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曲江区旅游
曲江区文物古迹介绍
南华寺
南华寺座落于韶关市区东南22公里的曹溪之畔,六祖慧能在这里创立了禅宗,是佛教禅宗的祖庭。1983年,南华寺最早一批被国务院定为重点寺院。禅宗是中国的独创,是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印度教只有禅学,没有禅宗。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禅定方法。达摩把他的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成为禅宗实际上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坝人遗址
马坝人遗址就在马坝镇狮子岩,是两座石炭纪石灰岩孤峰,远观如狮伏地,头低尾高。山中溶洞纵横交错,上下相通,底层终年积水,水清且洌。1958年在狮头山北面第二层溶洞中的一条裂隙发现人类头骨化石,粘接后,计有额骨和部分顶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经有关专家鉴定是直立人向智人过渡的早期类型人类化石。马坝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在这一地区的活动和当时的地理气候及生态环境都有很大帮助,同时为进一步探讨人类演化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去韶关市区西南20公里,可见南北并列一高一矮两座玲珑秀丽的石灰岩孤峰,其形如狮,故名狮子岩。岩内洞穴纵横,遍布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
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在曲江区美丽的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盛装开园。这是韶关市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促进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建设国家级旅游产业集聚区取得的又一骄人成果。旅游是城市之窗,文化是旅游之魂。“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实现了温泉、森林的自然生态与禅文化的完美融合,是目前我市最大型的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度假项目。景区占地面积约17公顷,内集禅修、温泉、度假、养生为一体,充分利用既有优质地热温泉资源、优美清凉山景,完整诠释韶关山水自然之美,突出以“禅文化”为特色的核心理念。“经律论文化旅游小镇·森林温泉世界”以禅修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服务为主营业务,单体设计主
月华寺
位于曲江乌石镇蒙里村的月华寺是与南华寺同时同僧建造的。建造时间都是在南北朝时期天监年间(公元505-519年),建造寺庙的僧人都是来自印度的智药和尚。据说这个大和尚不仅很有道行,而且还是个很出名的“预言家”,能断定五百年内的世事,有点像中国后来明朝初的刘伯温。他对弟子说:中国现在正是弘扬佛法的大好机会,不如到中国传教去吧。于是,他就带了几个高足从海上而来。首先到达中国南海(广州)。广州光孝寺方丈率领上千僧众到码头迎接,就像国家礼待外国元首一样隆重。智药和尚在光孝寺小住了几天,临别时,他对方丈说:“我初来贵国,身上别无它物相赠,只此小树一棵,名为菩提树。佛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峡遗址
石峡遗址位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镇西南2.5公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内包含4个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堆积,第一层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第二层是距今5000—4000年被命名为“石峡文化”的新石器晚期文化层;第三层是距今3800—3100年的早期青铜文化层;第四层是时代与中原地区西周晚期到春秋时期相当的晚期青铜文化层。遗址发现柱洞、灰坑、陶窑等遗存,清理墓葬136座。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补了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为探讨与邻近省区及东南沿海地区同时期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考古学和历史学都有重要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桥岭遗址
拱桥岭遗址位于韶关市曲江区樟市镇樟市村委拱桥岭村北面的山丘。年代为商周。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4000平方米。经试掘,文化内涵分两期。第一期文化发现有柱洞、灰坑遗迹。陶器多为泥质陶,可辨器类有尊、罐、鼎等,纹饰有重圈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纹、长方格纹、编织纹等。石器有梯形锛、镞以及一些经打击的石块。属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烧造火候很高,器类主要是瓮、罐,纹饰有夔纹、云雷纹、曲折纹、方格凸点纹、篦点纹等。属西周至春秋时期。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鲶鱼转遗址
鲶鱼转遗址位于曲江县周田镇西南面一处山岗的顶部与南坡,东临浈江。年代为夏商时期。遗址面积约两万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发掘90多平方米。发现有居址遗迹、木骨泥墙残块。出土陶器有罐、圜底釜、豆、圈足盘、器座、纺轮等。纹饰有绳纹、篮纹、曲折纹、方格纹、漩涡纹等。石器有斧、有段锛、梯形锛、凿、戈、矛、镞、环、砺石等,有一些是半成品,说明这里也是制作石器的场所。遗物特征表明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同一个考古学文化。1962年7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下村墓
石下村墓位于曲江县龙归镇石下村后。1982年发掘。为长方形券顶双室砖墓,墓向90o。长4.14米、宽1.7米。中有隔墙,分为二室。左室右壁有一壁龛,墓内靠近封门处放有一块横砖,形似供桌,墓底铺“人”字形砖。此墓为夫妻合葬。随葬品分别放置于二室前部,左室15件,有四耳罐、大碗,小碗,银钗、银指环、滑石猪;右室14件,有四耳罐、大碗、小碗、铜镜、滑石猪。陶器均施青釉,四耳罐腹部较高,微呈鼓腹,略带亚腰形,有典型的南朝风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关招隐寺
曲江马坝狮子岩,由狮头山,狮尾山组成,这里出土十二万九千年前的“马坝人”头骨,是“石峡文化”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一千多年前,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得心要到南华寺,曾隐居参禅此岩。据《曹溪通志》记载:“在寺西十里有巨石卓起,高数十丈,其中有岩,郡慧能师尝隐居于此。”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六祖慧能,在狮子岩后六祖隐居的山洞口建起一座佛寺,取名招隐寺,并将六祖像供奉于内,继而历年香火不断,逐渐成为古时著名的二十四景之一“狮岩招隐”。直到民国末年,居住在寺内的和尚,居士逐渐离去,房屋和菩萨像也毁坏。解放初,有一名外地人自称居士,居住在寺岩内,并管理破烂佛像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江仙人塔
北宋曲江仙人塔位于曲江县大塘镇新塘蛇岭。始建于北宋,此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穿壁绕平座楼阁式砖塔,现仅存六级,残高21.15米。每层有两个门洞,各层内外均有壁龛。塔身每面用砖砌出角柱、倚柱和阑额,阑额上置斗栱,每层各立面分三间。用挑檐砖和菱角牙子砖相间砌出腰檐平座。全塔用青砖构筑,黄泥浆填缝。第一层每边长2.75米,墙厚2.35米;以上各层逐层递减。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岩塘洞遗址
大岩塘洞遗址位于曲江县枫湾镇骑马石村后的石灰岩溶洞内。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所在的山,有四个溶洞,其中第二层溶洞发现遗物、化石。1号、2号洞有丰富的化石。3号洞采集到打制石器、牛的门牙化石。三洞出土化石计有:熊、犀牛、猴、鹿、猪、羊、濠猪、剑齿象、猕猴等。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角湾村古建筑群
曹角湾村古建筑群年代最早的是邓氏宗祠,为乾隆47年(公元1782年);其次是石围楼,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道光3年(公元1823年)建下书房;同治6年建上书房(公元1867年);同治9年(公元1870年)建新围楼。村落以宗祠中轴线左右两边依地势规则分布,宗祠建筑不面呈“国”字形布局,宗祠为三进,每进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为“四堂归水”架构。围屋由外围、祠堂、左右住房组成,外围大门扭向东南10度开在中线,门楣上悬挂清光绪12年的“荷天驰赠”匾,月梁雕有龙凤呈祥图案;门枕石雕凿成鼎状、鼎足间雕饰有云雷纹饰。进入宗祠大门后,有桶扇阻挡,其格扇板透雕卷草花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床板样墓群
床板样墓群位于曲江县乌石镇东面曲江县第四中学后面的山岗上。南距北江约500米。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面积2000平方米。1983年发现,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7~1988年发掘,面积976平方米。清理墓葬共15座,均作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东西向,墓壁经火烧烤,个别墓以石块铺垫墓底。随葬品多置于墓底东西两端,有的墓将破碎的器物分置于墓底和填土中。出土陶器釜、豆、罐、壶、鼎、甑、三足盘、圈足盘、纺轮等,石器锛、镢、凿、钺、镞、环、笄、琮等。有的墓出成团的炭化稻谷。遗物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二期文化相同,属石峡文化的较晚阶段。1984年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子胄墓
张子胄墓位于曲江县周田镇平铺村东山岗上。东、南、北三面山岗起伏,墓为西北向,远望是韶石和浈江。墓保存完整,正立面为半圆形,高2.3米,底宽2.95米,中间用侧砖砌出一条15厘米宽的横线,把正立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高0.81米,面阔三间,左右两间各用一块0.7×0.81米的红砂岩砌筑,中间高0.81米,宽0.7米,用青砖错口平砌,形似封门;上半部分高1.34米。均用青砖平砌,立面平视为五间两重檐,中间嵌有一块0.32×0.45米墓碑。碑文是“凌烟阁胄公墓”上款已风化,下款是“孙鉴囗囗捐修”。墓碑上方另嵌一横楣,阴刻“风度绍兴”四字。墓前两旁原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韶石寨群
韶石寨群位于曲江县东北部,横跨多个镇。年代为宋至清。分布面积150平方公里,东至周田镇,南抵大桥镇,西到犁市镇矮塞村,北达黄坑镇人面石。包括有30个古山寨和7处岩庙。这些山寨是历代村民为避世乱而各自据山构筑,有打锣寨、马鞍寨、白寨、旗杆寨、笼盖寨、长寨、评公石寨、猪盆寨、大寨、棉寨、鸡公寨、铜鼓寨、东山寨、木坪寨、樵山寨、背子寨、打鱼公寨、金竹寨、泥寨、柳州陂寨、乱石滩寨、牛栏寨、五段寨、钓钩寨、扬州寨、李壶岩寨、韭菜寨、狮子寨、马头寨、火烧寨等。多数构筑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山顶或峭壁之间。保存较好的有评公石寨、笼盖寨、马鞍寨、鸡公寨、打鱼公寨等,寨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王山墓群
天王山墓群位于曲江县马坝镇南华寺东西侧的天王山下。1969年至1991年,经多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0多座。其中西汉墓1座,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仅存部分墓底,随葬品7件,计有壶、方格纹罐、双耳罐、豆和铜镜。东汉墓2座,其中19号墓为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封门和甬道券顶被破坏。墓室分甬道,器物室和主室,全长3.68米。墓室长2.46米、宽1.4米。墓底铺砖,横排错缝平铺。高出器物室6厘米。甬道及器物室的底砖斜排对缝平铺。有随葬品44件。其中陶器10件,玛瑙珠、管20件,铜镜1件,铁刀1件,银镯、指环8件,铜器4件。另有氧化严重的铜钱若干枚。晋南朝墓数量最多,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