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正定县旅游
正定县文物古迹介绍
正定古城
正定古城地处冀中平原,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正定古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享有“古建筑宝库”的美誉。正定是一座具历史悠久的旅游文化名城,据史料记载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春秋时期为鲜虞国,战国时期为中山国,赵灭中山后,遂归赵,秦时属恒山郡,汉初置东垣县,汉高帝十年(公元197年)代相陈造反,叛将赵利守东垣,次年,汉高帝刘邦率师攻克东垣,为表示从此天下真正太平,把东垣县改为真定,至今一千四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府、州、郡、县治所,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隆兴寺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城东门里街,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名寺之一。隆兴寺位于距离石家庄15公里的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始建于隋朝,时称“龙藏寺”,唐朝改名为龙兴寺,至宋朝时落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之后历经多次修葺,直至清朝康熙年间,形成了东、中、西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规制日益完善,达到鼎盛时期。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5200平方米,坐北面南,建国后,多次拨款修葺,仍按三路建制,正门(南门)外为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寺内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
正定赵云庙
赵云庙位于正定县县城内,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正定)人,三国名将,有“常胜将军”之称。赵云庙气势恢弘,占地12亩,总建筑面积积1500平方米。该庙采用仿明清古建筑结构,分为一进院、二进院。主要建筑有庙门、四义殿、五虎殿、君臣殿和顺平侯殿,基本保留和丰富了原庙的历史风貌,并与周围的隆兴寺、荣国府等著名景点相映相成。赵云庙为中外游客及赵云的海外后裔提供了一处瞻仰凭吊、游览观光的场所。据《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云:“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刘备赞赵云一身是胆。世称赵云常胜将军。谈三国者,无不论及长坂坡,救阿斗之故事。云之
正定古城灯光夜景
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以北15公里。己有1600年历史。建于东晋时土筑,北周时石砌,唐代扩建为土城,明朝后改为24华里的砖城。建筑风格体现了公元5世纪一19世纪前后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来到古城正定,最为震撼的是夜晚的美景!正定被誉为“大佛之城”,这里的知名佛寺有开元寺、广惠寺、临济寺、天宁寺、隆兴寺。其中每个佛寺都有佛塔,夜晚在灯光的交相辉映下,格外耀眼,庄严,敬重!夜色降临,璀璨的灯光点缀着古老的城墙,宛如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让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正定古城风华再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惠寺华塔
广惠寺华塔,又名多宝塔。坐落在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高阜之上原来的广惠寺内。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精巧华丽,壮观秀逸。广惠寺华塔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南大街路东。1933年4月,梁思成对该塔进行调查、拍照,1984年进行全面测绘。经历代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寺已不存,塔也残破得很厉害。现存主塔中心体和附塔一部分,但其表面布局和结构都依然清楚可见。该塔造型独特,结构殊异,设计和结构的科学性,工艺的精湛,均为古建筑的杰作,为中国现存佛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元寺须弥塔
开元寺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宁寺凌霄塔
天宁寺凌霄塔,在正定隆兴寺之西大众街北侧原天宁寺内,因巍峨高崇而得名。又因塔身多系木结构,故俗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天宁寺和凌霄塔同时建于唐懿宗威通年间(公元860—874中)。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凌霄塔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九层楼阁式塔,平面呈八角形,高41米,矗立于八角形台基之上。塔身一至四层是宋代在唐塔残址上重修,全砖结构,其上各层则为金代重建,砖木结构。每层正面各辟拱形洞门或直橇窗。四层至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济寺澄灵塔
临济寺澄灵塔坐落于正定县城生民街东侧临济寺内,俗称青塔、衣钵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澄灵塔高30.7米,密檐式实心塔。塔下为宽广的八角形石砌台基,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再上即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从整体看,除第一层掾飞和各层角梁为木制外,其余各层檐下斗拱和平座栏杆均系砖仿木构。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澄灵塔设计精巧。造型美观,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开元寺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济寺
临济寺坐落在河北省正定县城内。原址在城东南的临济村,因濒临滹沱河渡口,改名“临济”。1983年国务院确定其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据《王定县志》记载:“临济寺,东魏兴和二年(540年)建,早於临济宗”。唐大中八年(854年),义玄法师住持临济寺,并在这里弘扬临济宗禅法。他提出“三亥”、“三要”、“四料简”、“四照明”等参禅原则和宗旨,通过师徒问答的方式,了解对方悟境深浅,然後根据悟境深浅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教、接引禅人。其禅风以“单刀直入,机锋峭峻”著称,别成一家。在接引学僧时,对其所问不做正面回笞,只以棒打加口喝来促使对方:省悟,成语“当头棒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天宁寺
天宁寺旧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赐名“承天寺”。政和年间(1111-1118)始称天宁寺。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为祀奉父王徽宗,赐名“报恩广寺”,后又改“报恩光寺”。当时寺院由牌坊、重门、天王殿、前殿、后殿、凌霄塔等主要建筑自南而北依次排列。暮鼓晨钟,香火鼎盛。民国初年,寺院屡遭厄难,殿堂一一毁坏,主要建筑独存凌霄塔。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宁寺大殿是我国南方现存典型的元代木构建筑之一,面阔进深各为三间,单檐歇山顶。大殿当心间东首三桷柃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恭祝”的双钩墨题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广惠寺
广惠寺坐落于正定广惠路(近燕-大街)。始建于公元785—804(唐贞元年间),是正定八大寺院之一。寺院兴盛时期东西宽196米,南北长239米。寺内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前殿、华塔、地藏殿。因寺内建筑仅存一座华塔,所以又称“华塔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年久失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古建研究所负责设计施工。于1995年4月-1999年9月对主塔进行了重新整修,并恢复了四隅小塔。重修后的华塔伫立在正定古城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街区,掩映在参差错落的民居中,沧桑之至而又华美至极,诠释着亘古岁月的从容和精致,抒写着历史文化街区今世。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士珍旧居及王氏双节祠
王士珍旧居王士珍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曾与段祺瑞、冯国璋并称为“北洋三杰”,时称“王龙、段虎、冯豹”。先后任晚清陆军大臣、民国初期的陆军总长、国务总理等职,并获德威上将军称号。王士珍与近代史上的众多历史事件紧密相关,曾以北洋元老的身份多次调停各系军阀之争,使北京免遭战争的灾难。1930年7月1日在北京病逝。王士珍旧居建于1912年,为民国时期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坐落在正定城内中山西路北侧,原分东、中、西三路,总占地10102平方米。现仅存中路,为两进四合院,前有小巧玲珑的垂花门,门上悬挂有王士珍自撰自书的对联:“求名求利只求己莫求人,惜衣惜食非惜财实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四塔
介绍正定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石家庄北约15公里。正定有4座风格不同的古塔,值得一游。木塔坐落在正定城内,又名天宁寺凌霄塔。始建于唐咸通元年,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是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高60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塔内有阶梯可攀登至顶,立于顶上,可以眺望正定全境。塔顶、塔刹和第九级于1965年邢台地震时受波及倒塌,八级以下仍保存完整,其建筑结构与建筑艺术特点仍清晰可见。青塔坐落在正定城内东南角,又名临济寺澄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867)。青塔高33米,塔分九级,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此塔有一番来历:唐代义玄和尚在正定创建了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北大学旧址
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中山东路路北原天主教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6医院内,同治六年(1867年)建。教堂现存建筑有天主教堂、神父楼、修女楼,另有碑刻两通,用来纪念日军侵占正定时为保护当地百姓而牺牲的神职人员。1948年8月24日,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校址便设在此处。天主教堂坐北向南,主体为典型的单层哥特式建筑,局部二层。上世纪六十年代其两侧原有的高起塔楼被毁坏,门窗已改为新式玻璃门窗,教堂内部装修有改动。神父楼(现称栖贤楼)位于天主教堂东侧,该楼为西式建筑,二层,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后带廊。1948年,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在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丁旺惨案烈士碑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旺惨案烈士碑距县城13公里。原位于南楼乡丁旺村兴旺路与育才大街十字路口的西北角,2013年移至村北。碑为汉白玉石质,高4.5米。外建青砖碑亭一座,平顶,前檐置布瓦勾头滴水。碑首为透雕双龙戏珠,碑额正中阴刻楷书,正面为“为国捐躯”,背面为“虽死犹荣”。碑阳为七百余言的碑文,记载了13名烈士的功绩,碑阴刻烈士们的生平传略。1946年10月间,正定县二区武工队驻丁旺村。国民党匪军侦知后,于27日拂晓,调集正规军一个营和各据点地方-武装四百人配合,以15倍于我军的兵力包围了丁旺。武工队紧急部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马家大院
1982年11月13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城内大十字街东行30米路北,清末民初建筑。据《马氏家谱》记载,正定马氏乃三国名将马援之后裔,明代自洪洞-县迁居真定府(今正定),世代以务农经商为业,到明末已是富甲一方的大户。据了解,现存较完整的马家大院是清末民初,马氏第十五代子孙马兆霖请山西五台县的工人设计施工建造的,在结构、造型上具有山西民居的特点。整座四合院布局严谨,做工考究,为正定城内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马家大院原由五进四合院组成。现仅存三进四合院,南北纵深布置,总长70.5米,东、西宽13.65米,建筑皆为单檐硬山式灰瓦布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府文庙
正定县文庙,尚存照壁、泮桥(已埋地下)、前殿、东庑、西庑和大成殿。据清版本《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记,正定公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从此志所刊“学宫图”和志文记载可知,正定县文庙座北向南,中轴线南端为一照壁,向北依次为根星门、伴池、城门、大成殿、崇量祠、文昌阁、乡贤祠、名宦相位于戟门前东西两侧。兴文阁在伴池东侧,东西围墙南端设义路、礼门。大成殿前东西庑各十三楹。现庙内仅存照壁、戟门、东西庑和大成殿,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照壁残缺,城门与西庑北半部为灰瓦小式建筑,东庑翻修为15间硬顶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建在58厘米高的台基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定王氏家族墓地
正定王氏家族墓地为唐代古墓葬,位于正定县木庄村、于家庄村一带,是唐朝后期割据一方的半独立政权成德镇的历任王氏节度使家族的墓地,目前已经发现了王士真、王元逵及其妻鲁国长公主、王镕等人的墓葬,2008年10月被公布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史料记载,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常山贞石志》的作者、正定知府沈涛在正定城北李家庄村外发现唐成德军节度使王镕墓志;1973年至1979年于木庄村发掘唐墓三座,仅有一墓出土了唐成德军节度使王元逵墓志一合及其妻鲁国长公主墓志盖等文物;2007年4月又在正定城北的于家庄村西北,南水北调工程第七标段出土唐成德军节度使王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付家村烈士碑
1995年5月10日,正定县人民政府公布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南楼乡付家村东南口。坐西面东,青石质,碑身高2.38米,宽0.85米,碑座高0.27米,1967年增建碑楼,高4.35米。碑首篆刻“民族英烈纪念”六个大字。碑文记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军队溃退,日寇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民不聊生。幸赖八路军到此,发动群众,建立民主政权,扩大抗日武装。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政军民团结一致,攻堡垒,克据点,救人民,救国土,敌寇胆寒,打开崭新局面,人民重见天日。八年抗战,共计“攻克碉堡二十余,光复国土三千方里,解放人民十万余,村庄百余个”。最著名的战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