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旅游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介绍
连云港桃花涧
桃花涧桃花涧源自锦屏山马耳峰。千回百转汇集成滔滔涧水流下南坡。这里峰峦峻秀,春来遍开桃花,因以为名,现已开辟为新的旅游景点。山上既有挺拔的林木,又有裸露的石骨,颇具中国画的风味。景区的下面,即著名的锦屏磷矿矿区。1979年冬,桃花涧发现了四五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的遗址,出土的舟伏、漏斗状石器,与日本九州出土的这类石器形制大体相同。据专家考证,那时期海平面普遍下降,日本与连云港之间形成一条陆桥,两岸的古人类曾不断互相往来和交流。桃花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锦屏山南麓桃花涧西侧。遗址堆积物厚约2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通过采集和试掘,得到的石器标
抗日山烈士陵园
抗日山原名马鞍山,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西部苏鲁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173米。1941—1944年间,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以及滨海军区的广大军民曾四次兴工为死难烈士树碑建塔,抗日山由此而得名。是我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山,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之美誉。抗日山风景区,主题景观抗日山烈士陵园是在抗日山战争时期,在纷飞的战火中兴建的。由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军民于1941年春兴建,至1944年,先后四次为抗战牺牲的先烈建塔树碑,是我国唯一一座以抗日命名的抗日烈士陵园。抗日烈士纪念塔高14米,塔顶是一尊铁铸的八路军战士塑像,显
孔望山摩崖造像
孔望山摩崖造像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南2公里的孔望山南麓西端。相传孔子曾登临此山以望东海,故名孔望山。依山岩的自然形势,共雕刻出1贴躯各种形态的造像。分成13个组体,刻在东西长17米、高8米的峭崖上。最大的图像高1.54米,最小的头像仅10厘米。历史沿革造像群的题材,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古圣贤遗像”,清《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认为是“诸贤摩崖像”,《汉代画像全集》认为是“人事起居”,还有人认为是“士大夫阶层的人物和武士”,或“供人作乐的被剥削者”。198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首次指出有佛教内容。概括起来约有三方面内容:一曰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将军崖岩画
将军崖岩画镌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西南郊锦屏山马耳峰的西崖上。马耳峰西崖的形状为椭圆形,长22米、宽15米,面积约330米,表面稍凸,岩石呈黑色。将军崖岩画发现于1979年,刻画在将军岩西崖的坡面上,画面高20余米,宽11米左右,以敲凿、磨刻手法刻于平整黑亮岩石上。岩画分三组,在三组的中心位置,矗立着三块脱离山林的自然巨石,石面分布着对称的圆窗图案,窗径在3~7厘米之间。第一组位于西部,在长4米、宽2.8米的范围内,雕刻有类似人面的图案十幅,类似兽面的图案两幅,类似草或禾苗的图案十三幅,还有九个符号不识其意;第二组位于遗迹南侧,长8米、宽6米,这组岩画中有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青寺塔
位于连云港市云台乡大村水库之滨,称“大村塔’。因此塔是为供养“释迎真身舍利”和“阿育王灵牙”而建,故名“阿育王塔”。因塔原建于海清寺前,又称“海清寺塔”。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昔日殿宇已不复存在。???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塔后为前山门3间,额名“海清寺”。正殿3间,左右翼以配殿各3间,塔、寺的平面布置,并不按我国北魏佛寺旧法,塔置于正殿前。与唐宋以后佛寺建筑以殿为主的配置方法也不尽相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清寺塔
海清寺塔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区花果山街道大村水库旁。海清寺塔,又称“大村塔”、“阿育王塔”。该塔建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八面九级,高40米有余,仿楼阁式砖塔,内有回廊,八角塔心柱直至塔顶。塔身每层四面开门,其余四角隐出直棂假窗,或嵌字碑。塔内设砖阶梯,盘旋而上。塔身外轮廓线流畅、和谐,具有北方宋塔特点。原塔刹早毁,1975年维修时补建。据塔的第五层东南面嵌的碑文记载,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起塔至天圣九年镌名于阿育王塔第五级内安放佛像,天圣九年二月三日完工,距今已近千年的历史。但从遗址规模踏勘,大体可以恢复其平面布置。塔建于山门前、中轴线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花果山前顶石刻群
水帘洞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风景区水帘洞,刻在洞外的岩壁上。石刻皆为摩崖题勒,书体有篆、隶、楷、行。从石刻年款可知,水帘洞石刻镌于明清两代。明刻有“高山流水”、“神泉普润”、“灵泉”;清刻有“印心石屋”。水帘洞石刻的内容都是记录和描写水帘洞胜景的,有一定的历史价值。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游青峰顶记”题刻位于海州区花果山街道花果山风景区“七十二洞”之“朝阳洞”东10米一天然巨石东侧裂石上,北距“一线天”30米。题刻刻在倾倚于“八戒石”上的“天然碑”上。“天然碑”宽230厘米,高327厘米,文曰《游青峰记》,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延福观
明代崇祯四年(1631年)由高晋卿等三个太监出资在东磊围屏山前兴建延福观。从此东磊便成为云台山一带道教的主要基地,三四百年间香火旺盛,甚至连围屏山也赋予了一个道教的名称——钟鼎,山上所有的景点都染有浓重的道教色彩。由于延福观紧靠围屏山,地势险要,又隐蔽于绿色丛林之中,躲过了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成为云台山中唯一免遭此劫的庙宇。然而“文革”后期拆毁了保存完好的大殿和玉兰山房,其余设施也全部流散或破坏,剩余的前山门和西配房年久失修,几乎坍塌。山门题额为“敕赐护国延福观”,是典型的明代寺观建筑风格。观前累石起平台,东望海天,极目千里。遥想二三百年前山下还是汪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望山古城遗址
孔望山古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孔望山居委会孔望山、凤凰山。古城沿山脊而建,东西长64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1980、2000-2004年多次考古调查发现,古城设东、西二门,西门保存明显。古城的北城垣沿孔望山山脊修建而成,北城垣墙体基本完整,现存宽度2米左右,高度1-3米不等;南城垣沿凤凰山山脊而建;其北面现保存较好,其中,古城西南角和凤凰山山脊部分比较完整,现存宽度5-8米、高度约4米;东城垣、西城垣则建在两山之间的空地上。以西城垣的保存状况最好,现存宽度10米左右、高度均在5米以上;东城垣除在孔望山东南山坡、山脚留有一段以及在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得胜家族碑群
王得胜家族碑群(清)王得胜家族碑群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碑群包括“同治诰封”碑、“光绪诰封”碑、“王得胜生平”碑、“王得胜夫妇合茔”碑。王得胜,字捷之,梅伯,行一,道光五年(1825)二月十二日生于山东省沂州府兰山县朱樊村(今江苏省东海县石梁河镇西朱范村)的一个贫寒家庭。咸丰六年,投效清江南大营。同治七年(1868)三月,免升副将,以总兵记名简放,并钦赐“志勇巴图鲁”名号。光绪六年(1880)二月任江西南赣镇总兵。光绪二十一年(1895)七月被授予陕西河州镇总兵。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二十一日卒于家中,终年84岁。“同治诰封”碑与“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
石棚山摩崖题名石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石棚山上。石棚山上石刻很多,共有29处。有金代石刻“新设山路记”题刻、明代石刻“廖世昭题刻”、“小九曲”、王同“高行清风”题刻、清代石刻“吴廷翰诗刻”、“王先谦题刻”、“师亮采题刻”以及“万花岩”、“锦岩”、“石曼卿读书处”等无年款的题刻。碑刻有明代“畏岩”碑和“太守张公去思碑”等。石棚山石刻的书体,有篆隶楷行,各具功力,题刻多题岩石之形态,景与题刻融为一体,更为引人入胜。这些石刻是研究海州历史、地理以及明清以来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石棚山东涧沟,南至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
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元)大伊山梅花鹿岩画群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镇。共包含3处梅花鹿岩画:大山圩梅花鹿岩画、大龟腰山梅花鹿岩画和小山圩梅花鹿岩画。(一)大山圩梅花鹿岩画。位于大伊山大山圩西北侧,大伊山梅花鹿岩画西北侧约30米。岩画宽120厘米、高30厘米,为阴线刻,主体为一只奔跑的鹿,作回首状,姿态活泼,鹿画高、宽各0.2米。鹿画西侧刻有一方框,高0.15米,宽0.05米,似碑状,内有4个字“方山□□”,楷书,漫漶不清。方框西侧刻有一建筑物,长0.75米,宽0.3米。从画面组合情况来看,岩画应作拜崖祈福之用。鹿画无角,或为幼鹿,或为母鹿。(二)大龟腰山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横岗遗址
田横岗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中云街道办事处金苏村云龙涧风景区。田横(?-前202),秦末狄县(今山东高青)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曾自立为“齐王”,刘邦称帝后,率部众500余人逃居海岛,后被迫皆自尽。据唐《元和郡县图志》、《通典》及宋《太平寰宇记》等记载,田横岗在东海县东北六十一里小鬲山,孤峰独秀,三面壁立,俯临深壑,唯有东隅可近人行,垒石为城,即田横所处营地。现存田横岗分为左、中、右、前四营寨,均面向北面大海,其中营寨位于隔峰山顶,有四条小道联系其它各营寨。中营寨东、西、北三面都是悬崖,南面用块石砌成高3米的寨墙,右寨设与中寨一涧相隔的“鹰嘴顶”;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
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1938-1939年)连云港抗日防御遗迹包括大龙顶、围屏山、锦屏山、丫髻山、猴嘴山、朝阳西山、东陬山、仙姑岭等处。大龙顶是连云港市云台山大桅尖东侧的一个山头,为黄窝山最高峰,因其峰顶有块岩石形似龙头,故名。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此处遗址为1938年至1939年,国民党守军为抵御日本海军对连云港的进攻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共两处。第一处在大龙顶西侧主峰,此处工事呈环形,依山势而建,壕沟向东延伸,残存碉堡两座,遗留战壕总长度约1500米。在遗址土层中清理出大量的弹壳、弹片、军服纽扣等遗物,还有一颗完整的-及一块日军地界石碑。经鉴别,弹壳、纽扣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郁林观石刻群
郁林观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飞泉村“狮子岩”下,共有16处石刻分布于附近山崖上。其中著名石刻计有8处。其一为唐开元七年(719年)镌于“飞泉”前一块巨石上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纪”,为海州司马崔惟怦之子崔逸撰文,未著书刻者名款。文24行,行17字,字径10厘米,八分书。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描述云台山风光名胜的游记;书法风格颇似“石门颂”,但结体更为方整,被收录于《金石录》,向为历代金石家所重视。其二,为祖无择三言诗刻,篆书,镌于北宋庆历甲申年(1041年)。祖无择作诗,苏唐卿书丹,王君章镌刻。其余为谭亨甫诗刻、宋四士题名、刘居实题名、王邦美题刻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贤庄遗址
大贤庄遗址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山左口乡前贤村西南2000米的马陵山中段山顶、山坡。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74年发现,1978、1979、1984年先后进行了采集发掘。1974年在此处发现旧石器。1978年采集了200多件石制品。石片工具多于石核工具,在制作方法上多采用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器形大致可分为石砧、石锤、石球、尖状器、盘状器、刮削器、砍伐器、手斧等。刮削器种类齐全,其中一件为船底形,又称楔状石核,因其为亚洲东部、日本和北美大陆细石器所特有,故有“楔状洲际石核”之称。1979年,考古工作者又在这里采获了252件石器标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封土石室墓群
俗称“古洞”、“唐王洞”、“藏军洞”,主要分布在连云港市区的锦屏山、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和灌云县伊芦山。目前共调查发现封土石室墓474处,其中锦屏山93处,南云台山321处,中云台山25处,北云台山10处,伊芦山25处。封土石室墓多数主体结构可分为石室、甬道、封土三部分。石室多采用未经修整的石块砌筑,少数大型石室用料规整。石室左右两侧的石壁多自下向上逐渐内收,有些为直壁。石室后壁为直壁,多数呈梯形,少数呈方形。石室顶部多采用体量较大的长条石平铺盖顶,极少数采用叠涩式顶部。石室多数有甬道。石室之外封以泥土,呈缓坡馒头状。根据石室墓底部平面分布情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屏磷矿旧址
锦屏磷矿旧址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北500米处。锦屏磷矿是我国发现最早和开采历史最长的磷矿,被誉为江苏省化工行业的鼻祖,“全国化学矿山的摇篮”。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其前身锦屏公司发现了具有开采价值的磷灰石;1920年正式成立锦屏矿务有限公司,开始了中国当时唯一的磷灰石的开采;抗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对锦屏磷矿进行了野蛮的掠夺式开采;新中国成立后,锦屏磷矿成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磷矿,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矿业人才。锦屏磷矿主体矿区分为西山、东山矿区,采用中央主井以及东、西山副井的开采设计,主体建筑有厂部大楼、生产建设、非生产建设等。其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大旅社
上海大旅社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胜利社区胜利路49号。始建于1933年,由上海马姓商人建造。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高15米。建筑依山势而建,由前后两进二层楼房围合成四合院式院落,木质走廊和十余处大小不一的木楼梯连通各个楼层。该建筑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式,临街立面为欧式建筑风格,阳台、穿堂、门厅的两侧砌圆形门柱台,一层临街有四处门窗运用爱奥尼亚式柱作装饰。正门上方女儿墙上设计了科林斯式柱并有花草图案的浮雕,并装饰中国传统的“福禄寿”三星等图案。庭院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样式为主,屋面为中式起脊屋顶,楼层交接处有仿斗拱的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湾汉墓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