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旅游
湘潭市文物古迹介绍
毛泽东双亲墓
毛泽东的父母分别逝世于1920年1月23日和1919年10月5日,葬于距其故居不到1公里的象鼻山上。墓地左右两侧树两块汉白玉石,上刻毛泽东撰写的《祭母文》和《祭母灵联》。《祭母文》是一首很长的四言诗,其中有:“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致,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不染一尘,心存表里。”写得情真意切,诚挚感人。整个墓葬非常很简朴,令到此凭吊的人们不胜唏嘘,一代伟人的高风亮节亦可见一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毛氏三祠
毛氏家族的三座宗祠,即毛氏宗祠、毛震公祠和毛鉴公祠。毛氏宗祠位于引凤山麓,是一座背倚青山的砖木结构建筑,十分雄伟。1925年,毛泽东曾在这里办过农民夜校。现在祠内开设有毛泽东家世展览。毛震公祠位于木梓山下,系毛氏家族之震房祠,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时曾回到这里。毛鉴公祠位于筲坨,是毛氏家族鉴房的支祠,1927年,毛泽东曾在此考察农-动。毛氏三祠均建于韶山冲景色宜人的地方,与周围的山林融为一体,各具特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左宗棠故居
左宗棠故居即桂在堂,俗称贵子堂,位于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距隐山东麓3公里。是方上望族周系舆与夫人王慈云(1789-1862年)的故居。也是清永绥厅训导周系蔚、户部左侍郎周系英(1765-1824年)的故居。桂在堂,满门文采,男女同辉,仅女诗人就有13位之多,形成湘潭历史上的第二个女诗人群。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八月,左宗棠(1812—1885年)入赘周系舆家,娶周诒端(1812—1870年)为妻。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才举家迁回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柳庄,左宗棠在桂在堂生活达13年之久。在桂在堂西屋辟一书斋。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巫必达墓
巫必达墓:位于岳塘区盘龙大观园内。巫必达(1751-1812),福建汀州府连城人,习南少林拳法。后来湖南收徒传艺,创立“巫家拳”(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4月2日,巫必达墓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双亲墓
介绍父母分别逝世于1920年1月23日和1919年10月5日,葬于距其故居不到1公里的象鼻山上。侧树两块汉白玉石,上刻毛泽东撰写的《祭母文》和《祭母灵联》。《祭母文》是一首四言诗,情真意切,诚挚感人,其诗曰:“呜呼吾母,遽然而死。寿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余三,即东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育吾兄弟,艰辛备历。摧折作磨,因此遘疾。中间万万,皆伤心史。不忍卒书,待徐温吐。今则欲言,只有两端:一则盛德,一则恨偏。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逛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手泽所经,皆有条理。头脑精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培敬故居
黎培敬故居位于湘潭县谭家山镇皋山黎家湾,107国道东侧。黎培敬(1826一1882年),是清文学家黎吉云族子。咸丰十年(1860年),做了进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同治与光绪年间(1862一1908年),先后任贵州学政、贵州布政使、贵州巡抚、四川按察使、漕运总督、江苏巡抚等职。黎培敬故居也是其第三子、清末民初书法家黎承礼(1867—1929年)及当代书法家黎泽泰(1898—1978年)之故居。故居是一幢环境幽雅的湘中民宅建筑,始建年代不明,重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的宅院,共有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三进,两侧为开山横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湘潭钢铁厂职工医院
原湘潭钢铁厂职工医院:位于岳塘区岳塘街道。湘潭钢铁厂是湖南最大的钢铁企业,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职工医院为红砖砌成,三层,苏式风格,保存完好。是湘潭最好的厂矿医院建筑代表。2020年4月2日,原湘潭钢铁厂职工医院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杰灵台
杰灵台:位于雨湖区万楼街道。万楼是古代湘潭三大地标性建筑之一,杰灵台是其台基。面临湘江,垒石成基,蔚为壮观。杰灵台取“人杰地灵”之意,与湘潭的气质非常吻合。这是湘潭最重要的建筑遗址。2020年4月2日,杰灵台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湘潭火车站
原湘潭火车站:位于雨湖区云塘街道。上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开始修建湘黔铁路,湘江建成了几个桥墩,在现湘潭火车站南边建成了火车站。砖混结构。是湘潭第一个火车站。2020年4月2日,原湘潭火车站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顺生夫妇合葬墓
毛顺生(1870-1920)、毛文氏(1867-1919),系毛泽东之父母。这两位老人的灵柩于一九二〇年一月合葬在此,坐西北,朝东南,原墓仅土堆土圈,解放后立碑为志,按照本地习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湖南省韶山区进行过修整,改建成砖石水泥结构,一九八九年八月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再次修缮。现墓高0.5米,底径5米,碑为汉白玉质,刻墓主姓名。其中左侧有重修碑记,右侧有毛泽东同志1919年吊祭母亲的楷书碑文。碑均为汉白玉质,高1.08米,宽0.52米。现状:保存完整,结构稳定。曾多次进行了维修和修缮,基本保持原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年代:1920年韶山乡韶山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宽裕粮行
宽裕粮行:位于雨湖区窑湾街道十八总。韶山毛氏家族开办的粮食批发商行。根据毛泽东父亲的意愿,毛泽东来此当学徒,学做粮食生意。但是后来毛泽东离开了这里,先后去东山学校和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这是青少年时期毛泽东重要的活动所在地。2020年4月2日,宽裕粮行被公布为湘潭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云禅寺
慈云禅寺曾是湘潭四大寺之一,位于隐山东麓。据清康熙与乾隆《湘潭县志》载,“此间云气熏蒸,胜似轻纱淡染”,“岁旱时,山有龙女诡异出没,士人祷祀辄雨”,故名;宋太宗“太平年间(976—984年)敕赐额为‘大隐龙王慈云禅寺’,慈云禅寺,自此名闻遐迩”。另据清喜庆丁丑年(1817年)《湘潭县志》艺文》所载宋理学家、文学家胡寅(胡安国之子)《龙王慈对立面禅寺佛殿记》载:“殿成于绍兴三年(1133年),历代有废兴”。明正德年间,有个叫铁牛的富僧曾重修,“其后又废。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慈舟僧”“出以已资,并广为募化,大兴工匠,年余而栋宇落成”。那时的建筑面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度故居
杨度故居位于湘潭县姜畲镇清泉村石塘。杨度有兄妹三人,弟杨钧、妹杨庄,时称“湘潭三杨”。杨度(1874—1931年),是我国近代著名政治家,一生富于戏剧色彩。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1894年应顺天府甲午乡试、中试,列第五十五名举人。次年,返乡师事王闿运,后留学日本。1903年,谢绝孙中山的劝说,不愿加入共和革命行列。但将黄兴介绍给孙,促成孙黄合作。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发表《金铁主义说》。不久,组织-讲习会,任会长。1908年,以四品京堂衔任-编查馆提调。1911年,任“皇族内阁”统计局长。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砚井
砚井位于湘潭市湘潭县易俗河镇,年代为宋。2019年,砚井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山灌区工程
韶山灌区工程位于湘潭市湘潭县、韶山市、湘乡市,长沙市宁乡市,年代为1965年。2019年,韶山灌区工程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潭一大桥
湘潭一大桥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年代为1959年。1959年11月2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湘潭湘江公路大桥正式开工兴建。大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九墩八孔空腹拱形桥,桥长605.2米,加上东西引桥,总长1515米,桥面宽21米,可并行五辆载重汽车和通行重型坦克,总投资1459.6万元。2019年,湘潭一大桥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黎锦熙故居
黎锦熙故居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黎锦熙有兄弟8人,都是全国著名人物,被誉为“黎氏八骏”、“黎氏八贤”。他们是:语言学家黎锦熙(1890—1978年),民族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年),地质矿产专家黎锦曜(1895—1953年),教育家黎锦纾(1899—1954年),铁道桥梁专家黎锦炯(190l—1981年),文学家黎锦明(1905一1999年),音乐家黎锦光(1909一1993年)、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1915一)等八兄弟。他的故居相传是黎氏八骏祖父、清奉政大夫黎葆堂(?一1898年)所建。两进四合,土砖青瓦,坐东朝西,占地约为20市亩。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湘潭县政府旧址——南楼
原湘潭县政府旧址——南楼位于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街道办事处。2019年,原湘潭县政府旧址——南楼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诒柯故居
周诒柯故居,位于湘潭县石潭镇普庆村西塘槽门屋场。周诒柯(1875一1932年),字心约,号居易主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律系。1914年任湖北高等审判厅厅长。1917年任江苏高等检察厅检察长、黑龙江高等审判厅厅长、安徽高等法院院长等职。在江苏任职时,曾开创我国改善人犯关押条件和劳动改造之先河。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任-参事厅主任参事,统筹各省司法工作。一年后,任最高法院检察长。病逝于湖北汉口同仁医院,归葬于石潭福星亭后向之周家围子。故居是一栋“一担柴式”古建筑,是周诒柯托本户周佩秋于1928年购自另一周姓的房产。土砖青瓦结构,建筑面积约21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都陶侃故居
晋都陶侃故居叫陶公山,位于湘潭市市区石嘴垴。陶侃曾在山上建有小茅屋,并在周围开荒种菜。茅屋的前左侧有块洼地,积雨水而成池,是陶侃饮用吸水的地方。因常有猫儿在池边捕捉小鱼,故名“猫儿池”。茅房后面的小山沟上有石砌小桥,后人称为“陶公桥”,后被毁。陶公山临湘江一面都是红砂石岩,石峰隆地向湘江伸展,宛如壶嘴,故名“壶山”,俗称“石嘴瑙”,从远处眺望伸向湘江的石嘴上颌,形态壮丽,好象怒吼的雄狮,俗称“狮子口”。石山嘴上有株碧梧,梧桐树后面便是陶侃的衣冠墓和墓房前的小花园。陶侃的衣冠墓建于元初,因“国破思良将”的原因吧!葬墓建造虽然简陋,却很威严,从江边沿石级而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