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永州市旅游
永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81、云龙坊
云龙坊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宁远县和城乡路亭村,此为湘南具有地方建筑风格的牌楼建筑之一。明崇祯十二年(1639),王氏宗族为旌表王性建举人所建,清道光十三年(1748)又重新修建,民国11年(1922)曾加修葺。坊系纯木结构,为牌楼建筑,高14米,宽14.3米,深4.35米,占地73.26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布小青瓦。正脊中置宝瓶。两端饰鸱尾,两边戗脊,翼角高昂。正面檐下施如意斗拱,多至八层,斗拱交叉处嵌有方形或菱形花纹木雕。斗拱上横枋内收,刻有各种飞禽走兽及花卉图案。云龙坊后建有戏台、祠堂,其中尚有正殿、后殿等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壮观,此为具有艺术价值和地方特色的一处古代建筑。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63-22。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蒋先云故居
蒋先云故居位于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蒋先云的高祖登堂公所建,因故居前有一形如半月的池塘,故蒋氏族人又称之为“月光堂(塘)”。1902年农历7月14日,蒋先云出生于此,他的童年、青少年皆在这里度过,直到踏上革命征程。故居坐北朝南,系明清时期砖木结构建筑,整体呈“一池三堂两井十二间”的格局,其主体建筑由月光池塘、大堂、中堂、正堂等组成,建筑面积457.5平方米。故居作为这位革命烈士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一处珍贵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庄严古朴的烈士故居,显得森严肃穆,青砖黛瓦、三层风火马头墙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2011年蒋先云故居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蒋先云牺牲后,遗体由其兄蒋麓山和侄儿蒋方正运回家乡,葬于家族墓地,墓位于大坪塘乡大坪塘村境内,高1.5米,长4米,坐东朝西,1946年同姓亲族为其立石碑;新中国成立后,中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83、蓝山万年桥
万年桥位于蓝山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舜水河上,始建死去活来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而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部采用大块青石砌成,建立在峡谷祼露的两块巨大岩石上,单拱,跨度17米,高达14米。其跨度和高度在湘南罕见。清乾隆五十三年,县吏梁群长等人为方便往返湘粤民众,发起募捐,雇匠凿石,用工万余,耗银千两,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改建成石拱桥。道光六年(1826),县人彭与龄父子及陈太虚等人在桥面加砌石台桥栏,万年桥方告竣工。立碑桥西,镌文“万寿无疆”,故俗称“万年桥”。万年桥附设设施“积寿亭”位于右桥西岸,横截山腰盐道,亭内置有整石凿成的巨型茶缸,可盛凉茶七担,供过往行客饮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道州古城墙
古城墙遗址,在今县治,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全用块石砌成,周长五里九十六步,高二丈六尺,宽一丈五尺,四周有城门五扇。崇祯末年(1644),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后,发动士民增修,加高培厚。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大修一次,用古青砖在城墙顶上加砌女墙护体。此后,各乡里民众分段维修,至民国时期,城墙保持完好。1944年,日本侵略者犯境,古城遭轰炸,城墙多出崩塌。解放后,为便利县城交通,拆除部分城垣及北门、西门石拱。现仅存西门至濂溪电影院、西门至南门(湾里街段)、南门至东门三段城垣及东、南二门石拱。现为永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论起古来,道州古城墙比西安古城墙还要早筑三年,创建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年),但当时是土筑的城墙。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明初改筑的石城墙。朱元璋打下江山后,重新摆布全国一盘棋,于洪武元年(1368),把道州路改为道州府。第二年,就把府治营道的城墙用高大厚实的石块重砌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阳明山万寿寺
原名阳明山寺。位于双牌县阳明山主峰南侧海拔1500余米的花岗岩石坡上。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该寺在古木参天的绿树遮盖之中,其东西两侧,山势逶迤怀抱,人称“双龙戏珠”。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佛教禅宗临济派七祖禅师秀峰坐化于阳明山寺,其尸不坏。当时在永州的明藩南渭王之孙菊坡和零陵邑人蒋湘崖,久慕秀峰高风亮节,即来观看,赞叹不已,顶礼谟拜。菊坡回去后向南渭王报告此事,南渭王说:“七祖赠额日,临济正派。”改赐寺名“万寿寺”,并手书“名山千古仰,-万家朝”门联一幅,菊坡、蒋湘崖送至寺中。自秀峰禅师坐化以来。其“-”之名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湘南佛教圣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寿隆桥
寿隆桥又名汉寿桥。俗称板凳桥。位于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东北隅0.5公里永(明)恭(城)古驿道(潇贺古驿道)上。青石平桥。始建于北宋。明成化八年(1472)重修。桥长约30米,由双面平梁和单面平梁两部分组成,先西南后折南北横跨沐水。双面平梁桥为三墩四孔,墩系方形青石堆砌,每段以双条青石压面。单面平梁桥长约10米、宽约1.3米,四墩五孔;桥墩均由三块长条石呈子母榫上下、左右拼拢围砌,形似八字形板凳腿,高约1.85米,榫头露出桥面0.27米,上以单面(一处为双面)青石压合;5块长条青石厚度在0.2米以上,最长的一块3.14米,最短的1.83米,除最南的两块长条石(双面)宽度约0.6米,其余宽度大约1.3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江华文庙
江华文庙屡迁屡建,现存旧址为—同治四年由旧学宫改建而成。据县志记载,其规模宏大,蔚为壮观。文庙现为沱江镇政府所在地。深深庭院,由于在“文革”中损毁严重,幸存下来的残缺不全,但依稀可见当年风光。迈步园桥,两侧栏杆仍留有雕刻精美的石雕,或花鸟人物,或珍禽异兽,或故事传说,细细揣摩,给人诸多教益。棂星门依然雄伟壮观,只是门上损毁的石狮石猴,透出几许苍凉。沿礼门、义路走过,步入大成殿,殿前的蟠龙石刻浮,雕令人叹为观止,虽然龙头被毁,但风韵犹存,仍遮掩不住昔日吞云驾雾的威严气势。大成殿早已复存在,惟有殿前的几棵桂树,长得蓊郁苍绿,仿佛洗尽铅华。2019年,江华文庙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阳明山寺
阳明山寺在主峰南侧海拔1500余米的花岗岩石坡上。始建于宋,重建于明。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该寺在古木参天的绿树遮盖之中,其东西两侧,山势逶迤怀抱,人称“双龙戏珠”。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佛教禅宗临济派七祖禅师秀峰坐化于阳明山寺,其尸不坏。当时在永州的明藩南渭王之孙菊坡和零陵邑人蒋湘崖,久慕秀峰高风亮节,即来观看,赞叹不已,顶礼谟拜。菊坡回去后向南渭王报告此事,南渭王说:“七祖赠额日,临济正派。”改赐寺名“万寿寺”,并手书“名山千古仰,-万家朝”门联一幅,菊坡、蒋湘崖送至寺中。自秀峰禅师坐化以来。其“-”之名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湘南佛教圣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明塘黄家古建筑群
明塘黄家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明塘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奉乾隆四年赐的谕旨兴建“节孝流芳”牌坊后,逐步建造起来的古建筑群,距今已有630多年历史。注:将上岭桥镇与竹山桥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上岭桥镇。明塘黄家最初是在元末明初从江西搬迁到今明塘冲,后在明洪武年间又从明塘冲搬迁到今村所在地,而原来的明塘冲被陈姓居住。因黄家祖宗怀念明塘冲的那口明塘,故在村口人工建造了一个水塘,也曰明塘,而村里人都姓黄,故村名叫明塘黄家村。走近明塘古村,村口有一个保存完好的牌坊,上书“奉旨旌表”,及乾隆四年朝廷赐的“节孝流芳”四个大字。牌楼高7.8米,宽5.4米,用青石砖砌成;牌坊一正两侧门,三层飞檐,雕龙饰凤,颇有雄姿。经过岁月的洗礼,虽有些破旧了,但面对它时,尊严由心而生,望着它,甚至可以想到那时表彰现场的风光,会沉醉在明塘过去的辉煌历史里。提起牌坊,有这样一个故事,那是清雍正年间,明塘黄家有个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埠头古街和古码头
埠头古街和古码头老埠头古街、古码头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老埠头村,处于潇湘二水汇合处,古称铁炉步、湘口、湘口馆,唐五代时设镇曰潇湘镇,明时改设驿丞曰湘口驿,后称为老埠头。现尚存古德才兼备一条,南伸北展,由青石板铺设或河卵石镶砌,总长500余米。有古码头一个,呈“之”字形状,有50余级台阶。有古商铺23座,属明清建筑。临江的渡口有碑四方,其中重修渡口碑曰:“潇水自九疑而入于永州北十里之老埠头,与湘水汇合,为最古之名区。五代时设镇曰潇湘镇,明时改设驿丞曰潇湘驿。驿前二水横亘,深阔若天限然,为吾乡之要渡。”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老埠头古建筑群
老埠头古建筑群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市镇老埠头村湘江之滨。老埠头于唐代兴起,五代设潇湘镇,明代改为湘口驿,清代名老埠头,历来为湘桂通津,永(州)宝(庆)孔道,是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旅重镇。主要由老埠头在古街、古商铺、古码头、古驿道、古碑刻等文物体构成,现存建筑多为清民时期建造。蔡市镇游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的一大产业来抓。通过积极向上争取,省、市、区财政将投入上千万来打造老埠头古建筑群,成建后,该景区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赏。老埠头古建筑群是永州重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商业史、交通史和社会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清溪文峰塔
清溪文峰塔位于江永县粗石江镇清溪村西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八角七级楼阁式砖塔。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塔高约24米,底径10米。每层4门对开,余面作假券门。二层以上外置平座(原有围栏),叠涩出檐。塔身分内外两层,中设踏步,可登塔顶。民国年间因遭雷击,五层以上被损毁半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河山岩村古民居群
河山岩村位于新田县金盆镇,离县城约36公里,东邻宁远太平镇龙眠洞村,西邻骆铭孙村,北邻青山坪村,是新田、宁远、蓝山、嘉禾,四县交汇之地。村内现存58座保存较完好,微派风格的古民居,整个古建筑群布局集中,建筑严谨,规划科学,底蕴丰富,极具历史人文价值,历来就有“小台湾”之美称。该村现有居民300多户,总人口1500多人,都为骆姓。全村属传统农业种植村,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支撑。还有大豆、红瓜子、红薯等含硒作物。2013年,河山岩村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河山岩村古民居群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周崇傅故居
周崇傅故居位于何家洞镇小斗里村大砖头西山之巅。周崇傅(1830~1892年),今零陵区何仙观人。系明朝户部尚书周希圣第九世孙。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改官中书,旋以军咨祭酒,随左宗棠进军天山南北,收复新疆。光绪七年(1881年),又随左宗棠到江苏、沙丘江,整饬盐纲。左宗棠辞去两江总督后,他退归故里,被聘为蘋洲书院山长。新疆建省后,清廷又任周崇傅为喀什噶尔兵备道要职。到任后,辛察施政。被0臣诬告,清廷不辨真伪,诏令自省,罢职受刑。-难当,蒙冤自尽。清廷查明真伪后,下诏书扶柩回原籍,厚葬于小斗里。1983年3月此墓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濂溪阁
原名文昌阁,位于湾里街,潇水河畔,古城墙下。是道州古建筑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文昌阁祭祀文昌帝君,又是昔日文人聚会的场所。阁为六角形,共三层,飞檐翘角,庄严、典雅。1944年毁于日军炮火,只存阁基,为弘扬传统文化,展示道县时代风采,2002年原文昌阁改为濂溪阁,在西洲重修。前期主体建筑现已竣工,后期修饰工程尚待完善。预设计五层,第一层是远古殊荣,主要安排历代名人画像、天下谷源、神州陶祖等内容;第二层供游客休息娱乐;第三层是濂溪情韵,主要安排周敦颐的生平事迹展览;第四层是锦绣家园,主要安排道县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第五层书法诗词,主要安排何绍基书法展览及诗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蒋家大院
蒋家大院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梳子铺乡金花村,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6)。大院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砖木结构。整个大院由大门、三个天井、三个堂屋及左右一排横屋组成。该建筑从修建至今,由蒋氏家庭直传居住,历年来仅瓦面进行维修,饱经沧桑,始终保持湘南明代建筑的原汁原味,体现了河南明代建筑艺术。石凳、柱础、雀替、挑檐、斗拱等,大量使用高浮雕和圆雕艺术,雕刻精细,线条清晰,造型策动逼真,栩栩如生。尤其是莲花青石凳,尽管线条简洁,但富有动感,具有典型的明代雕刻艺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怀素园
怀素园位于芝山区潇湘中路与永州宾馆毗邻,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狂草大师”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怀素因家境贫困,在园旁的绿天庵边种芭蕉,以蕉叶代纸练字,他把写秃的笔埋在庵后,成为现时的“笔冢”其旁有“砚泉”及磨墨取水之地,庵正北有墨池,为洗笔研之处。原绿天庵在解放后被毁,仅存怀素书《千字文》石碑,碑文字迹如疾风骤雨、飞龙走蛇,刚劲雄伟,潇洒淋漓。1957年,建亭一座,以保护碑文。其旁种有芭蕉,用以托景。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周谷城、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赵仆初分别为怀素园题写了匾。怀素园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层岩摩崖石刻
层岩摩崖石刻位于江永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潇浦镇层山村。始刻于宋沼平四年(1067),有字碑36方,无字碑10方,保存完好。“层岩叠翠”是永明八景之首,历代游人如织。这些石刻命题历代文人墨客、官宦士绅以及各地名士前来游历聚会时吟诵的作品。威望广泛分布于层岩洞内洞外各处,内容多为江永县当地风土人情、山光水色、历史人物与事件记载。威望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字体,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俨然是古代书法艺术的大观园。是的地方文化和石刻书法艺术集中的历史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和艺术欣赏价值。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永山庙
永山庙在双牌城南3.5公里207国道右侧150米处的永山山麓,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重修于万历七年(1579)。殿中原设神龛供奉“常山赵王”张耳神像,昔日香火典盛,为湘南佛教胜地。同时双牌白龙洞与永山庙相距仅1公里,洞中景物鬼斧神工,神奇绝妙。山庙是永州市明确记载的明代古建筑,整个建筑保存十分完整,距今有500余年历史,其所在地叫永山,为永水发源之地,永州之名由此而来的,永州是公认的湖湘文化之源,永山庙则是公认的永州文化之地。它地处县城近郊,207国道旁,依山傍水,具有良好的自然景观、便利的交通条件和神秘的宗教、人文历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桐口村古建筑群
桐口村古建筑群位于江永县上江圩镇桐口村。唐代建村,至今已逾千年,村址不变,村名未改,村落古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该村代表性建筑为卢氏门楼、鸣凤祠和鸣凤阁。卢氏门楼和鸣凤祠始建于宋代,明正德丁卯年(1507)重修,清嘉庆十八年(1813)再次重修。鸣凤阁建于清顺治年间(1659-1660),至今亦有350年历史。三处古建筑的构架型制凸现明清风格,保存完整,烘托出楚越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保护价值。该村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仅明、清两朝,该村就有7名学子高中进士。2011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