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旅游
株洲市文物古迹介绍
21、渌口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
渌口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位于株洲市株洲县渌口镇南端伏波岭(又名小石围)上,濒渌水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临深潭。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交趾女子徵侧、徵贰受太守苏定所迫,率众造反,占岭外六十余城,侧自立为王。光武帝因马援习水战,且为骁将,遂拜伏波将军。马援率官兵2万人,楼船二千艘南征,斩首五千,降以万计,功成回师。马援南征时,往返途经县境,曾在渌口及昭陵滩等处屯宿。后人为纪其事,将马援在渌口屯兵之处取名伏波岭。又据《伏波古庙记》载,自唐代起,邑人即在伏波岭上修建庙宇,供奉马援。唐以后,屡有废兴,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重修。1926年,渌口附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伏波庙成为渌口农民协会、女子联合会和国民党醴陵县二十二区党部的办公场所。1927年2月,毛泽东到渌口考察农民运动,在伏波庙内召开渌口地区农民运动骨干分子会议。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飞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2、左权将军纪念碑
左权将军纪念碑坐落于株洲市醴陵市城区西山半山腰。左权,1905年3月生于醴陵北乡黄茅岭一贫苦农家。1922年入醴陵县立中学,参与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投身反帝反军阀的-。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入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红15军政委,红1军团参谋长,参加开辟根据地和历次反“围剿”。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与林彪、聂荣臻等率领红1军团为前驱,斩关夺隘,到达陕北。1937年8月左权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参谋长,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抗日根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协助彭德怀精心制定指挥了“百团大战”和“反扫荡”战役等。1942年5月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抗击日寇时壮烈殉国,血染太行,年仅37岁。左权将军纪念碑于1988年由中共醴陵市委、市人民政府修建。占地14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3、罗哲烈士墓
罗哲烈士墓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高塘社区。墓冢朝西偏南,三沙土筑成,底径2.3米,堆高0.5米,墓围上方竖汉白玉石碑3块,边框与碑顶饰花岗岩,总高2米。正中墓碑阴刻毛泽东主席手书“罗哲烈士之墓”,两旁为墓志,记载烈士生平事迹。罗哲,字以恒,马家河打板塘人,早期中共党员。1902年9月16日出生在一户普通农家。16岁时考取长沙高等工业学校。在此期间,他成长为-中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并由此和毛泽东相交。1922年,罗哲考入北京俄文法政学校。读书期间,他积极参加了“五卅”运动、“三一八”运动,在“三一八”惨案中,罗哲为掩护同伴身负重伤。之后,他得知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于1926年离开学校来到农运讲习所任教员,并在毛泽东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任全国农民协会筹委会秘书,协助毛泽东筹备全国农民协会工作。1928年7月25日,罗哲因叛徒出卖被捕。10月底,被反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4、八担丘(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
八担丘——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位于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中村村。为策应湘南起义,1928年3月18日,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1团、第2团全部到达中村集结,并随后在这里开展了10天的革命活动。为训练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从3月19日开始,毛泽东采用上午给这个营讲课,下午给那个营讲课,分别留半天讨论的方式,集中一个星期的时间,对部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政治教育。课堂就设在小铺头的八担丘稻田里。田边摆着一张小方桌,一条小板凳,一块小黑板。战士们就着禾蔸席地而坐。毛泽东时而坐着讲,时而站起来比划着手势讲,时而在黑板上写着,战士们听得聚精会神。讲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中国革命的特点问题;中国革命的道路、战略问题。毛泽东深刻地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和革命性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指出无产阶级不是无产游民,批评危害革命的“左”倾盲动错误。从而在尖锐、复杂的对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5、茶陵龙氏牌坊
龙氏牌坊位于茶陵县秩堂乡皇上村。明万历六年(1578),曾任四川龙安知府的龙庆云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龙仁夫。这支龙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宪大夫”衔。此牌坊后在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中宪大夫牌坊在石砻龙姓族人心中是神圣的,它历经风雨仍保存完好,是省内少见的古牌坊,向人们展示着一页页尘封的历史。此牌楼与其他牌楼的区别是不由柱子支撑,而是由一个石拱门状的底座支撑,这种造型极为罕见。其底座由大块岩石砌4座石墩,分成3间,中门较宽,呈方形,两侧为石砌拱门,门洞较小。牌坊上部由石料构筑,榫卯穿插丝丝入扣。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高12米,底宽11.5米。坊座、石坊石质粗糙,石额质地细腻,整个造型庄重大方,雕刻精美灵动,人物、花卉、鸟兽浮雕栩栩如生,镂刻图案疏密有致,极为工细。正面最上镌“诰封”二字,下为“中宪大夫”石匾额。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6、醴陵彭氏牌坊
彭氏牌坊又称袁氏牌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邑绅彭之冕为纪念父亲彭明俊及母亲袁氏而建。牌坊高约5米、宽约4米,整体保存完好。牌坊有三门、四柱,为麻石仿木结构,歇山顶,龙状鸱尾檐角飞翘。四柱为正方形,边长0.36米,柱下座兽为8个仰面小狮,坊上缕饰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麒麟和人物等浮雕,形象生动活泼,线条流畅富于变化,雕刻细腻。中门正面阴刻楷书“奉直大夫彭明俊暨宜人袁氏之坊”。匾额书“圣旨”,右门刻“敦伦”,左门刻“乐毅”。下刻坊主家世、官衔等。背面刻“恩荣”二字,下刻建坊题记和行述,字迹均清晰完整。牌坊上石兽缺失的不多。最喜欢那向上趴着的狮子,感觉就像一只抬起前腿依偎在你腿上撒娇的小狗一样,很可爱。牌坊后面是“彭氏宗祠”,今已大部拆除不存,仅遗留部分墙面。牌坊2011年晋升省九。牌坊背面,左右分刻坊主家世铭文,竖排,六字一行,其中有句云:“述义渌桥石塔”。无疑是赞建坊者捐建渌江桥、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龙家牌坊
龙家牌坊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茶陵县秩堂乡皇图村,此牌坊造型独特,石雕精细,为省内古牌坊之上乘。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皇图龙姓六房基祖龙庆云,于明嘉靖年间曾诰封中宪大夫,之后到清代又有3人获此殊荣,后人建牌坊以纪念,后圮,于清光绪三十一年重修。牌坊由底座及主体组成。底座4座3门,主体为3层5顶,枋、额6横5列。通高11.8米,底座高4.37米,主体7.5米。底座总长9.7米,进深1米,占地约10平方米。底座由花岗岩石装砌,中门宽2.1米,高3.96米,两侧为石砌拱门。主体建筑3层5列,坊顶5个,为仿硬山顶式石顶,最高层为4檐式,其余3檐式,正面上镌“诰封”二字,下为“中宪大夫”石额。枋、额、顶等部件以斗、榫构筑,结构紧密。石额44方,人物浮雕9,镂雕图案33。脊为“魁星点斗”石雕,脊角饰鳌鱼6个,翼角饰鱼尾12个。所有石雕工艺精细,装饰性强。所雕“三国”故事十分精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炎帝陵御祭古道(含“邑有圣陵”碑刻)
据史书记载,从唐代以来,封建王朝逐步形成了皇帝诏命官员祭祀炎帝陵的“御祭”轨制。炎陵县委宣传部介绍,文物普查部分近期在炎陵县三河镇发现了炎帝陵御祭古道遗址。其中,桥头岭段古道保存最为完整,宽约1.9米,以鹅卵石展砌,斜坡处以石垒级,牢固坚实。古道北侧石壁上,有“邑有圣陵”摩崖石刻,为清代乾隆年间遗迹,专家考证这也是古代御祭官的指路标识。“御祭古道”上的坪形村,有渡口和行馆遗址。山林小镇“霍家老圩”鹅卵石展就的古道旁,很多两层砖木结构店展仍有清代建筑风格,令人流连忘返。新华网长沙3月17日电(记者苏晓洲)17日,湖南省炎陵县对外界公布,文物考古专家几经周合,终于发现了被湮没于苍山林海之中的古代炎帝陵御祭古道。15.5公里的古道上,鹅卵石路、摩崖路标、御祭官墓园等遗迹犹存。炎陵县文物专家考证,古代御祭官多从京城至衡州府,在地方官陪伴下长途跋涉5天5夜至炎帝陵祭祀。在此次发现“御祭古道”上,还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荷塘抗日阵亡将士墓
荷塘抗日阵亡将士墓位于株洲市荷塘区新华东路1107号留芳园公园内。1941年9月7日,日军以骑兵为先导,从浏阳方向分两路袭击株洲,国民党暂编第6师一部在荷塘铺一带英勇抵抗,由于指挥官思想麻痹,带领刚招募来的且未经训练的新兵仓促应战,1000多名官兵阵亡。当时荷塘铺一带到处尸首横陈,其景惨不忍睹。当地绅士、百姓出于对抗敌英烈壮举的敬佩和慰藉为国捐躯的英魂,自动捐资捐物,组织人员收尸合葬,坟前立的麻石碑上阴刻楷书:“抗敌阵亡将士墓,此土忠烈,中华民国三十年冬本乡士民公立”。1986年,为纪念抗日英烈,株洲市委、市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占地面积32亩的“留芳园”公园(又名“流芳公园”),对原来的英烈墓地进行了整修,将原三合土堆改用水泥铺筑,墓的四周用铁链环绕。2003年对其进行改扩建,墓碑仍采用原碑,但新增了碑帽和碑座。墓的直径增至6米,四周植以高大苍翠的龙柏,显得庄严而凝重。荷塘抗日阵亡将士墓于19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0、杨家洲汉墓群
杨家洲汉墓群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攸县网岭镇。杨家洲船形汉墓群,在1985年文物普查中发现。经调查,杨家洲船形墓群呈椭圆形,周长约2500米,宽约200米,中间盆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在这块土地上,保存着西周至两汉时期的文化遗址,发现有篮纹灰陶陶拍、陶罐等器物残片。有近100座大小古墓葬,其中有3座特大墓葬。墓葬凸于地面,呈“L”形,东西向。经测量,墓群总面积达23.75万平方米,东向墓葬呈半圆形,在封土堆四周农民取土时暴露出有夯土痕迹的断面,东、南部亦有夯土痕迹。上层为红色,二层为黄色,三层为红色,四层为灰白色夹青炭土等。现有封土堆高2.7米,底径60米,面积450平方米。正西方的墓葬较大,农民在附近建房挖沟,但封土堆保存完好,并满植杉林,封土堆底径32米,高6.9米,面积1925平方米。在上述大墓旁有一暴露的券顶砖石墓,底径24米,券顶已损坏。上述三座墓葬面积最大,形状特殊,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1、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厂房,全称叫做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又叫大铁房、机器房,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时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认为株洲地处粤汉、浙赣、湘黔三条铁路的交汇处,对过往客运和货运列车的修理及配件供应均有优越地理条件,且株洲位于湘江河畔,物质丰富,取给方便。鉴于此民国政府资源委会规划在株洲筹建钢铁、铸铜、汽车、化工、电工等七大工厂,将株洲打造为“东方鲁尔区”。这次会议后便将粤汉铁路总机厂改设株洲(原在广州西村),由此拉开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建设步伐。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建工程由粤汉铁路管理局运输处处长程孝刚、机务处处长茅以新主持,开办费用构成为:铁道部拨款4.5万元,向本国银行借款75万元,向英庚款委员会拨借15万英镑(当时约合国币247.5万元,这笔钱只能用作订购英国机器设备)。另外还将粤汉铁路管理局原拟在广州筹建西村机厂在英国所购之厂房钢梁、机器、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起元塔
起元塔为醴陵第一高塔,雄伟挺拔,朴素典雅,矗立于城南马背岭。高18.6米,砖灰结构,0式,8面,11级。底层直径5.3米,往上逐层递减。墙厚1.26米,拱门高1.8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塔檐叠涩为菱角状上翘。清咸丰元年(1815),邑人廖洪举倡建。起元塔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1年)。该塔位于醴陵市城南西山办事处马背岭,马背岭属于玉屏山,玉屏山横亘城南,象一张屏风,渌江旧八景称为“南屏耸翠”。宋乾道年间醴陵籍贡士、朱熹的学生黎贵臣建有“昭文书院”。醴籍明朝诗人丁淑《游玉屏山》诗云:“南屏削玉当湘矗,瀑布如花洒壁斜。栈石截云遮鸟道,机声出树有人家。河横午夜潮归海,斗柄中天月散华。锄遍心田灌沧水,道人亦自有生涯。”1989年,起元塔被醴陵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起元塔晋升湖南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起元塔为醴陵第一高塔,塔高22.14米,宽0.9米,塔内通空,每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独岭坳遗址
独岭坳遗址位于茶陵县栆市乡虎形村9组与界首镇火星村8组、对江村2组的交接地带,东北距茶陵县城20公里,东南距炎帝陵50公里。遗址面积有2000余平方米。独坳岭周围是一块较为开阔的山间平原,一条无名小河从平原中部流过。平原外围为丘陵山冈。平原中部兀自突起一座小山,是为独岭坳。现在的独岭坳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冈。这座7000年前就居住着100多人,曾经喧闹的聚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恢复了原始的寂静。坳上较平缓的地方种有农作物,地表散布有石器和陶片,坳的周围农田密布,独岭坳周围的平原地带有3个行政村,几百户人家,数千人口。1995年,考古人员在独岭坳的发掘,揭开了被尘封7000年的历史,让我们看到了株洲史前人类的生活。整个遗址出土房基5座、墓葬34座、灰坑15个、卵石堆积1个、祭祀坑3个,以及大量的陶、石、骨、木器和动植物遗存,是一处保存较好的史前聚落遗存。文化层最厚处近2.5米,证明古人类在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渌江桥
渌江桥渌水桥初为木墩木梁,位于县衙前,经状元洲达城南。后毁于水。宝佑间(1253-1258),知县家遇在今渌江桥下游约50米处,建石墩木梁桥,长60丈,高5丈余,宽1丈6尺,改名渌江桥,北连今胜利路,南通今大同街,与今建国路相交处叫十字街。渌江桥是醴陵的第一大民桥,也是1949年前,全国少数几座县级民修公助的大型石拱桥之一。渌江桥建桥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自古为交通要津。据《醴陵县志》记载:渌江桥不可一日无,也非一州一道之关系。江楚衢途往来商旅轮蹄络绎莫不向渡于此。现在渌江桥仍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醴陵城南北交通的咽喉。醴陵历为吴楚要冲,且连通南北。南宋前,交通常阻于渌水。南宋绍兴六七年间(1136-1137),湖南安抚使赵善俊奏停渌水渡钱,说明当时有渡无桥。乾道九年(1143)正月三十日,诗人范成大(后任参知政事)经萍乡到醴陵,作《题醴陵驿》五律,有“渌水桥边县,门前柳已黄。人稀山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列宁室旧址
攸县南岸列宁室旧址于1930年由当地富户陈寿康所建,座东北朝西南,总建筑面积为214.74平方米。2008年4月县政府征收整栋房屋,同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6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攸县苏区和湘赣根据地西翼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奉命来攸县鸾山南岸。旧址为1932年6月-1934年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指挥驻地。为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马列主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特将指挥所驻地左边一长屋辟为列宁室。在室内墙壁上书写了《国际歌》、《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大量的革命宣传标语。据说墙大部分标语为肖克将军所书。红军撤离后屋主三子陈保元(土改时为地主)刻意保留,不准洗刷。土改时,列宁室分给了贫农贺石生。1970年,鸾山公社办点干部杨某发现旧址内有1932年时期大量革命标语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县政府将其收为国有加以保护。1982年5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耿传公祠
--故居位于耿传公祠,系耿氏醴陵一脉的宗祠,始建于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砖木结构,小青瓦屋面。由正堂、左右偏堂和左右厢房组成,长71.4米,宽33米,共有三进八十一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6平方米。采用湘东地区典型的庭园式布局,融入南方明清时期建筑的文化理念,设计巧妙,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是醴陵祠堂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醴陵市新规划的红色旅游和农耕文化展示区的一部分。2012年12月,醴陵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耿传公祠保护修缮工作。经过近一年的施工,完成建筑主体和配套工程建设,于2013年12月向公众免费开放。--家由于家境贫寒,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在耿氏宗亲照顾下借居祠堂,兼顾祠堂洒扫、房屋维修和香烛管理等事务。--是耿氏第十八代,1909年8月28日,在耿传公祠出生,并与家人在此寄居长达十二年。这里是他童年时期生活、学习和劳动的重要场所。耿传公祠现设有四个陈列室:《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攸县宝宁寺
宝宁寺中有享誉中国佛教界的“三绝”和“三奇”。三绝:一是普同塔,二是祖师塔,三是《宝宁寺志》和王夫之的《宝宁寺志叙》。三奇:一是千年沉水樟,二是四季青绿的观音芋,三是常汲不涸的千年古井。千年古刹宝宁寺坐落在株洲攸县酒埠江风景区酒仙湖景区酒仙湖之滨,地处黄丰桥镇乌井村。宝宁寺创建于唐天宝10年即公元751年,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宝宁寺为佛教南宗曹洞宗祖庭,从唐五代至宋元期间,宝宁寺香火一直很盛,成为湖南名刹和佛教南岳、江西两系的交往中心。宝宁寺现存的寺院殿宇,是清光绪二年修复的模式,前后有三进,殿、堂、楼、阁、台共24座。宝宁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北有少林,南有宝宁”之说盛极中国佛教界,一代佛学泰斗吴立民评价宝宁寺为“国宝”。门票·开放时间20元。交通从株洲中心汽车站乘坐汽车到达攸县,从早上6:20~18:50,每隔10分钟一班车,全程129公里,票价42元左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株洲龙山寺
湖南株洲龙山寺位于株洲市荷塘区文化路边,是株洲市区仅存的古老寺院。它始建于梁武帝时期,明朝万历年间重建,清光绪七年(1881年)再次重建。2003年起,思禅法师带领众弟子第四次对该寺进行了重建。龙山寺,庄严雄伟,香火兴盛,是株洲市的重点宗教活动场所和市内外信教群众朝圣礼拜的中心。从新华路文化路口进去,沿着老文化路前往党校方向,在东环新城小区前约300米左右,有一块并不醒目的招牌——龙山寺。从小路下坡,2分钟就到达目的地。当你站在龙山寺大雄宝殿前,你的第一印象就是震撼——雄伟的大殿,高高矗立在山巅之上;大殿两侧,建有大量的庙宇和香客住房,形成了一个庙宇建筑群,蔚为壮观。几个朋友大叹:闹市之中,竟有到南岳大庙之感!龙山寺所处之地就谓之为龙山,为罗霄山脉一支。地形从东南向西北缓斜,中部为一凹地,范围内东南北三面山丘环绕,北部较为平坦。从远处看,龙山之形状就像一条传说中的龙:龙头昂起,龙体粗壮,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9、守太一墓
守太一墓时间为1913年。位于醴陵市渌江书院后山坡,系著名的同盟会革命党人宁太一的墓冢。墓石制,坐西朝东。石砌墓围后侧有汉白玉石碑,高1.47米,刻“显考宁太一老大人之墓”,墓前有方形石柱碑一通,高约3米,刻程潜手书“宁太一先生之墓”。今已断,残碑高1.3米。墓附近原有太一亭,已毁。原亭壁有青石碑两方,一为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褒扬令,另一为-院长于右任撰书的“宁太一烈士纪念碑”,现存渌江书院内。宁太一(1883—1913),醴陵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905)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次年创办《洞庭波》杂志,宣传革命。当年冬因参加萍、浏、醴起义被捕,三年后获释,至北京主编《帝国日报》。民国2年(1913)因参加讨袁活动在武昌遇害,友人为其购棺入殓,归葬于此。民国25年(1936)重新修治坟墓,并建太一亭。1959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仙庾塔
仙庾塔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蝶屏乡。此为省内较好的石塔建筑之一。清道光年间(1821—1850),世人为降伏天妖,使五谷丰登,建塔于仙庾岭最高处,名为仙庾塔。当时有人认为,湖南自古以来武官多,文官少,此塔体如一支笔,故又名“文昌阁”,盼其后世文秀出众。塔曾遭受雷击,1991—1992年,当地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在仙庾山腰有纪念唐玄宗之孙李豫之妻沈珍珠为避“安史之乱”在此修行成仙而建的仙庾庙。从仙庾庙拾级而上,可达仙庾塔。塔占地113平方米,为五级八方楼阁式花岗岩石塔。第一层四面辟半圆拱门,其余为一面开门,其他三间有窗。二层嵌有汉白玉质“文昌阁”匾额。飞檐翘角用花岗岩雕成的飞禽走兽。禽兽嘴衔铜风铃,微风吹动,幽幽铃声,极为动听。此塔制作精美,十分壮观。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52-1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