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仓山区旅游
仓山区文物古迹介绍
1、鲁贻图书馆
鲁贻图书馆位于仓山区麦园路13号(麦园路、立新路口),建于民国33年(1944年),占地369.2平方米;为前半部分一层、后半部分二层、带有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近代建筑。建筑原为二层砖木结构民居。民国33年(1944年),江秀清等人为纪念黄展云而创设图书馆;当年10月,福州二次沦陷,至民国34年(1945年)5月光复,建馆工作停滞。民国34年(1945年)7月,鲁贻图书馆才正式落成开馆。图书馆在1960年代为“华侨幼儿园”使用;“文革-”期间被占用作为仓山邮电局。1991年维修,转为仓山烟台画院和仓山区文联办公用地。198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与鲁贻图书馆隔立新路对望的福州名校麦顶小学,其前身即为1926年黄展云创立的“独青小学”。小学内尚存石碑一块,为江秀清等人纪念黄展云所立。建筑坐南朝北偏西,占地369.2平方米。原为西式双层砖木结构,外有白砖围墙高约1.8米。内设阅览室、客厅、办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螺洲尚书第
螺洲尚书第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江墘埕3号,悬“尚书第”横匾,是陈若霖故居建筑群的一部分。该建筑原为陈若霖三子、九江知府陈景曾的住宅,与赐书轩(江墘埕2号)之间有小门相通,庭院中有活动戏台。由陈景曾的后裔出资修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高湖南湖郑氏宗祠
高湖南湖郑氏宗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高湖市场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由吏部验封司郑善夫捐资倡建,清道光十七年(1837)重修。占地854平方米,南偏东85度,由门楼、前厅、厅堂、厢房、天井等组成。门楼为牌楼形式,檐下如意斗拱出跳,重檐悬山顶,大门处有一对石抱鼓。进门处有龙凤藻井,两边游廊,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二进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均穿斗式构架,双坡顶。原先戏台已倒塌,照壁已被更改。原有林则徐书的《南湖郑氏祭田记》碑一通,现立于福州于山碑廊。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代祠庙建筑的重要实例之南湖郑氏以郑露、郑庄、郑淑为宗。露、庄、淑,世称“南湖三先生”,郑昭于晋时为泉建刺史,过莆口,爱其风土,乃迁祖坟于南山,当时并未安家于此。唐天宝二年(743),三先生为避李承昭之难自侯官徙永泰,又由永泰至莆田,结庐于其祖坟旁,南山下有湖,是为南湖,三先生遂于南湖设讲堂以修儒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独立厅
独立厅位于仓山区梅坞路9号,为桥南公益社、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旧址,又名“独立厅”,是福州辛亥革命的重要见证。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刘杰、林雨时、陈毓鑫和王鸿滋等人向清政府注册成立桥南公益社,举郑祖荫为社长,名义上办理劝葬、戒烟、施医、救火等公益事业,暗中进行组织和宣传革命;该社成立时先设在仓前山冯巷铺(今巷下路)的古榕书院,后因成员增多,移至梅坞路本建筑内,对外称“丙午俱乐部”,实为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总机关,并创办《建言报》,鼓吹革命。民国元年(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先生来闽,由马尾乘船抵福州码头,首先到此接受福建同盟会欢迎,在发表演说后亲笔题写“独立厅”三字,后制成匾额悬于社内。建筑占地约100平方米,为风格朴素的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1992年11月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作为展览馆使用,内部有辛亥革命的常设展览。建筑始建时间不详。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林瀚墓
林瀚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狮山村九曲山半山腰,为林瀚之墓。林瀚(1434-1519),闽县人,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墓原在福州城北玉泉山(俗称山头角)东南麓,1988年因建设需要,迁葬濂浦玉屏山麓,1996年因建高速公路,再次迁往九曲山山腰。原墓坐北向南,面宽8.6米,进深12.3米。墓坪与神道碑、翁仲、石兽已毁,墓室被盗。墓丘下有六个砖砌墓室,每两个墓室并列相连,呈“品”字形,林瀚及妻黄氏的墓室居中,左前侧和右前侧的墓室葬林瀚的三位侧室魏、王、朱氏。墓顶用三层条石叠砌,并用双重三合土夯筑而成。封门前竖一块高1.53米、宽2.67米、厚0.28米的圆首墓碑。碑中部浮雕一亭,柱子、筒瓦、瓦当、滴水、斗拱,形态逼真。亭中央刻“尚书林泉山公寿域大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九月二十四日造”。亭下又浮雕一长方形房屋,并镌刻“禄”、“福”、“寿”三字。碑座用两块长4.3米的大条石叠成。基座下面竖一合墓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怀安衙署
怀安衙署位于仓山区建新镇淮安社区江边,宋咸平二年(999)至明武十二年(1379)为怀安县衙署;明万历八年(1580年)撤怀安县,县治废;清代改为怀安递运所,改建为悬山顶,穿斗架二进民居。建筑占地109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后庭院均用工整的条石铺地。衙署两边的围墙已毁,墙基尚存,高0.9米,厚0.75米,周长150米。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衙署是目前仓山区现存唯一的衙署遗址。县衙建筑现存三进,木构,面宽18.2米,进深60米,面积1092平方米。一进为前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首进庭院用工整的条石铺地,第二进为正堂,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七间带廊,单檐悬山顶。中院以块石铺地,庭中有一古井。三进为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屋顶。后院紧靠石岊山,为后花园。衙署未见厢房,围墙为砖间夯土构造,已倒塌,基石尚存,残高0.90米,厚0.75米,周长约15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连坂桥
连坂桥位于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九曲山北面连坂河上,为石构单孔平梁桥,南北走向。全长15米,面1.41米,引桥由7级台阶构成,现破损严重。两岸各用块石叠砌为单面阶梯桥台,两桥台之间相距5米,上架二条长7.5米、厚0.54米,其中一条宽0.92米石梁。台间架设两条巨大石梁为桥。梁石上雕刻“当境连蒲与妻林十六娘为所生父母造桥一所,愿家国平安,同沾利禄。上元辛亥岁八月三日造”铭文。文物登记为唐代桥梁,现较多认为实为宋桥。1992年12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1月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陈若霖故居
陈若霖故居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现为江乾埕门牌2号、3号、4号、5号。2号原名“赐书轩”,为陈若霖放藏御书之所。土木结构,二层楼房,二楼已毁,一楼尚存。3号宅与2号宅相连,俗称三排间老屋(面阔三间),两边设风火墙。两宅合计面1027平方米。4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的正座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50平方米。5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正座的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60平方米。房前有宽广石铺埕地,前临河浦。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福州万寿桥
万寿桥位于仓山区、台江区之间的闽江上,北起台江中亭街,中至中洲岛,南接仓前观井路,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福州本地俗称“大桥”。始建于元大德七年,至治二年竣工。明天顺间、成化间多次重修;清初,江南桥改建为万寿桥同样的全石结构桥梁。乾隆年间重修时,惠安石雕宗师李周特地为桥栏柱雕18只形态各异的石狮。民国十九年(1930)福建省建设厅通行汽车,对万寿桥桥面进行改造;因工程质量不佳,民国三十四年(1945)再次大修。1971年为闽江上游通航,拆除了一个桥墩,改建两个,并将桥面抬高,架设于原桥面之上,同时将桥改名为“解放大桥”。1992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洪水冲毁一座桥墩,遭拆除重建为联拱悬索桥。万寿桥是世界跨越最大江河的古桥,呈南北走向,北起楞严洲,南到中洲,长一百七十丈有奇。桥为石构平梁桥,船形桥墩,计28墩,29孔,桥上两翼有石栏,望柱顶刻石狮,南北端建亭各一座。中洲以南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福州广东会馆
广东会馆位于仓山区六一南路52号仓山第二中心小学校内,是清代旅居福州的广东籍商人筹建的、带有同乡会性质的会馆。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1245平方米,共二进,前厅、天井、后厅(聚议厅)、廊房。前厅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天井占地约270平方米,中间有一棵榕树直径2平方米,高7米,约150年历史。聚议厅左右两边有硬木桩直径1.46平方米,高7米,是全国少有的保存着南国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大会馆。馆后有一棵百年大木棉树是福州木棉树之冠。1912年4月20日,孙中山在“广东会馆”接受旅闽广东同乡会热情款待;吃过午餐后,孙中山先生在广东会馆的聚议厅发表演说,并为会馆题写“戮力同心”四字匾额;又受同乡会邀请,选择下榻广东会馆。“戮力同心”牌匾在文革时被毁。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清光绪二年(1876年)由商会人员杨钟干、邝镇焕、凌幸光等96人倡建,赵允冠、吴玉衡和同茂恒栈、福泰栈、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怀安接官道码头
怀安接官道码头位于仓山区怀安村东南面乌龙江边,包括古接官道及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曾经兴盛的重要见证。接官道为突堤式结构,占地约380平方米;西面三块巨石伸入江面形成码头,是怀安唯一保留下来的接官道古码头。码头石板道宽约5米,条石铺就,上有百余条横向凿槽,便于上下船时防滑;此外还有用于拴绳、方便船舶停靠的石槽遗存。2005年开始,三环路从怀安附近通过,怀安沿江一带进行了绿化改造,老码头得到简单整修,在码头端部设置送别石雕像一组。2015年1月,作为“怀安衙署遗址与接官道”的一部分,公布为福州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潘墩文天祥庙
潘墩文天祥庙位于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东偏北7度。前有照壁,门开两侧,庙内有一坪,一殿,大殿封火山墙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主祀文天祥,上有正气歌横匾,左、右侧壁嵌清乾隆、道光重修石碑两通。藻井中为八角形凤凰池,左为双鱼池、右为双鹤池,皆椭圆形。该庙为福州地区仅有的文天祥庙,对于了解研究当地宗教文化,庙宇建筑提供实物参考。1995年4月被确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