文字学家、青铜器学家、先秦史学家、诗人,曾任清华、北大教授、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等职。一生著述很多,著有《古文字导论》、《殷墟文字记》、《天仪阁甲骨文考释》、《中国文字学》等,对中国古代史有独创见解,对青铜器铭文的考证和断代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还精通书法篆刻艺术和诗文,逝世后被追认为中共党员。此屋为其少年时代读书时的旧居,是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坐北朝南,原由天井、二层楼房、厢房、小平房及院子所组成,占地面积约180余平方米。楼房东间和厢房现由唐兰的弟媳及侄子居住,三间小平屋内仍保存着唐兰先生生前用过的木橱、书桌、椅子、茶几等物。故居作为唐兰先生童年居所,见证了先生的成长历程,对于纪念其光辉的一生有着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徐志摩旧居
徐志摩旧居位于海宁硖石街道干河街38号,名“安雅堂”。据载房建于1926年8月,是志摩的父亲徐申如为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而建造的。旧居为二进加厢房中西合壁式砖木结构二层楼房,通面阔13米。前厅及厢房底层有中式廊檐,抱头梁、罗锅椽,雕梁画栋,雅致玲珑。厅内地面铺彩色水泥地砖,是当时从德国进口的洋货,颇为美观。门为落地隔搧。木结构楼梯。考究的多重阴角线天顶装修。厅堂与天井间,也是落地隔搧出入,天井上用中式梁架结顶,细部施蝙蝠香草如意浮雕,周为玻璃窗,清新明亮。第二进有露台。维修后,旧居内部布置徐志摩生平及文学历程陈列,并据其表妹回忆,复原他与陆小曼的婚房、书房“眉轩”及张幼仪房间等,于1999年10月对外开放。2006年对旧居周边环境整治,拆除临干河街的后期建造房屋,新建旧居入口。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秀洲里仁桥
里仁桥位于嘉兴市秀洲区嘉北街道九里行政村九里汇自然村,南与新城街道殷秀村交界。据清光绪《嘉兴府志》卷五《桥梁》载:“里仁桥在(秀水)县北九里,名九里汇。道光八年(1828),里人钱茂华、仲井田摹资重建(于志)。”民国十二年(1923)《新塍镇志》亦持此说,未提及重修、重建事。系单孔石拱桥,南北横跨新塍塘,全长25米,宽2.62米,拱跨12米,拱矢高5.65米,拱圈用条石纵联并列分节砌成。另有长条石构成桥栏,方形望柱,桥南侧栏板已无存,北侧倾圮不全残存方形望柱5根。南北两侧各铺设台阶29级。桥顶西侧尚存栏板,桥额阳刻楷书“里仁桥”。顶盘石中央有水涡图案。桥东、西两侧各有阳刻楷书楹联,东为:当年肇造嘉名里仁为□,其余模糊不可辨。里仁桥历史悠久,规模较大,造型美观,做工考究,是当地重要的历史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1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占鳌塔
位于观潮胜地公园内的占鳌塔,又名镇海塔,是一座为潮神而建造的楼阁式佛塔,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历史。它是典型的中国式宝塔,也是中国浙江沿海的古塔中是最为精致的。占鳌塔高40米,周围25米,平面呈六边形,外观七层,内为八层,砖身木楼,造型极为壮丽。登临占鳌塔观一线潮,是海宁潮观赏的最大特色,登塔俯视,盐官古城风貌尽收眼底,杭州之玉皇、硖石之东山也隐隐可见。相关传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鳌”是一条巨大的鱼,它有人类般的感情,但它的喜怒会引发海啸一类的灾难。而“塔”则是佛教神圣之物,传说可以降妖伏魔,于是人们建造了“占鳌塔”,祈求能够镇压住鳌鱼,使它不能再兴风作浪,危害人类。鳌鱼不动了,大海就安宁了,所以“占鳌塔”也称为“镇海塔”。它和海塘上的另一景观——镇海铁牛一样,是中国古代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创造出来的事物。图:王飞庆2012年10月19日摄于盐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施家墩遗址
施家墩遗址位于海宁长安镇兴福村。属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于1973年省文管会调查时发现,并对土墩进行局部清理,出土了原始青瓷豆、罐、簠等30余件遗物。历年来采集的标本有印纹陶片和夹砂红陶的鸡冠耳、牛鼻耳等。2009年8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施家墩遗址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后获知,遗址中心墩大部分为封土,从东侧断崖来看,厚度超过4.6米,近底部的夯土层内含有零星的战国硬陶片,结合1973年的考古收获,推测中心墩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大型土墩墓。遗址中心墩周围为良渚文化墓地和生活区,表土层厚约0.5—1.0米,文化层厚约0.6—1.2米。施家墩遗址的发现和调查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埋墓制度和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2011年1月,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洪合项氏墓
洪合项氏墓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良三村6组,是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家族墓地,墓呈矩形,南北长约60米,东西长约40米,面积3064平方米,墓高出地面约2米。项元汴(1524~1590),字子京,号墨林,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精鉴赏,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储藏之丰,甲于江南,“极一时之盛”。据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项元汴之墓,在陡门桥南寒字圩”。1975年,嘉兴博物馆对此墓进行过抢救性发掘,从出土器物判定此处为明朝项元汴家族的墓地。项氏家族是嘉兴的名门望族,项元汴更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其收藏品今虽已散失,但许多历代佳品,经其鉴藏方存留至今。项氏墓曾出土大量精美文物,作为项元汴家族的墓地,不仅为研究当时当地的葬俗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对纪念和研究项元汴有重要意义,因而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王坟遗址
王坟遗址位于海盐县西塘桥街道西塘社区,由高墩及四周农田组成,面积约10万平方米。1994年8月,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和海盐县博物馆联合对王坟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证明高墩为崧泽文化晚期和良渚文化早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墩顶有良渚文化早期墓葬和祭祀坑,随葬品有石器、玉器、陶器等,陶器组合以鼎、豆、罐为主。墩底部有崧泽文化晚期的堆积,包含大量的陶片、陶器、石器和骨角器等,陶系有夹砂红陶、夹砂黄褐陶、泥质红陶、灰陶、黑衣陶等,陶器纹式丰富。另外还发现该时期的水井,井内出土了一批崧泽文化风格中为主要特点的陶器,有鼎、罐、壶、杯、纺轮等,其中漆绘泥质黑陶杯和涂朱灰陶罐是少见的陶中精品。王坟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崧泽文化的社会性质和文化内涵,与良渚文化的关系及与宁绍地区古文化的交流等具有较大的价值。1997年8月,公布为第四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马家浜遗址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镑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锥、骨针以及石斧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玉珠等。从出土器物分析,当时马家浜居民的生活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捞为辅。马家浜遗址以其鲜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受到考古学界重视,并命名为马家浜文化,确定了它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马家浜文化的确立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马家浜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冷仙亭
冷仙亭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秀州路偏北原地名项家漾,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重建。冷谦,字启敬,武陵人,明洪武元年(1368)为协律郎,后侨居嘉兴,随知识渊博的海云沙陀求学,以博学多才闻名,并精通医药秘方,名望甚大,得嘉兴民间爱戴,其居地称为冷仙亭,后改为冷协律祠,专门祭奠冷谦。冷仙亭建筑原有仙家殿、玉皇殿、斗母殿、冷仙亭及清泉一剑池古井。仙家殿、亭等现已无存,仅存斗母殿,殿坐北朝南,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600平方米,三开间,五进深,为抬梁式,金瓜柱,不施斗拱。小方格落地门窗,墁地铺方砖。殿前有古井一口。今属嘉兴市佛教协会,供有四方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住有僧人。冷仙亭在嘉兴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对于研究地方史以及宗教史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乌镇关帝庙
关公是武财神之一,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乌镇在明清时期商业非常繁华,在镇上聚集了很多有钱的商户,再加上乌镇又是二两省三府的交界之地,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很多商人经商都会路过乌镇。关帝庙所处水陆要冲,故乌镇虽与关公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西栅的关帝庙却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络绎不绝。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周仓是关帝爷的侍卫,日常为他持护青龙偃月刀,上马为将,下马为侍,忠心耿耿;关平是关羽在征战途中收的义子,随着关帝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地址:嘉兴市桐乡市乌镇西栅景区内类型:寺庙游玩时间:建议0.5小时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西栅景区门票已包含,西栅景区120元,东、西栅联票150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秀州中学旧址
秀州中学旧址位于南湖区建设街道丁家桥社区环城东路75号,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为近代西式教育中学。现存建筑包含校史楼和行政楼,总占地面积约353平方米。校史楼系二层洋楼,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属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通面阔25.24米,通进深7.74米。墙体用青砖平砌而成,屋顶铺设洋瓦。1946~1949年作为外籍教师宿舍,解放后借予“地青委”作办公室使用,2000年修葺后作为校史陈列馆。行政楼系二层洋楼,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属典型的西式风格建筑,通面阔14.27米,通进深11米。墙面用青砖平砌而成,屋面铺设洋瓦。原为校长住房,1956年左右改为行政办公楼。秀州中学是嘉兴近代第一批西式教育学校,其建筑均为洋人设计建造,在嘉兴近代教育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2000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高公兴酱园旧址
高公兴酱园旧址位于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西南大街233号,由高氏祖先高景涵创立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坐南朝北,门面隔街临河而建,占地面积1063平方米。主要生产经营硬壳糟蛋、黄酒、酱萝卜等传统土特产。现仅存门楼、门市经营部、账房、住房及仓库等建筑。其中门市经营部系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木构件用材较大,梁枋雕饰精美纹饰。门市经营部南侧为账房,亦系二层三开间砖木结构建筑。仓库则坐北朝南,系三开间五架抬梁式建筑。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高公兴与张恒昌、大生、东公兴、东恒隆等私营酱园合并为新塍酿造总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恢复“高公兴”老字号并对外经营。作为嘉兴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土特产作坊,高公兴酱园虽然建筑面貌保存一般,但历经二百多年尚存至今亦属稀少,弥足珍贵,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9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秀城桥
秀城桥位于嘉兴市南湖区解放街道秀城桥社区芦席汇南,据《竹林人圩志》载,桥始建于明景泰元年(1450),以依城郭、横跨秀水而得名。桥南北走向,系单孔有栏石拱桥,全长36.5米,面宽3.71米,拱跨约11.36米,矢高约5.5米,南、北两侧桥坡分别有台阶27级和35级。拱圈由条石纵联分节并砌而成,金刚墙错缝平砌。桥栏存望柱7个,其中桥顶方形望柱3个,素面无纹饰,桥南北落坡旁圆形望柱4个,呈莲花头状。东西桥额刻“重建秀城桥”,桥顶栏板刻花草纹,桥身西侧楹联刻“帝道遐昌,兴水利而济涉;皇口巩固,乐民以便成梁。”东侧上联已风化无法辨识,下联刻“凭眺一濠,是号秀城之胜概。”秀城桥是嘉兴市区仅存的少量石拱桥之一,历史悠久,造型美观,所处位置是嘉兴最早的商业中心,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1年公布为嘉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