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晋中市旅游
晋中市文物古迹介绍
61、虹霁寺
虹霁寺又名滚钟寺,位于介休市城西10余里的义棠镇师屯南村的银锭山巅,寺内有虹霁寺塔、滚钟坡、天王殿等。史料记载,该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唐太宗破刘武周于汾州,立寺。该寺自唐初建,明万历年重修,清康熙年间复修,乾隆金妆,后几经战乱。银锭山巅古塔,系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山前流过汾河,景同延安宝塔山,百姓称“小延安”。1993年,介休市加大开发旅游资源力度,虹霁寺如枯木逢春。当地除修复寺庙外还新增了寺牌楼、人工瀑布、得月亭等旅游景点。站在几里之遥,人们就可看见矗立在银锭山巅的虹霁寺古塔,雄伟的古塔同山前流过的汾河交相辉映。2005年由于一些煤矿越界开采,致使银锭山上始建于唐朝的千年古塔虹霁塔出现严重倾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文物部门已经关闭了虹霁寺景区,目前寺庙的修缮保护工程正在进行,很快就会重新开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普慈寺白塔
白塔在山西太谷县城内西南隅普慈寺内。寺址原为白塔村,北齐时徙县址于此。寺创于晋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原名无边寺,北宋治平年间重修,改额“普慈寺”。北宋元佑五年(1090年)续修,寺中并建塔,高耸凌空,顶有尊胜石幢,垩久而白色不减,俗称白塔。元明清各代屡经修补,光绪三十二年再次修复,称“无边寺”。塔平面八角形,七层,高43.6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塔内底层为小形方室,有磴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有楼板及木梯,供人登临。此制是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56个出檐挑角装饰彩釉龙头,顶悬铁铃,风吹叮当有声。塔身白色,外观楼阁式,气势壮观,瑰丽精致,数十里外可见。该寺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孝义祠
孝义祠是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孝义祠是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孝义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扩建为孝义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作为文物古迹,孝义坊是如今不可多见的石雕艺术精品。孝义祠是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是不可多得的家族祠堂实物标本。景点位置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昔阳崇教寺
昔阳崇教寺昔阳崇教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昔阳县城北隅据《昔阳县志》载,创建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与寿圣寺合并称北寺,元、明、清各代屡有修缮,解放后县粮食局占用。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包括前后大殿、左右配殿。四殿梁架融为一体,屋顶殿身互相衔接,中间围成天井式院落。五十年代拆去四面大殿四周外檐斗栱,改为砖式墙壁,面向院内的四周檐部斗拱共计33朵,保存完好。前殿和后殿均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架椽前后搭牵用四柱。彻上露明造。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单栱计心造,耍头作昂式,昂为琴面昂。左右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屋顶两山与前后殿相互衔接构成一体。斗栱亦为五铺作,彻上露明造,屋顶均盖青色板筒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范村圆智寺
圆智寺圆智寺(第七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太谷县范村镇寺建于唐朝贞观年间,金天会九年(1132年)重修。明清两代多次重修,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所建。寺院占地约9000平方米,现有殿宇七十多间,为二进院落,从南至北依次为山门、倒座天王殿、钟鼓楼、东西厢房、过殿、东西配殿、大觉殿及东西禅房。进入山门是天王殿,外院正殿千佛殿为无梁殿,内有保存完整的千佛壁画。东殿是伽篮殿,供有关公佛像,西是祖师殿,供有达摩祖师。内院正殿为大雄宝殿,供有三世大佛,保存有明代佛教水、陆、空、0会壁画和释、儒、道三圣像。东殿是观音殿,内有樟木雕像、千手千眼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西殿是地藏殿,内有道明、闵公和十殿阎君塑像。寺内保存琉璃、壁画、彩画等。2013年5月,范村圆智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白燕遗址
白燕遗址白燕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太谷县城东北约15公里的白燕村西北的河滨阶地上遗址南临乌马河。东西长约830米,南北长约430米,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发现于1956年。1980年到1981年组织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较厚,可达5米之多。遗存丰富,有大量的灰坑和少量的房址、陶窑、墓葬等。出土的陶器有新石器时代的甑、钵、壶、鼎、釜灶、瓮、尊等。夏商时代有鬲、瓮、簋、鼎、敛口三足瓮等;周代的鬲、瓮。另外还有大量的石骨、牙、蚌器和少量的青铜、金质器物。延续时间较长,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西周晚期。是一处系统了解晋中地区从仰韶时代晚期到龙山时代早期比较完整、连贯的文化遗产序列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金庄文庙
金庄文庙金庄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平遥县城东5公里岳壁乡金庄村西元延祐二年(1315年)创建,明万历、清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几经重修,民国十一年(1922年)补修。庙坐北朝南,前后共二进院落,现存殿堂6座,占地1056.4平方米,建筑面积406.4平方米。中轴线上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泮池等。东西两侧为舍房。庙内最前为明伦堂,面阔三间,带前廊,硬山顶,前院东西厢房各三间,单坡硬山顶。前后院之间有泮池,上建状元桥,池西有厢房4间,池东有“五爪柏”1株。大成殿为清嘉庆七年(1802年)遗物,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殿内有孔子及“四配”、“十哲”彩绘泥塑像15尊,为元代作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榆社崇圣寺
崇圣寺崇圣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榆社县城以西30公里的禅隐山坳初名崇严寺,又名禅山寺。创建于唐,宋嘉佑年间改名崇圣寺,南宋毁于战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个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南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等,寺庙西南有明代实心砖塔1座,元代石塔2座。东面有白龙庙,南面为戏台。建筑面积184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建于金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南殿内保存有元代壁画。寺内还保存有唐代石刻造像6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新村妙觉寺
新村妙觉寺(第七批国保)时代:明至清地址:太谷县阳邑乡新村村中新村妙觉寺位于太谷县阳邑乡新村内。坐北朝南,原由两进院落和一个西院组成。现存寺院一进院落,东西宽40米,南北长40米,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建筑为明代所建,其后屡有重修,清道光二十五年(1899年)大修。妙觉寺现存仅一进院,前院的山门及钟、鼓楼已毁。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过殿、大雄宝殿,两侧分布东西配殿、东西耳房。西院有正殿和东西耳房。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面宽三间,进深七架,前檐有廊,悬山布瓦琉璃剪边顶。斗栱为七踩三昂,第三踩为真昂。过殿及东西配殿亦为明代建筑,均为面宽三间,进深五架,单檐悬山顶,三踩单昂斗栱。西院位于过殿西侧,中间正房面宽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单檐硬山顶,为清代所建。新村妙觉寺具有明代木构建筑的特征,是研究我国古代木建筑形制演变较重要的实例。2013年5月,新村妙觉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和顺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和顺县城西风景秀丽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云龙山的北峰,占地1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该寺于2008年7月开工,今年8月1日竣工,由和顺县民营企业家陈来贵投资新建。佛光寺整个建筑遵循唐代禅宗寺院“伽蓝七殿”规制,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共建有殿堂楼阁、亭台游廊、门牌楼等28座。其建筑设计,使得群山、松柏、殿堂和景点间遥相呼应,达到了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观的浑然一体。殿堂内外的浮雕和彩绘,是该寺的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儒释道与民俗文化的融合。一幅幅造型别致、生动传神的绘画和雕饰,诸如鹿鹤同春、达摩渡江、太公垂钓、天女散花等,渲染出一个个自然风情、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的主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晋中回銮寺
回銮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据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碑记:原为空王灵溪寺,建于唐中年间(881-885年),唐太宗欲登山礼佛至此回銮,唐僖宗时(873——887年)改名为回銮寺。五代末,毁于兵火,宋初重建,北宋末又毁。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仍于旧基而兴新构”。现大殿明间脊枋下有“大元国至大元年(1308年)岁次戊申二十七日壬子丁未时重建”的题记。廊下有明清碑数十通,记载了明嘉靖、清康熙、乾隆时维修情况。寺坐北朝南,占地近10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正殿、垛殿、东西配殿、胁配殿等建筑二十余间。主体大雄宝殿为悬山造,面阔五间,进深六楹,屋面琉璃剪边。山墙用土坯砌筑,外墙用白灰泥抹面,尚残存绘画痕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祆神楼
祆神楼(第四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顺城关正街东隅是原祆神庙的组成部分,楼因庙而得名,是一座门楼、乐楼与过街楼相接合的楼阁式建筑。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庙毁,万历年间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建祆神楼。祆神楼位居庙前,既是山门,又是点缀街心的过街楼。平面呈“凸”字形,凸出的部分为过街楼,面宽进深各三间,东、西、南三面通道,高二层,中设平座,上施重檐。楼较宽的部分下层为山门,上层为乐楼。下层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周设围廊,空间敞朗,山门腰间平座与过街楼平座衔接,上铺楼板,形成向庙内献神演戏的乐楼。乐楼居于山门门庭上部,楼身两侧设八字影壁,楼上部重檐,加上腰间平座勾栏实为四层。楼内四根通柱直承上层梁架,山门戏楼上下叠构,楼顶十字歇山式,全部以琉璃脊饰瓦件覆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东大闫墓群
东大闫墓群东大闫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东汉地址:平遥县洪善镇东大闫村墓主情况不详,墓地原有坟丘7座,占地百亩。今存封土4座,大者直径35.4米,小者26米。2001年,高速公路建设涉及墓群东南隅的墓葬1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为并列式砖券多室墓,全长约40米,由南向北,分别由墓道、墓门、中1、中2、中3、中4室及中1左、右耳室、中2右侧室和7条甬道组成。墓道呈斜坡状,长约25米。券顶墓门上有一高大的砖墙。该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在我省首次发现。墓葬被盗,出土有陶器残片和少量红胎绿釉陶片以及带有红色彩绘的盘、碗等。可辨器型有罐、盒、案、井等。另外出土玉握1件,五铢铜钱一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荣华寺
荣华寺荣华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和顺县城南10公里的东喂马村西寺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文载,宋元祐八年(1093年)己有寺院,明嘉靖四十二年(1545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轴线上自南而北建有山门、正殿。山门两侧建有钟鼓楼。院内东西两侧建配殿各五间。正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建,石砌台基,高0·6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石佛3尊,呈一字形排列。佛均站姿,砂石质,其造像手法和风格上应为南北朝时期作品。寺内还保存有明代碑碣各1通,清代残碑10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5、介休后土庙
介休后土庙(第五批国保)时代:明、清地址:介休市庙底街后土庙始建年代无考,据明正德十四年重建碑记载: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皆重修之。可见后土庙之创建当早于北魏,历经各代重修,现存规模为明正德年间扩建。三清观系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增建,明清重修,余皆为明清建筑。后土庙坐北朝南,总占地9196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三清殿、后土庙、吕祖庙、关帝庙、土神殿等。主体建筑献楼、戏楼与三清楼组合联结为一体,结构精巧,堪称明清楼阁式建筑中罕见之精品,而庙西区吕祖、关帝、土神三庙和三连台之建筑形制,更为国内所罕见。三清观内保存有明代《万圣朝元》千尊彩塑,阵容浩繁,蔚为大观,是一部匠心独运群雕壁塑完美结合的道教神祗体系。后土庙所有建筑均饰以精致华美之琉璃,烧造技术和造型艺术俱臻完美。介休后土庙,是一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县城西北角,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介休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庞宅
庞显贵故居庞宅位于平遥古城东南头门街99号,为平遥县票号“福兴隆”的经理庞显贵之宅,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宅院为清代风格,“福兴隆”票号即现南大街路西医药门市部。庞宅坐北朝南,二进院,有房屋22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昔阳卧佛寺
卧佛寺卧佛寺(第三批省保)时代:元地址:昔阳县城东40公里的孔氏乡孔氏村西3公里据寺内《重修卧佛岩记》石碑载:“元至正年间凿石佛,长数丈,卧于岩下。明嘉靖四年,道人王续绵募捐主持,创建大殿四楹,刻石为佛者三,菩萨二、罗汉者三十有六,经始于正德庚午正月,落成于嘉靖壬午十月。”现存卧佛寺为一天然岩洞,从东向西,宽36米,深34米,高20米。洞后壁凿一卧佛,身长5.2米,肩宽1.4米,螺纹内髻,面相方圆,高鼻大耳,身着袈裟,右臂上曲托头成卧状。另有二十余尊石雕像均缺臂少头,面目全非。木构建筑也荡然无存。洞内存有石碑2通,其中一通是明代吏部尚书乔宇撰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灵石后土庙
灵石后土庙灵石后土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地址:灵石县城东12公里的静升镇静升村据正殿悬梁记载,元大德八年(1304年)七月十四日重修,现仅存献殿和正殿。总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庙坐北朝南,单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献亭、大殿,建筑面积421平方米。献殿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四向敞朗,覆盆式柱础,檐下斗栱密致,为七踩三下昂,斗栱里转承井口枋、抹角梁形成斗八藻井。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布灰瓦顶,殿内梁架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梁通檐用四柱,外檐斗栱为三踩单下昂。庙内现存明正德五年(1510年)碑1通、清乾隆四十六年(1718年)碣1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寿阳普光寺
普光寺普光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寿阳县西45公里处的西洛镇白道村始建年代无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等,现存建筑21间,布局规整,中轴线对称,总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正殿为宋代早期建筑,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4.1米,平面近方形。进深大于面阔,这种布局尚属少见。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内壁壁画共三层,中间一层为明代所绘,底层尚不知何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形制和用材规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介休五岳庙
介休五岳庙介休五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城内东大街草市巷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是一处建筑宏伟的道教古建筑群。庙坐北朝南,总面积为2158平方米。现存建筑有临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后寝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明间金柱上有“二龙戏珠”悬塑。献殿平面呈“凸”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檐歇山顶抱厦。庙的山门、戏楼、钟鼓楼三座建筑屋面结构组合连接,为一座三位一体的建筑。五岳庙的建筑顶部脊饰全部以孔雀蓝为主调的琉璃饰件装饰,色泽纯正,造型优美,均为当地烧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