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321、路通桥
路通桥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桥北有清道光乙丑(1829)修桥碑记一方。高2.76米,宽0.83米,厚0.17米。碑额横书:“路通古迹”,碑文有:“路通桥道建囗唐太宗贞观年间经程国公口建造”。路通桥历史悠久,经历唐、宋、清历代兴修,是古代桥梁修建史的实物见证,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传说这桥原是当年唐朝程咬金元帅来福州时所建。桥虽然不长,但站在桥头看不到桥尾,因为路通桥是拱桥,桥中间拱起来了。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2、汤院驿道
汤院驿道位于闽侯县白沙镇汤院村,年代为宋。简介:汤院原为雪峰崇圣禅寺廨院,为闽中郡西晋京官路水、陆转运驿铺。始建于唐代,现存北宋温泉汤池2口,花岗岩块石砌筑,平面呈圆形,径约3米、深约1.2米。附近有关于温泉的程师孟隶字题刻、吕惠卿楷书题刻、汤院住持楷书题刻等摩崖多处。题刻系宋代名人游览汤院温泉所留,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2013年,汤院驿道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汤池、摩崖题刻为中心各外延30米,驿道两旁各外延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3、黄培松故居
黄培松故居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次间做大敞厅。建筑用材粗大,用材讲究,雕工精美。黄培松,字菊三,清末武状元,曾在广东、福建任职。保护范围:四周围墙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黄培松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4、姬岩摩崖石刻
姬岩摩崖石刻位于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年代为宋—清。简介:保存有宋朝礼部侍郎陈旸,明朝翰林院编修黄文焕,明代闽中三才子曹学佺、谢肇淛、徐渤,清代诗人黄任,清光绪年间状元王仁堪等历代名人题刻。如曹学佺“来天台”石刻、谢肇淛“古鸡岩”石碑,黄任“鬟翠楼”石刻等。2013年,姬岩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三亭路口,西至后山小路,南至仙公楼岩下龙头泉,北至通往白岩横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5、闇亭禅寺
闇亭禅寺位于永泰县盖洋乡赤岭村,年代为清。简介: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此后多次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896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依山而筑,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空坪、水井、照壁、钟鼓楼、大殿、天井、后殿。两侧有经堂、膳房、僧居、储藏室等。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柱,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歇山顶。保护范围:寺庙群四周边界各向外延伸50米。2018年,闇亭禅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6、盖洋三对厝
盖洋三对厝位于永泰县盖洋乡盖洋村,年代为清。简介:三对厝为郑汝器、郑汝训、郑汝诚三兄弟所建,分别为庆园厝、祥园厝、隆园厝。庆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1902平方米,总面阔54.3米,总进深38.1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祥园厝始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占地面积约2232.5平方米,总面阔59米,总进深41.5米,堂横式格局。由厝前石铺通道、矮围墙及照壁、风水门庭、书院、内风水门庭、内空坪、正堂、厢房、双护厝及书斋、后轩、后楼等组成。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计200多间。由厝前石铺通道、牛刀石椭圆形放生池、旱门、空坪、排房及下堂、插屏门、天井厢房、正堂、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7、下坂厝
下坂厝位于永泰县下坂村下坂20号,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1736-1820),坐西朝东,前临东坡溪,规模宏大,四周围墙围合,中轴线上由前及后依次有前坪、前厅、中天井及厢房、大厅、化胎等,中轴建筑左右两侧原各有两列横屋,左侧横屋以外拓为花园,今右二横屋已无存,现存建筑通面阔约106.95米、通进深约57.25米,占地面积约5220平方米。保护范围:东至东坡渠,西至后围墙外10米,南至本厝小路外10米,北至村水泥路。2018年,下坂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8、下车碓厝
下车碓厝位于永泰县嵩口镇月阙村,年代为清。简介:由敦仁堂、静远堂前后两座建筑组成,通面阔约55.3米、通进深约59.15米,总占地面积约2315平方米。敦仁堂建于清咸丰至同治年间(1851-1874),俗称旧厝,占地面积1505平方米;静远堂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1875-1908),俗称新厝,占地面积810平方米。两栋建筑之间高墙分隔、墙门相通,朝向相背,敦仁堂坐东朝西,静远堂则坐西朝东,平面均为不规则形,四周夯土墙围合。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下车碓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29、垅口祖厝
垅口祖厝位于永泰县嵩口镇中山村,年代为清。简介:坐西向东,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前坪及左、右两个单进合院组成。左合院为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的垅口厝,右合院为建于清嘉庆年间(1736-1820)的和也厝,通面阔约62.85米、通进深约43.85米,占地面积约2540平方米。在主体建筑前右侧分布有外门楼、书斋、鹤形路等。垅口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七柱,和也厝主厅面阔七间,进深九柱,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保护范围:东至鹤形路,西至拔魁厝外墙,南至和也厝公沟,北至林开荣园地。2018年,垅口祖厝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0、谷贻堂
谷贻堂位于永泰县霞拔乡锦安村,年代为清。谷贻堂由黄孟钢始建于庆咸丰十年(1860年),正座七开间,两边双过水,双间横厝,下有书院、下座回照。占地面积1727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谷贻堂厅内木雕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屋脊多重龙舌燕尾翘直刺天穹,女儿墙处泥塑彩绘色彩艳丽。大门构造别具匠心,单开门就是一个“才”字,把门关上就是一个“本”字,寓意“开门迎财,关门见本”。建房主人曾学得赣州风水术,因此在建宅时极为考究风水。此厝地其势金水,其象为凤,其形为凤浴金盆。但房前隔一溪,土星横案逼压,有捶胸之感,恐二房受损,因此主屋前作一横屋围墙,补救二房。厅两边书院廊架木梯,将屋宇化成水车,木梯化成水车轮,人从木梯上走动,咚咚作响似水车轮转动,抽水不止,补救财气,永不衰竭。谷贻堂建成后,其家丁财秀大发。黄孟钢当时租田遍布霞拔东洋及同安等多个乡镇,仅山茶油就装满二三十个大小油楻,俚语:上和出水流,到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1、赤岸铳楼群
赤岸铳楼群位于永泰县丹云乡赤岸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建于清代、民国,由四座面积约100多平方米的三层土木结构小土堡组成,分别名为扁店铳楼、前店铳楼、祥林店铳楼、则水店铳楼。四个铳楼依溪而建,互相犄角成守望之势,是当地百姓在土匪犯乱年代的避难之所。均为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层门厅兼楼道、厨房、杂物间、或店面,二层住房,三层粮仓、储藏间。二层和三层楼梁直接插入四周夯土墙上,屋架几乎采用雷公柱支撑,用粗大的木料作檐檩,挑起整个屋面。设碉式角楼,墙体上针对性安置斗式条窗和竹制-孔。保护范围:各单体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2、烟台山约翰堂
烟台山约翰堂位于仓山区乐群路22号,英文名圣约翰堂(St.John‘sChurch),因以石砌筑,俗称“石厝教堂”。该建筑是英国圣公会于清咸丰六年(1856)为英国侨民修建的一座哥特式石头教堂,由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1862年落成。1990年代起被海军占用作为印刷厂。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12年5月完成修缮。2018年以“烟台山约翰堂”名义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厝教堂于咸丰六年(西元1856年)由侨居福州的英国侨民集资筹建,并得到英国领事馆的帮助,于咸丰八年(西元1858年)聘请香港土木工程师T.L.Walker设计,由本地建筑队施工,同治元年(西元1862年)落成。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会议记录显示,原本侨民打算利用建设教堂的余款,在南侧隔乐群楼相对兴建一座两层的牧师住宅,最后却因故没有建成。根据福州领事卫京生(F.E.Wilkinson)的回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3、陈绍宽故居
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年代为民国。简介:民国十年(1921)陈父伊犁主持兴建,1960年重修。陈绍宽退出国民党海军后,一直居于此。故居为三进合院式民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754平方米。一进为门房立面做拱券门窗,女墙,立面墙体刷海军蓝。二进设前天井、披榭、主厅。三进设天井、披榭、后罩房。主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马鞍山墙。明间厅堂内条石铺地。花格门窗上雕有“周公六行、管子四维”“世守共和、家传孝友”等字。西侧有花园,园中设凉亭、假山、鱼池等。陈绍宽(1889-1969),字厚甫,闽县(今福州)人,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后被选送英国留学,历任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策动海军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福建省副省长等职。2018年,陈绍宽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4、河口万寿桥
河口万寿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万寿路11号的河道上,横跨东西两岸。一称尚公桥。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霈所建。明清琉球国进贡船均在此停泊上岸,为进贡厂遗址的标志,是中琉关系重要史迹之一。东通前屿、后屿和鼓山等13乡,西连台江一带。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呈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全长34.90米,宽3.00米。二墩三孔,墩船形,桥东西各有石阶10级,桥面有望柱、栏版,桥两端各有石狮子两只,并有鼓山方丈道霈撰书《河口万寿桥记》碑一方,碑清康熙九年(1670)立,黑页岩质,圆首,高1.94米,宽0.98米,厚0.075米,楷书竖刻,计27行,字径0.045米。记述建桥始末和捐资人姓名,中刻“靖南王耿”(即清初三藩之一的耿精忠)字样,现此碑已移往于山天君殿西侧碑廊。桥西约20米有万寿庵,穿斗式(火燄山按:应该是抬梁式)木结构,双坡顶,占地面积280平方米。庵内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5、吉庇巷谢家祠
吉庇巷谢家祠位于三坊七巷东南侧,南临安泰河,东靠八一七路,处于吉庇路中段。中轴线坐北朝南,建筑初建于明代,清末时为谢氏人家祠堂。由临街的石门框入门头房,门头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明间北侧设青石门框入一进。一进前天井三面环廊,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构架,硬山顶,轩廊顶部无卷棚饰顶,结构简捷,檩下插拱承托方斗,明代的特征较浓;后天井两侧为披榭,中开石门框入二进。二、三进结构与一进相仿。倒朝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后临塔巷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25平方米。前后四进,前为浅面厅,进青石框大门为主座。大门框精制,楣上一对青石门簪,明代规制,全市少有。主体建筑用材硕大,三面环廊,当中天井,全用条石铺砌;墙檐下灰塑“八仙过海”、“双狮戏球”等图饰;花厅小巧玲珑,古为书斋。后墙与宫巷相邻。祠内另发现两面“武魁”牌匾。据谢家后裔回忆,谢家祠内第一进中堂供先贤谢安,后堂供谢灵运,原有楹联:“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6、星安桥
星安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双杭街道星河巷。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1786年)、清嘉庆十年(西元1805年)、光绪十六年(西元1890年)、宣统二年(西元1910年)和民国l4年(公元1925年)多次重修。石构,二墩三孔,不等跨,墩船形,桥长100米,跨长18米,宽2.1米,已淤塞两孔,桥梁二侧石板有“乾隆丙午新建”、“嘉庆乙丑年重修”、“垂裕堂张重修憔善社监督”等题刻。周围环境破坏较严重。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星安桥曾经是福州著名的“南台十景”之“三桥渔火”中的一桥。据传,当年星安桥是入福州城的重要通道之一。古时从仓前山龙潭角搭渡过闽江,在苍霞洲渡头上岸,星安桥是入城通往陆路的唯一通道,上龙岭顶,分路入城,或西去洪塘。那时候,三桥周围聚居了无数的渔民。夜晚,从桥上远眺,万家渔火闪烁,水天相照。明代有诗人写诗赞道:“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部帆樯近半牛。”可见,当年这里的夜晚景致美不胜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7、蒲边桃源宫、桥
蒲边桃源宫、桥位于永泰县葛岭镇蒲边村水尾。桃源宫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和同治年间,占地面积396.6平方米,建筑面积435.6平方米,由清乾隆石桥、高护坡、建宫碑刻、檐廊、宫门、戏台、观楼、天井、正殿等组成。桃源桥位于桃源宫正前方,东北至西南走向,为单孔石拱桥,建于清乾隆年间。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8、连江厦园里孙察院故居
连江厦园里孙察院故居位于连江县凤城镇西北街八一六西路北侧,为一座明代中早期民居,根据孙氏族谱记载,该宅邸应建于明洪熙至宣德年间,为福州地区最早民居建筑之一。厦园里原有四进,今仅存二、三进,第一进门厅在50年代修路时拆除,第四进花园在抗战时期被日飞机炸毁。二进院落由前廊、左右撇舍及主座构成,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九柱,穿斗与抬梁混合结构。三进主座亦为面阔五间、进深九柱,全穿斗结构。厦园里建筑规模与用材之大,极为罕见,为福州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座早期民居,文物与历史价值极高。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39、林如楚故居
林如楚故居,俗称尾衙,是水西林主街最后的一落,是林春泽长孙林如楚的故居,也称为“且闲堂”。林如楚(1543-1623),字道茂,号碧麓,福建候官县(今福建福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授刑部主事。曾督学广东,好贤能,得士甚多。官终工部尚书。万历四十七年(1619)五月致仕。天启三年卒,年八十一。有《碧麓堂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40、隆园厝
隆园厝建于清嘉庆十年至二十年(1805-1815),占地面积约3588.6平方米,总面阔79.8米,总进深34.1米,堂横式格局,大小房间计200多间。由厝前石铺通道、牛刀石椭圆形放生池、旱门、空坪、排房及下堂、插屏门、天井厢房、正堂、护厝、书院、牛栏等组成。2018年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