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旅游
十堰市文物古迹介绍
41、大晟庵箭楼
大晟庵箭楼位于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银洞山村,清代建筑。由箭楼与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箭楼共四层,青砖砌筑,小布瓦顶,墙厚0.7米,墙面上,不规则分布着八个窗户和数十个箭孔;箭楼顶部中心梁上有“大明正德元年立”、“大清乾隆九年重修”等墨书铭文,以及红黑相间的太极图案。东西厢房为抬梁式木架结构,两侧硬山及前檐下均绘有图案。该建筑为研究武当山道教文化对周边建筑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以及防御性建筑的地域关系提供了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2、均州古城
均州古城位于丹江口市均县镇,明代城址。据史料记载,东汉筑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续以修筑”,明天启二年(1622)修竣砖石建筑。城内有静乐宫、城隍庙等建筑。20世纪60年代因丹江口水库一期建设而淹没于水下。2011至2012年经水下考古探摸,形状大体呈长方形,东城墙长940米,南城墙750米,西城墙长838米,北城墙长740米,城墙高2~4米。该城址保存较好,具有较重要的学术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房县温泉寺
称汤泉寺。在房县城关镇东南12.5公里马栏河南岸,背靠汤池沟口。因寺内有温泉而名。唐代兴建,后多次修茸。清嘉庆间(1796-1820)重修。层楼耸翠,飞阁流丹,澄澈愈疾,为邑中名胜之一。现存建筑面积218平方米,砖木结构。其中大殿,九脊四坡顶,面宽5间,进深3间,轩昂宏伟,古貌盎然。台亭,六角攒尖顶,上下两层,高9米,俏拔卓立,凌云欲飞。寺周山光林影,清池奔泉,幽丽多姿,游人不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
“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郧县人”头骨化石遗址位于郧县汉江河畔的的青曲弥陀寺村学堂梁子,1989年5月,发掘出两颗完整的远古人类头骨化石,被专家确认为距今已100多万前的远古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它向世界宣称:古老的汉江是汉民族文化的摇篮;古老的“郧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现在在“郧县人”出土处建有“郧县人”雕刻头像,“郧县人”展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冻青古建筑
冻青古建筑位于郧县胡家营镇冻青沟村,清代建筑,包括庆畅园、娘娘庙及杨泗庙。庆畅园为硬山、灰砖青瓦木架结构二进式,由前房、天井、后堂组成;娘娘庙为硬山、重檐,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主要建筑,并列三间,墙壁上残留卷云神仙图案,下层为人行通道,类似过街楼形式;杨汜庙结构构造与民居相同,只是没有两侧的厢房,庙内保存两通道光时期功德碑。该建筑为研究清代聚落和建筑特点提供了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敖宗祠
敖宗祠位于竹溪县蒋家堰镇黄石头村,清代建筑。占地面积约384平方米,二进一天井院式布局。前厅、后堂(仅存基址)均面阔三间,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单檐硬山顶,小灰瓦屋面。前厅大门有贴面式砖砌门楼,四柱三间。天井青石板铺成,四周有排水设施。该宗祠的嵴饰及半圆形山墙,很有地方特点,正立面装饰使用了大量的青花瓷镶贴及浮雕艺术,都起到了很好的装饰效果。该宗祠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樟脑洞遗址
樟脑洞遗址位于房县龙滩乡青阳村,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穴生成于下寒武系天河板组灰岩中,在樟脑河东岸,高出河水面约8米。洞口高5米、宽5·5米,洞内面积约35平方米。1986年发掘,出土石器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等2000余件;伴生动物化石有大熊猫、剑齿象、梅氏犀、巨貘、苏门羚、鹿、羊等13种,分属5个目,属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均县苏维埃政府旧址旧址位于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1931年,第一届均县、官山区、吕家河乡三级苏维埃政府设于此。旧址外墙保留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时期的标语。旧址原为泰山庙,建于清道光年间,四合院布局,两进三开间,占地面积130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对研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北省三级革命政权发展史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9、徐大章老屋
徐大章老屋位于郧县五峰乡上塔村,清代建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528平方米,二进三重合院式,均面阔五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单檐硬山屋顶,小青瓦覆顶。石质花窗及格扇门、栏板、斜撑等装饰精美,雕饰有夔龙、蝙蝠及花卉卷草等。徐大章曾任陕西耀州州官。该老屋是一处保存较好的清代州官旧居,富有地域特色,为研究我省传统居住建筑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例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安城古铜矿遗址
安城古铜矿遗址位于郧县安城乡石箱子村,东周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洞穴式矿井。洞口开于山顶和山腰,共三个。山腰两洞相距约200米,与山顶洞口相距约400米。山顶洞口呈正方形,进洞口米处有采矿巷口6个,呈斜坡壮,深约80米,洞穴内高2.5米,宽0.8米;山腰洞深约65米。洞内壁有条状窝壮采挖痕迹与残留铜渣。保存基本完好。(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1、白龙洞遗址
白龙洞古猿人遗址位于安家乡神雾岭。在洞内共发掘8枚猿人牙齿化石和大熊猫、剑齿象、剑齿虎等20多种动物的牙齿、头角、骨骼化石,以及许多60万年前的打制石器。专家认定该遗址早于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秦岭南坡至长江北岸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文明在发掘整理方面的空白。2019年,白龙洞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浪河老街
浪河老街位于丹江口市浪河镇。清代建筑群,建筑面积12870平方米,占地面积8020平方米。街道南北向,长约255米,宽约5米,两侧共有传统民居37栋。砖木结构,抬梁式构架,硬山布瓦顶。墙壁上存有红三军七师革命标语6处。该街是鄂西北现存最为完整的古街之一,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村镇布局及规划思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五批)保护范围:浪河老街迁建复原区规划范围(占地面积10.15亩)。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西、北三面各向外水平延伸22米,南面向外水平延伸18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房县城关镇西街27号。房县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与斗争精神,历史上曾爆发过100多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势力。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房县人民的革命斗争也随着进入了新的阶段。1926年3月,房县籍进步青年李明铨等人,先后在襄阳、武汉等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鄂北特委派李明铨回房县开展地下斗争,1929年3月成立中共房县特区委,李明铨任书记。1931年6月8日,贺龙、邓中夏、柳直荀等率领红3军(原红2军团)主力,攻克房县,与李明铨接上关系,并以各级政治机关为核心,组织大批干部、战士深入各地,开展地方工作。为了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统一领导,在房县成立了以柳直荀为书记的中共鄂西临时分特委。随后,成立了中共房县县委。柳直荀兼任县委书记,李明铨任副书记,召开县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政治任务、党的组织任务、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等决议。在鄂西临时分特委和房县县委领导下,房县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4、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
均郧房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十堰市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1946年6月,均郧房县委、县政府设此,朱正传任县委书记,胡恪恭任县长。同时,鄂西北第三军分区司令部亦设此。旧址原为周家老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25平方米,砖木结构。该旧址是中原突围的重要实物见证。(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5、许明清烈士墓
许明清烈士墓许明清烈士墓位于城关镇北大街走马岗,烈士原名陈玉虹,浙江平湖县人,1946年6月随中原突围部队到竹山县留任为竹山县地下县长,同年10月在房县麦浪坪与-军激战中被俘,后被活埋于走马岗。县政府曾于1966年、1981年两次对烈士墓进行改扩建,并建纪念碑。1983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6、榔梅祠
榔梅祠,全称“榔梅仙翁祠”,在南岩对面。明永乐十年敕建,是当年全山十六座祠庙中最大的一处。相传,静乐国太子-时曾灰心下山,经紫元君点化后,返山复修。经过此处,折梅枝寄予榔树,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开结果。”后果如其言。榔梅果被称为榔梅仙果,为武当山稀有植物,明时曾被列为贡果。地址:十堰市丹江口市武当山景区内类型:道观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开放时间:周一-周日7:30-17:0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武当山景区门票243元已包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石鼓村后山坡遗址
石鼓村后山坡遗址位于丹江口市石鼓镇石鼓村张家营后山坡,旧石器时代遗址。地处石鼓河一级台地,高出河面5-15米。面积约500平方米。在红色砂质黏土中采集有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动物化石有犀牛、猪、鹿、牛等牙齿和碎骨片。石制品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和刮削器等,原料以燧石为主。(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铁山寺宝塔
铁山寺宝塔位于郧西县关防乡铁山寺村。六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琉璃砖塔,现露出地面仅五层,高9.7米,五层以下被淤积泥沙掩埋。现底层边长1.63米,高2.65米,每层檐下用琉璃构件砌成圆柱、额枋和斗拱,每面设壁龛,第三、四层龛内浮雕佛像。塔体逐层内收。塔刹无存。(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乔家院墓群
乔家院墓群东周时期墓群,位于郧县五峰乡肖家河村和东峰村,面积约75万平方米,保存状况较好。曾经发掘,出土许多青铜器,其中不少具有铭文,另有较多陶器、玉器、骨器和石器等珍贵文物。该墓群对于研究汉水上游的历史文化、古麇国和古申国的历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辽瓦店子遗址
辽瓦店子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汉代遗址,位于郧县柳陂镇辽瓦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4米左右,包含物非常丰富,曾经发掘,发现城址、灰坑、墓葬、窑址等众多遗迹,出土大量珍贵文物。该遗址对于研究古代文明起源、南北文化交流和楚文化发展具有很高价值。(第五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