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旅游
临汾市文物古迹介绍
1、勍香经幢
勍香经幢位于汾西县勍香镇勍香村,时代为唐代,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0.6平方米。青石质,幢首为宝瓶式,座佚。八棱柱形幢身,共五层,高约9米,底径0.65米,每面宽0.25米。勍香经幢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勍香高殿庙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勍香高殿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北向外延伸35米到房屋外壁,东向外延伸至房屋外壁,南向外延伸15米至房屋外壁,西向外延伸至岔上线东沿。南北长约74米,东西长约52米,面积为3770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因与勍香高殿庙等5处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各保护范围为界,东、西、北各向外延伸至道路外沿,南向外延伸100米至房屋外壁。南北长约501米,东西宽约292米,面积为8419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
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位于汾西县对竹镇刘家庄村,时代为1937年——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马王庙、义和桥、贾在中等29个革命故居及民居院落,游击支队医疗驻地(野火台28孔土窑洞),七沟八梁一面坡上零星分布的土窑洞67孔。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刘家庄马王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北向外延伸600米;东向外延伸260米;南向外延伸270米;西向外延伸740米。南北长约929米,东西长约1020米,面积941093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1020米;东向外延伸467米;南向外延伸260米;西向外延伸250米。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长约1735米,面积4121734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冶南冶炼遗址
冶南冶炼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汉代地址:临汾市翼城县唐兴镇冶南村北冶南冶炼遗址位于翼城县唐兴镇冶南村北,距县城约6公里。遗址地处浍河干流与其支流翟家河交汇处浍河西岸台地上,北高南低,中南部有两条南北向冲沟。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遗址北部为墓葬区,南部为冶炼厂区。断崖上暴露遗迹有文化层、红烧土等。遗物有大铁块、铁矿快、陶范残片、铁渣、炉渣、木炭、炉壁残块、耐火砖。文化层厚约0.3~1.5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素面罐、绳纹罐等残片,另有耐火砖、陶范残块、铁器残片、绳纹筒瓦板瓦残片。1996年发现,2002年4—5月经过考古勘探和重点发掘。遗址北部主要为墓区,发掘汉代墓葬27座,墓形制有土洞和砖墓两类,都带有墓道。其中,打夯的墓道填土和台阶式墓道在以往汉代墓葬发掘中极为少见,出土陶器有罐、樽、灶等,铁器有罐、釜、灶、三联鼎等。2004年临汾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由于水土流失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下靳遗址
下靳遗址下靳遗址(第四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尧都区尧庙乡下靳村遗址位于临汾市区西南约10公里处,东南距陶寺遗址约25公里,西隔汾河与吕梁山相望,南北为平坦开阔的临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砖厂在村北取土时发现大片墓地。1998年5月对己暴露的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累计清理墓葬533座。墓葬依头向不同可分为A、B两类,A类墓有随葬品,其中以玉器为主,还有少数陶器、骨器等小件饰品;器型主要有陶罐、瓶、玉蝉、玉器、绿松石腕饰品等。B类墓无任何随葬品。下靳墓地西侧紧靠汾河,北侧被一条深50米、西向宽10米的冲击沟破坏,因砖厂连年取土,墓地仅存西部,呈不规则梯形,南北宽20-45米,东西长85米,面积约12500平方米。东半部墓葬分布稠密,往西则较稀疏。该墓地属于庙底沟二期文化的晚期阶段,与陶寺遗址的早期接近,是近年来十分重要的新发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要里石佛崖石窟
要里石佛崖石窟位于汾西县佃坪乡要里村,时代为待定,类别为石刻及其他。坐北面南,自西向东排列共3窟,分布面积约7.8平方米。西窟平面长方形,三辟三龛,正辟像已风化,西壁塌落,东壁存供养菩萨1尊。中窟平面呈马蹄形,正辟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其余壁面均风化不清。东窟残,覆斗顶,正辟像头部残缺,东西壁存弟子像。要里石佛崖石窟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50米。南北长约129米,东西长约143米,面积18416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至578县道南沿,东、南、西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约439米,东西约541米,面积22693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寺沟摩崖石刻
寺沟摩崖石刻位于汾西县邢家要乡寺沟村,时代为元大德元年(1297年),类别为石刻及其他。砂石质,东西宽0.45米,高0.7米,面积0.4平方米。中间刻一“佛”字,下刻莲花,左侧刻一元宝,右侧刻一枚铜钱。并有“元大德元年”、“石中宝”等记载。寺沟摩崖石刻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底座为界,东、西、南、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约200米,面积40283平方米。建控地带:(因与寺头遗址、邢家要遗址、寺沟遗址距离较近)以寺头遗址等三处、寺沟元代石刻保护范围为界,向北延伸200米,以寺沟元代石刻、寺沟遗址保护范围为界,向东延伸200米及小路中心,以寺头遗址等三处保护范围为界,向南延伸250米及道路北沿,以寺头遗址等三处保护范围为界,向西延伸200米,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长约1600米,面积为333133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神符战斗遗址
神符战斗遗址位于汾西县永安镇神符村,时代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战斗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6万平方米。神符战斗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神符真武庙、神符任家宅院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神符战斗遗址文物本体为界,东、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向外延伸104米及道路中心。以神符真武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西向外延伸45米,南北长约397米,东西长约550米,面积199193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792米,东西宽约1053米,面积736407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汉峪三圣庙
汉峪三圣庙位于汾西县对竹镇汉峪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坐北面南,占地面积526.7平方米。一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存东西配殿(砖窑各3孔),山门建在院西南。汉峪三圣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汉峪娘娘庙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北以汉峪三圣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南以汉峪娘娘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东以汉峪娘娘庙和汉峪三圣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向外延伸20米,西以汉峪三圣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向外延伸25米至道路西沿。南北长约81米,东西长约60米,面积为4567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100米至道路北沿,东、南各向外延伸130米,西向外延伸100米至道路西沿。南北长约247米,东西宽约286米,面积为67829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薛家庄关帝庙
薛家庄关帝庙位于汾西县僧念镇薛家庄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坐北面南,一进院布局,占地面积816.5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存东西配殿、东西耳殿(砖窑各1孔)、西窑(4孔)、南窑(1孔)。山门建在庙院东南部,庙院东南角设有二门。薛家庄关帝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薛家庄节孝祠等9处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薛家庄冶铁窑址文物本体为界,北向外延伸100米,东以薛家庄冶铁窑址、薛家庄北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薛家庄北遗址、薛家庄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西以薛家庄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654米,东西长约994米,面积为597807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1052米,东西长约1404米,面积为1346751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小善坡古生物化石点
小善坡古生物化石点位于汾西县邢家要乡小善坡村,时代为旧石器时代,类别为石刻及其他。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2万平方米。发现有树杆化石一个,海生软体动物化石2处。小善坡古生物化石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文物本体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462米,东西长约272米,面积125714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863米,东西宽约673米,面积579942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古城村遗址
古城村遗址(第五批省保)时代:东周、汉代地址:临汾市隰县龙泉镇城北村古城自然村东台地上古城村遗址整个城址形状不明,城墙多依地势而建,现存古城东城墙和南城墙小部分。城墙夯土成分纯净,夯窝直径约4厘米,夯层7~10厘米,城址东北角有一近似圆形的夯土高台,高约5米,周长约55~60米,夯土层厚约10厘米,顶端最宽处约8米,高台上不见陶片等遗物,但在高台下方分布有大量绳纹筒瓦等。古城内文化堆积较厚,多素面或绳纹瓦当。现存的东城墙,也是保存最长的一段城墙,高3—4米,顶部最宽处达5米以上。整体看,东城墙南北长600米以上。“古城村遗址”位于南部,文化层堆积很厚,也很丰富,主要为半圆形素面瓦当和圆形瓦当的筒瓦,和极多见的板瓦,时代为战国、汉代,尤为重要的是,采集到一枚西汉“万”字圆形文字瓦当残片,全文为“千秋万岁”,这类吉祥文字非一般民居和一般建筑物所能拥有,表明这座古城在西汉时期存在着“官署”一类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陶寺北墓地
陶寺北墓地时代:两周之际——战国地址: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陶寺村北约50米东高西低的台地上陶寺村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隶属于陶寺镇,在塔儿山以西。陶寺北两周墓地位于陶寺村北约800米处,因近年盗墓被发现。目前已大体厘清陶寺北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状况。陶寺北墓地位于塔儿山西麓山前向汾河谷地(即临汾盆地)过渡的黄土塬上,黄土塬早已被改造为平整的梯田,由东向西阶梯状渐次降低。墓地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地势开阔,墓区随地势大体沿西北—东南方向排列,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目前已在陶寺北墓地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1座。从墓葬分布情况来看,陶寺北墓地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墓葬因等级的不同存在小的分区:大型墓葬通常沿西北—东南主线排列,中小型墓葬集中散布于大墓周围,并与大型墓葬小有间隔。墓区西北部墓葬年代较早,有的墓葬属西周晚期,东南部已至战国时期,墓地延续约500年。截止到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
决死二纵队司令部义泉村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38-1939年地址:临汾市隰县黄土镇义泉村1938年至1939年期间,决死二纵队司令部驻扎于此。另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年谱》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写的《毛泽东军事文集》等记载,1936年2月21日,毛泽东率领红军先锋军总部,从陕西清涧县河口渡河进入山西境内。4月4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总部,移驻于隰县东端的黄土镇义泉村,4月7日离去;4月23日再次宿营于义泉村。决死二纵队成立于1937年12月,下辖决死第四、五、六总队,决死二纵队和汾西游击队互相配合打赢了午城战斗,粉碎了敌人侵占黄河渡口的企图,对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和巩固陕甘宁边区黄河河防都有重要意义。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80平方米。该旧址由司令部(正房)、后勤部(东厢房)、保卫处(东厢房)、参谋部(西厢房)、政治部(西厢房)、门楼组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南堡通济桥
南堡通济桥(第五批省保)时代:金至清地址:临汾市侯马市新田乡镇南堡村通济桥,又称浍水桥,据乾隆版的《续修曲沃县志》记载:“浍水桥,即晋平公与齐景公相会地,今名通济桥,邑人行世等捐,金重修”。元、清多次予以重修。通济桥建于浍水河上,南依上马村,北邻南堡村。桥身呈南北走向,是一座用黄砂岩块石砌成的敞肩七孔石桥。桥面总长107.78米,宽17.79米,高8.03米,桥孔呈拱券状,净跨7.48米,矢高0.75米,拱券中距为14.12~15.25米,内券石由36层黄砂岩条石砌成。拱券正面由券脸石、伏券石、仰天石组成,拱券之间撞券石17层。每孔龙门石上方的蹬券石伸出汲水兽各一,拱券下砌分水金刚墙及分水尖,其下为桥基。桥面整体略为弧形,原用砂岩铺砌,现为柏油,两侧仰天石上安装石雕勾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洪洞侯村遗址
侯村遗址侯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洪洞县赵城镇东约3公里遗址发现于1984年春,1986年进行了发掘,遗址总面积在40万平方米以上。遗址的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发现有陶窑、灰坑、墓葬等遗迹。其文化特征与陶寺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最接近。同时晋中地区龙山文化某些陶器也在这里出现。从而说明该遗址融合了晋中地区的一些文化因素,并在晋南与晋中的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考古工作者将其称为“陶寺文化侯村类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上村遗址
上村遗址上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商、周地址:洪洞县城西25公里双昌乡遗址面积为东西1000米,南北800米。1984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遗址作了全面的专题调查和试掘。揭露的遗迹有灰坑,出土的遗物有铜器和陶器。1986年又在遗址中采集到一些陶器残片。其文化类型为商周时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坊堆遗址
坊堆遗址坊堆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西周地址:洪洞县城东北7.5公里坊堆村1954年试掘时,遗址南北长210米,东西宽72米。北、西两面高出地平面1---2米,南、东两面与现在的地面相平。在遗址中部偏西发掘清理西周墓葬18座。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玉器、蚌贝器等。陶器有夹砂灰陶、细绳纹鬲;铜器有鼎、簋、甗、戈、铜鱼。玉器有璜、环等。另外遗址中西部出土的一鼎器口沿下内壁有铭文“父乙”。坊堆村出土了卜骨,其中一片刻有一条卜辞,共8个字,卜辞释文为“□囱□三止又疾贞。”这是西周甲骨文在国内首次发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曲沃古城遗址
曲沃古城遗址曲沃古城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周地址:曲沃县西北2公里与侯马市交界处的风村附近东起下西关、大南关,西至林城、南靠浍河岸,北到曲沃机电厂,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一处西周时期晋国古城址。1982年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范围概况进行了勘察,在西韩村至东韩村之间,发现有古城墙遗迹,城墙厚4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仙洞沟碧岩寺
仙洞沟碧岩寺仙洞沟碧岩寺(第四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尧都区金殿镇峪口村姑射山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开始修建,历代均有修茸,现存建筑为明、清遗构。碧岩寺分布在环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门、二门、靠山廊、观音阁、大雄宝殿、钟楼、鼓楼、愿来殿、南北厢房、又一山禅院、崇道庙等建筑。大雄宝殿、观音阁、神居洞为碧岩寺主体建筑。庙内有佛、道、儒三教泥塑89尊,均为清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沟堡玉皇庙
沟堡玉皇庙位于汾西县团柏乡沟堡村,时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占地面积1089.3平方米。坐北面南,一进四合院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戏台、正殿,两侧存东、西配殿,戏台两侧各建砖窑1孔,山门建在院东南。正殿殿身为砖窑5孔,东、西配殿均为砖窑3孔。沟堡玉皇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因与沟堡遗址等8处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北以沟堡西遗址、沟堡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东以沟堡遗址、沟堡墓地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38米及沟堡村东沿,南以沟堡西遗址、沟堡墓地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西以沟堡西遗址文物本体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北长约331米,东西长约1360米,面积568016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因与沟堡西遗址距离较近,合在一起划定)以保护范围为界,东、南、西、北各向外延伸200米,南北长约731米,东西宽约1757米,面积1478184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