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淮安市旅游
淮安市文物古迹介绍
淮安市古运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淮安市卉运河同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淮安市区,西起杨庄五岔河口,南至淮安区穿运地涵,全长30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具有浓厚的运河文化特征和地方气息,是该市文明发展的轴线,也是淮安水利景观建设的一张名片。自2005年8月,淮安市从楚州到清江浦这段碧波荡漾,两岸绿柳依依的30多里长的古运河就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里运河被大桥和小桥所联缀,沿岸的古墩、古庙、古塔、古桥、老街、老店、老厂、老窑以及街市的繁华景象、市民的生活习俗,造就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长廊。与街道或平行或交错,使淮安城市变成水的棋盘。至于它的古老,那得从吴王夫差公元前486年乘坐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
涟水烈士陵园
涟水烈士陵园主要是为纪念涟水保卫战革命烈士而修建。1946年10月19日,-整编第74师向江苏省涟水县城进犯。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11纵队及地方武装顽强抗击。25日,-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从淮阴赶来增援。经过激战,-军被击溃,退至淤黄河南岸。30日,新四军发起反击,至11月1日,歼灭第192旅大部和整编第74师一部。敌-退回淮阴、淮安。此次战斗历时14天,歼-军9000余人。12月13日,-整编第74师又向涟水进攻。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0纵队第6旅及第7师第19旅等部奋战13天,歼敌4000余人,16日撤出涟水城。新四军伤亡4000余人,第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金湖大佛禅寺
据宝应县民国县志23卷记载,大佛寺建于乾隆甲寅年(1794年),本次大佛寺复建,规划选址即为大佛寺原址,位于黎城老街北面,后大堤南侧,占地30余亩。复建的大佛禅寺,为具有宗教功能的佛教寺院,按传统佛教寺院规制进行复建设计,造型为江苏地区的明清风格,根据场地现状,并结合周边区块改造利用的特点,再造一座庄重雄伟的传统佛教寺院,成为金湖县佛教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中心和象征。礼佛参拜寺院主体功能:山门、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钟鼓楼、普贤文殊殿、地藏观音殿、两厢回廊等-修行(按15僧人规模)寺院辅助功能:方丈院、禅堂、多功能-厅、斋堂、厨库、佛学馆、客堂、法物流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塔湖公园
石塔湖公园石塔湖公园位于河北路北,人民北路东侧,原系城北汪塘,此处曾是垃圾堆放、污水汇聚、环境污染严重之区,占地3.5公顷(水面2.4公顷)。1996年10月,市政府做出全面整治、建设石塔湖的重大举措,由市建委统筹安排,园林处组织实施,1996年12月破土动工,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努力,1997年6月1日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此前,1986年,市政府曾拨款建筑环湖路1000米长(4000平方米)建重檐八柱方亭一处。市政府与驻淮83480部队军民共建,驻淮部队出水面产权和劳力,政府出资建设。同年,部队和市政公司拉土填塘,拓宽人民北路,扩大0.24公顷陆地面积,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磨脐墩遗址
磨脐墩遗址位于金湖县西部,属金湖县戴楼镇官塘乡小集村,中心地理坐标为N32º58′20.39″、E118º55′14.44″,海拔高度为16米。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00米,东西宽150米,文化层普遍深度为3米。遗址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丰富。地表散见大量遗物,种类有红陶罐、灰陶鼎、灰陶钵、夹砂陶鬲、磨制石器、红烧土块等。相传,金湖远古是一片海洋,磨脐墩就是海岸边。那里有古老传说。相传磨脐墩是住着大户有钱人家,也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附近农户有什么红白喜事,都到哪里借酒器碗筷一类的东西。那里有一“转磨”,周而复始,永不停止,说磨的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河闸
二河闸位于洪泽区高良涧镇东北7公里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洪泽湖大堤上,是入海水道、分淮入沂总口门,发挥着泄洪、灌溉、引沂济淮等综合效益。该闸由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省水利厅第二工程队负责施工,1957年11月11日开工,1958年8月建成。全闸共设35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402米,闸底高程8米,顶高程19.5米,闸孔净高8米,采用弧形钢闸门挡水,用2×250KC卷扬式启闭机控制。闸上公路桥净宽7米,工作桥面高程28米,公路桥按汽-13级设计,拖-60校核。二河闸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临时分洪的控制工程,设计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4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梁阁暨盱眙历史文化博物馆
盱眙历史文化博物馆位于盱眙都梁阁一层,与都梁阁古典风韵浑然一体,是展示盱眙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标志性工程。该馆以溯源寻根、史前文明,帝王故里、千年古邑,山川形胜、江淮冲衢,英贤辈出、人文荟萃,秦砖汉瓦、唐陶明瓯,名胜古迹、甲秀风物,都梁丰碑、浩气长存,继往开来、风流今朝八个部分组成,浓缩了盱眙从原始社会至今五万年的文明史,重点体现了盱眙从秦置县以来2200多年来的文明史。盱眙历史文化博物馆设计以盱眙历史沿革发展脉络为主轴,选取盱眙历史上精彩的片断、亮点和历代有代表性的人文历史,通过实物展出、场景重现、沙盘显示、人物特写、图标陈列、雕塑烘托彰显盱眙荟萃的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关帝庙
土山五大古庙之首,是江苏省最大的关帝庙,始建于明朝中期的1460年,至今五百四十余年,历经崇贞、雍正、道光、民国四次大修,这次在邳州市委、土山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于2005年五月动修复,按照原址原貌和修旧如旧的原则,由徐州古建园林工程队作了全面修复,恢复原庙址二十二亩,古建筑100余间,现分别向大家介绍:庙座北朝南,东四80余米,南北170多米,占地22亩多,该庙始建于明朝天顺三年(1460年),当时土山商业十分发达,古街两旁商铺林立,集市生意兴隆,每当集日,近百里的百姓纷纷云集土山,买卖做得红火,常常很晚很晚难收生意,土山街人为悼念关公的忠义感谢关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州城遗址
古泗州始建于1500年前。当年,隋文帝开凿洛渠,引黄河水,经开封、商丘、灵壁、夏丘至临淮(今盱眙县城淮河对岸)入淮。唐开元年间,徙泗州府于临淮县。从泗州通过淮河、运河、汴河和长江,可抵南京、开封、洛阳等重要都市,因此,泗州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漕运中心,商贾云集,辎铢喧闹,辉煌了900多年。400多年前,由于黄河夺汴入淮,洪泽湖水位不断提高,淹没线上移,泗州城根长期在水中浸泡,甃筑的城墙基趾日见崩坏,护城河的水位高于城内。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古泗州城终于一夜间被洪水淹没。现在,泗州城的故处,大部分已露出河滩,这是200多年洪泽湖淤积所至。古城的绝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漕运西路由周恩来童年故居和陈家花园私塾馆组成,1988年3月5日对外开放,1997年李鹏题写馆名,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旧址是周恩来6-10岁随父母、嗣母在清河居住、读书的地方。在这里居住的四年里,外祖父万青选家的藏书为周恩来广泛阅读古今书籍提供了良好条件。生母万氏的持家处事、嗣母的倾心教育,对周恩来才智、人品、性格的养成,处事能力的干练,以至后来出外求学,投身革命有着重大的影响。旧址占地面积517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原有房屋14间,为明清建筑风格,青砖小瓦:前厅3间,作为会客及就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红玉祠
梁红玉祠在淮安市新城北辰坊,纪念南宋巾帼英雄梁红玉。始建年代不详,几经兴废,1982年重建。梁红玉,生于楚州(即今淮安),是南来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曾在江苏镇江金山击鼓助战抗击金兵,梁红玉“雷鼓抗金兵”,传为千古佳话。宋高宗建炎四年,与夫韩世忠镇守京口,与金兵大战黄天荡,梁红玉“亲执桴鼓”,指挥作战,获大捷。绍兴五年,屯兵楚州,挖蒲根以充军粮。“在淮十余年,兵仅三万,金人不敢南下。”-为安国夫人、杨国夫人。后随韩世忠率部进驻淮安,在淮安城北1里多筑新城抗击金兵。后人在此为之塑像建庙。因她排行第七,俗称“七奶奶庙”。经过修复的梁红玉祠为三间,有一庭院。三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更生故居
在市区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更生先生当年革新教育,振兴国家的理想虽已实现,但他那爱国主义和锐意革新的精神仍在激励着后人。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安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65周年来临之际,华中分局旧址纪念馆在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建成开馆,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瞬间,吸引了游客千余名群众和游客驻足观看。1945年10月25日,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华中军区在淮安成立,邓子恢、谭震林分别担任华中分局正、副书记;张鼎丞任华中军区司令员,粟裕和张爱萍任副司令员。华中分局统一领导华中面积约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余万的73个县市党政军工作,在争取和平民主、准备自卫战争、巩固政权建设、推行经济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苏中“七战七捷”、鹅钱乡土地改革等诸多的辉煌成就。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韩信城遗址
淮阴侯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0、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清江浦城南,从贯穿淮安市区南北主干道淮海路南端,过大运河桥,向西不远,有韩信城。筑于公元前202年,遗址至今犹存。南面及东、西两面高阜隆起,似可见出两千年前城池的规模。《太平寰宇记》云:“信本此县人,其冢宅处所并存,后受封为侯,因筑此城。”韩信城略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承恩墓
吴承恩墓在淮安城南6公里马甸乡二堡村,1974年冬被盗,其棺木头上存有“荆府纪善”、“射阳吴公之柩”等字。经查地方史志,有吴承恩充任过湖北“荆府纪善”一职事;后又于1975年在其墓旁获吴承恩父菊翁墓志一方,因此断定“荆府纪善”和“射阳吴公之柩”字样的墓,乃为吴承恩之墓。此墓三棺,左为吴承恩,右为其夫人叶氏和牛氏,共三棺合葬。1981年在吴父之墓西侧找到了吴承恩的墓井,并在墓井中找到吴承恩的颅骨,现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和古人类研究所用科学方法复原为半身塑像置其故居之中。墓因盗掘,于1982年修复,为土坑竖穴墓,长约2.5米,宽约5米,无墓道。墓前列“荆府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盱眙铁山寺科普园
盱眙铁山寺科普园位于国家森林公园铁山寺自然保护区内。科普园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设日晷,天象演示厅,天文图片展示厅,世界珍奇的蝴蝶展厅,吻月厅,报告厅等,拥有上万件天文知识图片和美国引进的斯密特-卡特望远镜,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天文科普园之一。1998年中科院考虑到南京城光源污染严重,派了多名专家,在全国各地选了许多拟建点,进行了漫长的选址过程,最终因跑马山空气清新,视宁度好,天空透明度高,没有任何大气污染,干扰小,工作环境清静等优越条件而脱颖而出,并于2000年在其山顶举行了此观测基地的奠基仪式。作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工程的紫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科普教育基地名录
惠济祠
惠济祠惠济祠,是古淮阴一座著名祠院,位于码头镇北二里许,紧靠运河、二河、张福河交汇处。该祠原名“天妃庙”亦称“铁鼓祠”,俗称“奶奶庙”。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年),清乾隆16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建行宫于祠左,圣命重修,仿内府坛庙修葺并改名“惠济祠”,该祠故有皇居之美。占地约58亩,由祠前三间日柱牌楼至行殿共8间。祠高居重岗之上,地势如脊,三面环河,漕河寺三日而行,旧时每届岁朝和农历四月初七供奉妈祖庙会,各地来祠烧香者以万计。此庙于“文革”间遭到破坏,仅留下御制重修惠济祠碑一座。祠虽无存,然南来北往船民和一些善男信女供奉祠神仍心切。该祠在海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山题刻
第一山题刻,盱眙县城第一山公园内因在淮水之南,古称南山。后来北宋书画家米芾从开封南来,舟行千里,一路平原,直至汴河中才隔淮望见南山,于是赋诗:“京路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天斗,且是东南第一山。”并题“第一山”三字。之后历代都有文人来游,在“第一山”赋诗抒怀,刻石留记。第一山所属范围内的敬一书院、试院、文庙、瑞岩观、县署等处,原有题刻172块,现尚存139块。按类型分,有摩崖99块,碑刻40块;从朝代看,最早北宋,最迟民国。上述题刻,有朝廷官府要员留记。如南宋吏部尚书余瑞礼、龙图阁学士曾考蕴、开封知府吕嘉间等。有文人学士的手迹。如米芾在第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鹗故居
刘鹗故居,系刘鹗父亲刘成忠所购买,在淮安城内勺湖东南的高公桥西街上,东临金刚社巷,西界地藏寺巷,屋北原是荒地。由东边的花园、当中的正宅,以及西边三个可以自成院落的部分(按刘德馨的说法,为西宅南部、西宅中部和后宅)所组成,共有房屋一百四十余间。据刘氏后人所见之契约,此房的原主姓廖。刘成忠于同治五年(1866)叫自己女婿、淮安人高维之托“中人”和“官牙”以“歌风堂”的名义,先买了廖姓的花园。同治十年(1870)又买下了廖姓其余的房屋。光绪三年(1877),刘成忠退休后,就来此屋定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镇淮楼
镇淮楼是楚州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宋代。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明时曾置“铜壶刻漏”,用以报时。后又因其扼于城中,楼下拱门为南北交通要道,故有“南北枢机”之称;清同治年间改称“镇淮楼”,因淮水经常泛滥,“镇淮”之名,取其镇压水患之意。民国年间又改称“中山楼”。解放后,用以陈列淮安出土文物。镇淮楼又名鼓楼,距长江5公里,与马鞍山采石叽隔江相望。楼为长方形,座北朝南,楼基内筑土,外砌砖,东西长55米,南北宽21米,高11米,基下中央有南北拱门相通。上建楼两层:下层三间,四周为十六柱回廊,四檐斗拱支撑飞出。上层建飞楼,四壁木板,也为四檐斗拱支撑飞出。楼上楼下雕梁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