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181、原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丁家祠堂)
原福州市建设山区青年志愿队旧址(蒲边丁家祠堂)位于蓼沿乡蒲边村五七路1号。共一进,占地457.68平方米,建于清代中期,为闽东地区宗祠类建筑。1962年6月16日,福建省建筑工程学校倪希楷、林兆枢等16位知识青年组织成立青年志愿队奔赴蒲边村插队落户,历时13年。该祠为青年志愿队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前半部分回廊、披榭改建成现有双层带外廊的木构楼房。2017年6月,成为青少年理想教育基地。。2018年9月10日公布为连江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四至墙体向外延伸20米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由保护范围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2、贵安朱文公祠
贵安朱文公祠位于潘渡乡贵安村。占地267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为连江仅存的几座朱子祠之一。该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具体时间不详)。现存一清代青石横匾,横书“朱文公祠”,上款“道光岁丁亥仲春吉旦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为未定级文物。。2018年9月10日公布为连江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范围为本体东西南北各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由保护单位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3、北山寨
北山寨位于白云乡北山村后园里1号。由何大瑞始建于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又称“修竹寨”,因纵横交织的村道把竹林围成一个心形图案,故又名“爱心寨”。占地面积184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98平方米,共有房间87间。寨堡坐北朝南,呈“日”字形中轴对称结构,三进布局,正面阔53米,进深75米。寨内正座为双层六扇土木结构,楼廊连贯,四通八达。寨堡对角处修筑两座七八米高的碉楼岗哨。寨内楼上房间与墙体之间暗藏着一道200多米长的狭小通道。寨堡内格扇、斗拱、雀替、窗棂等木刻精美,其中“鲤鱼吐水”、“福禄寿喜”等雕饰栩栩如生、形神兼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4、将军堂
将军堂将军堂位于葛岭镇蒲边村,占地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由过廊、庙墙、天井、回廊、正殿、神龛等组成,主体结构为明代中期建筑物。石木结构的过廊(前村民进出村庄必经之路)与正殿结合的建筑形制,属福建仅有一处;另与观音庙、土地庙、猎神庙、桃源宫形成庙宇群,错落有致的分布属福建所罕见;庙宇群完美掩映在参天古木中属福州地区所没有。将军堂庙宇群是永泰农耕文化、民间宗教信仰现存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附属保护单位:1.桃源宫、2.桃源桥。2016年5月28日,将军堂列入永泰县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后山离筑物屋檐滴水15米处,南至南面排水沟,西至西面排水沟,北至农田,保护面积约2500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5、东金寺
东金寺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45号。从北向南。总占地590平方米。寺正面为福州地区祠庙常见的三门牌楼门墙,中央石库门上方嵌有“东金寺老泗佛”和“重建东金寺”匾额,左右小门额“梵宇”、“禅关”刻石。门内为戏台,雕刻精美,上方有精美的藻井,后檐有反宇。两厢有钟鼓楼。戏台对面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砖砌封火墙。殿内存留部分楹联。木构件雕饰较完整。据说东金寺始建于明天启年间,重建于清咸丰五年(西元1855年)。1988年,东金寺公布为台江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6、三对厝
三对厝位于盖洋乡盖洋村,是郑汝训、郑汝器、郑汝祥三兄弟于清道光庚寅至甲午年间(1830—1834)兴建的三座建筑群的统称。整个建筑群主体结构基本保存。三对厝规模宏大,共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物内石雕、木雕、灰塑、彩绘十分精美,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保护范围:1.汝训厝,东至石铺路,西至郑立天房子,南至农坪,北至农坪。2.汝器厝,东至田,西至石铺路,南至郑尔端厝,北至农坪。3.汝祥厝,东至石铺路,西至铁板寨路,南至农坪,北至铁板寨灌溉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7、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位于白云乡白云村上街,宋至道年间(公元995年—997年)始建为祖厝,后几度毁损,几度修葺。宗祠内保存一些较有价值的文物。2007年4月,黄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旗杆埕邻路,西至后山沿,南至横厝沟,北至横厝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8、宁远庄
宁远庄清乾隆年间张谦费时五年修建的寨堡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110平方米。围墙墙基用花岗岩砌筑,上部的夯土墙上分布有-眼和内宽外窄的观察窗,内墙设有隐通廊。大门为石框门,门楣阴刻楷书“宁远庄”。明间为扛梁式梁架。屋面挡水墙饰有精美的灰塑和彩绘,寨内墙壁上有几十份各级捷报,见证了月洲张氏子弟文风鼎盛。中间大门门楣有生动活泼的凤凰、花卉等灰塑图案。墙堵上写有“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欲不可纵”、“傲不可长”等墨书。内门楣写有“安宅在仁”四个大字,左右对联分别为“欲高门户须为善”、“要好子孙在读书”,都极富哲理且耐人寻味。2014年7月10日,宁远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张进棋后屋沟,西至本厝外墙小路,南至外墙小路,北至外墙小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杜申故居
杜申故居位于霞拔乡霞拔村,始建于宋代,原为“学士府”,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经明、清两朝修缮,后改造为“杜氏宗祠”,留存完好的院落木构框架,具有明、清建筑特色。2007年4月,杜申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公路,西至后山,南至粮站,北至王金佃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九斗庄
九斗庄位于同安镇同安村洋头13号。因占地九斗(九斗稻种)而得名。张明良、张明恪、张明起建于清光绪廿一年(公元1895),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寨堡式建筑,有完整的防御设施。主座二进,第一进大厅之高大,堪称全县之冠。主座为四梁扛井结构。大厅前廊卷棚及梁架用镂雕透雕等工艺雕刻了许多人物花卉等精美图案。门扇上刻有朱熹、陆九渊等宋、明理学大师家教格言,反映出屋主人的浓厚的儒家文化修为。2014年7月10日,九斗庄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邻三升路,北靠羊头崙,东邻张钟灵等厝,西邻张涌泉、张仁心等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1、同安寨
同安寨张昭乾、张昭容建于清咸丰二年(1852)。平面呈方形,寨堡式建筑,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坐东北朝西南。中轴线由前到后依次为:寨门、前廊屋、前天井、门厅、中天井、主座、后天井、后廊屋。寨四面外墙以巨石垒砌而成,环寨墙建有双层廊屋。寨墙高7米,宽3米。门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主座带游廊。中天井,两侧为厢房,左右各二间。廊屋高二层,二层建有环绕全寨防御通道,防御设施齐全。2014年7月10日,同安寨列入永泰县第八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南是同安路,东南邻张善桂等厝,西北邻张子安等厝,东北邻张仰栋等厝。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水尾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盘谷乡水尾村方壶山麓,始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祠内保存了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多种文物。2007年4月,张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方壶山麓,西、南至方壶山公路,北至雁塔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同安张氏宗祠
张氏宗祠位于同安镇同安村,始建于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其设计及建筑工艺独具匠心。2003年10日入选《中国名祠汇编》。2007年4月,张氏宗祠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后山,西至大路,南至山60米,北至高岭厝路6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张元干故居
张元干故居位于城关镇登高路。张元干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因张家世代屡中科举,遂名世科里。现保存明、清不同时期的三落建筑。该组建筑木雕构件精美,保存较好,具有较高的人文、历史、建筑价值。2007年4月,张元干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保护范围:东至旧厝,西至照墙,南至赛芳民房,北至国信民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湖郑氏宗祠)
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东湖郑氏宗祠)位于东湖镇东湖村正门路。坐西朝东,占地1250平方米,共三进。始建于元末明初,经历代维修,现存为清代中期建筑。东湖村为革命基点村,该祠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湖乡苏维埃政府驻地。1931年10月邓子恢在该祠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发动“二五”减租减息运动,并成立东湖农会。1933年在该祠成立东湖乡苏维埃政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登记为未定级文物。2018年9月10日公布为连江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南至郑瑞长、黄孝勇房子(合墙),北至小路3米,东至小路15米,西至小路3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104国道西侧,西至学校西侧小路,南北侧保护范围各外扩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6、九座寺
九座寺位于同安镇西安村,始建于唐代,宋绍兴五年(1135)和清嘉庆四年(1799)重建。土木结构,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约1879平方米。由山门、前殿、大殿组成。寺内遗存丰富,有宋元祐、绍兴年间石构多件。大殿墙上还有“雁湖居士”四幅壁画。原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苏维埃主席杨道民,紫山兵败后,曾在九座寺得到村民与僧众的掩护与救治,是我县一处重要的红色文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197、长乐太平桥
长乐太平桥位于长乐市区东关的汾阳溪上,始建于唐代,明代、清代两次塌毁,毁后均得以重建。桥身长8米,阔5米,桥畔有记录造桥的明碑1块、清碑2块。现为长乐市级文保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闽安龙门摩崖石刻
闽安龙门摩崖石刻位于马尾区龙腰山东麓国道104旁,摩崖石刻高2米,宽1.1米,“龙门”二字纵行楷书镌刻,字高0.86米,宽0.76米。相传系朱熹为祀大禹疏河决江凿龙门而刻。龙门石刻右侧有赵与滂诗刻、无名氏题记。2020年1月2日,闽安龙门摩崖石刻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石刻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黄檗山万福寺
唐贞元五年(西元789年),莆田人正干从六祖慧能处学禅得法回闽,师父临别赠语“遇苦即止”。正干路经黄檗山,见山川灵秀,因悟“黄檗味苦”,便开山结茅,募缘建寺,名“般若堂”。贞元八年(西元792年),又于堂之东向增辟院落,禅寺粗具规模,朝廷赐名为“建福禅寺”,俗称“黄檗寺”。唐德宗时(西元779-805年),赐额为“万福禅寺”。寺成数十年,剃度一僧希运。希运后得百丈山怀海禅师衣钵,成就一代名僧。开成年间,希运住持宜丰鹫峰,将鹫峰改名为黄檗山,以纪念福清黄檗山,故此后有“天下两黄檗”之说。苏辙、黄庭坚、王应麟、赵师秀、刘克庄等著名文学家先后来到宜丰黄檗山,并留下了许多诗赞为后世所传诵。后希运弟子义玄创建临济宗。明中叶,万福寺毁于兵燹。崇祯十年(西元1637年),僧隐元修复,成为三进五殿的大寺,当时著名文人黄道周、张瑞图、范爵等与寺僧来往密切。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隐元转住他寺,直到隆武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东际桥
东际桥位于福州鼓山乡下院,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及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曹学全重修。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全长5.1米,面宽4.5米,高2米,桥上原设亭,已毁,仅存8根石方柱立于桥面两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