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湛江市旅游
湛江市文物古迹介绍
41、麦氏大宗祠
塘尾街道麦屋村麦氏大宗祠建筑风格碧瓦朱檐,古色古香,祠堂内记录了麦氏先人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人。麦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二十六年,数次重修,解放后,该宗祠改为麦屋小学,1998年,后人又将它重建,成为今天我们见到这间大宗祠。祠堂内设置有麦国树纪念厅、麦为仪纪念厅、历代仕官纪念厅、革命老区纪念厅、知名人士留念厅和功德留念厅等六个展馆。麦国树是麦屋村人,他生平好古敏求,潜修经典,博学多才,被乾隆皇帝特赐为“翰林院检讨”。麦氏理事会麦伟松说:国树公出生于康熙己卯年,1699年,到乾隆二十六年中翰林,中翰林后因为他才貌超群,皇帝让他教太子,是太子的老师,很值得人尊敬,后因年老还乡,皇帝特赐“耆年宿学”的匾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雷祖诞降处
雷祖诞降处古“雷阳八景”之“雷冈耸异”的核心景点。位于附城镇英山南村,始建于唐代,历经修茸。相传雷祖陈文玉之父陈。在此地——乌仑山捕错获孕育雷祖之“蛋”。雷祖“升天”后,其后裔于此建庙祀奉。庙存文物有雷祖诞降时“蛋窟”,“雷岗耸异”石坊,北宋丞相丁谓撰写的《重建威德王庙碑》,清乾隆年间《重建雷祖发祥碑》,清代著名才子陈乔森与雷州知府黄儒荃所书楹联,“九耳呈祥”、“乌仑山”(陈乔森书)石匾。庙东有一口泉井。相传北宁名相寇准贬雷州时到英山访陈司马,曾用此泉泡茶。后来,乡人把此井更名为“寇准井”。古井虽废,遗迹犹存。1994年9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乐民所城
乐民所城位于遂溪县乐民墟北面1公里处。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由安陆侯吴杰创建,曾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雷州西海兵防要塞,并管辖调神湾、博里湾等15处沿海炮台、烟墩,任务是防倭寇和防盗。其现存平面为不规则四边形,面积约20万平方米,城墙周长1797米,其中西墙最长,达530米。城墙高4.7米,宽8.2米,外表用砖、石构筑,中间用土夯实。置东、南、西、北四城门,门为拱顶,宽3.5米,进深8.2米,内高2.8米,外高4米。城门上有望楼,城墙上有雉堞。现墙体仅存夯土部分,南门被拆除,其余三个门被损毁。城内尚存明代《清虚道院碑记》。1995年遂溪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黄充夫妇墓
黄充夫妇墓位于廉江市石城镇上县村北,俗称蚁仔坟。清光绪《高州府志》、道光《石城县志》记载:“明御史黄充墓,在上县村后高峰左蚁仔岭。”原配杨氏,续配谢氏,俱合葬蚁仔坟。墓地坐西北向东南,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碑碑额刻:“名登天府”,左“名官政德千秋颂”,右“御史英风万古扬”,中“敕授山西巡察御史廉明忠介黄公墓”。墓道还有“御史黄公路碑”。墓属砖、石、灰、沙构筑,5级踏跺,3个祭台,两边4层栏杆围护,墓前左右有华表,高8米。1989年重修。黄充(1357~1428年),字仁则,号象先,石城镇上县村人。明洪武间,由岁贡生膺荐特授山西道巡察御史。所至肃宪度、纠官邪、锄豪强、恤民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雷州古城
雷州古城距湛江市区70多公里,众多的文物古迹,独特的雷州文化,迷人的半岛风光,构成雷州古城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线,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雷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南来的文人骚客、谪官贬臣多会于此,其中口碑甚好、有功于百姓的十位名贤有:寇准、李纲、胡铨、秦观、苏轼、苏辙、赵鼎、李光、任佰雨、王岩叟。文物古迹中久负盛名的有:岭南名祠雷祖祠;被称为“南天一柱”的三元塔;纪念十位名贤谪居或贬迁来雷州的十贤祠;始建于唐代的天宁寺;集古建筑与园林于一体的栖湖公园等。地址: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类型:古迹古镇古村游玩时间:建议0.5-1天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在赤坎汽车站乘坐湛江开往雷州大巴(每15分钟一班,价格10元)可直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黄学增烈士纪念亭
黄学增(1900-1929),广东省遂溪县乐民镇敦文村人,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民领袖之一,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湛江视察时,向陪同视察的湛江党政领导人讲述了黄学增的革命事迹,并要求照顾好他的亲人。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广东省民政厅拨款于1962年在遂溪县敦文村建成黄学增烈士纪念亭。纪念亭为庭院式建筑,砖瓦结构,绿色琉璃瓦面,四周有走廊,周围绿树成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亭内陈列黄学增塑像及其成长和革命斗争历程。黄学增1920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穗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宣传员养成所。1921年冬加入中国中共党,成为广东党组织和广州地区青年-的早期骨干,先后在广州、花县、广宁、高要等地开展青运、农运和建党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学习,结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运特派员。1925年相继任广东省第一届农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7、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旧址
梧村垌农民武装起义旧址位于廉江市吉水镇梧村垌村。遗址原是刘氏宗祠,占地面积800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两进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1927年7月27日,中共廉江县支部按照中共广东南路特委关于组织秋收暴-动的指示,由周永杰、梁安成、罗自琦、刘邦武等人率领廉江县农民自卫军300多人在这里宣布成立并组织武装暴-动,宣布成立廉江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廉江县工农革命军。7月29日,与前来“围剿”的廉江县反动-激战,牺牲10人,敌众我寡,于7月31日撤离梧村垌村,转移到西莲塘村和燕山村,暴-动失败。1981年廉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徐闻学宫大成殿
徐闻学宫大成殿位于徐闻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宣统《徐闻县志》载学宫创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成化三年(1467年)迁至海安所城,弘治十四年(1501年)迁回现址。学宫原占地约1万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为棂星门、启圣祠、戟门、泮池、敬一箴亭、谢圃亭、大成殿、魁星阁、尊经阁、文武阁、燕居亭、明伦堂、乡贤名宦祠、文明坊等。现仅存大成殿,1990年重修。坐北向南,面宽三间24米,进深三间13米,重檐歇山顶,四周柱廊,殿前月台。同时修复泮池。现还存有抱鼓石1对、“魁星”和“司寇真像”石刻。1983年徐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海康学宫
海康学宫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中西街北侧。又名县圣宫。元至顺三年(1332年)始建,原址在雷城镇迎恩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迁今址,现为雷城镇第一小学使用。学宫建筑原中轴线自南至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泮桥、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崇圣祠。现仅存大成殿及东、西庑。大成殿面宽、进深均五间,建筑面积372平方米,重檐歇山顶。穿斗与抬梁式梁架,回廊用石檐挑出,将拜亭与重檐殿身组成为一体,丰富的屋顶变化,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殿前为祭台,三面绕以石栏。建筑格局和部分用料,仍存明代遗构。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雷州苏公亭
雷州苏公亭位于雷州市雷城镇雷州西湖内。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雷州同知孟雷在湖心小岛上创建此亭,以怀念苏轼、苏辙兄弟在雷州同泛舟西湖(原名罗湖)的行踪和情谊。初名湖心亭,后改与众亭,再改为信芳亭、二苏亭,清代更名苏公亭。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海康知县谢邦基重修。建国后又两次重修。亭为砖木结构,方形平面,四面翼角高翘,顶脊塑飞龙。亭周绕以石栏杆,三面环水,北面有桥与湖岸相连。亭北有苏轼石像,亭内仍存陈昌齐、谢邦基等书石额、石联。亭处湖心,与湖水掩映,是雷州西湖内一主要景点。1983年海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三元启秀塔
明雷州三元启秀塔位于雷州市雷城镇三元塔公园内。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雷州推官欧阳保倡建。初名启秀,寓意启发文风,人才辈出。因挖基时得蛇卵3枚,认为是三元及第之兆,改名为三元塔。塔坐东向西,为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平面八角形,外观九级,内17层,通高57米。塔刹为高2.2米的紫铜葫芦。塔身各层施腰檐平座,用菱角牙子砖和线砖相间叠涩挑出。平座绕以木栏杆。石砌须弥座,8面共镶嵌着麟趾呈祥、狮子戏球、鲤跃龙门等23块浮雕石刻,形象生动,线条粗犷。1983年重修。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徐闻二桥遗址
二桥村遗址位于徐城镇西南约10公里的五里乡海岸边上,包括二桥、南湾、仕尾村的半岛形地带。年代为汉代。1982年发现,1993年发掘300平方米。清理井1口,墓葬2座。出土大量绳纹板瓦、筒瓦,还有少量卷云纹瓦当、“万岁”瓦当,并见平面饰米字纹、菱格纹的铺地砖。陶器有瓮、罐、碗、盂、釜等,饰米字纹、方格纹、方格戳印纹等。还有龟钮铜印1枚,印文为“臣固私印”。从遗址的地理位置及遗物特征分析,应就是汉徐闻县治与徐闻港之所在。遗址南面临海,与三墩相望,和古籍所记相合。1990年徐闻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2月10日,徐闻二桥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真武堂
雷州古城苏楼巷与南亭街交汇处,有一座正中高拱、两侧对衬的雄伟壮观的具有明代宫殿建筑风格及地方色彩的建筑物。它就是宋代贤相寇准创建的“真武堂”,也是寇准在雷州唯一的遗构。大门顶石坊上镶嵌着“南合武当”四个金光闪闪的雄浑苍劲的大字,衬着绿色琉璃瓦的顶盖,雕着奇花异草的卷檐板,以及深红色的外墙,在朝霞映照下,光彩夺目,给雷州这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缤纷色彩。拾级而上,站在堂前,回首眺望,只见它居高临下,左抱夏河里,右拥苏楼巷,俯瞰南亭街,遥望南渡河,气势雄伟。大门的两侧有一副楹联:“寇先贤,罗陨石,建起斯堂导民习武;苏学士,访名山,居邻此庙怀国修文”。这副楹联阐述了这座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赞颂了寇准与苏东坡昆仲。进人堂内,回首则有“太和一岳”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此匾原是清代岭南四大才子之一、雷州举人陈乔森题。“太和一岳”,其意是什么?古代指阴阳会和、冲和的元气为太和。“太和”就是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天福庙
天福庙原址位于雷城东门,民国元年迁今址东洋土龙河畔。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乡民陈光瑞等倡建,原为北府神祠,有匾“福国庇民”,现祀雷祠三殿。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守道陈嘉善倡修,并添设雷祠三殿于中座,洪泮洙作记。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再次重修、陈乔森题门额并撰书楹联。庙前古有观稼亭、迎春亭、迎春桥。庙存文物有石碑2通,广东才子雷州人陈乔森所书的庙名匾额、楹联等。对研究雷州古代农业生产很有价值。2001年8月公布为雷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
廉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旧址位于廉江市长山镇鲫鱼塘村西南。原是鲫鱼塘村西南面一处广阔草坪。1949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和中共华南分局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在此宣告正式成立。毛主席、朱总司令发来贺电。粤桂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梁广、副司令员唐才猷、政治部主任温焯华、参谋长杨应彬、下辖8个支队,共25000多人。作战地域包括当时粤、桂两省边区39个市、县1000多万人口。纵队下属的第一支队,也同时在此成立。1981年廉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大乌岭墓群
大乌岭墓群位于吴川市王村港镇碌西村北大乌岭上。1986年已露地面的瓮棺墓24处。属二次葬墓,葬具为陶瓮。清理两墓。一座为两瓮式墓:两瓮对口相接,总长82厘米。大瓮长41.6厘米、口径31厘米、腹径29.5厘米、底径20厘米。阔口,平唇,口沿外翻,溜肩、四耳;口沿有水波纹或弦纹组合。小瓮略小,器形纹饰相同。另一座为四瓮式墓,四瓮相套接,中间两瓮对口相接,凿穿瓮底,套接两头瓮口,总长75厘米。器型与两瓮墓所出相同,大小也相仿。骸骨均已朽无存,无随葬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新坡村广济桥
清湛江广济桥位于湛江市湖光镇新坡村。建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当时雷州官道桥梁之一,有碑记建桥缘起。为19孔柱梁式石桥,又称“十九孔桥”。桥长41.80米、宽1.30米。主柱、辅柱、横梁相互穿插榫合,组成框架承托桥面。桥面共19段,每段均用玄武岩石板5条并排组成,两侧石条凿槽勾连,各石条又有榫铆与横托石梁上下相连,成一整体,结构科学,经久耐用,为湛江现存最完好之古石桥。1986年湛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红坎墓群
红坎墓群位于徐闻县海安镇红坎村北。墓群分布在高坡上,断续相连约1公里,为东汉晚期墓葬。1972年冬至1973年春选择12座进行清理,均为长方形单室平底券顶,多已被破坏。用小薄红砖构筑,砖长22厘米~24厘米,宽11厘米~12厘米,厚2厘米。随葬品有铁凿、铁刀、铁斧、残铁器、鱼钩;铜箭镞、五铢钱;铁指环、铁发钗、银指环、银手镯、玛瑙珠饰。陶器有各式罐、釜、钵等。陶器多饰水波纹和篦点纹,其中施青绿色釉小陶钵,为东汉晚期常见之器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梅菉祖庙
梅菉祖庙在梅菉头村西南边,始建于宋代,清乾隆27年(1762),道光18年(1838)迭修。现基本完好,近年修葺翻新。庙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穿斗式梁架结构。前进两廊卷棚顶,为琉璃瓦面,多柱支撑。门额刻有梅麓祖庙四字。梅菉祖庙由梅菉较早的庙宇,《梅菉志》载:梅菉祖庙乃通镇开基香火。庙存的宝炉案记碑亦有祖庙自宋代迄今垂几百余年等纪述。清代福建巡抚陈宾曾为祖庙题联,曰:未立圩场先显圣,重修庙宇更英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邓氏墓群
邓氏墓群位于雷州市北和镇标角村委会中央村后坡,始葬于宋代,墓群存有元代石封墓5座、土堆墓2座,墓群前建有纪念亭。主墓邓仁奭墓为土堆墓。邓仁奭,宋代进士,官至光禄大夫。南宋景定三年(1262)任雷州司户参军。任满择居雷州开基立业,繁衍生息,支族遍布雷琼。墓地存有清代雷州解元王定九撰写的《潮阳邓氏始祖神道碑文》、《遗训碑》、《古禁碑》3通。这对研究朝廷命官开拓雷州和宋元墓葬风俗很有价值。2012年12月公布为湛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