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旅游
福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水南塔、龙山祝圣宝塔
水南塔、龙山祝圣宝塔位于县城南门外音西镇水南村,塔周长14.8米,高22米,座径约5.4米。用花岗石垒砌而成,仿楼阁式,七层八角。塔腹系直筒式,一至三层,石级呈螺旋状,盘旋而上,古朴庄重,属北宋建筑风格;四至七层,双向开方形门,塔内曲尺形石阶直达塔顶,属明代建筑风格。现在龙首昂、塔檐、佛像等石刻大部分已损坏。据《福清县志》载,塔始建于北宋宣和元年(1119),由居士林庚舍地兴建。南宋建炎三年(1129)遭大风,谯门与塔同坏,仅存七级。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由黄姓鸠金续之,七年始成,后又毁。明代重修。塔下四层为宋代建筑,上三层为明代建筑。1933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屿阮公祠
前屿阮公祠在福州东郊鼓山镇前屿村,祀晋安郡太宁(守?)阮弥之。祠坐南向北,土木结构,前后二进,由门房、回廊、大厅、前后天井组成,占地面积575平方米。门墙洞开三门,中门横额楷书:“乾隆旨重建忠惠阮公祠。”一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两边设风火墙,厅前原悬有“闽瓯师表”横匾。二进大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斗拱雕花,装饰华丽,厅前置游廊,两边设风火墙。阮弥之,江左人,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任晋安郡太守,治郡间“倡文明、正风俗、振士风”,有善政。后因忧仿国事病故,溢忠惠,赐祭葬。郡人在乌石山南麓建阮公祠,望其像以祭祀。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牛山磴道遗址
牛山磴道遗址[鼓山镇牛坑村东·宋代·区文物保护单位]在牛山村与牛山顶飞炉庙之间一块长宽各90多米的巨岩上凿成。磴道79级,长94米,宽1.1米左右。每级高0.06-0.15米,进深0.35-3米。山顶石阶边有摩崖石刻记载:政和五年(1115)邑人萧邻为“使船工父母乞保平安,各延景福”而开此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柏苍家族
郭柏苍家族墓系郭柏苍历时40年营造的家族墓,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东向西,由四座大墓和若干小坟组成。葬郭柏苍祖孙五代人及其岳父母,计50多人。四座大墓面阔70米,进深28米。其中北侧的三座大墓连为一体,三合土夯筑,五级墓坪,墓前立石人、石虎、石马、石羊。石人背刻:“郭氏墓道,同治五年立。”墓坪前巨岩上有郭柏苍于道光庚戌年(1850)记林则徐、李惺游览升山而题的摩崖石刻。南侧一大墓,三合土夯筑,三级墓坪。墓前立石人、石虎、石马、石羊。石人背刻:“郭氏墓道,庚辰年造”。[洪山镇马鞍村北·清光绪十六年(1890)·区文物保护单位]郭柏苍(1815-18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闽安龙门摩崖石刻
闽安龙门摩崖石刻位于马尾区龙腰山东麓国道104旁,摩崖石刻高2米,宽1.1米,“龙门”二字纵行楷书镌刻,字高0.86米,宽0.76米。相传系朱熹为祀大禹疏河决江凿龙门而刻。龙门石刻右侧有赵与滂诗刻、无名氏题记。2020年1月2日,闽安龙门摩崖石刻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石刻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港林森故居
凤港林森故居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凤港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林森高祖林国仕(字用厂)修建,瓦椽架于七星壑上。“据村里的乡贤说,林森出生时老屋已基本濒临倒塌,林森之后曾经多次回乡,但是他每次回乡,都以关抚民生为先,不但修道铺路,还兴办了4所中小学,编修了淘江林氏族谱,却无暇顾及修葺自家陈年老宅,以至老宅年久失修,于20世纪50年代故居毁坏。”上世纪90年代,乡亲自发筹资,在原址附近依照原貌建成故居。1989年,林森故居被列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浦石塔
林浦石塔位于仓山区城门的林浦村绍岐御码头旁,建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为花岗石砌造的实心楼阁式塔,高约7.5米。该塔是闽江水运的航标塔,见证了闽江航道往昔的繁荣。1986年公布为区级文保单位。花岗石砌造,实心仿楼阁式,高约七米半,底座周长八米,塔壁均浮雕佛翕、佛像,塔檐刻瓦当,滴水翅角,塔刹为半圆形复钵状,造型古朴典雅,具有宋代风格。石塔下有须弥座,须弥座身上有铭文:“绍熙四年仲(春夏秋冬?)重修”,保存较好。现须弥座被埋于地面之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时范第宅
陈时范第宅位于古槐镇井门村天马山之麓,星溪之畔,俗称陈厝里。宅第始建于明代中叶,清代重修,坐东南向西北,当时称布政使陈时范府第。木构,面宽七间,三进,俗称“八扇七”,前埕照墙至大门深4.3米,整座进深75.52米,宽21.10米,建筑总面积达1619.80平方米,是一座深宅大院,原貌基本完好。1987年陈时范后裔、台胞陈信维先生出资重修故居,1998年列为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陈时范,字敷畴,六都(今古槐镇井门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曾任四川夔州知府,云南布政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杭路曾氏祠堂
下杭路曾氏祠堂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96号,该地原为王莲莲丈夫郑诚家族所有,后售予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曾文乾。曾购房后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曾氏祠堂,为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后被攀附为曾巩后裔祠堂。该曾氏家族,原是从长乐感恩村迁来。祠堂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坐北向南,原有两进,首进临街为商行形式,以供出租。二进为祠堂正座,依次有门厅、回廊、祠厅,祠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架,周围用封火山墙。大木架横梁跨度大,石柱题刻楹联多处。门墙上有“南丰衍派”、“出孝”、“入娣”等横额石匾。保存较好。沿街建筑东侧另有一侧落,首进为一专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福山房
光福山房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原来大院四面围墙,大门坐东朝西,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六扇五”。在第二进后园建造一座形似雄狮的假山,称为“狮山”;周围有鱼池、八角亭、拜月台、仙人洞等。“狮山”张口露齿,雄视眈眈;西侧仙人洞一股“仙气”;山下鱼池、泉眼多处,旱涝不变,始终保持七、八成池水,雅称“天池”。原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仙塔街48-50号,始建于明末,系口译《茶花女》第一人王寿昌的故居、也是清末民初福州名人、才女吟诗作画之所。原大院四面围墙,大门坐东朝西,前后三进,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六扇五”;第二进后园有一座形似雄狮的假山,称为“狮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源寨
溪源寨位于闽侯县鸿尾乡溪源村,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坐西南朝东北,占地约6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前后三进,有门楼、前天井、前座、中天井、主座、后天井、0-等,两侧有护厝;周以寨墙,底层用青石垒砌,高约4米,总高约6米;左前、右后各有一座炮楼。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七柱,规模宏大,装饰精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亭庵四角亭
茶亭庵四角亭原位于台江区茶亭街茶亭小学门口,推测为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茶亭庵遗构,木构。2007年茶亭街拆迁时被落架移入汀州会馆保存。庵始建于明代,庵内设有戏坪、左右酒楼。殿内供奉钟、康、刘、史、赵武帝。楼上有公益社,是旧时乡绅聚会的场所。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茶亭各手工业会募捐重修。1980年代茶亭街改造时,将四角亭盖在茶亭小学门口。2006年茶亭街拆迁,茶亭庵被台江区文物部门拆下,暂存于台江汀州会馆内。政府部门在茶亭街拆迁时曾经承诺茶亭街建好后将四角亭复建,但茶亭街建成许多年后,在媒体多次报道下,四角亭依然未能复建,此为政府部门公信力欠账之一。2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胪雷前桥
胪雷前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胪雷村,建于宋代。石构平梁桥,南北走向,单孔,桥面由两条长5.9米,宽2.8,厚0.34米的跨溪而建,石梁上刻有“甘泉院僧义修造桥一所宋庆历四年(1044年)中元癸次四月十五日题”。保存完好。1986年列为福州郊区文物保护单位。前桥所在河道毁于2013年底到2014年初。大约2014年下半年,前桥被向西南方向迁移约60米,原址建起高层楼房,现址位于小区边缘绿地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公俊墓
赵公俊墓在竹屿村池墩,建造于宋代。据载,赵公俊是赵匡胤四弟赵匡美六代孙,官至两淮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赠昌国公,相传为赵氏入闽始祖。墓基深埋地下,墓前尚存石人石兽,墓后还有两株古榕为附属文物,如两把巨伞,忠实地守护着古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古文昌阁
盘古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1998年重修。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360多平方米。土木结构。平面由门厅、天井(两侧厢房)及0-组成。阁六角三层,攒尖顶。底屋子面阔三间,进深七柱,抬梁减柱造。供奉文昌大帝、大王公、大王母、土地公等。为当地群众一处极为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浦泰山宫
林浦泰山宫年代:清座落地点: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濂江村简介:南宋德祐二年(1276),南逃的宋端宗曾以此作为行宫。清代重修。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占地面积1694平方米,西偏南10度。由门亭、将军殿、大殿、厢楼、戏台等组成。歇山顶,门亭建在高台上,两旁砌台阶,亭顶藻井华丽,饰有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图案。大殿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前有戏台,左右看楼。左侧为总管庙,右侧为天后宫。泰山宫祀泰山(南宋皇帝)及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等名臣。庙两侧有辕门,庙前有埕,周以石围栏,栏柱刻有元代纪年。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仙造像
石仙造像位于福清市龙田镇福庐山公园内,明代道教石刻造像。高3.15米、宽4.06米、厚2.8米。石仙屈膝盘坐,袒腹含笑。右手做拊耳状,意为“耳听北方之消息”。福庐山自古为福清名山。曾先后辟有72景,加上紧邻的灵岩山36景,合计108景,但大部分毁于“文革”。石仙造像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形神兼备,唯妙唯肖,为福庐山重要一景,亦堪称石雕艺术珍品。当地人相传,只要用石头敲击石仙的腹部,便可飞黄腾达、日进万金,于是不少人前往仿效,以致其腹部早已千疮百孔、伤痕累累。1999年3月,福清市人民政府将石仙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石登文道码头
文石登文道码头位于长乐区潭头镇文石村,登文道码头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明万历、清乾隆、光绪几度重修。登文道是明清时期长乐重要的码头渡口,是长乐学子进京考试的必经之路,也是长乐商客出远洋的始发地。登文道坐北向南,伸入江中,长百余米,每块条石长4米,宽1米,现存条石16块。登文道码头是研究长乐古代交通史、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载体。2020年1月2日,文石登文道码头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附属文物文石天妃庙始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清代重修,现仅存两堵残垣,庙墙嵌郭汝霖、肖崇世所撰《重修文石庙碑记》,共二通。据《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龟山营寨遗址
龟山营寨遗址位于平潭县北厝镇三十六脚湖大龟山上,占地范围约6800平方米,为块石、乱毛石垒砌寨垣,计有里、中、外三层。每层等高差约1.50米。里层半环状,背山临海,直径20余米,残长40余米,残高1.50米。由里层外扩8米多为中层,呈半环状,残长60余米,残高1.0-1.5米。由中层寨垣外扩12米多为外层,依山势环绕,残长100余米,残高1~1.5米。明末水军都督周鹤芝据守海坛抗清时所筑。城成不久,海坛岛被清兵攻陷,周鹤芝下落不明。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西元1661年)满清颁布了“迁海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所有村落庐舍俱毁,桃花寨可能即毁于此时。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仁堪故居
王仁堪故居为王仁堪祖父王庆云(原清工部尚书)旧居,旧称“尚书第”,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建,清道光、同治年间重修。王仁堪出生于此,王仁堪中状元后,人们称此处为“状元府”。故居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呈曲尺形,周以封火墙。故居东面为王氏祠堂,坐北朝南,单进,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柱脚,双坡屋顶,四面封火墙。原为王氏先世“西清王”的“荆花馆”。清道光9年,王庆云中进士后,将“荆花馆”改为祠堂。1991年市人民政府挂牌保护。祖居前门坐北朝南,后门位于孝义巷坐西朝东,成曲尺形。主体建筑共三进,一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