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池州市 > 东至县旅游
东至县文物古迹介绍
华龙洞遗址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庞汪村民组,1988年发现碎骨化石,2004年,确认属史前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2006年7月至10月,试掘72平方米。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下臼齿M1)1枚,出土一批有明显加工和使用痕迹的打制石器、骨器。东至县政府办文件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50米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2015年对于安徽东至县境内的华龙洞进行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0月11日,发掘队发现了一具较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此次发掘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英故居
许世英故居位于东至县官港镇许村。许村被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风景十分优美。站在村边遥望四角尖,还隐约可见明王禅寺。许世英一生自律严谨,-朴素,不置田产。许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厅、接官厅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770平方米。许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顺治年间,三进12间,青砖小瓦齐檐墙,建筑线条流畅和谐,雀替、枋梁、门楣、窗棂均有雕刻,工艺古朴典雅。中厅、接官厅建于清末,建筑面积519平方米。中厅为两层楼房,前设内走廊将老屋与接官厅连成一体。接官厅两进深,两侧山墙为阶梯式马头墙,室内宽敞明亮,建筑风格与老屋大同小异。许世英(1873-1964),字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流双塔
东流双塔位于东至县东流镇江畔南北两端。东至县东流镇江畔南北两端对峙着两座宝塔,一曰天然塔,一曰秀峰塔,合称东流双塔。天然塔坐落在镇北回龙山上,因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三载而成。塔高十一丈,周6丈6尺,五层六方,砖石结构。每层门开六扇,内设楼梯,拾级登攀,可至塔顶。上顶以金,下底以石,飞檐翘角,规制壮观。清人冯荃写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连吴楚开云日,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洲。因建塔筹款施工一帆风顺,又巧逢邑人李承祚乡试中举,大家认为是天然盛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
周馥接官厅及周氏宗祠位于东至县。周馥接官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90平方米,抬梁兼穿斗架构,硬山墙仰瓦屋面,正脊1米多高。接官厅有门楼、主楼两层,内设会客厅、客房、设施豪华。厅内悬有御赐匾额:“七旬齐案,五子登科。”七旬系指周馥和夫人寿诞,五子系指长子学海、二子学铭、四子学熙、七子学渊、九子学辉,他们兄弟都中了进士、举人、拨贡等科举。还有一块御赐“风清南服”匾额,是对周馥督江南各省,为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时为官清正,受南方人民爱戴的褒扬。另有一块本县绅耆赠送的匾额,上曰“嘉惠桑梓”。接官厅右侧,是周姓义塾的楼房、花园、厨房、厕所等。周氏宗祠位于接官厅西约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古道西线
徽州古道西线位于安徽东至县葛公镇、洋湖镇、尧渡等乡镇,黄山市祁门县箬坑乡仙寓山(红旗村里中组山脚至榉根关与东至分界处。(1)东至古徽道,始建于唐代,是明、清时期南来北往的咽喉要道。青石板沿途铺设,每块石板长1-1.2米、宽0.4-0.6米、厚0.3米,有横跨古道、石亭、石凳、古井等。由于灰岩有不耐分化的特点,沿途的青石板、石拱桥、雕刻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蚀现象。(2)榉根岭古道,古道全部用青石板铺设,总长约11公里,早在公元873年就已经是交通、军事要道。古道祁门段长约3.5公里,青石板约1.4米,宽0.4米。古道上遗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古墓葬及古战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陶公祠
陶公祠位于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九江市)人,东晋义熙二年(公元406年)秋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余日,逢退督邮来县,须束带揖见,陶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来,折腰向乡里小儿”乃自解印绶而去,回到故里,隐居田园,读书种菊,东晋时今东流地域属彭泽县,相传陶渊明辞官后,为避州、郡官吏的纠缠,曾乘舟下东流,隐居种菊,因此东流留下了不少关于陶渊明种菊的传说,并传下“菊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山摩崖石刻
梅山摩崖石刻分为碑刻、摩崖、墓志等类型。梅山接壤江西,安徽的西南门户。因山而名的参禅古寺,前来探幽访胜,咏诗作赋,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有千言大观,也有一字之惊;既有达官显贵遗墨,也有无名之辈狂书;既有数丈摩崖,也有盈尺小碣;正草隶篆,代不绝书,琳琅满目,瑰丽多姿。其中主要的有普门岭摩崖石刻、聚宝摩崖石刻、聚宝石记摩崖石刻、《古木》绝句摩崖石刻、《龙泉记》碑刻、梅山东石刻、神仙遗迹摩崖石刻等。这些石刻大大丰富了梅山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书法艺术宝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范围:以石刻中心点为圆心,半径为10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至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位于东至县花园里乡金家村。是一处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全称南溪金氏大成祠,由金和璧为首的二十公矢勤矢慎,敛费厘规,以成盛举。该祠三进深,抬梁兼穿斗式大木构架,建筑面积981平方米。共有顶梁柱88根(不含瓜柱),最大柱子粗(周长)1.7米,高9.1米,最大磉礅周长2.65米。中进明间宽6米,次间依次渐窄。梁枋、敞卷、余轩、雀替、磉礅,细部制作(含雕刻)玲珑剔透,整体组合气势恢宏,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保护范围:东至公路,南至沟渠,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枣林湾遗址
枣林湾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合镇乡香隅村与同心村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枣林湾,又名神山头,。1983年7月,县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西长350米,南北宽35米,面积12250平方米。西为丘陵,东、南、北三面环田(旧为沼泽地),地面耕地层暴露有:石斧、石石奔、夹砂红陶鼎足、素面夹砂红陶鼎足、红烧土块等大量标本,是县内发现最早最完整的古遗址。保护范围:北至山脚路、田,西北至香隅粮站、公路,西南至同心村枣林湾自然村庄大路,东南至山脚村民住宅,东至山脚稻田。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皖赣特委旧址
皖赣特委旧址位于池州市东至县,年代为现代。2019年,皖赣特委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条岭古道
三条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尚合村、高岭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古道两旁各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外延1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痕王林明和王福忠祖屋
黎痕王林明和王福忠祖屋位于东至县木塔乡荣兴村,年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祖居占基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祖居占基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痕王安平和英满芳祖居
黎痕王安平和英满芳祖居位于东至县木塔乡荣兴村,年代为清代末年,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祖居占基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祖居占基为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蛤蟆墩遗址
蛤蟆墩遗址位于东至县胜利镇姜东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的外缘为基线再向四方各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山岭古道
观山岭古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东村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现存古道两旁各向外延伸2米(东侧终点GPS:N30°02’54”,E117°0’45”),岭头是以石亭中心点为圆点,半径4米的圆。建设控制地带:古道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2米,岭头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再向外延伸1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荆港接济桥
黄荆港接济桥位于东至县龙泉镇黄荆港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面中心点为基点,向北延伸40米,向南延伸40米,向东、西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再向东、南、西、北各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光德墓
周光德墓位于东至县尧渡镇毛田村,年代为清光绪,类别为古墓葬。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冢为基点向东、南、西、北各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的外缘为基线再向东、南、北各延伸5米,向西延伸至山脚小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汪坡汪氏宗祠
汪坡汪氏宗祠位于东至县张溪镇汪坡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从宗祠基础向东延伸0.6米,向南延伸13米,向西、向北各延伸1米。建设控制地带:从宗祠基础向东延伸1米,向南延伸15米,向西、向北各延伸2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