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濂溪区旅游
濂溪区文物古迹介绍
庐山西林寺
庐山西林寺,坐落于庐山北麓,建于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6年)由太府卿陶范创建,为庐山北山第一寺。初是沙门竺昙结庵草舍,死后慧永继承师业。到晋太元二年江州刺史陶范为之立庙,命名为西林寺。自晋至唐一直鼎盛,元为兵焚,明修又毁,此后长期不复。现寺,近年重修,庙宇宏敞,佛像高大,规模不亚当初,别致庄严。庙中,原有一幅墙壁,苏轼来游,看到壁前前人题诗甚多,顿时兴起,索笔《题西林壁》,传为千古佳诗。其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一句,极具哲理。西林寺,号称庐山北山第一寺。位于庐山北香炉峰下,东林寺之西,香谷之南,佛教人文和古建筑历史遗迹兼有。面积60亩。距九江市区12公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铁佛寺
庐山铁佛寺位于庐山西北麓莲花峰北助中火下幽谷深涧中,是近十年在妙乐法师主持下,而逐渐修复、发展起来的佛教丛林。寺初创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由僧人昆仲禅师兴建,始为比丘道场。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79年),比丘尼愿莲广收女众出家,壮大道场,遂为比丘尼道场。愿莲就把铁佛寺改名“铁骨寺”、“铁骨底”等。因“骨”与“姑”谐音,又含“铁心修行尼姑”之意,以激励僧尼以铁骨心肠专心修行。愿莲曾立于白龙桥上,眼望清泉和莲花峰而顿悟,写下“云生功成就,愿莲传真禅”的偈句,并题诗一首:“风翕虎降白龙泉,鹿鹤龟伏十八湾,预意己兔匡庐间;吊桥目前得峰仙,沙滩溪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定慧寺
定慧寺,原名定慧庵,土名城墙沟,位于庐山北麓莲花洞景区内,背倚双剑锋,面对城南山,驻市区9公里。元末明初始建。据九江旧志记载,元末明初,一佛者明心觉显的赤脚僧人曾在此清修,因荐药治好明太祖之疾,圆寂后赐葬庐山。明末清初,文石和尚募缘数哉,始修大佛殿,时僧人九百,香火极盛。至隆钵和尚,鼎盛之至,朝奉者万计。清顺治十七年(1660),刑部主事送“定慧禅林”匾额。乾隆十六年(1752)显亲王感其幽谷松啸,亲题“松风临水”金匾,寺庙名噪一时,住持隆钵法师由此又称“听松和尚”。清末,寺宇、佛像毁于兵火,金匾遗失,僧人遣散。民国五年(1916),福山和尚重修佛殿、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林寺
东林寺位于庐山西麓,是我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东晋太元十一年(386),名僧慧远在此建寺讲学,倡导“弥陀净土法门”,并创设莲社。东林寺在唐时达到极盛,有殿、厢、塔、室共三百一十余间。扬州高借鉴真东渡日本之前,曾来过东林寺,后偕东林寺僧智恩同渡日本,慧远和东林净土宗的教义也随之传人日本,至今日本东林教仍以庐山东林寺慧远为始祖。东林寺建寺者为名僧慧远(334~416年),俗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附近)人。他先在西林寺以东结“龙泉精舍”,后得江州刺史桓伊之助,筹建东林寺。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问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敦颐墓
周敦颐墓墓主为北宋理学家,熙宁六年(1073)病逝于九江濂溪书院,葬于离书院五、六里的栗树岭(今莲花镇谭畈村),享年57岁。周原配夫人陆氏、继配夫人蒲氏墓亦葬周两侧。明代--三年(1490),九江知府童潮在墓前建祠、立肖像、置田地供祭祀,墓地时为“江州十景”之一。嘉靖三十八年(1559)巡抚何迁檄知府朱日藩将墓修葺一新,清咸丰五年(1855)彭玉麟、罗泽南、李续宾出资主修,又将墓顶结为龟形约6尺,径1丈5尺。墓前碑碣有明万历李得阳诗碑,彭玉麟修墓碑,罗泽南重修周子墓碑,周生前所作太极图碑等。墓冢“文革-”中被毁,今墓为1992年重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江姑塘海关旧址
近代九江海关于1861年设立,1862年12月21日正式开关征税,是中国近代海关中推行税务司制较早的海关之一,九江姑塘海关旧址见证了中国关税制度的演变:由常关到海关。这是目前国内仅见的海关文化遗产类型。九江姑塘海关旧址位于九江市濂溪区姑塘镇姑塘半岛。在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这里的姑塘古镇是鄱阳湖入长江唯一黄金水道的通商口岸和商品集散地,曾经的姑塘关是南来北往的商船满载茶叶、大米、木材、瓷器、食盐、夏布、烟叶、纸张、百货、日杂货等等,在姑塘停泊和交纳关税的重要关口,这里是穿越亚欧大陆中俄万里茶道的第一关,因其地处鄱阳湖水系出长江交汇口的交通枢纽地位,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园遗址
在赛阳镇东南,石门涧两大溪流交汇地带。据毛德琦《庐山志》载:“出石门涧,由官路稍前,即岳家市,自此可上化城”。南宋绍兴三年(1133)岳飞将其亲眷安置此地,购置田产、屋宇。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南昌举兵叛乱,攻下九江,岳氏子孙遂逃散,岳园自此荒弃。1997年,相继发现一枚印文为“曾经戎马”的铜印和数处摩崖石刻:“岳氏名园”(楷书,落款为南宋“淳祐七年”)、“牡丹亭”、“石门蒙井”、“枕流”、“漱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