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文物古迹介绍
赵彦庄龙王庙
赵彦庄龙王庙(第五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大同市新荣区花园屯乡赵彦庄村南部赵彦庄龙王庙坐北朝南,现仅存戏台、正殿均为清代建筑,庙院东西长16.4米,南北宽34.2米,占地面积约56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五椽,梁架为单步梁对五架梁通檐前后用三柱,前一间为敞廊,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殿内两山墙及后檐墙均存清代壁画,面积约32平方米,现明次间装修不存。戏台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筒板布瓦顶;前出抱厦面阔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卷棚筒板布瓦顶;戏台梁架结构为前四架梁对后四架梁,通檐用三柱,属于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式建筑,现内檐装修不存。赵彦庄龙王庙建筑为清代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家庄遗址
吉家庄遗址吉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大同市吉家庄乡吉家庄村东南约0.5公里吉家庄村南临殿山北麓,桑干河南岸。遗址位于桑干河二级阶地上,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大部分现为农田耕地,属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地面残存遗物非常丰富,东北部有曲曲折折的小沟,从断层可以看到灰坑和灰层。灰层厚达2.5米至3米左右,遗物数量不少,未发掘。根据地面的遗留物辨认,初步认为:遗址中的陶器质料主要是夹砂陶、泥质陶两种。大部分为灰陶,还有一些红陶和黑红相间的彩陶。陶器上的纹饰主要有粗绳纹、细绳纹、磨断绳纹、兰纹、弦纹及素面纹。器型有:大口瓮、罐、盆、石锛、石斧、石杵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山寺塔
觉山寺砖塔共分为塔座和塔身两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砖雕,金刚力士威武雄壮,歌舞伎乐动作优美;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塔内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三十里的悬钟山之中,悬钟山也称觉山。溏河奔流于寺前,觉山屏障于后,寺外群山环绕,寺内古树参天,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殿宇巍峨景-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大小禅院有134间,并位于三条轴线之上,显得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寺庙内的佛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楞严寺
楞严寺,位于左云县城东南隅最高处,全寺五进院落,坐北向南,占地7000平方米。该寺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于正统、弘治等年间有过六次扩建和重修,至今部分建筑保存较好。楞严寺音乐是当时寺庙音乐的经典,音乐中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等印度和西域的佛曲,由楞严寺僧人采用本地民间乐曲,吸纳西域、印度的佛曲及中原地区的音乐演奏手法创作而成。其音乐系寺庙音乐的北方系统,属北方系统东西两路流派的东路。由于起调深沉、曲调古老而优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有管子、笙、手鼓、锣、引磬、铞、钹等11种。现记载有楞严寺音乐歌赞10曲,楞严寺音乐吹腔28曲。据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浑源县荆庄乡荆庄村原名大云禅寺。据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浑源县志》载:“大云寺旧志大云禅寺二,一在城西南四十里龙山为上院,一在城西荆庄为下院,胥元魏时建”,由此可知大云寺的创建年代应在北魏后期。寺院原规模宏敞,现仅存大雄宝殿三楹,为金代遗构。元、明、清均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共由三进院落组成。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殿前设小型月台。檐下斗栱古朴,明间设补间铺作两朵,次间补间铺作一朵,与柱头铺作形制相同,皆四铺作单抄计心造。殿内采用减柱造。梁架结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文庙
文庙(第三批省保)时代:明、清地址:大同市城内东南隅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即元魏中学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学,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这里所谓府学即今日之文庙。文庙原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现大多已塌毁,仅存大成殿、过殿、东配殿和西配殿。大成殿是文庙主要建筑,坐北朝南,为明代所建。建筑置于月台上,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六铺作,每间两朵。转角斗栱繁缛复杂,柱网排列为减柱做法。大殿前的月台四周有石栏围绕,栏杆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房寺塔
禅房寺塔禅房寺塔(第六批国保)时代:辽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丈人峰顶上砖塔系禅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禅房寺砖塔。《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塔为六角七级,高约15米,实心砖石结构。塔坐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形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莲瓣。再上面为束腰,雕有莲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的浮雕一幅、莲珠束腰两层。塔座以上是仿木结构的砖砌塔身,塔身斗栱、角栱均为磨砖镶砌。第二层塔壁每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羊古城
白羊古城位于左云县城东4公里处,109国道从城内穿过,属左云县乃至大同市境内最早最古老的城廓。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城是春秋时期的游牧民族北狄白羊族所筑,因而称白羊城,是当时白羊部落的指挥中心。同时期的白登山也因北狄白羊族所居而起名。白羊城东西长6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18万平方米。左云汉代称武州塞,该城到汉元帝之年(公元前33年)重修后改成武州城,传说昭君出塞最后一站住在这里,然后经五路山走出武州塞。该城明洪武四年(1371)后,先后为大同都卫、大同行都指挥使司、镇朔卫驻地。明以前,古城始终为北方重镇。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冲刷,现在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之间的梨益沟西岸,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1974年首次发现,1976年开始,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发掘。遗址内出土有人类化石20余件,石制品万余件以及大量的骨角器和哺乳动物化石。石器具有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以石球数量众多为其特色。经测量,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年代约为距今10万年,后被称为“许家窑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也是旧石器文化的标尺性地点。“许家窑人”的发现,弥补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与旧石器时代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墓群
古城墓群古城墓群(第二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左云县城东北5公里三里屯乡后八里村东南1公里处汉墓群距汉代武州古城(王莽时为恒州)相距只有1公里,可能为当时官吏的墓群。古城墓区范围包括六处:(1)古城墓,现存地面无封土。(2)后八里汉墓群,现存地面无封土。(3)双官屯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4)云西堡汉墓,现存地面无封土。(5)旧高山汉墓,地面封土堆一个。(6)乔家窑汉墓群,地面封土堆三个。在六处汉墓群之间分散有许多汉墓,但地面封土堆很少。在兴修水利工程时,曾发现1座汉代砖室墓,墓0土了2件灰色陶罐,素面,高约17厘米。在古城村中的废墟中发现有许多汉代的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浑源永安寺
浑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原有规模宏大,现后部已毁。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存山门、0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配殿。传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础上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规范,建筑表现了金代风格。殿内明间增设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内四壁绘满水陆画,人物分层布列,色泽基本完好,绘有儒、释、道三教人物八百余。浑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积的壁画,为研究民间对儒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国保)时代:唐地址: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石像冢始建于唐天宝十年,史志记载原有石像冢60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石像冢群遗址。199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3座。每座石像冢外形呈土石墓状,占地约20平方米,冢高3-4米,周长约30米。冢穴内石佛按1一2层封藏,佛象多少不一,少则30尊,多则50尊。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方山陵墓
看点: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介绍:位于大同城北25公里处,与长城相邻。四周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觉山寺砖塔
觉山寺砖塔(第五批国保)时代:辽地址:灵丘县城东南14公里的笔架山西侧又名普照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辽大安五年(1089年)重建。明、清时期均有修葺。现存砖塔为辽代原构,余皆为明清所建。寺院建筑依山就势,坐北朝南,南北长38米,东西宽24.4米,占地面积927.2平方米。寺院建在三条轴线之上,由三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钟鼓楼、天王殿、韦驮殿、大雄宝殿;东轴线为魁星阁、碑亭、梆点楼、金刚殿、弥勒殿;西轴线为文昌阁、砖塔、藏经楼、罗汉殿、贵真殿等建筑。砖塔建于西轴线前院中部,为觉山寺主体建筑,建于辽大安六年(1090年),为国内保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福山汉墓群
千福山汉墓群千福山汉墓群(第四批省保)时代:汉地址:广灵县城西2.5公里千福山南麓为汉代聚族而葬之墓群。位于千福山南麓坡地之上,墓群南低北高依山而葬。明显暴露地表上的封土堆有9冢,民间俗称“谎粮堆”。墓群占地面积约333000平方米,南北向排列,东西向并穴。其中1、2号和3、5号墓封土直径为30至35米,高15至20米;另5冢直径为17至20米,高14至17米。保存尚好。1984年清理两座砖室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楼、壶、罐、案、勺、盘、人佣、猪俑和部分铁器、铜镜、钱币等。1988年清理一座石圹木椁墓葬,出土器物有铜鼎、洗、鑑、镜勺、骰、鎏金弩机和少量陶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界庄遗址
界庄遗址界庄遗址地处浑源县城东南18公里界庄村西南。窑址现存面积约1万平方米,堆积厚约2米左右。窑址区已被民居蚕食。1997年试掘。文化面貌比较单纯,全部为中晚唐遗物。器型有碗、钵、瓶、罐、盏托、注子、炉、研磨器、玩具等。釉色有白、青、黑、三彩、绿釉5种,还有绞胎器物盏托、碗、瓷塑等。碗身较浅,底有平底、玉璧底、环底3种。玉璧底、环底碗的底心均施釉。钵有白、黑、青等几种,钵口部皆有一唇,鼓腹平底,均施半釉。注子分黑、白、青、三彩4种,皆短流,平底,施半釉,个别器物的短流作兽首状。界庄窑是目前所知唐代烧造三彩器、绞胎瓷最北部的一个窑口。地址:山西省大同市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冈石窟1、2窟
此二窟位于云冈石窟的最东端。因两窟的形制、内容相似,故称谓“双窟”两窟都是方形平面,中央为中心塔柱。窟形前狭后宽,前高后低。一窟中心塔是两层,二窟是三层。塔式都是四方形,塔身四面各层皆雕佛像。二窟则是在四面三层皆雕三座佛,是三世佛。洞窟北面都有较丰富的雕刻,技法精湛。壁面布局是:与窟顶相处刻一列伎乐侍女像,下面为一列禅定坐佛,的中部为大型龛坐佛,龛楣装饰华丽,下部为浮雕佛传故事和供养人行列。第一窟顶部飞天,头上高髻环佩光闪,脸上表情温婉可人,双手似托莲花,衣裙如、长带飘,斜坐云端,恰似一个窈窕的尚带稚气的少年舞者。景点位置山西省大同市城区武周山麓云冈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律吕神祠
律吕神祠位于浑源县城北2.5千米永安镇神溪村东部的孤石上。据史料记载,祠始建于北魏时期,后代多次维修。坐北朝南,南北37.5米,东西30.4米,占地面积976.5平方米。现存有大殿、山门、五龙影壁及钟鼓楼。根据现状推测,大殿应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时代较晚。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建筑总面积129.6平方米。檐下设有斗栱,形式为四铺作出单昂,内转四铺作出单杪,重栱计心造。大殿在山墙使用减柱做法,本应为四柱三间,只用了三柱,变成二间。梁架为通檐六椽栿用两柱,平梁中间置蜀柱,两侧施叉手承托脊槫,殿内墙面保存有壁画,梁架上保留有彩画。山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灵圣佛寺
圣佛寺松涛圣佛寺位于县城南14公里的圣佛林山中,始建于金章宗泰和年间,明嘉靖四十二年大修,清代多次重修,寺内计有各类殿宇120余间,是广灵有历史记载规模最大的佛寺。但由于历史原因,于1967年被毁,现存寺基址、碑林、塔林,民间重修药师殿五间。塔林为佛教禅师墓塔,属清代建筑。原有14座,现存8座,塔高1.55米,直径1.5—2.5米,均为砖彻须弥座。那里有3500多亩天然原始次生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松涛阵阵,鸟语花香,空气润洁,被人称作“天然氧吧”。再加上神秘的“聚宝盆”传说,为其增添了无穷魅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
白求恩特种外科医院遗址位于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距县城67公里。医院旧址现保存基本完好。1938年11月9日,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率领晋察冀军区医疗队从阜平到达灵丘杨庄。先后在石矾、串岭沟、黑寺、曲回寺、河浙等抢救伤员,并根据抗日斗争的需要,在察冀军区医院一所驻地杨庄村,创办了特种外科医院。1996年被县政府确定为“灵丘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确定为“灵丘县廉政教育基地”,同时也被我乡政府作为“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地址:大同市灵丘县下关乡杨庄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