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甘肃省 > 天水市旅游
天水市文物古迹介绍
101、平道地遗址
平道地遗址位于天水市甘谷县白家湾乡梁家庄,遗址北至大坟区,南至华沟,东起小沙沟,西至平道地,南北长约350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约8.7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暴露灰坑等,采集的标本有马家窑类型的旋纹红陶片、齐家文化的绳纹夹砂灰陶片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2、武山拉稍寺
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北约50公里处的钟楼山中,又名大佛崖。是武山水帘洞石窟群所包括的显圣池、拉捎寺、千佛洞、水帘洞、三清洞5处名胜景观之一。山中曲径幽林,百鸟争鸣,空谷回应,与水帘洞隔山相对。《武山县志》载,相传鸠摩罗什运鬼斧神工,拉树梢成山,因有此名。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元年(公元559年)秦州刺史尉迟迥初建,寺内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在一块巨大的崖壁上摩崖浮雕塑造一高达四十余米的释加佛像,崖面三分之二曾为壁画,现存部分极其珍贵。陡峭的崖壁上有浮雕3尊,两旁是手持莲花躬身肃立的胁侍菩萨。旁有北周武成元年(559年)墨书题记。佛坐莲台上,镌有狮、鹿、象3排,上层6狮,中层9鹿,下层9象,周围诸多佛龛伫立着宋代小佛像。崖面上部向前凸出,又加筑风檐以蔽风雨,檐端雕刻飞云走兽,悬挂铜铃,微风过处,叮铛作响,它的整个造型留有小乘佛教的痕迹,在我国石窟艺术中实属罕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3、大坪头遗址
大坪头遗址位于武山县坪塬村,渭河和鲁班河交汇的二级台地上,高出河面20-5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暴露的遗迹有灰层、灰坑、白灰地面。灰层厚1-2米,出土有石斧、石刀、石锛、细泥红陶片、彩陶片、夹砂粗红陶片和单(双)耳陶罐。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4、张罗遗址
张罗遗址位于天水市北道区二十里铺乡张罗村罗家沟阶地上,高出河床约20米,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文化层厚0.5—1米,遗存红陶片、灰陶片等。1964年发掘,为庙底沟类型和马家窑类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5、顺林寺遗址
顺林寺遗址位于清水县土门乡西坡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寺院院墙为界;西:以寺院院墙为界;南:以寺院院墙为界;北:以寺院院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6、大像山文昌阁
大像山文昌阁县内文昌阁有多处,但大像山文昌阁规模最大。沿大像山寺小道拾级慢步而止,约三百余步,即为文昌阁。文昌阁建筑面积为182.9平方米,总面积为260.9平方米。阁门前有石阶二十四台,门首有砖雕阳刻篆字“孝友门”三字,两边“阁凌碧字迎朝爽,门对朱山映晚霞”砖刻隶书楹联,系清末民国初本县名士宋延桢手笔.门右侧立有虎皮照壁,南向,壁上嵌有今人魏学文(书名雨)隶书“落霞岩”三字,字体清秀柔和。文昌楼楼矗于院内,为重檐门柱六角亭式0,分上下两层,砖木结构。上层檐下绘栋画壁,其图案富于写实。下层檐前回廊壁间有书画五幅。其中竹与兰草为天水名字何晓峰所画;别有本县书法家武克雄草书:“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缺溪水鸟飞。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恋翠微”。魏学文隶书《兰亭序》;另一幅“喜鹊闹梅”为礼县文化馆干部马所画。楼顶作六脊攒尖式,有鸱甍。0高10.米,占地33.5平方米,楼座为砖砌筑的须弥座。楼上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7、大像山永明寺
大像山永明寺永明寺位于灵岩寺之南,师傅沟内台地上,1992年重建。设施布局以正规寺院而设置,由山门、天王殿、斋堂、客堂、钟鼓二楼、十三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组成,总面积达4,224平房米。永时寺是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处,又是甘谷一带佛教徒修行的地方,也是游览胜地。永明寺座东南向西北,雄踞山间,全部建筑分布在阶梯式的台地上,寺院山门为并排连体拱形状牌楼顶。中门顶额内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永时寺”三个阳刻字,对联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扬法师敬书“风月无边一尘不到菩提地,山河环绕万善同归般若天”。两边门首摹配民国时当地名人何鸿吉题书的阴刻“无上法让、出尘入净”八个大字。走进山门,迎面所见天王殿,高9米,长14米,宽10米,顶为四面坡歇山造,琉璃脊兽饰装,结构为单挑檐外围16住回廊式,棋盘让窗对开,前后相通,殿内正在供奉大肚弥勒佛,身高1.8米,踩饿鬼,神气威武,金刚怒目。左边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8、关山驿路碑
关山驿路碑位于清水县永清镇赵充国陵园碑廊内。年代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北三侧均以碑廊为中心外延10米以内;西:以断崖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不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9、倪家垂花门楼
倪家垂花门楼位于清水县红堡镇下倪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倪喜明家民居院墙为界;西:以倪喜明家民居院墙为界;南:以倪喜明家民居院墙为界;北:以倪喜明家民居院墙为界。不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0、秦亭魏碑
秦亭魏碑位于清水县秦亭镇秦亭村秦乐寺东侧。年代为北魏太和二十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碑座四周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1、兴福院寺碑
兴福院寺碑位于清水县土门乡新义村(寺下村)南50米。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碑座四周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2、夜明寺防匪碑
夜明寺防匪碑位于清水县远门乡夜明寺村山神庙前墙壁上。年代为大清咸丰年间,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石碑所在墙壁为中心,四周外延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不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3、普济寺遗址
普济寺遗址位于清水县贾川乡阳湾王寺村。年代为汉代,类别为古遗址。2015年12月2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寺院院墙为界;西:以寺院院墙为界;南:以山门前村间公路为界;北:以寺院院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4、夜明寺碑
夜明寺碑位于清水县永清镇赵充国陵园碑廊内。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北三侧均以碑廊为中心外延10米以内;西:以断崖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不另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5、梅江古民居
梅江古民居位于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年代为清末民国初年,类别为近现代主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断崖为界;西:以村道为界;南:以断崖为界;北:以小路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周界为基础,东:至断崖;西: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南:至断崖;北:保护范围外20米以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6、秦州张氏民居
秦州张氏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关育生巷56号,时代为清代。秦州区西关育生巷56号,系清道光年间陕西紫阳县令张仲武弟兄三人故居之一,属区级文物保护点。东房五间,靠北侧一间为大门通道,迎门有照壁。院门为木质垂花门,前院西房为过厅3间,两边各1间门楼通往中院,院内银杏一棵,围径1.9米,高18米。西房过厅3间,出檐砖雕斗拱,磨砖对缝镶砌海棠池。南有硬山倒厅3间,俗称锁子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整个宅院以东、西纵轴线对称排列,是一组布局严谨,曲回幽静的清代庭院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7、秦州汪氏民居
汪氏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自由路,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7平方米。宅院建筑较为古朴,整座建筑平面呈矩形,为一进二院,前后两座四合院形制。有主厅楼、厢房、过厅、绣楼、耳房、倒座、门厅等建筑。院北轴线上过厅三间,紧依两侧有悬山顶耳楼为绣楼。东西各建厢房五间,格局与后院厢房相同。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8、陈马明代石造像
陈马明代石造像位于清水县丰望乡陈马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以石佛寺东、南、西、北四面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围墙为基础各向外延伸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9、皇清凭证碑
皇清凭证碑位于清水县黄门镇下成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以三清寺东、南、西、北四面围墙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围墙为基础各向外延伸1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20、朱家湾石碑群
朱家湾石碑群位于清水县陇东镇朱家湾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0年3月30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西、南、北以碑廊四周为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5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