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清远市旅游
清远市文物古迹介绍
61、上岳村建筑群
民安古民居位于佛冈县民安上岳村委会横围片村,占地面积约45000平方米。建筑群气势恢宏,保存相当完好。相传南宋末年,上岳村朱氏始祖朱文焕护送南宋皇帝逃亡北江金鱼咀时不幸殉职,其子于上岳村落户,从此繁衍后代,至今已有32代。古民居布局清晰、严谨,错落有致。全村由十八“里”组成,建筑风格属于明清岭南派,每户均雕梁画栋,墙壁绘画各具特色,村道铺设花岗岩石板。朱氏祖屋朴山祠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祖屋呈三座相,三个门楼相隔,各不相通,每座巷里门户相对共14户。民安古民居还证明了从明清起佛冈与珠三角地区已有文化及经济往来。近年来,民安古民居每年都吸引大量的珠三角地区游客前来参观。交通线路:距佛冈县城16公里,有省道经过,交通方便。驾车从广州市沿京珠高速往北行到佛冈县汤塘出入口转上106国道,然后往广州方向行驶至龙山镇,再转入县道376线,前行15分钟即到达民安古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牛栏洞遗址
牛栏洞遗址位于英德市云岭镇狮石山南麓。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1983年发现,总面积约400平方米。1996~1998年发掘50多平方米。该洞平面为曲尺形,廊道式发育。文化堆积中含大量螺壳和动物骨骼。石器均为砾石制作,有少量石片石器。文化内涵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旧石器时代晚期,仅见打制石器和骨器,动物群中有少量绝灭种,少见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10780年至12410年。第二期为中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多,器形较前略规整一些,出现穿孔石器,还有骨器和蚌器,动物均属现生种,含大量螺壳,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9320年至11220年;碳十四测定螺壳标本的年代则为距今18105年,似偏早太甚。第三期为新石器时代早期,打制石器仍为多数,但已出现磨刃石器,并且开始使用原始陶器。也有骨器和蚌器。这一期还可以分成前后两段:前段,碳十四测定动物骨骼标本的年龄为距今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丰阳古道
丰阳古道位于清远连州市丰阳镇丰阳村西北部,这里毗邻广西和湖南两省,自古便是三省边界最重要的商贸通道,更是南粤古驿道六条线路中肇雷古驿道文化线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丰阳古道是明、淸时期人们从连州走陆路前往湖南省蓝山县、宁远县、永州的一条交通要道,古道往北延伸至广西北部。现在残存的古道长约6公里,位于广东省淸远市连州市三水瑶族乡左里村委三江口自然村东面,古道路面多数路段用鹅卵石铺成,宽1.2至1.5米。沿途还留存有凉亭、石桥等设施。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岭南的发展,广东与其他省份的贸易也逐渐繁盛。丰阳古道也因此成为了南粤通往湘南和桂北一带的通道。大量的农副产品和生活工业产品在驿道上流通,全凭挑夫肩挑背负运输,每天络绎不绝,最繁盛的时候每天行走在驿道上的挑夫达到上千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沈兰亭故居
沈兰亭故居位于清远市清新县禾云镇新莲村委会莲塘村。建于同治壬申年(1872年),已逾百年历史,由上厅房、厢房、天井、正门、前院、外侧门连成,穿斗式梁架,上有华板雕刻。沈兰亭是清朝统治年间担任台湾记名提督吴光亮的参赞,是清新县驻防台湾人员最高官职的一位文官,随抗倭名将吴光亮(清远英德人,历任福宁镇、漳州镇总兵,官至记名提督,正二品)驻防台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佛冈三爰亭
佛冈三爰亭位于佛冈县汤塘镇大埔村。以“盖取爰居爰处爰得我之所意耳”而名之“三爰亭”,南来北往的人们缍此而饮茶、小歇。亭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各间以圆门相通。亭右起第一间供男人歇息,第二间供女人歇息,第三间为守亭人宿舍及伙房。第一间内檐下以横幅写着“请君饮茶,请分男女”、“诸君来往,不许借宿”的亭规,还存碑刻5通,记载建亭事宜、亭规及捐款人名、收支细目。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平瑶岭遗址
平瑶岭遗址位于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军寮村,年代为明。本体为军寮排遗址、烧纸堂遗址、平瑶岭摩崖石刻、烧纸堂摩崖石刻。2019年4月19日,平瑶岭遗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清献崔公祠
清献崔公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丰联村。建于明代,清末毁于火,民国六年(1917年)重建。祠坐北向南,硬山顶,风火山墙,绿色琉璃瓦筒饰边。面宽三间,进深三间,两侧建衬祠,分别置青云巷间隔。建筑面积427平方米。祠门匾额书“清献崔公祠”五个欧体大字,为明代学者陈献章(白沙)手书。第二进檐下悬“岭南间气”匾。此匾原是广州崔公祠之匾,该祠毁后,此匾北迁于佛冈崔公祠悬挂。“岭南间气”是广东布政使陈性学所题,吏部侍郎李昴英书。崔清献(1157~1239年),名与之,号菊坡,增城中新崔屋人,南宋绍熙癸丑(1193年)科进士,官至右丞相,卒后封南海郡开国公,谥“清献”。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鳌头塔
鳌头塔位于清远市清新县太和镇禾丰村委会塔脚村。鳌头塔高29.7米共九层,为八面楼阁式每面宽3.4米,建筑面积55.8平方米砖砌,五平列狗牙砖出檐,下塑花纹,第二层刻有“高占鳌头”四字始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由永州通判钟于田倡建。420年来,鳌头塔多次重修如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清远分守道陈贽组织重修。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大火烧毁后由知县张象乾组织修复雍正七年(1729年)鳌头塔毁于飓风,四年后由知县夏宗谨组织修复。以后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同治元年(1862年)因毁于战火而先后两次重修重修后的鳌头塔终于恢复了原貌。它是清远人民的灵魂支柱,更是众多科举学子的精神圣地。屡坏屡修,屹立不倒,气贯长虹!2010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飞水口西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东坑黄氏宗祠
东坑祠位于佛冈县水头镇东坑村。始建于明,历代均有重建,现建筑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建筑规模较大,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平面为三进三路四合院式布局,正祠与两侧衬祠之间置青云巷间隔。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绿色琉璃瓦筒饰边,穿斗式木构梁架。梁枋上饰以精致的木雕,屋脊灰塑人物、山水、龙凤、花鸟等各种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乃佛冈祠堂建筑装饰之首。1986年佛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东坑黄氏宗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马头岗墓
马头岗墓位于清新县三坑镇马头岗,1962年、1963年清理两座墓,均为竖穴土坑,人骨与葬具不存。一号墓坑穴被毁,随葬品33件,青铜器有鼎、簋、缶、罍、钲、甬钟、钺、矛、戚、矛镦、人首柱形器等,陶器有罐的碎片,饰夔纹与方格组合纹;还有砺石。二号墓长2.8米,宽1.1米,深2.35米。墓向30o。随葬器物39件,青铜器有罍、甬钟、斧、钺、矛、匕首、镞等,其中一件匕首以人体形象作柄,颇具特色;其他有砺石、陶罐,罐饰篦点与方格组合纹。这两座墓葬是广东地区最早发现的以青铜器为主要随葬品的墓葬,对探讨岭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石咀头围场门楼
石咀头围场门楼,始建于明,位于清远市佛冈县迳头镇迳头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政江塔
政江塔位于清新县山塘镇政江村北江大堤上,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清远知县何福海倡建。塔高35.1米,首层边长3.5米,墙厚2.6米,砖造,为九层八面楼阁式,下塑花纹,每面宽3.5米,建筑面积为59平方米,每层以菱角牙砖和挑檐砖相间叠涩出檐。各层辟拱形真门2个,余为拱形假门,角柱、门框、窗框、檐砖均涂成朱红色。铁铸塔刹由覆盆和九层相轮、葫芦等组成,第二层门额石匾上刻有“中流砥柱”四字。相传,地方乡绅集资在飞水西岸建造了鳌头塔(俗称“飞水塔”)后,镇住了鳌头,从此滨江河口变得风平浪静。后来,人们又说在鳌头塔下游八、九里的地方,即秦皇河与北江交汇处附近,有鳌尾经常摆动,击沉多艘船只。于是,地方乡绅又集资建造了“政江塔”。“政”与“镇”是谐音,“政江”即“镇江”也。政江塔为清远城下关水口的重要门户。政江塔对岸建有文阁。建造政江塔的主要目的是振兴清远文风。何知县倡议一出,清远绅士邱显禧、朱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陈可钰故居
陈可钰故居位于广东省清新县石潭镇新民街,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3年),由藏书阁、景瑗图书馆和家属住所组成。景瑗图书馆占地76.4平方米,单层平房。后来,在景瑗图书馆右侧建筑了一座两层的藏书阁,内设藏书室、办公室、寝室、警卫室和地下室。在景瑗图书馆后院增建环山亭和家属住所,共占地500平方米。国民革命时期,陈可钰将军曾任孙中山总统大本营警卫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副军长、代军长、广东省军事厅厅长等职。“景瑗图书馆”是陈济棠先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倡议并捐资在陈可钰将军故乡白石潭建立,以旌勋德。馆的前院、东西两边倚墙各建半园型小亭,西亭镶嵌着建馆石刻序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陈可钰从广州二沙头“三家村”迁回石潭景瑗图书馆居住。1938年,陈可钰将军在景瑗图书馆左侧建筑了一座两层的“藏书阁”,内设藏书室、办公室、寝室、警卫室和地下室。1942年,日寇入侵清远,陈可钰对教育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4、大庙峡
位于黎溪镇南面的北江河段,全长约6公里,两岸高山对峙,山势险要,最窄处仅150米。在飞来峡大坝建成前,这里水流湍急,岸边建有祈求平安的庙宇,故得名大庙峡。这里还是宋末将领朱文焕率军抵抗元兵南侵、最终战死的古战场,于此凭吊,可引发怀古之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