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旅游
忻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古竹林寺遗址
古竹林寺遗址,位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东北1500米的山坳中。创始年代不详,据《五台县志》载:“唐代僧人法照曾入寺修行”,现毁不存,遗址分布面积1089平方米。1998年复建寺庙时,出土一批唐代石雕像。遗址内有石碑2通,一为“大明万历辛丑二十九年(1601)”石碑,另一为“大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石碑。2003年11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代县浮屠塔
浮屠塔,又称洪济寺砖塔,位于代县上磨坊乡东若院村北约500米处。创建年代不详。原为洪济寺内建筑,现寺毁仅存塔,为宋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85平方米。六边形单层砖塔,通高4米。平面呈六边形,底边长1.5米。塔基束腰须弥座,塔身六面向内略弧,南北向雕有板门,其余四面雕有菱花窗,叠涩处仰莲塔檐,上承束腰须弥刹座,塔刹已毁。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六度庵
六度庵,位于五台县沟南乡沟南村沟南学校内。始创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坐北向南,四合院落式建筑,占地面积267平方米。小山门一间。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前出廊,悬山灰瓦顶,当心间门,两次间为窗,斗栱左右伸出花牙子。正殿檐下正中悬挂有匾书“智宏六度”。东西配殿各面宽五间,进深四椽,硬山灰瓦顶,当心间门,两次间为窗。2003年11月,五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林遮峪遗址
林遮峪遗址林遮峪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保德县城南35公里林遮峪乡林遮峪村南500米墩儿梁该地背山面水,地势平坦,遗址长1000米,宽500米,面积约为50万平方米。从断崖观测文化层厚0.5---1米,器形有鬲、罐等,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红陶为次。1971年在此遗址内清理出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了30多件青铜器,有铜鼎、铜爵等随葬品。为商代代表性器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洪济寺砖塔
洪济寺砖塔洪济寺砖塔(第四批省保)时代:宋地址:代县磨坊乡东若院村始建于隋仁寿初年(600年),宋乾德五年(967年)大修,金正隆、元延祐、明天顺年间均有修葺。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4米。塔基平面呈六边形,砖雕圆柱支撑。塔身由水磨砖构筑,呈六棱体,每面均精雕形态各异的窗户,塔顶中段为正四面体,饰有锐喙、圆眼、口鸣图案化十分强烈的鸟纹和太阳纹,十分罕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三岔堡址
三岔堡址,位于五寨县三岔镇三岔村。据《五寨县志》载: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40),属偏头关,清雍正三年(1725)划归为五寨县,废弃于晚清时期。平面基本呈方形,周长约1200米。现存北门洞、北墙及东墙残垣。北门宽约6米、进深约10米。东墙高约1米,上部包砖,下砌条石。基宽约8米,残高3~5米,夯层厚度0.16~0.20米。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定襄白村遗址
白村遗址白村遗址(第二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定襄县受录乡白村村西约1公里处遗址坐落在滹沱河东岸台地上。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2米。地面暴露陶器有罐、盆、甗、三足瓮、细瓮。陶质有夹砂、泥质以灰陶居多,红陶次之。纹饰有绳纹、篮纹等。遗物中石器较多,有石球、斧、凿、三棱尖状器等,以石球居多。石器大部为刃部磨光,二次加工较粗糙。遗址现保存较好,未发掘。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荆芥玉皇庙
荆芥玉皇庙,位于原平市楼板寨乡荆芥村西北玉皇卯山顶。坐北面南,东西长11.6米,南北宽15米,占地面积174平方米。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文记载,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嘉庆六年(1801)、同治四年(1865)、光绪十八年(1892)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建有正殿、两侧建有配殿。正殿面宽一间,石质券洞,门窗不存。庙内存碑19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忻州泰山庙
泰山庙,位于忻府区秀容街道西街村财神庙巷18号。坐北向南,东西33米,南北63.6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明清时代遗构。中轴线上现存有照壁一座,系砖雕建筑,长9.2米,高5米,厚0.9米。大殿一栋为明代所建,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后廊式构架,斗栱三踩单昂。右侧鼓楼一座,十字歇山顶,为清代建筑。2007年6月6日,忻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五寨县故城
五寨县故城,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城内村中。据《五寨县志》载:五寨故城建于明嘉靖十六年(1537),万历九年(1581)扩城砌砖,设东、西、南三门,因有前、后、左、上、中五卫所,故名五寨堡。清雍正三年(1725)置五寨县。五寨县故城平面呈方形,边长均为500余米,现存东城墙约35米,西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400米,北城墙无存。城墙基宽约9米,顶宽约5米,残高约10米,夯层厚度约0.15~0.20米。墙体包砖仅局部有保留。南门保存较完整,券门高约8米,宽约4.2米,深约10米。东、西二门无存。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平型关堡
平型关堡,位于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平面呈矩形,周长1050,米,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保存情况一般,此堡设有三门,即东门、南门、北门。东门已全部损毁。南门现存底部情况:宽2.5米,高3.4米,进深5.6米,现存城楼残高5.1米,建筑情况不明。此堡南北门外均有翁城,南门瓮城已毁,北门瓮城保存较好,门板尚在,瓮城开东门,为一进二券式。属明代遗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下田关帝庙
下田关帝庙,位于代县上馆镇下田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老爷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老爷殿石砌台基,基宽10.5米、深7.8米、高0.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现存清重修碑2通。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鹅峰寺
鹅峰寺,位于代县峨口镇南旧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9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4.5米,深6.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4、代州衙署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0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二堂三间、三堂五间,皆单檐硬山顶,前檐设廊。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5、峰台梁遗址
峰台梁遗址,位于五寨县砚城镇周家村东南约200米处。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为800米,分布面积约80万平方米。遗址处于临河台地上,北部隆起向南逐渐降低。南部断崖发现灰坑1座,底残长约1.5米,顶部残长约1.2米,深约2米。地面散步有大量陶片,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的夹砂灰陶、泥质灰陶陶片,器表分别施蓝纹、绳纹等。2001年11月,五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6、迎新崞山寺遗址
迎新崞山寺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迎新村(又名南神头村)西约500米处。根据光绪版县志记载,始建于南北朝齐世祖永明八年(490),宋、元、明、清重修二十二次,是原平市著名古寺。崞山叠翠为崞阳八景之一。“文革”期间被毁,现存明清寺庙遗址。遗址位于崞山山腰,两侧临季节河,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8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存石碑18通,石狮(残)3尊。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段村堡址
段村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段村村中。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320米,南北约180米,分布面积约5.76万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2.4~4.5米,顶宽0.9~3.2米,残高2.9~7.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20米。现存马面1座,角楼3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上石寺塔
上石寺塔,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上石寺村西300米处丘陵台地内。据碑文记载,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六角单层喇嘛石塔。通高7米,坐北朝南,塔基平面呈六边形,上置两层束腰须弥座,高2.3米,束腰部浮雕仰覆莲。塔身单层,为圆形覆钵体,南侧辟尖拱形眼光门。塔刹为六角形相轮五层、上承华盖、仰莲、宝珠。1985年,原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贾村文殊寺
贾村文殊寺,位于代县峪口乡贾村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配殿及东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0.4米、深9.7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现存清重修碑1通。(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寇村戏台
寇村戏台,位于定襄县南王乡寇村中。坐南向北。东西长12.5米,南北宽13.1米,占地面积约164平方米。据梁架题记载,建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戏台主体保存较为完整,屋脊、兽头破损,主体结构较为稳定。戏台为石砌台基,台基宽12.5米,深13.1米,高0.8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架结构。1997年,定襄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