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姑苏区旅游
姑苏区文物古迹介绍
文起堂
文起堂即张凤翼故居,位于干将路,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张凤翼(1527-1613)字伯起,号灵墟,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著名戏曲作家,著有传奇戏曲《红拂记》、《虎符记》、《祝发记》、《窈符记》、《灌园记》、《扊扅记》,合称《阳春六集》,诗文集《处实党集》,散曲集《敲月轩词稿》。弟献翼(1534-1604),一名敉,字幼于,嘉靖间苏州名士,有文名,所著诗文颇丰,有《文起堂集》,《文起堂续集》、《文起堂新集》、《纨绮集》等。献翼弟燕翼,画家。弟兄三人并有才名,时号“三张”。文起堂坐北朝南,现存轿厅、大厅及东西两厢房,占地约650平方米。轿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香小筑
天香小筑为中西合壁式花园别墅。1935年由洞庭东山席家花园主人席启荪所建,一度被汪伪省长李士群占为公馆。解放后由党政机关使用。2001年辟为苏州图书馆古籍部。占地2664平方米,建筑面积1033平方米,分住宅和园林两部分。住宅在西部,现存建筑呈回字形格局,有大厅(鸳鸯厅)、主楼及东西两厢楼。三幢楼组成品字形。园在主楼东侧,作横长方形,占地1000平方米,园中堆土叠石为山,砌石阶小径,山上建有六角凉亭,树木葱茏。该宅园以苏州传统第宅庭园布局和结构形式为基调,吸收了北方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合了西洋建筑的某些特征,在外观、装饰等方面较为别致协调。2013年5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朴园(桃花坞木刻年画博物馆)
朴园位于平门校场桥路8号,园址原为荒地,1932年为上海蛋商汪氏购得,建造宅园,占地1万平方米,造价10万银元。日伪时期,园被日军军官占住。抗战胜利后,又为国民党军队驻扎。1953年,国家公路总局第三工程队购得此园,开办疗养院,增建三层楼房一幢。1974年归市卫生局,设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朴园四周围以花岗石墙,采用传统造园布局,以山水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峦起伏,池架曲桥,聚分兼得。有四面厅、花厅、亭、廊等建筑。花木茂盛,有白皮松、罗汉松、广玉兰、樱花、杜鹃等。最为珍贵的是两株地栽五针松,高约2米,生长健旺。2005年,朴园在经过保护性修复后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阊门
阊门,在苏州城两偏北,西中市两首。1998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初为春秋吴下阖闾命伍子胥建造都城时所辟八门之一。《吴越春秋》:“立阊门者,以象天门通闾阖风也。”《吴地记》:“阊门,亦号破楚门,旲伐楚,大军从此门出。”阊门内外自古为水陆通衢,商市繁盛之区,城门建筑在苏城诸门中最称宏壮,屡见之于题咏,晋人陆机《吴趋行》即有“阊门何峨峨,飞阁跨通波”之句。据记载,今阊门为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重建,明清重修。门作东西向,水陆并列,陆门城台上原有重檐歇山造两层三开间楼阁,外有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加筑的城,称瓮城或月城。阊门瓮城规制与其他诸门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普福禅寺
苏州普福禅寺位于七里山塘内、始建于宋咸淳年的普福禅寺(又称“葫芦庙”),据红学专家考证,曹雪芹写《红楼梦》自称是将“真事隐去”,“假语村言”,开篇第一回提到的葫芦庙,隐指的就是普福禅寺。恢复修建的普福禅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6平方米,共五进,恢复了牌坊、山门、大雄宝殿、僧寮等建筑,寺内还重新铺砌了花岗石地坪,沿河道一侧设置走廊,黄墙黛瓦连接起进香区与生活区,既满足了周边居民宗教生活的需要,又成为山塘街上一处亮丽的旅游景点。景区地址: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816号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146、816路空调、949、游1北线、游1、游1南线等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郁家祠堂(山塘影视基地)
郁家祠堂位于山塘街502号,始建于清末,1924年重建。坐北朝南,现存两进。第二进为享堂,面阔三间9米,进深7.7米。梁架圆作,前有鹤颈式翻轩,花岗石鼓墩柱础。祠堂先被改为大德小学,后成为山塘中心小学大德分校,现正在改建为山塘影视基地。原祠堂建筑保留,原学校内的其它建筑将建成民国风格的小洋楼。影视基地占地3000多平方米,设计了两幢民国风格的洋楼并据此打造出一条民国商业街,修旧如旧的控保建筑郁家祠堂也成为影视基地的一大亮点。而在影视基地内,一比一制作的火车车厢则让亚细亚成为了全国唯一拥有仿真火车站景致的影视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听枫园
听枫园位于庆元坊,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光片年间,曾属于苏州知的湖州人旲云筑宅园于此,因园内有古枫婆娑,名“听枫园”。吴白称:“宅居不广,小有花木之胜。”在小型园林中,此同以玲珑精致见长。俞樾就曾以听枫园之“精”,自居曲园之“微”,相评量。吴云善书法,好收藏鉴赏金石,园中左图右史,钟鼎罗列。书画家吴昌硕早年与同主交谊甚厚,曾应聘住在园中教授童子,得以观摩所藏书画金石,艺事大逆。光绪十九年(1883年)吴云卒后,园渐衰微。宣统二年(1910年),词人朱祖谋曾寓居此同。1928年,园归陈氏,曾获修治。1949年解放后,曾相继为教师进修学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茅观巷沈宅
三茅观巷沈宅为清代古建筑,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宅位于城区三茅观巷26号,清代建筑。坐北朝南五路,建筑面积4600余平方米,多为楼房。西路有五开间走马楼,装修精致,台口雕花篮、梅花撑等。前后皆有翻轩。东路第一、二进为中西合璧式走马楼,窗格、台口雕花。中路有五开间两隔厢堂楼,鹤颈式前翻轩,年代较早。砖雕门楼有两座,额为“树德务滋”与“和气致祥”,均为清光绪十九年(1893)十月潘某题。2009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石头巷吴宅
吴宅位于大石头巷35-37号。前门北向,后门通仓米巷,三路五进,占地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90平方米。中路有轿厅、大厅、楼厅等,大厅、楼厅前各有砖雕门楼。大门不设门厅而置半亭,东西设廊达轿厅。第四进为平屋五间,南院设两厢。第五进为楼房五间。第四、五进坐北朝南,从后门出入。历史沿革:民国29年(1940)由沈延令售与沪商吴南浦。1982年,大石头巷吴宅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5日,大石头巷吴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情况:柱子、椽子油漆剥落严重,部分椽端腐烂,瓦面凌乱,有杂草,大部分散为民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峰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瑞云峰北宋宣和四年(1119-1125)苏州市位于带城桥下塘织造署旧址,1957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瑞云峰为江南园林太湖石名峰之一,高5.12米,宽3.25米厚1.3米,涡洞相套,褶皱相叠,剔透玲珑,被誉为妍巧甲于江南。据记载,此峰为北宋花石纲遗物。当时为宋徽宗营造御苑艮岳提供奇花异石,于洞庭西山来集奇石,得巨型太湖石峰两座,名大谢姑、小谢姑。其中小谢姑在启运时沉入太湖。打捞后,未及北运,金兵攻占汴梁,遂弃之荒野。嘉靖年间为湖州南浔董份所得。其婿徐泰时性甚爱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去病墓
陈去病墓位于阊门外虎丘西南麓,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10月病逝于故乡同里镇。1935年11月南社成立三十六周年之际,柳亚子等诸社友将其灵柩迁葬于南社诞生地虎丘山下,并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墓在虎丘西南麓杉树林中,坐北朝南,作覆釜形,青砖围砌,水泥封顶,直径5.9米,高2.2米。后筑混凝土罗城,前立碑,设置石供案,铺砌墓道。碑镌柳诒徵所书“陈佩忍先生讳去病之墓”,额雕双鹤翱翔。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残破,1982年由虎丘山风景区管理处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范成大祠
范成大祠在石湖行春桥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祠为明正德年间御史卢雍所建,后毁。现建筑为清同治年间(1862一1874)重建,一九八五年大修。祠内保存的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碑刻,系明代遗物。《四时田园杂咏六十首》,是范成大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在石湖所写,被后人誉为我国田园诗的典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反映了苏州农民的勤劳本色。在范成大祠旁的磨盘屿山坡上,还有潮音寺,1985年也进行了整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门
金门金门,民国时期为沟通观前街与阊门商业区的联系,于1921年筑南新桥,1922年开金门。但第二年即发生了军阀齐燮元和卢永祥的-战争,祸及苏州。士绅认为开了金门不利,便重又砌没,另在其南60米处开辟新阊门。新阊门与景德路对直,似乎方便了,但出城后还得拐个弯再上南新桥,加上位置和高度皆不相宜,于是1929年动工重新开辟金门,1931年竣工,外与南新桥连成直线,内与景德路曲线相接,城门系罗马式,也设三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吴大学旧址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苏州市十梓街1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二十七年,中西书院又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东吴大学堂,或称东吴大书院,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东吴大学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三十一年开始招收大学学生。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中西书院并入。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峰园
五峰园是一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古典园林建筑。众多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园林之一。五峰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长州尚书杨成所筑,俗称杨家园、一说园为文征明之侄画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号五峰老人。园中耸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颇极皱瘦玲珑之致,并峙高阜间,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别为丈人峰、观音峰、三老峰、庆云峰及擎云峰。全园以五峰胜,辅以水池,有峭壁、峡谷、山洞、石桥、古树、旱船、园亭、岩洞等景。园西南角有土墩,俗传为唐柳毅墓。该园屡易其主,惜抗日战争前后既散为民居,年久失修,现已荒芜,建筑坍,水池填塞,古树枯死,二座石峰倒地。1983年曾对峰石进行过保护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鏊祠
王鏊祠原名王文恪公祠,位于苏州市景德路274号,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王鏊(1449——1524),字济之,晚号震泽先生,苏州吴县人。乡试、会试皆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明正德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后归居苏州,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纂有《姑苏志》、《震泽编》等。卒赠太傅,谥文恪,葬洞庭东山陆巷梁家山。祠堂为其子中书舍人王延哲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奏建,其地本景德寺废基。历经清康熙、乾隆、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多次修缮。建筑坐北朝南,分头门、过厅、享堂三进,彼此以庭院过渡,两侧连以廊庑,占地约1000平方米。头门面阔五间,进深五界
王氏惇裕义庄
王氏惇裕义庄位于市郊横塘镇,原跨京杭运河。始建年代无考,明清二代曾重修。民国十七年(1928)重建。东西走向三孔石拱桥,长38米,中宽3.70米,中也矢高5.60米,净跨8.50米,两边孔较小。花岗石构筑。拱券纵联分节并列砌置。西端引桥分南北落坡,东端引桥在河中折北落坡,经堤岸通驿亭。东次孔内有纤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半园
南半园即史氏半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古代园林建筑。位于仓米巷24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现由三光电加工有限公司保护管理。南半园址原为一老宅,清同治年间先为俞樾在马医科购地建曲园第宅,遂将此处转让史伟堂,建东宅西园。时西邻尚游隙地,但园主知足而不求齐全,甘守其半,遂名半园(为与白塔东路陆氏半园区分,今俗呼南半园)。主厅半园草堂为俞樾书榜,有联云园虽得半,身有余闲便觉天空海阔;事不求全,心常知足自然气静神怡。堂前多植花木,又有荷池石桥,波光粼粼,山石累累。堂西南有屋如船,名不系舟。堂东南临池有小屋,前荷后竹,名君子居。还有挹爽轩、双荫轩、还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蔼庆堂
蔼庆堂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王洗马巷7号,即万氏宅园。是带有园林风格的典型民居庭院,始建于清末,传为光绪年间河道总督任道镕的别墅,后归万氏所有,因此也称万氏花园。坐北朝南,原为三路四进,从大门入内,依次是中路的门厅、轿厅,再往里,中路、西路各存一座五开间的楼房。此处宅园的精华包括东部的园池和东南一隅的书斋庭园。现有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中、西路今各存五开间楼一座,东路庭园中山池虽废,建筑犹存。花蓝厅面阔三间10.4米,进深10米,满堂轩,格扇、挂落均为银杏木雕刻。水榭装修亦佳。书房一隅自成院落,占地近300平方米,厅、廊、假山、花木具备,迂曲而有层次。书斋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士诚纪功碑
张士诚纪功碑,位于人民路652号的报恩寺塔东北隅碑亭内,1957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据《吴门表隐》所载,此碑为元末江南富豪沈万三所置。近代金松岑等学者对图中冠服器物作索隐考证,断定其为元代雕刻,并认为刻的是至正十九年张士诚迎接元使伯颜的场景。张士诚纪功碑,亦名陵平造像碑、张吴王纪功画像石刻,又称报恩寺石堪造像,俗呼石家堂。原在报恩寺山门左,19l9年移人寺内,1924年建碑亭,1985年改建为石柱木梁攒尖顶方亭,1987年在碑四周加设木栅。碑高3.06米,宽1.46米,厚0.4米,青石质。自上而下画面可分四段。第一段,祥云缭绕中并肩立12人,身后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