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旅游
潮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龙湖寨建筑群
龙湖寨建筑群(含许氏宗祠、林氏宗祠、婆祠、是荷公祠、儒林第、院巷许厝、福茂内、方伯第)龙湖古寨地处韩江中下游西岸,就在公路边,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现在仍保存着100多座古建筑,寨内庭院深深,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走进龙湖寨门,街巷井然有序,祠第无数,庭院深深,而千年老榕树盘龙错节随处可见。古寨内巷陌纵横名宅巨祠无数......古寨的结构很讲究,是先人按照九宫八卦修建的,寨中央直街由于形似“龙脊”,加上该寨四周韩江水、池塘湖水环绕,因而称“龙湖”,直街东面有三条街,西门有六条巷,形成了“三街六巷”的工整格局。在街巷中,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贾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叩齿庵(南昌起义军三师政治部旧址)
叩齿庵在潮州市区下西平路道后巷。原名济生庵(又名大隐庵),始建于唐代。清咸丰林大川《韩江记》载:“叩齿庵在城南书院左,即韩昌黎大颠至郡所住处也”。庵内大颠堂额写:“聪明宏博”四字。中为大雄宝殿,阶前有两古榕,不假泥土,骑阶前石而生,呈黑铁色,极其古致,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宋广东转运判官周敦颐留堂壁云:“退之自谓如夫子,原道低排佛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叩齿庵的传说相传唐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使。到达州治那天,下属官吏、全城百姓夹道欢迎。韩愈看到百姓如此热情,十分激动,突然前面一个和尚朝他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笔架山宋窑位于湘桥。城东笔架山西麓。古遗址北起虎头山,南至印子山,绵延2公里,窑址鳞次栉比,至今笔架山脚一带的群众,仍称该地为“百窑村”。笔架山窑场始创于唐,极盛于宋。其产品远销国内外,成为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被誉为“广东陶瓷之都”。产品种类繁多,主要有碗、盒、盏、灯、炉、杯、壶、盂、豆、釜、洗、枕头、粉盒等日用器皿和瓶器、人物、玩具等工艺瓷,其胎质坚密,别具一格。釉色以影青釉为主,兼有青、白、黄、酱褐釉等,釉质晶莹润泽、如银似玉,多数不开片或只是极细的鱼子纹片;饰纹以划花力主,还有雕刻和镂空的。新西兰学者艾黎在参现了潮州古瓷器展品后,兴奋地说,“我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发墓
马发墓位于城区金山顶一览亭边,朝南偏东,碑石为民国初年民军首领孙丹崖所立,后被摧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迁往西湖山南岩附近,上世纪60年代又移回金山顶,“文革”期间墓碑被敲断,墓穴被毁平,1979年重修,筑回旧碑(残缺不全),再竖立于墓前。马发墓也称马公坟。马发,海阳(潮安旧称)人,南宋景炎年间为潮州摧锋寨正将。时元兵南侵宋帝赵昰(后为赵昺)避走广东边境,继续抵抗元兵。景炎二年(1277年)元将唆都率兵进逼潮州,知州叶侯闻讯弃官逃走,宋帝闻讯派安抚使至潮慰谕马发,着摄潮州军州事,称安抚使。马发率众坚守潮城,元兵屡攻不下。景炎三年(1278年)叛将陈懿又引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山摩崖石刻
北宋—现代潮州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潮州市葫芦山。葫芦山旧称艮山,因山下有西湖,故又称湖山或西湖山,葫芦山既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又是摩崖石刻荟萃之所。山多巉岩怪石,或拔地而起,或峥嵘突兀,或悬崖削壁,或傍水临波,为墨客骚人留题勒石的好去处。可谓逢岩必刻,无石不铭。自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虽历经劫难,至今仍保存138题,其中宋刻16题,元刻1题,明刻24题,清刻28题,近现代18题,年代不详48题。这些石刻的内容,有赞美湖山的、有抒-怀的、有记述游踪的,还有重要记事、科举题名以及官衙文告等。字体则包括真、草、隶、篆、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宋刻“放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关古窑遗址
北关古窑遗址在城区西北面距潮州西湖约500多米处,也称窑上埠窑址,与距此不远之北堤头古窑址以及潮州古城南郊的洪厝埠窑址第四层、竹园墩窑址第三层一样,同为唐代古窑址。出土物有碗、碟、壶、罐、盆等物,胎胚较厚重,外壁一般施半截釉,平底,满釉和环底器极少,与广东唐代器物主要特征相符,从壶、碗造型风格看,也为南北各地唐代窑址、墓葬出土物所常见,本地唐“仪凤四年”墓也有同类出土,莲花瓣纹瓦当也具唐代风格。其实,除前述东郊笔架山古窑址外,潮州城的南、北郊等地(现均在湘桥区辖区内),都布满唐及北宋古窑遗存。如南郊洪厝埠窑址第二层、竹园墩窑址第二层,西、北郊的凤山窑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甘露寺
甘露寺,据《明一统志》所载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始创,而民间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自宋就奉佛。明、清、民国有修建,1984年起重修。以其天然大石室冠潮汕和石壁凿造大型弥勒像之奇特壮观,而游客不绝。1986年6月获登记开放。甘露寺寺门由三块品字型的巨石叠成,“玉简书院”、“甘露洞天”,的题刻依稀可辨。佛寺上盖是一块凌空飞出的底平如削的巨石,蔚为奇观。全寺约600平方米,分为3个部分。刚进,石刻“万历四十八年(1620)潮州知府贾口口助银所修”。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头山永福寺
永福寺位於广东省饶平县汫洲镇虎头山南麓,闻一法师创建於宋朝,与海山隆福寺同一法源,即南华——灵山——隆福——永福一脉相承,故称“瀛蓬双福”。历代兴衰无常,“文革”时期作他用。改革开放後,现任住持光辉法师多方奔走,募资易地重建。新寺占地二万多平方米,前临大海,背靠鹤峰,将军东耸,莲花西拱,风光秀丽。四周是围墙,沿中轴线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侧是伽蓝殿、地藏殿、文殊阁、钟楼;西面为玄天上帝殿、观音阁、普贤阁、鼓楼,此外还有香积堂、客堂、仓库、功德堂、殡仪馆、塔院、慈德阁及放生池。塔林三座,东座塔主是美国根造法师舍利塔,内供奉舍利一百多粒。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福寺
东福寺闽粤边陲的饶平县东北部,有座巍峨矗立的犁头岽山,高达海拔1046米,因山形似犁头而得名,遥望层峦叠嶂,林深木茂,山中有一古刹,叫“东福寺”。创于清,1982年重建。寺是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皇恩特授度谍具戒比丘仁山僧化缘筹建,面积400多平方米。嘉庆十五年(1810)延法师开光安座,迄今尚遗留一幅用缎布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属珍贵文物。寺中原有“圣旨诰命”金牌一块,惜已轶散。道光进士刘映华曾撰东井八景之一《禅林斜照》诗。民国时期,该寺曾多次拆毁。1982年春,善信集资重建,寺宇焕然一新。寺院坐东向西乙辛分金,是一长蛇形穴地。寺中盆栽奇葩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芝全德学校
全德学校,原名龙冈书室,俗称塘唇书斋,位于饶平县北部上饶镇茂芝社区,有一间教室,一个房间,一个天井,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率南昌起义军抵达上饶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全德学校旧址现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历史沿革民国初,为适应兴办新学之潮,“龙冈书室”易名“全德学校”。该名出自《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取意道德上完美无缺。据当年全德学校老师回忆,现门楼上“全德学校”四字由詹得天书写。共和国成立后,全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岩寺
仙岩寺饶平县饶洋镇西部岩头东是西岩的一支山脉,由北往南延伸,蜿蜒起伏。历史悠久,驰誉中外的西岩茶,就是这支山脉的特产。在那巍峨的绝壁下,屹立着一座寺院,名叫“仙岩寺”。创于清乾隆六年(1741),1986年扩建一新。寺于清乾隆六年辛酉(1741)由开山禅僧比丘纯量化缘募建,嘉庆、同治年间曾数次修葺。嘉庆乙丑(1805)冬,崇兴僧募化在寺左建一文昌阁。1986年夏,众善信集资重建三落厅堂,红柱画梁,旧貌换新颜,耸然壮观。寺顶岩壁上端叫“上岩”,上有几丈宽的一片空旷地,松树,龙眼,枝繁叶茂,四季常青。在岩石顶有一“龙洞”,洞口一米多宽,深若隧道,相传古时此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饶城隍庙
三饶城隍庙位于三饶镇中华路,是饶平最大的城隍庙。城隍作为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三饶城隍庙规模之大,可以用俗语“饶平城隍大过府”来形容。朱元璋为了加强神权的统治,各级官员赴任时都要向城隍宣誓就职。城隍庙规模不小于府县衙门。城隍庙宇之大、品级和某些建筑规格之高,都为潮汕地区古建筑所罕见的。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饶平县城明成化十三年(1477),两广都御史朱英奉朝廷之命,析海阳县之元歌、信宁等八都建置饶平县。朱英观察后定下饶堡(今三饶镇)为县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海岭寺
饶平县钱东镇沿饶钱公路往北约5公里处,有一山岭,因能望风茫茫南海而名“望海岭”。岭上林木苍翠,清风爽人。望海岭寺就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创于明朝,1988年重建。这里以供奉三尊自占传下的雕琢精巧的观音菩萨而闻名于潮汕及闽南诏安一带,是佛门的一处胜地。寺创建于明代,由钱东田心村刘门林氏倡建,清嘉庆丙寅年(1806)蒲月和清光绪庚辰年(1880)重修。由于岁月迁移,人事沧桑,该寺曾一度颓废。1988年由麦婵真女士发起倡建,于是年十一月由旅港同胞麦婵贤女士发起十余善信捐资赠建。翌年全面完成主结构及南院工程。寺宇是双佩剑全包宫殿式结构,比较独特的是上座位于东,下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岭寺
古岭寺饶平县黄冈镇北郊栖云山东麓,即霞西管区古笃岭径之中的古岭寺,创自清(1644—1911)初,自1992年至1997年由住持释达悟尼师筹资重建告竣。它前临南海柘林港湾,后倚栖云山峰,山青水绿,灵秀以昭,犹有众多佳联妙墨刻寺柱,是礼佛和游览胜地。寺之后座墙外,是一块天然巨石,石上刻一个“佛”字。石高6米,宽5米。清初,这里是一座小寺院,古道从寺后通往岭后各乡村,行人从此经过,必先祈拜然后才过岭,寺前设有开水桶,供路人饮喝。古寺后废。改革开放,百业俱兴。1990年,港、台同胞及乡间父老倡议于古迹上重建寺宇。经释达悟尼师艰辛筹资,善信者及乡亲慷慨解囊。该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林古寺
松林古寺位于意溪镇郊松林峰山麓。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收眼底。松林古寺创始未详,也未知何时而废。“文革”期间开东溪时在废寺低洼处出土一韦驮菩萨石像及圆形石座,上刻“开山会堂和尚”六字,乡民因之以“开山”又称寺名。据专家考证为隋唐以前石刻文物,故知其历史之悠久也。1993年5月适逢林希炎、柯紫蓉伉俪陪师宏生大和尚来寺朝山礼圣,见寺山气魄非凡,树林婆娑。寺虽废而靠山雄伟,两边山脉宛延环拱山门,状似龙象护寺;寺前湖泊如镜,横堤护基;远观江山名城尽合眼底,美不胜收。随后独资捐建普同塔三座,功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埕云峰寺
云峰寺,位于与闽省按壤的饶平县大埕镇的一片田野上,背依云峰山的公鸡峰,面朝南海的大埕湾,与南澳岛遥遥相对。东西两侧,有龙山、虎山拱卫,可谓独占山川灵秀,气势非凡。明崇祯十七年(1644)由大埕人名臣黄锦捐创,1996年2月获登记开放。寺院建高出绿畴约一丈,面积约十亩的平台上,前面有洁白围墙加橙黄色雕栏环绕。院子北面正中是内山门,上有石刻匾额“云峰院”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天童寺方丈释明旸法师亲题。寺院的结构是三时模式,中间二层是主体,分前厅、中厅、藏经楼,地面上全铺磨光花岗岩石板,美观大方。两侧各有四厅八房朝拱,其间各有伙巷并开有旁门通往前院。整座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饶平普光禅寺
普光禅寺普光禅寺,座落于饶平县汫洲镇汫西域内的卓港口,座西南朝东北,与石壁山雷音禅寺遥相朝望,灯火互见。创于民国二年(1913),1984年由释定慧倡修。寺宇分三厅八房两通巷,构筑精巧,约一亩余地。主结构外有围墙,围成一宽广院子。寺始建于1913年,正是清末民国初时候,兵祸战乱,旱涝灾害,纷至沓耒,因而盗贼峰起,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当时由当地父老善心发起,集资建起这座普济院,意在施茶施粥,收敛饿殍,赈济贫苦,因取普光明堂之名。1984年,由释定慧介修,募化诸山长老,十方善信,海外侨胞,特别是得到旅港释定因法师鼎力相助,并由信女石花奔走获得有关部门支持,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来楼
紫来楼位于樟溪镇乌溪村,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楼”。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楼。紫来楼是二环围土楼,楼二层,高6.8米,土楼大门向东,面积2348平方米,直径57.4米。共有房屋五十四间(内围十八间,外围三十六间,首层为居室,二层为储备粮草之用),二围二大门,楼内中心处辟有广场,场中心有一直径2米的八卦图,水井三口(内围一口,外围二口),楼内外各有祖厅一间,用于安置祖先神位。各楼房后墙上方均开一枪眼,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庵
石庵位于湘桥区意溪镇桂坑村石庵山(古称石瓮山)西面半山坡,距潮州市区约15公里。山上高树凝烟,怪石嶙峋,曲径迀回,洞穴幽邃;山下碧溪流水,清幽雅致。石庵依山而筑,尽得自然之神韵。庵分二层:上为佛堂,白墙灰瓦,十分简朴,堂前有桂花一株,高逾一丈,植于明代,据传为明末公主(郡主)手栽,芬馥异常;下为自然岩洞,洞虚如室,可容十数人。从山脚登蜿蜒小径而上,可见路左峭壁上,镌“寒拾留响”、“不昧因果”的摩崖石刻,为明代南京礼部尚书黄锦手书。石庵有“最上岩”,《海阳志》载:“最上岩在城东石庵山,扪萝陟蹬凡三数三至半山,岩石隐伏,有僧舍两椽,下为岩洞,洞虚如室,可容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潮安古巷镇
象埔寨,位于古巷镇古一村,座西向东偏北30°。象埔寨宽162.4米,深154.4米,寨为方形,建筑格局规范严谨,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做厝,座座格局不同相同”之说,全寨由一大门进出,并各有通道连接最后面的“陈氏大宗祠”,通道长约110米,宽5.9米,在通道的两侧有三条平行巷,每条巷长140米,宽2.3米,从寨门内至大宗祠后,建有三条横向贯穿全寨的大街。第一街长157米,宽2.7米。第二街长157米,宽3.7米。第三街长157米,宽1.5米。由三街六巷形成寨中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寨门为石拱结构,高2.45米,宽1.5米,门上有匾额“象埔寨”,并有落款,上款“壬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