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辽宁省 > 沈阳市旅游
沈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41、东北解放纪念碑
东北解放纪念碑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正中心。由碑体、拱带、碑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高26.56米,为正三角形,三面均宽4.2米。以汉白玉饰面,周围镶嵌金黄色的“仿金镀”。碑体呈炮弹形状,寓意着战争已成为历史,人们纪念东北解放是为了维护永久的和平,“东北解放纪念碑”七个大字由彭真同志题写。碑座上建有拱带,为三根拱状带子,高36.56米,宛如三条挥动的彩绸,自上而下围绕碑体,象征着东北三省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情景,碑座为圆形,高1.56米,直径34米。纪念碑上的三个相连的“V”字壮如流水,又似高山,代表胜利及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V”字的周围,镶嵌着40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既象征着古城解放获得新生,又含有东北解放40周年纪念的意义,碑座外围砌筑三组将军红汉白玉浮雕.纪念碑的四周环绕着草坪、鲜花、松柏,与高大雄伟、庄严肃穆的碑体相互映衬,象征解放战争中我军将士和英烈的功绩永存。纪念碑的北侧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2、沈阳南塔广慈寺
南塔广慈寺位于沈阳市东陵区南塔街与文翠路交汇处东北角。1985年3月15日公布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20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南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据碑铭记载:盛京四面各建庄严宝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萨八尊,天王四位,浮图一座,南为普安众庶,名日广慈寺。据《盛京通志》卷九十七记载:广慈寺原有大殿五楹、碑亭二座、天王殿三楹、钟鼓楼二座、寺南塔一座、山门三楹。四塔的建造形式,均为藏式喇嘛塔,是由基座、塔身、相轮三部分构成。基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有上下框,在四角和每面中间立有两根石柱,从而每面构成三个壶门。石柱上都雕有宝相花、西蕃莲等纹饰。每面中间壸门置砖雕宝盆和火焰,左右壶门都有高大凸起的砖雕雄狮。基座上框之上又起三层砖砌圆坛座。上面即是宝瓶式塔身。塔身的南面辟有佛龛内供神牌,佛龛周围嵌流丽的云珠。塔身之上为十三层相轮,再上为塔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3、北大营营房旧址
北大营是中日两军冲突最初开战地,北大营在奉天北郊大约3英里处的一个部落,是东北军营所在地。现在奉天附近有大约三大队的日军驻屯。在满洲,现有的我军总兵力是相当于平时一个师团的三分之二。经常驻在驻屯师团和六个大队的铁道守备队,在奉天的日本人,根据昭和五年七月末调查有2万6千余人。正如号外中坦率地承认,事变之前,即1930年7月,在奉天的日本人就对北大营进行了深入调查。虽然是军事0-,北大营却因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日本驻奉天特务机关以各种方式,不择手段地猎取北大营的军事情报。一些日本军官还以“互访”为名义出入营区,对北大营的实际情况进行窥探。现存遗址建筑为三栋军营营房遗址,已被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但还有一处重要遗址就是北大营子药库遗址,该遗址原为沈阳东基集团所有,现为沈阳土地储备中心管理,已经闲置三年左右。2014年6月以前保存完好,2014年7月该遗址被人为破坏破损严重,作为“九·一八”事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4、沈阳金刚寺
沈阳市沈北金刚禅寺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乡马刚村龙首山。金刚禅寺是上先下涛法师于2006年2月16日行脚至马刚龙首山前,见山势开阔,是修行的好地方。于是便发心在此建一座道场来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也实现了法师弘扬佛法,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行菩萨道,报众生恩,报国家恩的心愿。金刚禅寺于2006年润7月25日动工,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在广大信教群众的支持下,在全寺僧众和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八载,寺院已初具规模。群山环绕之中的寺院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终于使昔日的群山变成梵音绕梁,晨钟暮鼓响彻环宇的净土清净道场。金刚禅寺是个清净幽雅庄严又神圣的地方,远离都市,这里饮用水的水质特别好,是地下矿泉水,泡茶特别香甜。景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马刚乡马刚村龙首山乘车线路:沈阳市内可乘开往沈北新区新城子方向的382、326、328等路公交车到新城子站下车,在新城子中央路换乘开往马刚乡的公交车。从马刚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5、棋州城遗址
棋州城遗址位于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棋州,是辽代东京道所属的一个州,《辽史·地理志》载:“棋州,祐圣军,下刺史。本渤海蒙州地。太祖以檀州俘于此建檀州,后更名,隶弘义宫,兵事属北女直兵马司,统县一”。又“庆云县,太祖俘密云民,于此建密云县,后更名”。《金史·地理志》载:“庆云,辽棋州祐圣军,本以所俘檀州密云民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有辽河。”《辽东志》卷一《地理古迹门》载:“庆云县开原城西八十里,有塔存焉”。《中国通史·辽金夏地名表》载:“棋州,辽宁康平东南。”据此,辽代棋州即今康平县小塔子古城遗址。建于辽太祖时期(公元921——926年间),毁于元末明初。从残存城址看为土筑方城,南北向,略作方形,城壁周长约4华里,西面约长400米,城墙残高5—6米,底部颓宽10米,有东西南三门。现东墙瓮门址尚清,南门豁可见,护城河依稀可辨。东西门间横贯一条大道,为东北沦陷时修建,将西门毁没。城内以辟为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6、沈阳西塔延寿寺
西塔延寿寺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癸未仲春,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乙酉仲夏告竣,是当时绕盛京城东、西、南、北四塔之一。据寺内碑文记载:“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虔祝圣寿,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正法,名曰0寺。”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刚威震四方,护国安民,保护“国无?灾”,“五福齐来”。乾隆皇帝曾为四寺题写匾额,悬挂在四寺的大殿之上。永光寺为慈育群灵,延寿寺为金粟祥光,广慈寺为心宏彼岸,0寺为金镜周园。东、南、北三塔相继在八十年代得到修复,西塔由于过分残破,于1968年被折除。在拆除西塔时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包括佛像在内的一批珍贵文物。1998年,为恢复盛京八景之一的西塔和延寿寺,沈阳市筹措了3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原址上按照西塔原貌进行复建。复建后的西塔塔高26.33米,塔基座占地256平方米。延寿寺占地总面积400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7、永安石桥
永安桥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子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时建成,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桥北50米处折向西北,现桥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过。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两端各宽12米。桥头各有一对雌雄大石狮对望,两侧各有19根栏柱,端柱头上亦为圆雕狮子,其他柱头均作复巾式。全桥端柱外置抱鼓石、栏柱中镶栏板及桥拱侧贴面石料上,均精雕双鹿、双虎、麒麟、牛羊、鸟雀和柿蒂孔、卷云纹、二龙戏珠或探道翘尾龙等浮雕。桥下3孔,中孔拱径3.73米,侧孔拱径各3.43米,拱矢高1.83米,为半圆无铰等截面圆弧拱。整个石桥结构坚固,造型雄伟,雕工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水平。在此桥东的路南,建有桥碑,阴刻满、汉、蒙古三种文字,正面刻有宽温仁圣皇帝敕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8、沈阳大佛寺
大佛寺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大南街三段慈恩寺巷14号,古名“保安寺”,始建于唐朝,因年久失修,逐渐荒废。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修大佛寺,发现了唐朝遗碑,清乾隆十二年(1649年)、五十六年(1693年)、宣统二年(1910年)多次重修,民国五年(1916年)住持比丘尼常慧法师弟常智法师再次主持重修。该寺为比丘尼修行道场,占地543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等,地藏殿的东、西山墙内各有碑铭,记载着建寺经过和重建地藏殿的概况。原有乾隆所书匾额和大铜佛,现已不存。大佛寺初建于唐代,后因年久失修,殿宇逐渐倾颓。在明历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对大佛寺进行重建时,发现寺内遗存的唐代残碑和法器。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曾两次对此寺进行大规模维修,当时寺中有殿室十二楹,住持比丘尼两人。清宣统元年(1909年)农历六月,比丘尼修真用清币90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9、东三省总督府
东三省总督府,地处故宫和帅府之间,位于北通天街与盛京路的交会路口,当年在偌大的盛京城,它是仅次于故宫的名震东三省的建筑。这座建筑外部为青砖墙体,内部为人字架木结构,建筑用料选材考究,雕饰精良,为典型的欧式建筑。它是沈阳最具历史意义的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呈“凹”形,门前还有对狮和上下马石。从清朝末年的官员到后来的东三省几任总督,再到奉系军阀张氏父子,都曾在这里办理过公务。东三省总督府,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分上下两层。外部为青砖墙体,内部为人字架木结构,建筑用料选材考究,雕饰精良,为典型的欧式建筑。东三省总督府始建于清朝初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后该建筑成为留都府,也叫陪都府。1747年这里曾为当时最高军政机关盛京将军府所在地。1928年,张学良率东北“易帜”后将此改名“东三省总督府”。300多年的风雨早已使该建筑风雨飘摇,自1988年产权单位撤离以后,迄今闲置。这座建筑代表了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0、中共满洲省委旧址
沈阳市皇寺路福安巷的中共满洲省委旧址已正式更名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1927年10月至1936年1月在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机构。旧址于1985年对外开放,2003年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目前,旧址纪念馆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有历任书记雕塑、宣誓广场等。该馆更名以后,拟将进行扩建,并且广泛征集文物,增加雕塑及展板数量。中共满洲省委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10月至1936年1月在东北地区设立的最高领导机构。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以陈为人、刘少奇、陈潭秋等为书记的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领导的东北地区一次又一次的工人运动、农-动、-、士-动,发展和壮大了党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组织。尤其是在“九一八”战争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党的领导下,高举抗日旗帜,勇敢地、卓有成效地组织和领导了东北地区的也是全国第一阶段的抗日战争,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1、辽宁大学历史文物陈列室
历史感厚重,里面有不少历史文物。值得一提的是辽宁大学四个字是朱德提写的而朱德这一生也只为辽大提笔书写过校名。位置: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交通:249路、299路、162路、236路、215路、242路、210路门票:免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2、宋雨桂艺术馆
宋雨桂艺术馆是辽宁省首个以艺术家个人命名的艺术馆。本馆以宣传,展示和研究宋雨桂先生的水墨艺术作品为主要功能。常年免费向公共开放。此外将举办各类专题展览及学术研讨和惠民艺术活动。艺术馆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仙岛南路360号,长白桥的东南端。整体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目前开放三个的展厅展示宋雨桂先生近三十年来创作的代表作品。在馆内同时展出的还有宋雨桂先生多年来收藏的中国历代的石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53、沈阳太平寺(锡伯族家庙)
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地处实胜寺南侧百米左右,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原为锡伯族家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逐步形成了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太平寺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年间驻守盛京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敬献。大殿前面原先立有锡伯文、汉文石碑,现仅存锡伯文石碑。碑上详细地记载着锡伯族迁移和编入八旗的史实及太平寺的创建过程。解放后,沈阳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太平寺进行了修缮,并于1985年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记载太平寺和锡伯族历史的石碑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2006年05月25日,锡伯族家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4、清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
那尔苏陵园位于柳树屯乡糖房村添寿庄东,是清代蒙古诚慎亲王那尔苏陵园。那尔苏陵园建于清代晚期,该陵园始建于1887年,1890年建成,原名孝节陵,俗称后陵。1990年康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0月27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陵园南北长112.5米,东西宽53米,面积5962.5平方米,该面积为文物保护范围。另外,建设控制地带为南到公路,东到陵墙外100米,北到陵墙外300米,西到陵墙外20米,不许在此范围内搞建筑。陵园原有东西偏殿各6间,过殿3间,陵墙等建筑,陵内外有150多棵古松。现仅存过殿、陵墙等,过殿已改为平房屋顶,陵墙大部分砖瓦脱离,能够看清东西偏殿基础痕迹,现陵内外古松仅存21棵。陵墓于土改时期,1947年左右被掘毁,出土很多珍贵文物,当时全部卖掉。该陵园是我县境内仅存的一处清代陵园,这对研究蒙古科尔沁部家族,支系及历史均有重要意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5、中心庙
中心庙,位于沈阳故宫和中街之间,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的一处著名建筑。从清代以来,沈阳城的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中心庙里还供着土地爷和山神爷,民间也都有流传很广的故事。有的说它是沈阳城四象八卦中心的“太极”,也有的说是太极图中的“两仪”之一,即“阴阳鱼”的一只眼。中心庙,是沈阳最小的庙宇,占地面积仅半亩,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北面,恰恰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中心,地位十分重要。现在人们来到中心庙,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尽管这座庙离故宫很近,但北面的宫墙到这里还是特意拐了个弯,在大政殿后红墙外给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传说这是皇帝建故宫时,不仅没有拆掉这座距皇宫近在咫尺的小庙,还出于对庙中神灵的敬重,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合起来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庙前边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现在的空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6、郑家洼子遗址
郑家洼子遗址郑家洼子遗址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永安桥郑家洼子村。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公里的土脊上。1958年发现,到1986年,共发掘清理春秋战国时的墓葬41座,出土有完整人骨、成套兵马用具及铜、陶、石、骨器等42种近8000件。在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青铜兵器,其中以青铜短剑为典型遗物,表明狩猎和征伐在当时社会中占重要地位。从墓葬规模看,大墓多棺椁厚葬,铜器不少,铜剑质优,死者以青铜器装饰周身,连靴上也缀满铜泡,还有陶壶、马具、绿松珠子、天河石项链等。小墓仅一陶壶,偶见短剑也质地甚差。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已很悬殊。从出土的大量石器、网坠、纺轮等观察,此处先民不但已从事农牧,铸铜、制陶、磨骨、纺织等手工业也已发展。遗址展示出沈阳青铜文化面貌,为研究中国北方青铜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已建立青铜短剑墓陈列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7、沈阳华圣寺
华圣寺位于沈阳市铁西区高花乡,距离沈阳四十余公里,占地数百亩,是一座较大的寺庙。华圣寺是一座以供奉观音为主的修行到场。进得山门,几只鹭鸟盘旋于寺庙的草丛之中,给寺庙凭添了一种瑞祥之气。寺庙显得很大气,建筑错落有序,几层大殿雄伟壮观。环绕寺庙的荷花池,荷花盛开,白的,洁白如玉,粉的,宛若朝霞。硕大的荷叶碧如翡翠,红色的草鱼穿梭其中。大地满眼皆是绿,处处可闻野草香,真是乡野如画啊。小桥流水,观鱼赏花,清风徐来,荷摆叶摇,静静地,静静地,融入了忘我的意境,忘记了人间的烦事景区地址: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高花乡夏家村乘车线路:在沈阳乘开往铁西的班车,再转乘途径高花乡的小巴或出租可达。自驾线路:从沈阳出发朝G1和G1501绕城高速方向行驶,沿着高花和杨士岗方向行驶,高花收费口下道,左转向高花方向行驶,200米后左转进入潘乌公路,前行300米即到达目的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8、双州城遗址
辽代双州城位于沈阳市新城子区石佛寺乡境内,与七星山西北对峙,站在城墙上,可遥见七星山顶残存的辽塔。目前,辽代双州城遗址城墙尚存,可辨当年的雄姿。辽代双州城址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370米、南北宽190米,绝大部分高低连续,可见当年规模。城墙系夯土夯成,夯层为22厘米至24厘米不等,夯土层次分明。现存墙基厚度为6米左右,最高墙残存高度约为4米,最低处亦在两米以上。东墙中部辟有一门,宽约15米;南墙中部利用门壁向外延伸的坡地,修起一段弧形土墙,为残存的“瓮城”;西墙接近南角处辟有一门,宽约14米,自北墙壁向外筑起半圆形的“瓮城”,环蔽西门,但此“瓮城”已遭破坏;西墙与北墙中段,均开有4米宽左右小门;城内中部偏南有两块明显高出原地表的台地,应为建筑遗址;城址四角有台址,但旧垒已无存。1985年2月13日,该城址被列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9、清昭陵(北陵)
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1643年(清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建成。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市区北部,故得此名。昭陵是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方城是陵园的主体部分,结构与福陵的方城相似。北陵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置身园中,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它是国内外游人来沈必游之地。清昭陵内古松参天,有许多地方值得观看,像赑屃驮石碑、角楼、后山的陵墓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北陵又称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0、沈阳永安桥
永安桥,俗称大石桥,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子乡永安村。该桥始建于清崇德六年(1641年),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石拱桥。永安桥在清初是一座重要桥梁,是清朝各代帝王东巡的必经之路。永安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桥头宽12米。桥身两侧分别立着十九根石栏杆,桥端的石柱上是圆雕的狮子,其它为荷叶状柱头。桥头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雌雄相望的大石狮。桥的栏板上装饰着柿蒂花纹和卷云纹,端柱外的抱鼓石上刻有鹿、虎、麒麟、犀牛、羊、蝶等图案。桥身的北侧有二龙探首,桥身南侧则露出一对龙尾,从远看,呈二龙驮桥之势,造型生动,别具匠心。永安桥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桥面损坏严重,1979年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修葺一新。1963年该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