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旅游
长治市文物古迹介绍
西社卫公庙
西社卫公庙时代:元、清地址:长治市平顺县北社乡西社村西社卫公庙创建年代不详,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现存一进院布局,中轴线自南依次为山门(上有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布有西妆殿、东厢房、东耳殿,剩余建筑均已坍塌。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柱网排列采用减柱手法,单檐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补间铺作每间一攒,六架椽屋四椽栿对前乳栿用三柱,门窗装修已不存在,依其主体结构判断应为元代建筑。2019年10月7日,西社卫公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于离襄垣县城西23公里处的大平村,是上党战役指挥部的一个旧址。1945年l0月,-司令员和-政委率晋冀鲁豫军区指挥部由崔蒙移驻这里,住在小东院孙树章家。在这里指挥了决定上党战役胜负的老爷山、磨盘垴打援战和土落截击战,取得了上党战役第二阶段的全面胜利。1943年8月,阎锡山派其19军军长史泽波率17000余人的兵力,抢占了长治城及襄垣、长子等十余座县城。为了保卫解放区,党中央决定发动上党战役。9月初,-、-在黄碾村(今长治市黄碾村)进行作战部署,确定了上党战役的作战方针,上党战役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夺城打援。从9月上旬开始,我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壁头遗址
壁头遗址壁头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长治市西北10公里小常乡壁头村西漳河东岸遗址地表上散布着大量的陶片,其面积约3万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壁头村村西断壁上暴露有灰色泥质夹砂绳纹和蓝纹陶片,采集到鬲口沿、鼎足、石斧、石镰、石刀等人类-用品和石制生产工具。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类型。1985年夏又在小神村西发现一处遗址,1986年进行试掘,清理出古代房屋居址两座、汉墓数座,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些随葬物。经综合分析,遗址除龙山文化类型外,还有夏、商、周时期的文化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村李卫公庙
甘村李卫公庙位于襄垣县古韩镇甘村北部。坐北朝南,南北宽45米,东西长36米,面积为162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正脊题记为清雍正元年(1722年)维修。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遗构。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现存山门、献殿、正殿,两侧有东西妆楼、东西厢房、东西耳殿等。正殿砖砌台基,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梁架为七檩式构架,柱头斗拱七踩单翘双昂,平身科每间一攒,门窗部分被改建。正殿内存清壁画28.4平方米。庙内保存有唐代经幢1座。2007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罗山仰韶文化遗址
襄垣南罗山仰韶文化遗址,位于襄垣县古韩镇南峰村的漳河南岸台地上。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400米,面积为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3米。遗址的西部断崖暴露有灰坑等遗迹,遗址地表散落有陶片。采集有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片、泥质灰陶盆、夹砂灰陶鬲足残片,商代的泥质灰陶豆残片、绳纹泥质灰陶片等遗物。灰坑为袋状,底径约2米,残高1.5米,灰坑内文化遗迹丰富。采集有仰韶文化大司空类型的泥质红陶钵和罐;龙山文化小神类型的夹砂灰陶绳纹肥袋足鬲和泥质灰陶篮纹小口瓮。1999年被长治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窟遗址
沙窟遗址沙窟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壶关县黄山乡沙窟村西遗址位于沙窟村西北土丘地段,依地势分布梯田间,东西长150米,南北长100米,面积约15000平方米,断崖处暴露灰坑,文化堆积层达1.5米厚,遗址内发现大量陶片,以绳纹、网纹、弦纹俱多,可辩器型有鬲足、豆柄、口沿等,质地均属泥质夹砂陶。并发现完整的陶鬲、陶釜、骨锥、石铲、石锤、石斧。遗址南有一条石坡可通往玉皇七佛观,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石鱼坡”,在“石鱼坡”上发现有鱼、海螺、树叶等化石标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空山圣寿寺
时代:明至清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城西北19公里灵空山峪中,坐落在悬崖的半腰灵空山圣寿寺位于沁源县灵空山镇灵空山中。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开,各有山门而又互相贯通。据寺内碑文记载,始建于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始名圣寿寺,现存建筑基本为明清遗构。圣寿寺五路院落自西至东分别是罗汉院、窑楼院、中院、关公院、僧房院,院后崖壁上有唐末开凿的净身窑,附近有建于明代的峦桥和仙桥。中院大殿面宽五间,硬山琉璃瓦顶,檐下施五踩双昂斗栱,看面抹斜。灵空山圣寿寺布局灵活,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寺内宗教文化内涵多样,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5月,灵空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虹梯关铭
虹梯关铭虹梯关铭(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城东约2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碑滩村中虹梯关铭为一通石刻大碑,碑滩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兵科给事夏言镌刻碑铭。“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关。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顺县,设虹梯关、玉峡关,夏言亲撰《虹梯关铭》,并镌石立碑。虹梯关铭,碑体通高4.6米,宽2.7米,厚0.36米。碑文共刻字199个,每字半尺见方,楷书刚劲有力,刻工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屯留宝峰寺
宝峰寺宝峰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明地址:屯留县路村乡姬村始建年代无考。寺院坐北朝南,二进院。中轴线依次有戏台、水陆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间,占地面积2800多平方米。五方佛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枋用材较大,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后乳栿通檐用三柱,元代特征显著。殿内两山及后墙保留有壁画。水陆殿为明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斗栱四铺作单下昂。后门下有题记“成化五年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
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位于武乡县东丘陵山区,这里山环水绕,峡谷幽深,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朱德、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长期生活、战斗,指挥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政治斗争。总部在王家峪期间,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对国民党顽固势力,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传统教育基地,每年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武乡县城东70华里丘陵山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防教育基地
脑张遗址
脑张遗址脑张遗址(第三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屯留县城南六公里西贾乡西魏村脑张东南遗址地处平坦,东连东魏村,南接司徒,北靠翠屏山,玉溪河环绕而过,总面积约77.5千平方米,从遗址内的断崖和地面可以看见文化层,包含有大量的灰土、陶片。陶片以灰陶片为主,纹饰以绳纹、蓝纹为主,可辩器型有新石器时期的陶鬲足、罐的口沿、石铲等;商周时期陶豆柄、豆盘以及汉代常见细绳纹陶罐、磨光陶器残片。整个文化层厚约0.5——2.0米,同时遗址保护范围内埋藏有大量战国、汉代古墓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中汉三嵕庙
山西长治长子县大中汉三嵕庙文物等级: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代:正殿元代,戏台、配殿等清代地址:长治市长子县城西8公里大中汉村状况:元代正殿渗漏严重,山墙歪闪大中汉三嵕庙位于长子县常张乡大中汉村西。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占地面积约为730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大殿为元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三嵕庙大殿位于庙院北端,紧邻大殿两侧为东西朵殿,大殿前分列东西厢房,南端为二层山门,一层辟门道,二层为倒座戏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原应为悬山顶,现为单檐硬山顶,筒板瓦屋面,花琉璃脊饰。前檐柱头施五铺作双杪,重栱计心造,栱弯卷杀平直,华栱均作琴面昂状,当心间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村秦氏民宅
南宋村秦氏民宅南宋村秦氏民宅(含南宋高楼)(第四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长治县南宋乡南宋村大院建于明代中叶,为当地一商人住宅。现尚存4处院子、六进院落,其中东、西院较为完好。大院平面布局紧凑合理,院与院既分隔又相通,且在建造中刻意注重防火、防盗等功能的设计。大院所有门窗装修、柱础、博风、悬鱼、惹草等木石砖雕十分精美,别具一格。高楼始建年代不详,现存为一座明代的防御性高层建筑。高20余米,上下分五层,面阔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通体青砖砌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营文昌阁
西营文昌阁位于襄垣县西营镇西营村南1000米西营山。当地称为“文昌阁”,实为砖砌五层0式塔一座。坐南朝北,建于东西8米,南北10米,高0.7米的石砌基座之上,占地面积8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塔内清同治六年碣及创建碑、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功德碑载,为清代创建。塔平面六边形,通高18米,五层楼阁是砖塔,中空可攀登,各层砖雕出檐,灰布筒板瓦屋面;每层有拱券门窗。塔门前有楹联柱两根。塔内壁嵌碣四方。198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庙为研究当地清代塔式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庵寺摩崖造像
沙庵寺摩崖造像位于襄垣县西营镇吴北村北沙庵山南壁。坐南朝北,东西长8.5米,高4.5米,面积约38.25平方米。其雕凿手法和衣纹风格可断定为北魏遗存,由西向东分布六龛,西壁一龛保存完整,长方形火焰纹,龛高0.78米、宽0.80米,内雕一佛二菩萨,佛像高0.52米、座宽0.28米、座高0.20米、菩萨高0.32米,主尊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内着僧祗支,外着通领袈裟。袈裟下摆搭于左手之上,手结说法印。协侍菩萨双手合十立于仰莲座上。其余造像大多模糊不清。沙庵寺已毁,仅存部分基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云寺
在山西长治县城南12公里西八义村内。创建于唐,宋、元、明各代均经重修。现存前殿为宋代遗构;后殿明代重修,尚保存元代风格;其余厢房配殿皆为明代重建。前殿台基高约1米,殿身宽广各各三间,六架椽,悬山式屋顶,出标甚长,约合次间之半。殿顶坡度平缓,檐头翼出较大,琉璃脊兽全为明代风格,制作工精。檐下仅施柱头斗拱。殿内梁架露明,砍削规整,形制手法全属宋金风格。后殿略大于前殿,通长用一根普拍枋,檐下各施补卷草,梁架露明,但多为圆材构成,沿袭金作法,装修和殿顶脊饰明代已改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天寺
在山西沁县城东30公里东郎村北侧。始建于晋,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后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后大殿、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等。中殿历史较早,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出檐深远,翼角恽飞,殿顶单檐歇山式,举折平缓。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在金柱上搭交,结构规整,手法洗炼。檐下拱伸出华拱两跳,手法斗拱用真昂,直接承托檐部负荷,显系宋制。殿内壁画明代所绘,内容为佛、菩萨、胁侍等,着色以石青、石绿、朱砂、银朱为主,面形秀润,姿态端庄,色调纯朴,工艺尚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顺回龙寺
回龙寺回龙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现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铺作,出平昂。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对搭牵通檐用三柱。佛殿柱头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栌斗;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柱头铺作用蝉肚实柏栱;昂介于真昂与假昂的独特做法,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贵实例。殿内存清工笔淡彩壁画50余平方米,寺内存一通清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碑记碑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石刻时代:北魏至宋地址:沁县城内南涅水石刻位于沁县牛寺乡南涅水村,是近代发现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石刻中纪年最早的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包括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时期的佛教石刻精美作品,主要有造像塔、单体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种形式。造像塔即以四面开龛造像的方型石块叠垒成塔形,为国内稀有。现存造像塔共53座,由389块刻石组成,每块刻石四面开龛,以佛、菩萨为主像。佛龛周边雕饰有建筑、帷幔、飞天、杂技、鸟兽、百卉、树木等图像,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逼真。单体造像有1161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柏后神农庙
柏后神农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长治市城区常青办事处柏后村神农庙,创建年代不详,依据现存建筑的特征推定,最迟明代该寺庙就存在。现存庙院总面积953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坐北朝南,中轴线建有献殿、正殿、寝宫,两侧有东西耳殿、东西廊房等建筑,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四椽栿通达前后檐用三柱,减柱造法,斗栱五踩,圆型的大斗,耍头为龙头形状,前檐使用圆型的额枋,四根檐柱的柱头为斜砍面,檐柱下是鼓形的柱础石,悬山式屋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