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文物古迹介绍
61、五里坪革命旧址
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鹤峰县城东60千米的五里坪,现包括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紫荆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供销合作社旧址、中共湘鄂边特委旧址、五里坪战斗遗址等各类文物遗存23处,总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位于五里坪街西段北侧,东邻红军驻军旧址,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6.43米,进深9.45米。红军叉放于军旧址,1929年至1930年,红四军曾多次进驻五里坪,指战员均分散住在五里坪街及附近民户家中。现存驻军旧址7处。收编川军谈判旧址,位于五里坪街西段北侧,东邻红军驻军旧址,为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0.15米,进深6米。赤色监所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中段北端,两侧为红军驻军旧址,悬山顶穿斗结构木质板装瓦房,面阔12.38米,进深7.71米国。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位于五里坪街东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2、“板栗园大捷”遗址
“板栗园大捷”遗址板栗园大捷纪念碑坐落在板栗园大捷的发生地--湖北省恩施市宣恩县李家河乡利福田村。1935年8月3日,我红二、六军团将妄图消灭我军的-军第85师全歼在这里,并击毙第85师长谢彬,俘敌1000余人,缴获枪械近1000支,以及迫击炮6门。板栗园伏击战的胜利,迫使-的鄂军纷纷后撤,而湖南之敌也相继收缩兵力转入防御,-军队对湘鄂川黔苏区的围剿旋即宣告失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鹤峰贺龙旧居
贺龙旧居鹤峰县容美镇容美村南。1929-1933年贺龙率红四军进入鹤峰时在此居住办公。旧居坐东朝西,共5间,建筑面积116.7平方米,悬山顶,木结构。该旧居是研究革命家、军事家贺龙同志的重要遗存。(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64、野椒园张氏侗寨
野椒园张氏侗寨位于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清代建筑。坐西南朝东北。里面是天井屋,外面是吊脚楼,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天井屋有上下两层地基,后部建正屋、天井,前部倒座吊脚,设为过道。右侧天井长13.6米、宽10米,中间天井长12米、4.5米,左侧天井长10.4米、宽9米。房屋两到三层,屋内建侗家特色建筑“半边火炉”,窗户、柱头、磉礅均精雕细刻,天井岩石铺面。该侗寨既保留侗族民居传统建筑手法,又吸收北方四合院建筑特点,为研究恩施地区侗族民风民俗和传统民居提拱了实物资料。保护范围:以野椒园张氏侗寨张家院子四合天井院为核心向外延伸,东至张冬平房屋90米,南至水塘70米,西至乡村公路30米,北至张友德房屋5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输电杆50米,南至停车场50米,西至青山梁山山脊100米,北至公路里坎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天子岩手印画
天子岩手印画位于巴东县官渡口镇小溪河村,时代为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由400枚大小不一的横列的红色手掌印和数道红色竖画线条构成。手掌印和现代人手掌大小相近,应为古人用手直接涂红色矿物质颜料再按印在岩壁上形成;红色竖画线条是三道线为一组,似乎是用三个手指沾染涂料再顺岩壁自上而下涂画而成。这种类型的岩画,在巴东县乃至我省,尚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保护范围:岩画所在崖壁长100米、高10米范围内的山岩本体。建设控制地带:岩画所在崖壁前20米至坡坎处,纵长300米至山崖边缘处范围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恩施抗战遗址
恩施抗战遗址位于恩施市,由窑湾医院旧址、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宝莲洞题刻、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四处组成。窑湾医院旧址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恩施州卫校内,两层,砖石结构,欧式风格,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边伟在窑湾医院取药时,被特务跟踪被捕入狱。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位于恩施市中山路32号,本为饶氏老屋,是曾任新疆巡抚的饶应祺的故居,原为多进天井庭院建筑,现仅存门墙和五间二层建筑,占地近300平方米,门墙具有西式风格;抗战时期被湖北省政府征用,主要负责平价物品供应。宝莲洞题刻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洗爵溪村,宝莲洞原名出水洞,洞内有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沈肇年题刻的“宝莲洞”,款识“庚辰秋沈肇年题”。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后山湾,长11米,高1.55米,深0.12米,从左至右阴刻“抗日伤亡将士公墓”八字,每字高0.95米,宽0.80米,深0.6米,左侧竖刻“中华民国念九年四月”,右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
恩施地委、县委办公楼旧址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清时为施南府府衙,民国初,章太炎、董必武到恩施开展革命活动时,曾住在该处,抗战时期,被日机炸毁,建国初于原址重修,先后为恩施专员公署、地委、县委办公楼,现保存有3栋办公楼。两栋地委办公楼建筑面积约1323.59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1952~1953年建成,为砖石墙体,木质构架两层楼房,布瓦人字坡屋顶,仿欧式立柱,拱式木格玻璃门窗,空间阔畅,层高达5米,庄重气派。墙体上有保存完好的“文革”时期标语和毛主席语录。恩施县委办公楼旧址是一栋砖木结构两层瓦房,于1954~1956年建成。该旧址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金果坪红三军旧址
金果坪红三军旧址位于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由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组成。红三军政治部保卫局旧址原为四合院式天井屋,现仅存一偏房,长7.5米、宽5.5米,建筑面积51.25平方米,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为木穿架结构板壁屋,上盖青灰布瓦。墙壁上保留有红三军政治部为发动群众而书写的标语“红军消灭豪绅地主为土地归农民而战红三军政治部”。贺龙旧居及红三军军部旧址始建于清末民初,平面为反“L”形,正屋坐南朝北,西厢房北出,东西长19.6米,南北宽18.1米,占地面积为354.76平方米,建筑面积233平方米。房屋为木架穿斗结构,板壁装修,上盖青灰布瓦。1928年12月至1932年5月,贺龙九次到巴东,五次在该旧址办公住宿,特别是1933年2月至1933年6月,红三军军部设于该处,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在这里领导革命,创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对研究鄂西地区和红三军的革命斗争史,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庆阳凉亭街
庆阳凉亭街庆阳凉亭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长561米,宽21米,总面积11781平方米,属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是清朝、民国时期湘、颚、川、黔四省边贸中心集市。凉亭街依山顺水而建,现保存完整结构房屋65栋,为穿斗式结构(五柱四骑或八柱七骑),屋层2—3层不等,形成“三街十二巷”,临街为“燕子楼”,背水为“吊脚楼”和侗族“凉亭”构架于一体,是恩施少数民族建筑智慧的结晶,也是理想的旅游胜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巴东红旗渠
巴东红旗渠(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桥河村)。巴东绝壁天河位于巴东县清太坪镇至宜昌市长阳县之间,地处海拔千米的悬崖峭壁之上。这条犹如挂在绝壁上的“天河”,被人们称为鄂西深山中的“红旗渠”。该渠于1967年开始修建,自水流坪,途经水布垭、清太坪的10多个村庄,止于长阳县的龙王冲,全长约28公里,耗时11年于1978年建成。1966年,当地政府组织勘测后,决定在崇山峻岭中开凿一条人工灌渠。渠道设计成两米宽两米深,每千米下降一尺,绕山自流。时任清太坪区太平乡党委书记饶大喜被任命为工程总指挥。1967年11月,纱帽山响起巨大的炮声,灌渠开工。没有钢筋水泥,便以石灰细砂搅拌成浆,填充粘接石缝。此后11年间,全区17个公社67个大队的近万名壮劳力,投入了这场引水大会战。工程共用工1077154个,开挖土石方1020000立方米,沟缝海底540000平方米,筑坝2个,隧道828米,半隧道12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1935年5月,红二、六军团抵宣恩,在此成立两河口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郭明魁。旧址原为向学政老屋,建于清代,五柱四骑,两开间,面阔5米,进深7.5米。布瓦顶,木结构,临溪吊脚。该旧址为研究红二、六军发展史实物资料,也是研究我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级苏维埃政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2、万里茶道鹤峰段
万里茶道鹤峰段。(1)连三坡古茶道(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村四组)。保护范围:茶道周围50米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周围山地延伸80米。(2)红茅尖摩崖石刻(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燕子镇桃山村六组)。保护范围:北面以石壁为界,东、南、西面各向外延伸30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3、大寨坪遗址
大寨坪遗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马家坪村)。保护范围:东沿大寨门向外延伸268米,南沿轿子岩向外延伸156.6米,西沿小寨门向外延伸150米,北沿斧头堡向外延伸228米。建设控制地带:东从保护范围马家坪向外延伸1588米,南从保护范围村委会向外延伸1170.4米,西从保护范围庙丫口向外延伸676米,北从保护范围梨树丫向外延伸519米,西南从保护范围村委会向外延伸2409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禹王宫古戏楼
禹王宫古戏楼(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黄河村十三组)。保护范围:以戏台为中心向外延伸,东面至封火墙8米,南面至岩院坝15米,西面至封火墙8米,北面至山门石墙1米。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南面至晓关侗族乡文化体育服务中心6米,北面至公路外坎1米,东、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5、黑龙河石拱桥
黑龙河石拱桥。(1)倒影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四、五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2)双月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九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石子路外坎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10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10米。(3)双步凉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清水塘村二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水田5米,南面至河流下游5米,西面至公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上游第一根电杆5米。(4)公母渠渡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马家寨村一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四周延伸,东面至小路外坎5米,南面至高洞5米,西面至小路外坎5米,北面至河流下游5米。(5)犀牛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高罗镇马家寨村一组)。保护范围:自桥体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老虎洞电站
老虎洞电站位于来凤县翔凤镇老虎洞村,总占地面积(含水渠)21000平方米。老虎洞电站为引水式电站,坝型为浆砌石重力坝,电站由拦河坝、引水渠、前池、压力管道、发电机房、配电设施等组成。1956年1月动工,1958年3月竣工发电,装机容量2×80千瓦;1964年改造增容至2×100千瓦;1979年并入县电网,1991年接入110千伏红山变电站。是来凤县及全州第一个水电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湖北省第一批兴建的五个小水电站之一。电站落成时,轰动鄂湘川边区各县。1957年5月24日,省长张体学、副省长李明灏亲临电站视察,给予高度赞扬。老虎洞电站是较重要的二十世纪工业遗产。保护范围:东以发电机房为界,向外延伸至国电公司办公区围墙;西以拦河坝为界,向外延伸100米;南以文物本体南边为界,向外延伸至蓝河右岸;北以文物本体南边为界,向外延伸至红山坡脚线。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西面沿蓝河上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张官铺侗寨
张官铺侗寨位于宣恩县晓关乡张官铺村。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包括居住建筑和陈氏家族墓地,占地面积约二十亩。居住建筑坐西北朝东南,为中轴对称布局,二进三天井院落。穿斗式构架,单檐悬山灰瓦顶。陈氏家族墓地现存古墓二十余座,以侗寨为中心散布排列,墓碑雕刻精美。张官铺侗寨建筑由于“其构造的经典性”,被誉为“鄂西干栏建筑中的魁首”。(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利川三塔
2008年利川三塔(利川南坪凌云塔、培风塔、宜影塔)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培风塔、宜影塔位于利川团堡镇境内.南坪凌云塔在湖北省利川市南坪乡集镇上,巍巍然屹立着一座八抬上顶,占地25平方米、高约20米的石拱之塔,即为“凌云塔”。该塔始建于道光七年,如膏书院建成后而落成。塔身斑驳,便仍俱一股浩然之风,锲而不舍之势。拔地文星映少徽,旁天剑气连齐微,正是其塔其人之证。1787年(乾隆丁末岁),当时南坪汛巡检王霖,毅然把创办南坪义学作为己任,经过不懈努力,1792年(壬子)春建成学舍,延师启馆。当时人们感激王公恩德,取名为“如膏书院”。1800年(庚申)秋重建竣工,王霖四处劝捐,凑钱置产作为学用,每年收取经费所需。牌文记载:“凡愿子弟肆业及无力延师者,悉来听学,行见敬业乐群,人之焕然。”当时所有经费“未改妄耗,积有余资”。其后“院内余资营建石塔”,以此激励后人,作此塔为念。当时为教育而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恩施武圣宫
武圣宫又名关帝庙、开元寺,位于恩施市城乡街,明、清时期。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由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及正殿等组成,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有数十块记载历代维修和有关武圣宫沿革的石碑。(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五阳书院
五阳书院位于建始县业州镇,清代,现存讲堂、连珠堂以及东西号舍等40余间,总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讲堂是书院的主体建筑,由前厅、后厅、中厅及左右斋房组成,开间23.8米,进深15.4米;东西好舍开间4.7米,进深5.2米;连珠堂前后建有大珠泉、小珠泉两个水池。(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