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咸宁市旅游
咸宁市文物古迹介绍
21、节山大夫第
节山大夫第位于通山县通羊镇郑家坪村,清代建筑。包括大夫第、孝子坊、种子桥。大夫第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朝西,面阔五间,通深三进,占地840平方米,硬山顶式,青砖及顶,青瓦覆盖,前后厅穿斗木构,正厅抬梁构架。孝子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28),平面呈“八”字形,面墙呈三门四柱牌楼形式,正门顶额匾牌为钦赐“皇恩旌表”龙风碑,中额为“孝子坊”,二侧及上下均为砖塑面墙与彩绘的装饰。种子桥为单拱单券单伏石拱桥,拱券石排列为横联拱券。节山大夫第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对于研究地方传统文化及宗族伦理关系有重要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2、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
羊楼洞志愿军烈士墓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1951年5月,中南军区在羊楼洞组建第七预备医院,11月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七预备医院。在创建后的五年里,共收治抗美援朝战争前线伤员和中南军区内部伤病员六批1200多人,经医治无效死亡142名,全部安葬在老营盘茶山上,形成现有的烈士墓。墓坐东朝西,12排142座,其中137座有碑文,记录了每位烈士的籍贯、所在部队番号和牺牲时的年龄。国内集中安葬抗美援朝时期革命烈士的地点仅有三处,此为其中之一,具有较高的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3、吴王行祠
吴王行祠位于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界石山,三国时期吴蜀两国以此山为界来划分各自势力范围,故此山得名界石山,此山所在村落得名界石村。赤壁之战期间,东吴大帝孙权曾在界石山上设立行宫,坐镇指挥抗击曹军。后人为纪念孙权,于明朝洪武八年(公元1635年)在行宫原址上修建吴王行祠。行祠内供奉有吴主孙权及张昭、周瑜、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徐盛、丁奉等八位东吴名臣塑像。因历史原因,行祠两度被毁,现存吴王行祠复建于1993年。地址:嘉鱼县陆溪镇界石村建议游玩时间:1-12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4、无名英雄墓
在黄龙山天岳关西侧。是国民革命军92师为纪念该部队在鲁南、鄂南抗战阵亡的将士,于1939年2月至10月修建的。整个陵墓区占地500亩,由仪门、墓道、永久亭、主墓、英雄泉、墓群组成,全部用条石构筑。主墓前方有高2米,宽5米的石碑墙,镌刻蒋中正题词“气壮山河”。1988年,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通城县全面修缮了该墓。199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中央电视台在7月18日的新闻联播中播放介绍了该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5、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
中共通城县苏维埃旧址位于咸宁市通城县塘湖镇荻田村,建于清代,为黄氏宗祠。1927年,罗荣桓领导通城、崇阳农民暴-动后,通城县塘湖镇黄袍山成了革命根据地。自1929年建立第一个党小组起,继发武装暴-动、建立武装队伍,并在塘湖镇黄氏宗祠内成立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面阔14米,进深20米,一进二重,单檐硬山灰瓦顶。设有戏台。该旧址为研究通城县清代宗族祠堂的建筑形制、风格以及通城县革命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26、长山垴遗址
长山垴遗址位于咸宁市咸安区贺胜桥镇桃林村,商周时期遗址。分布于仙姑山、涂角山、孵鸡山、长山、长山垴5个山包上,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3米。2008年考古发掘,在长山垴发现东西走向壕沟两条,相隔20~30米。壕沟口宽5~10米,底宽3~7米,深1.5~2米。壕沟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草木灰,红烧土块及陶片。在遗址中部发现有夯土台阶。该遗址布局很有特色,对研究鄂东南地区青铜时代文化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7、王氏老屋
王氏老屋位于咸宁市通山县洪港镇江源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736平方米,由正屋、横屋组成。正屋坐南朝北,面阔五间,深四进,青砖筑体,硬山青瓦顶,一字式山墙,八字形面墙,檐下以砖砌成倒须弥座式,通饰斗拱彩绘,一、二、三进为穿斗抬梁混合构架,四进为穿斗木构。横屋依正屋东墙而建,大门顶饰砖质贴面门楼,面阔三间,通深四进,各进巷门与正屋连通,装饰基本与正屋相同。该老屋对研究清代鄂东南山区乡土建筑布局、结构与形式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8、蒲圻城墙
蒲圻城墙位于赤壁市区。始建于唐贞观七年(633)。历代均有修缮,现城为清嘉庆三年(1798)重修。周长3.5公里,城墙高7米,厚5.3米,设“聚奎”、“迎薰”、“丰乐”、“宝城”、“通汇”、“拱极”等六座拱券式城门,高5.2米,宽4.4米,深5.3米,券石纵联砌置,三券三伏。城楼、“宝城”、“丰乐”门及部分城墙被毁。蒲圻城墙是湖北省现存最完整的石城墙,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县级城市防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9、白泥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通山县大畈镇白泥村。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576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自前至后逐步抬高,有门厅、前厅、后厅、祖堂及配房、厢房。单檐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梁柱、枋、门、窗施多种图案木雕构件。该宗祠是鄂东南富水沿线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大型公共建筑。(第五批)1930年3月,通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召开一、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了政府主席,通过了土地法令,成立了县、区、乡三级政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0、陈寿昌烈士墓
陈寿昌烈士墓位于崇阳县金塘镇畈上村。陈寿昌(1906-1934),浙江省镇海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全国总工会委员长、中共江苏省委委员、中共福建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六师政委等职。1934年牺牲于此。墓封土堆高1.5米,底径3米,墓前立“陈寿昌烈士之墓”碑。它对研究陈寿昌烈士革命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1、通山无量寿禅寺
无量寿禅寺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海拨1665米)狮子岩西麓,寺内松杉叠翠,山泉鸣涧,鸟语花香,云海蜃楼,清幽宁静,素有“清凉世界”之称。“狮涌云关”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之自然景观。虽此处山高千仞,背依峻峰陡崖,面临渊谷深壑,兴土木艰难万分。然圣钦老和尚以佛子之心,禅修之愿,终于建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之无量禅寺。景点位置湖北省通山县九宫山狮子岩西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通山周家大屋
周家大屋位于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管委会楠竹厂。建于清代。建筑面积4400平方米,有房屋100余间,天井30余个。坐东朝西,采取以正屋为轴线,侧屋分布于正屋南北两侧巷道的对称布局,互设堂屋,按左为大的顺序排列,总体上形成南北拱卫的形式,平面布局呈“井”字状。正屋中厅尚存“旌表节孝”、“晋秋绎师”两方木匾。该建筑功能设施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是鄂东南自然农业经济条件下的典型居住形式。(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青山崖洞堰
青山崖洞堰位于崇阳县青山镇青山村青山岩洞内。建于咸丰六年(1865)依托天然岩洞建成,圆形洞口,宽2-15米,洞内约250米处有一深潭,潭内以砖石砌筑拦水坝,再用陶涵管将潭水引至洞外。共拼接陶涵管200余件,全长400余米。因架设涵管垒砌砖石墩座20多个,洞穿钟乳石十余处,岩壁上插装石挑梁160多根。近洞口处立光绪二年(1876)石碑1通,记修堰经过。(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南如寺
南如寺位于风景秀丽的三湖连江湖畔,背倚白云山麓,始建于唐代,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毁。1994年嘉鱼县政府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成立了县佛教协会,并由佛教协会自筹资金重建南如寺,寺庙于1997年落成。庙内现有殿宇5座,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另有地藏王殿、大悲殿、观音阁等,总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地址:嘉鱼县鱼岳镇牛头山村建议游玩时间:1-12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5、何功伟烈士故居、就义旧址
何功伟烈士故居、就义旧址何功伟烈士故居位于咸宁市桂花镇花园村,故居为清朝民居建筑形式。何功伟烈士(1915——1941),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后任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功伟就义旧址含杨家老屋、集中营囚禁处、就义处,位于恩施市小渡船办事处方家坝村,1941年何功伟在此被关押、杀害。李先念、王任重、钱瑛为其题词。(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6、重修咸宁堤记碑及石枧堰
重修咸宁堤记碑及石枧堰重修咸宁堤记碑位于嘉鱼县潘湾镇蔡家店四邑公堤赤壁管理段,清代,碑文内容是记述重修四邑公堤的有关事宜,共844字。石枧堰位于崇阳县白霓镇堰下村白石港中段,系唐代始建、清代重修的水利工程,方条块麻石拌石灰浆砌成,长185米、宽16米、高6米,保存有清雍正三年“重修石枧堰碑”。(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7、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
羊楼洞、新店明清石板街位于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街道、新店镇街道,明、清代。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全长1000余米,青石板街面,保留有铺面建筑80余处。砖木结构,为一进二重、三重、四重;新店明清石板街全长1500余米,青石板街面,街面两边现存古旧民宅200多处,为前店后宅,一进三重、五重。(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地
割耳坡红军烈士纪念地位于通城县大坪乡药姑村。1933年7月,因叛徒告密,药姑山楠竹沟红军医院被地主武装血洗,100余名战士殉难,其耳朵被敌人割去请功。为缅怀先烈,楠竹沟被更名为割耳坡。1986年,当地政府在烈士牺牲地建纪念碑,高9.5米。该碑是研究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赣苏区历史的重要实物。(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9、药姑山遗址
药姑山遗址分布于通城县、赤壁市、崇阳县境内,元至清代遗址。总面积近2千万平方米,大部分遗迹分布于药姑山山嵴以南的通城县大坪乡境内。主要遗迹有垒石堆砌的房屋基址、水井、瞭望哨卡、水渠、墓葬、梯田等。据研究,药姑山古称龙窖山,该遗址可能是瑶族先民聚居的千家峒所在,对瑶族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0、通山圣庙
圣庙位于通山县通羊镇四街。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明嘉靖年间、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重修。现存为嘉庆十八年(1813)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470平方米。中对称布局,有大成门、大成殿、后殿及左右偏房。主体建筑均面阔27.2米,分别进深8米、11.2米、5.76米。(第三批)通山县工农政府委员会旧址位于咸宁市通山县通羊镇南门社区圣庙小区圣庙巷6号(包括彭德怀旧居、红3军团前委扩大会议会址)。1927年8月中旬,中共通山县委根据省委和鄂南特委指示,成立通山县秋收暴-动-委员会,主任夏桂林,副主任叶金波。8月下旬,又将农民自卫军改成农民革命军,夏桂林任总指挥,李良材任党代表,叶金波任副总指挥,下辖6个大队和1个快枪队。8月下旬,李良材、夏桂林、叶金波下令各地农军占领四乡集镇,准备夺取县城。8月30日清晨,各路农军兵临城下。30日上午9时,国民党县长何雄飞出城投降。8月31日上午,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