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旅游
连云港市文物古迹介绍
秋园龟腰桥
秋园龟腰桥(20世纪30年代)秋园龟腰桥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秋园“大盐河”上。“秋园”始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经历年扩建,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初具规模,但尚未完成全部筑造计划。此园属于国民党两淮盐务管理局,共占地面积100余亩,既吸收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又独具一格。园内有山有水,人工天成,浑然一体,山水园林相辅相成,实为人们游览休息的大好所在,被誉为“淮北第一名园”。园名乃取缪秋杰名字中的“秋”字,故名“秋园”。龟腰桥位于秋园内“大盐河”上,用20根石柱作桩,50块长条石作为桥面。当地人俗称“鬼妖桥,实乃“龟腰桥”,是以其两头低、中间渐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板浦古民居
板浦古民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西大街20号,大寺巷4号、6号、15号,西顾巷汪家大院共5处,多为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一宅三进,有的为联排式民居,各自为独立的庭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青砖小瓦,硬山式,立字梁,内设板壁。主屋的右侧立有天香阁,古色古香,具有徵式建筑的特色,保持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板浦民居连云港市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近现代建筑群。板浦民居,对板浦镇的兴起、商业贸易及建筑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米。建设控制地带:各民居外墙向四周各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园村高空渠
东园村高空渠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南岗乡东园村南。此渠高17.4米,泵口渠宽5米,主体工程由15个1×2米方柱石墩支撑而立,14个弧形桥孔,孔距9米,每个墩柱上端还有三个小圆弧孔。石渠全部由块石垒砌而成,算地面部分全长400米,机站有三台高扬程水泵,引水水位1.6米,送水高度19米,加上二、三级提水高5米。高空渠下建有一条乡村公路,周围为农田。东园村高空渠工程于1977年开工,1979年11月竣工,是举全乡人力、财力修筑而成。目前,高空渠和三级抽水站都保存较好,仍在使用中,有效地解决了当地浇灌土地、人畜饮水问题。东园村高空渠是当时“人定胜天”形势下,当地杰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虎山摩崖题刻
白虎山摩崖题刻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朐阳办事处白虎山居委会的白虎山上。现存唐、宋、金、元、明、清及年代不详的题刻近30处,其中有年款的唐刻1处、宋刻4处、金刻2处、元刻2处、明刻1处、清刻6处。在连云港市,白虎山摩崖题刻含有唐以来六代延续不断、保存完好的石刻是仅有的。其中唐刻于今已甚难得,金元之刻在江苏省也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北宋张叔夜题刻尤为研究宋江者所重视。白虎山摩崖题刻对研究海州历史及古代书法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1995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碧霞宫西墙,南至白虎山环山南路,西至白虎山环山西路,北至白虎山环山北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汝珍故居
李汝珍故居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利民街,原为清“板浦盐课公司衙门”之一部分,名“盐课司门”,为一宅两进的徽式建筑。李汝珍(约1763-1830),字松石,清直隶大兴县人。19岁后随长兄李汝璜迁居板浦,寓居于在盐课司门宅内,著成小说《镜花缘》一书于世。1985年,灌云县人民政府决定依此旧址建“李汝珍纪念馆”。李汝珍纪念馆的兴建,对进一步开展对古典小说《镜花缘》的研究,组建《镜花缘》“研究中心”,开发旅游事业,均有很重要的意义。1993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围墙外20米处,南至门前路边5米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后土城遗址
城后土城遗址(汉)城后土城遗址位于东海县白塔埠镇城后村南,西南距东海县城约18公里。该城址保存较完整,四面城垣基本未遭破坏。城址内外及城墙上种植杨树、松树等。城墙东北角及南城门西侧各有砖房一座,城内现为公墓,城址北门为公墓的入口。经钻探,遗址平面近正方形。南、北城垣长115米,东城垣长119米,西城垣长118米,墙宽皆约14米,高约3.5米。城址面积约13685平方米。该城址设有南、北城门两座,宽约3米。城外有城壕环绕,北城壕宽约11米,东城壕宽13-15米,南、西城壕宽15-17米,深皆约2-2.3米。据分析考证,该遗址为汉代古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
城头大河东文化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城头镇大河东村北,现存庙墩东西长77米,南北宽50米,高约2.5米。据当地居民讲,明朝时在此墩上有一座庙,在清朝时被毁。从遗址表面裸露的遗迹来看,遗物有豆柄、鬲足、陶片等文物碎片。曾经有江苏省文物专家来此考察,初步断定为商周时期文化遗址,有一定历史价值。200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村民孙成军家东院墙(10米),东至村民徐进强家西院墙(10米),南至村民李传明家北院墙(10米),北至村北大路(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仓城遗址
盐仓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盐城村。1962年发现。现存东西长500米、南北宽700米的台地,所剩西南、西北两段城墙残垣高3-4米。城墙为版筑夯成,层次分明,内含汉代陶片、瓦片,还曾出土过箭镞、刀、剑、铜镜、汉五铢钱等遗物。据方志记载,盐仓城是春秋时莒国盐官驻地。汉代在此筑城,曾为赣榆县县治。庙台子遗址,东南距盐仓城遗址约100米,有汉、商周、新石器时代晚期三个文化层。盐仓城遗址对研究我市古代盐业开发史和历史地理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1989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亚桥及题刻
振亚桥及题刻(1924年)振亚桥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留云岭村虎口岭南坡路西侧。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法起寺监院振亚建造,全石结构,桥面为长条石铺成,桥墩为块石砌成。20世纪60年代前,此桥长期为山民进出宿城山的唯一通道,也是新中国成立前信徒朝山进香的主要通道。振亚桥题刻,为振亚桥题名勒石。南距振亚桥约40米,北距子午亭约200米。刻文面朝东南,正文隶书,款楷书。刻面宽162厘米,高55厘米,字径40×30厘米,款径10×8厘米。题刻刻于民国十三年(1924)。刻文为“振亚桥。民国第一甲子年,振亚建,许鸿宾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祠摩崖石刻群
龙祠摩崖石刻群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山之巅马耳峰东南约100米处,海拔429米。龙祠为上、下两个天然石洞,经人工加工而成,石刻分布在上洞内外岩壁上。龙祠为宋金时官民祈雨之处,直至清代,香火不断。石刻共有9处,尚有字迹可辨认的8处,其中宋刻6处,金刻1处,清刻1处。石刻内容对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对研究我国古地理、古气象、古生态环境、古民俗以及古代书法提供了可信的实物资料。200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龙祠洞口为准:东至龙祠洞口外50米处,南至洞口前30米处,西至电视台环山公路边,北至洞口山崖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亚旅社
东亚旅社(含门前石板路)位于新浦区新市路35号。1919年由地方军阀-集资建成,故又名“白公馆”、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连体建筑。两层40余间、高约9米、砖木结构,门厅为欧式风格,置阳台、穿堂,东西两侧各砌圆柱形门柱,柱头为砖雕,雕以卷叶堆纹浮雕图案。院落内廊柱、廊沿、楼梯、扶手等,或雕刻或彩绘。楼梯设于西南、东北两角。南立面为西式门窗,院内为中式格扇门窗;门前铺设一段长约40、宽约6米的石板路。该处建筑对研究新浦地区的开发史,以及清末民初时期的都市建筑风格,有一定的价值。2001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第一池”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旧址
连云港人民影剧院旧址(1958年)连云人民影剧院旧址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临海社区云台路南端。前身为20世纪30年代的同乐戏院,1953年改为职工剧场,1958年建成人民影剧院,1978年增加了剧场舞台、化妆间、观众厅。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838座位,剧院为木石结构,进深41.8米,宽16.9米;前厅为二层楼房,前厅进深10.8米,宽3.6米;前门廊檐进深4.8米,宽2.8米,4根廊柱直径0.78米,高3.14米,各廊柱之间宽3.1米;门厅三扇门宽1.3米,高2.1米。该影剧院是连云区最早的影剧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苴城遗址
龙苴城遗址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古城村。据《隆庆海州志》记载:“龙苴故垒在海州西南60里,有大小二垒,韩信下齐,项羽遣龙苴筑城于此,后因名龙苴”。此遗址占地面积约26.7公顷,其中主要建筑物的台基约14.4公顷,高出地面约6米,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周围城垣清晰可见。龙苴古城遗址,对研究连云港地区汉魏六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有着重要价值。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周城墙(河堤状)墙基为零点,向外延伸1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茂石经幢
长茂石经幢位于连云港市灌南县田楼镇长茂村。经幢盛行于唐、宋,元、明以后逐渐消失。多为六面体与八面体,分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主要出现在佛寺、交通要道、墓地等附近。长茂石经幢立于灌河东岸50米处,此地原名和尚庄,曾建有和尚庙,和尚庄因此得名。据佛教密宗记载经幢有无限法力,可以去邪镇魔,当地百姓传说长茂石经幢是为了镇洪魔而建。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经幢本体为中心向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石经幢本体为中心向四周延伸20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凤凰城门
古凤凰城门位于新浦区南城镇东大街南首,现存的古凤凰城门是清咸丰十一年(1861)海州牧黄金韶修复,门额“古凤凰城”四字,字径50厘米。上款:“咸丰辛酉”,下款:“海州州牧黄金韶”。1958年凤凰城拆毁,城门留存。因城门漏水严重,1985年由省拨款维修。现城门东西长18.27、高6.14。城门洞高3、洞底长8.11米。门洞南北总长11.68米。城门券顶是由大砖砌成,其它均系石砌。城门西侧有石级踏步可通城门顶上。该建筑对研究云台山地区的早期开发和军事地位有一定价值。1993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40米处,西30米处,南30米道路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涧遗址
二涧遗址位于连云港市锦屏山南麓,地属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岗咀村,面积约2400平方米。1958年发现,1959年和1960年江苏省文物工作队进行两次发掘,发掘面积共336平方米。遗址文化堆积包含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岳石文化以及西汉时期文化遗存。青莲岗文化墓葬7座。皆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头部多用红陶钵覆盖,头向东或东南,随葬品较少,陶器以红陶为主,器形有平底钵,扁足或圆锥足鼎、三足陶釜及罐、壶、盆、盘、碗等,另有陶纺轮、弹丸、石斧、石锛、石刀、砺石、骨针、骨饰件等。龙山文化遗存发现有红烧土面居住遗迹和灰坑,遗物主要有石锛、石斧、石镞、骨镞,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州碧霞宫
碧霞宫位于海州区白虎山东麓,曾为海州砂轮厂仓库。碧霞宫现存二进院落,有大殿、后殿各东西三间,系砖木结构。据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鉴定,基本上保持着明末清初的建筑式样和风格。其西壁嵌有一块清顺治六年的《灯油田记》碑,可能是清初修理此建筑时砌入的,为考定碧霞宫的建筑年代提供了佐证。我市康熙七年大地震前的建筑已极为少见。碧霞宫是不可多得的古老建筑,它对研究明末清初的建筑技术有重要的价值,也为进行抗震防震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1992年碧霞宫大殿因需要前移20米。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峡巷朱氏民居
海峡巷朱氏民居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云街道办事处海峡巷6号。民国建筑,系连云港建港初期朱家自建别墅,分东、西两宅:东宅为单体别墅,东西径深12.1米,南北面阔16.2米;西宅为四合院,东西径深16.6米,南北面阔19.5米,高5米,建筑总面积520平方米。整个房屋为石木结构,室内木质吊顶,木质地板。该建筑对研究连云港市民国建筑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朱氏民居四周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宿城仙人屋石刻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间巡视云台,督办海运,整理盐政,仙人屋诗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榆刘少奇旧居
刘少奇旧居位于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大树村,为抗日战争时期旧居。1942年6月17日至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华东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1959年当选为国家主席)在这里住了25天,指导抗日革命斗争。现存当年刘少奇同志住过的草房五间,1942年至今,旧居保存完好,2003年曾修复过。2006年被公布为赣榆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熊传明、熊正波家西墙,西至松树林,南至熊方军家北墙,北至熊方柱家南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