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潮州广济桥
广济桥,即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在潮州城东门外,全长518米,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山,景色壮丽迷人。湘子桥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桥梁,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该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初筑石墩1座,置大船86只,架舟为梁,拴以大绳,成为一座浮桥。至明正德八年(1513)始建桥墩24座,其中,东段13座,西段11座。桥墩、桥梁均以巨石砌成,石梁长13米至15米,宽近1米,桥中间以18只梭船连成浮桥。正德八年(1513
韩文公祠(韩愈纪念馆)
潮州韩文公祠是潮州八景之一“韩祠橡木”的所在地。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纪念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的祠宇。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韩愈,字退之,因自称郡望昌黎,又名韩昌黎。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也是一位对后世颇有影响的教育家。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践,一扫六朝以来蘼丽的文风,开创了中国散文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并且对后代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故世人赞颂其是“文起八代之衰”。韩愈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省孟县一个有着浓厚的儒家正统思想和文学气氛的小官吏家庭里。少年时期就勤力读书,并立下了积极用世的志向。然而,事
潮州开元寺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开元路。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元代称“开元万寿禅寺”,明代成“开元镇国禅寺”,清代以后“开元镇国禅寺”与“开元寺”并称,该寺自建立以来,历代均有维修。现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香火鼎盛。“文革”期间,开元寺曾遭严重破坏,1982年海外侨胞、港澳同胞捐资,进行全面维修,使开元寺重现昔日风采。潮州开元寺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区中心。开元寺前身为荔峰寺,唐代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建开元寺,元代改为“开元万寿禅寺”,明代称“开元镇国禅寺”,又称”镇国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平土楼
饶平土楼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该楼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座南朝北,面积1万平方米,-周长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该楼虽在公社化时期小部分受到破坏,但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饶平县境内655幢土楼寨中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一处。润丰楼饶平县境内土楼寨总数达655幢之多,润丰楼是其中较具规模、较有特色的一处。润丰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丰联村,背靠“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济门城楼
潮州古城现存的东城墙上的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楼,宫殿式三层歇山顶。可登城楼顶观韩江水、湘子桥。广济门城楼座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广济门城楼修缮按照宫殿式三层歇山顶设计,恢复明代石木结构,保留东门楼原有防守、防洪和观景的功能。建筑总高度为24.43米,比原城楼约高出2.4米。二楼的原水泥承重柱恢复为石柱,三、四楼仍用木柱,取消原水泥结构;梁架、门窗、栏杆、瓦脊等均恢复明代形式,拆卸构件经甄别后尽量利用,以保存更多历史痕迹;瓦面、墙体、地面、石质、台阶等表露部分不直接使用水泥;修缮后的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面环窗改为格扇门。广济门城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驸马府
许驸马府在潮州市中山路葡萄巷东府埕4号,是北宋太宗曾孙女德安公主驸马、殿直许珏的府第。许珏是唐宋“潮州八贤”之一许申的曾孙。驸马府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座北向南偏东,面宽42米,进深48米,占地面积245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头进及后座均带插山厅、插山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包。主体的三进与插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府内四口井中有一口井今水质清冽。驸马府全宅木屋架概为近于穿斗之穿插屋架,并立于条状连续石地梁--地袱上。墙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阳县儒学宫
海阳县儒学宫,俗称学宫,在潮州城昌黎路西端。据清乾隆《潮州府志》载:县儒学宫“旧在府治西偏附郡学右”。至宋绍兴年间(1100年)县令陈坦迁到锦坊(即今址)。此后历代屡有增修,使海阳县学宫成为一座规模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由于历史的变迁,学宫现有面积仅存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棂星门、伴池、两庑厢房、大成门及大成殿。大成殿是海阳县学宫主要的建筑,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明代的建筑风俗,重檐歇山顶,西阔五间,进深四间,金箱斗底槽柱网布置。潮州市博物馆现设在县儒学宫内,游览学宫除欣赏别具一格的建筑物外,学宫内陈列藏宝甚多,文物种类齐全,包括有玉石器、陶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山隆福寺
饶平县海山镇石头村之东、上港村之西南,海山镇(岛)烟楼山麓的隆福寺,创自1千多年前的晋朝(265—420),为志书所载潮汕最早创建之寺庵。历经多次兴废。已于1986年至1994年由释光辉法师主持重修,规模宏伟,庄严壮观,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登记开放。它处于古称“蓬莱”之海山,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传至附近隔海(现已陆路相通)的古称“瀛州”之汫洲镇永福寺,故两寺被称为“瀛蓬双福寺”。隆福寺,在信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和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2尺余,是北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流寺
饶平县古城三饶镇双流寺,是“饶平八景”之首,为粤东名刹,创于宋(960—1279)之前,已于1996年10月23日被批准重建,1999年八月正式动工,大雄宝殿于2001年建成。千年古刹将更加宏伟壮观重放光彩。寺位于古城南郊河门山(也称“塔山”)北麓,上饶溪与新塘溪在寺前合流而得其名。双流寺建于宋代前,历史悠久。据清《韩江闻见录》、《饶平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宋代状元、龙图阁学士王十朋(号梅溪),在泉州刺史期间,来潮州访问了曾任梅州刺史的邱君与,同游双流寺,见周围山川秀丽,形势险要,遂卜异域日必有其地者,并题下“天下大旱,此处半收。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名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嵩家族墓
刘嵩家族墓包括刘嵩墓、刘允墓、刘昉墓、刘景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15年12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嵩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街道下津村桃坑向西祠后,坐东朝西,面宽10米,占地面积78平方米。始建于唐,历经重修。现墓面形态为弧形靠背三折摆手,矩形抹角墓碑,碑文为“唐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刘公墓康熙辛亥年重修”。刘嵩,原籍山西大梁河东,潮州桃坑刘氏开基祖刘颖之父,唐昭宗时任大理寺卿、清海军节度使。因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南海王“刘䶮之变”而遇害。刘允墓、刘昉墓位于潮州市湘桥区桥东绵德中学操场南侧,墓面形态均为三山形靠背单折摆手,券形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平云峯寺
南粤边陲的饶平县所城镇高埕村北面,有座高峰,名叫“云峯寺”。山腰有座古刹,因山而名,称“云峯寺”。这里山高石奇,雄伟壮观,远望寺后主峰,峰顶端有几块巨石,巧合在一起,如同一朵含苞待放的冲天莲花,真是天造地设,人间奇景。云峯寺始建于宋末,几度兴废,至明嘉靖年间,两广提学使进行,“毁淫词,兴社学”,此寺也被夷为平地,只剩断墙残壁。明崇祯六年(1633年)寺宇重建,寺址迁于旧址西侧,“云峯寺”三字的山门石匾额依然是原寺匾额,原因是在当年在清理旧址过程中,从地下掘得出门匾额及木雕佛一尊。自明代重修山以来,又历数百年,至解放后,寺院只剩断恒秃壁。一九八四年,旅居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别峰古寺
别峰古寺目前是潮州地区香火比较旺的一个寺庙,因古寺位于韩江边大山坳中,其自然风光秀丽,是郊区难得的一片静土,除了上香求平安外,也是一个不错的自然游览景点,周边的山峰都可以攀登,山上风光秀美。别峰古寺位于意溪镇橡埔村别峰山,面临韩江,南揽凤城秀色,群山环抱。别峰山原称凤栖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凤栖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韩江记》载“凤栖山即别峰山也,距城东北十里,山峰秀色而为附郭名胜,文人学士多览游焉”,山有“凤栖楼”,寺内有仇昌祚书“过桥便觉市尘少,到寺方知增日长”的诗联;宋代潮州进土知梅州事陈希及题壁诗:“千载传闻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风微。欲知古寺兽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启明楼
启明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二善村楼子背自然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坐东向西,呈圆形,直径100米,占地总面积约7951平方米。二环围,内围前平房,后三层楼房,共分32开间,中心处辟有内埕,水井1口,-前平房,后二层楼房,共分48开间,门前池塘1口。石墙基,石构门楼,墙体由黄泥土夯筑,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较好,外表美丽壮观,是清末土楼建筑的典型代表,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凤凰塔
潮州八景之龙湫宝塔龙湫宝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四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求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走去。现在,代替此景是韩江东岸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位于潮州市区东南约2公里的涸溪村,临韩江东溪、北溪分叉之东南岸上,耸立着一座七层八面砖石结构的古塔,此塔俗称涸溪塔,正名凤凰塔。始建于明历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州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广济桥下游近一公里处,韩江江心小岛仙洲岛之凤凰洲头。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为知府侯必登创建。原台分3级,高7丈,上有四角方亭,立于塔式石基之上,横匾上书-“中流砥柱”4个大字。随后历代又在凤凰洲陆续增建十相祠、文昌祠、奎阁、龙神庙、天后宫等景点,还有庵寺古塔等。这些建筑风格古雅、朴实,形成江中的一个独特景区。由于遭受大水,兵乱等天灾-,几经兴废,屡毁屡修。至1998年以前存在的凤凰台是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潮安县长林一足所重修的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文革”期间凤凰台遭受破坏,幸好嵌在台基上的乾隆五十五年(17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祠橡木
韩文公祠始建于北宋年间,建在城南7里。苏轼曾撰写了著名的《潮州韩文公庙碑》。韩祠在元、明两代屡经修营,不下20次。祠宇据地高旷,构造古雅。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筑在比前进高出几米的台基上,内供韩愈塑像。堂上有对联:“辟佛累千言,雪冷蓝关,从此儒风开岭娇;到官才八月,潮平鳄诸,于今香火遍瀛洲。”祠内有历代碑刻36块,其年代最早者即苏轼的《潮州韩文公庙碑》,从城南移此,置正堂南墙下。祠内前后二进梁柱,还分悬今人为重修韩文公祠所题写的匾额。韩祠倚山临水,肃穆端庄。1988年,原侍郎亭旧址又新建了“侍郎阁”,占地328平方米,系双层垂檐建筑。其下层为展览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氏宗祠(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
李氏宗祠位于潮州城区中山路中段,原为李姓祠堂,1987年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因为它是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早在1925年3月,东征军占领潮州后,为使随军东征的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能有机会补习课程,筹设潮州分校。未及一月,军校学生奉命返回总校。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二次东征,11月再次占领潮州,复设黄埔军校潮州分校于李厝祠(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招生范围为惠、潮、梅、海陆丰各属学生。由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兼任分校校长,何应钦为分校教育长兼代校长,周恩来兼政治部主任,王昆仑为秘书兼政治教官;同时,聘请黄埔总校的熊雄、恽代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石牌坊
古城石牌坊是一块块活化石,记载下潮州历史上的辉煌,既是石雕艺术的荟萃,也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潮州古城的石牌坊,“二柱一门或四柱三门”,以石雕凿成歇山顶、柱、梁及各小件,架上三叠牌楼,匾额两旁,有的加配石刻缕雕之“双龙戏珠”或“祥凤卷草”之类装饰,柱边加设石狮或石鼓抑柱础,潮州人叫做“亭”。潮州俗话说:“大街看亭字,桥顶吃炒面,登上东门楼,再入开元寺。”往昔的太平路,虽未敢夸言五步一亭,但从南到北,就有17座,其它街亭50座,合共在古城内有97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已略黄公祠
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是潮汕地区目前唯一被国家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的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二进祠堂,坐北向南,门额有阴刻“已略黄公祠”5字,背面镌刻“孝思维则”。整座祠堂建筑结构独特,其门楼两侧及四周墙壁均镶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画幅,尤以马面坡屋架的镂空双面雕为精湛。正厅面阔3间,明间较大。屋架抬梁式结构,硬山顶,厅楣装金漆画,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梁柱间诸穿插构件间,有造型生动、内容丰富的戏剧木雕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淹金山寺等为内容的雕刻,惟妙惟肖,极为雅致。屋脊饰嵌瓷彩画。刻工精致,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千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海寺
观海寺,位于饶平县黄冈之东,碧岗村后2公里远的炮台山麓。创建于宋代(960—1279),自1980年由释弘舜尼师(1923—1998)修葺,1983年起由释弘肇法师再修并开通大道,今由释达明法师重兴。1988年获县宗教局首批发证开放,1988年10月21日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林藏古寺,岩洞有传奇,试剑遗迹在,观海气象新。宋时初由僧人结茅蓬自修,名为“定光岩”。元时毁于兵灾,仅剩下茅蓬后面的岩洞(即小洞天)。明朝年间(1368—1644),迁址于岩洞西南侧,重建寺宇改名为“观海寺”。清时(1644—1911)重建寺宇后座。民国十八年(1929)释纯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