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白云区旅游
白云区文物古迹介绍
白云山能仁寺
能仁寺位于白云山南面山麓登山公路的左侧。广州市白云山建设管理处1995年4月刻石《能仁寺简介》记载:“该寺由幻寄、惟中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按:1851—1874),其地即宋代之玉虹洞(又名‘玉虹涧’),涧上有小隐轩,为李昴英当年解职归隐于文溪(按:今长塘街)后,慕白云山之胜,在此疏泉凿石,辟地为亭,雅集友朋吟唱之所。”同治年间《番禺县志》卷二十四载:“能仁寺在白云寺东南,即旧玉虹洞故址,道光四年(按:1824)建寺,右有虎路泉。”1924年5月17日孙中山先生偕夫人宋庆龄在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建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古应芬以及邵元冲、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
三元里抗英斗争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1840年6月,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次年5月29日,英军劫掠队到三元里一带抢劫,侮辱妇女,三元里附近103乡人民组成反侵略武装抵御英军,打死英军200多人,大获全胜。1958年月11月,当年三元里人民抗英的三元古庙遗址被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陈列馆,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1950年广州市政府在三元里村口,立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纪念碑,正面刻着:“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云从龙夫妇墓
云从龙夫妇墓位于广州市五仙桥白云山麓马岭。原墓园甚宽广,有墓道、石人、石马、荷池,现已不存。现墓园面积3000平方米。云从龙与夫人许氏合葬墓为1985年重修的圈椅形墓,宽16.3,深11米,当中嵌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重修的墓碑。墓前有新建的凉亭。原建于民国初年的碑亭中,在墙壁上嵌有族人修墓碑和历代广东省地方官府关于保护墓园的布告碑共6方。墓道东西各有一座牌坊,坊额正面文字为“元参知政事云公墓道夏同龢题”,背面因年代久远,字迹不清。云从龙(?~1296年),字无心,号维山。蒙古族人。祖籍陇西(今甘肃陇西县)。宋景定三年(1262年)进士。据记载,先后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昇平社学旧址
清广州昇平社学旧址位于广州市石井。坐西向东,宽31.46米、深51.62米,三路三进的硬山顶建筑。现址为石井乡举人李芳等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倡议兴建。正门上有两广总督祁手书“昇平社学”署“道光壬寅八月”的石额。-战争前,社学为“延师儒以教弟子”、“敦教化”、“厚风俗”的“绅耆讲睦之所”。-战争中,昇平社学成了各乡社学和爱国民众反侵略斗争组织的领导团体。在1842年广州人民火烧洋馆、1844年反租地斗争、1845年驱逐知府刘浔以及1846—1849年反进城等斗争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旧址于1959年进行重修,现尚存“众志成城”、“气慑鲸鲵”、“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戴鸿慈墓
戴鸿慈墓位于白云山南坡能仁寺后,即今白云索道上端出口站下方10余米处。墓坐北向南,用花岗石砌筑,为抄手墓。墓前尚存花岗石旗杆夹一对,上刻“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仕至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戴鸿慈立”等字。戴鸿慈(1853—1910),字光孺,号少怀,广东南海人。光绪二年(1876)中进士,1905年著名的“五大臣出洋”,戴是其中之一。出使美、英、法、德和丹麦、瑞士、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赴欧美考察后,眼界大开,极为主张以立-体代替-政体。是清末具有一定开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据《南海县志》载:“清朝二百余年来,吾粤由军机入相者,唯鸿慈一人”。1993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联升社学旧址
联升社学旧址位于白云区太和镇联升西路131号,年代为1838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927年12月13日傍晚,参加广州起义的教导团官兵和徐向前等率领的工人赤卫队部分战士1200多人从广州市区撤到太和,分别在联升社学和谢氏大宗祠宿营,随后奔向海陆丰。14日傍晚,后撤部队经竹料到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师,随后奔向海陆丰,与彭湃会师。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8层民居建筑西墙线,北至培英中学校道北边线,南、西侧从文物本体外延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太来南路现状路西边线,北、西从保护范围西延30米,南至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义勇祠
义勇祠位于白云区石井街石潭路升平下街11号。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迄今曾作多次维修。坐西朝东。三路三进,中路为主祠,以青云巷相隔,左右为衬祠,总面阔31。46米,总进深51。26米,建筑占地面积1616平方米。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灰砂碌筒瓦,绿琉璃瓦当剪边,墀头砖雕。青砖墙,石墙脚。头门面阔三间13米,进深两间9米,共十一架,前后檐柱及门墙承重。前廊三步梁,梁架、柁墩雕刻戏剧人物;后廊六步梁,花岗岩门夹石上有石门额,阴刻楷书“升平社学”,年款“道光壬寅(按:1842)八月”,落款“督粤使者祁贡”。前廊两次间砌花岗岩石包台,宽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市葵涌遗址
新市葵涌遗址位于广州市新市葵涌龟岗。年代为夏商时期。1982年试掘20平方米。文化层最厚0.52米,含大量贝壳,大部分是淡水蚬,还有咸淡水交汇处生殖的螺、蚶。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动物遗骸。陶器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较少,器类有釜、罐、盘、鼎、钵、豆等,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方格纹、条纹、云雷纹、网格纹等。石器有斧、锛、环、砺石、网坠。动物种类有鹿、猪、豪猪、鳖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和大押旧址
平和大押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均禾墟历史街区上(石马村内),是广东省最完整的当铺建筑,拥有82年历史。平和大押整个建筑坐东面西,面阔24.72米,纵深40.59米,占地面积达到1003多平方米。是广州街坊又有休闲的好去处。平和大押整个建筑坐东面西,面阔24.72米,纵深40.59米,占地面积达到1003多平方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姑嫂坟
姑嫂坟(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文物古迹)在白云山云台花园内,为南宋番禺沙湾何氏姑嫂合葬墓。1994年因墓址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式样重建,为山手墓。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姑姑嫂合葬墓”。坟旁还附葬何人铎之墓及李氏安人墓。1994年因墓址兴建云台花园,在原墓东侧20余米处,按明代嘉靖年间重修的式样重建,为山手墓。墓碑上刻“宋何氏四世祖妣施氏安人姑贞女季姑姑嫂合葬墓”。坟旁还附葬何人铎之墓及李氏安人墓。姑嫂坟是一奇特的葬俗。姑为沙湾何氏四世祖何人鉴之妹,嫂为人鉴之妻。人鉴为朝廷公务,常年外出奔波,其父患病在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岗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在钟落潭镇龙岗村,又名追远堂。据族谱记载,龙岗村曾姓为曾子后裔,追远堂之名出于曾子语“追远民德归厚”。该宗祠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年间重建。坐西向东,5进深,占地966平方米,灰塑瓦脊,碌筒瓦面,素胎勾头、滴水、锅耳风水山墙。第一进面阔进深各3间,瓦脊上灰塑双龙,龙身向脊端、龙头回望宝珠。“曾氏大宗祠”石额为民国重修时刻制。墀头有砖雕。红砂岩门枕石雕狮子、草龙,龙身乃明代风格。后梁驼峰刻如意纹,线条简朴;明间墙壁,全部墙脚石、八角后檐柱等均为红砂岩所制,可见其年代较为久远。第二进是花岗石4柱3间楼牌坊,有砖雕卷叶形斗拱,坊额题刻“奉议大夫”,上方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
宋名贤陈大夫宗祠在西郊沙贝下元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道光丁末年(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重建,1927年重修。宗祠为硬山顶大木小式,坐北向南,前后两进,有东西廊,天井宽敞。主体建筑占地795平方米。宗祠门前有宽阔的7级石台阶。阶前场地宽广,一口大水塘绿波涟游,环境秀丽。前座面阔3间,进深2间。琉璃花脊工艺嫡熟,牡丹花枝唯妙唯肖,上塑“道光丁末”(道光二十七年即公元1847年)和“英华店造”字样,为省内现存较早琉璃瓦脊之一。1986年重新装上整鱼宝珠。碌筒瓦面,绿琉璃瓦剪边。大门石额上刻“宋名贤陈大夫宗祠”,有道光二十七年及丁末年款印章。按原样恢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永福“虎”字摩崖石刻
在白云山能仁寺牌坊右侧岩壁上,为不规则的横长方形摩崖石刻,右方刻一草书“虎”字,体长约两米,是个象形大字。上面两颗大眼睛,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上款书“光绪二十四年重阳日”,下款署“刘永福书”。清光绪二十四年,刘永福率黑旗军旧部驻营广州。重阳日携同僚往白云山游览,登峰远眺,抚时感世,不胜感慨。归营后,写下了这个奇特的“虎”字。其部属将之刻于能仁寺岩壁。1999年7月27日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市政管理局、市园林局主管,白云山管理局管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
六榕寺祖师墓塔群在白云山柯子岭和顺岗,现存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广州目前保存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佛教墓塔群。原有历代住持僧人等墓塔100多个,一行行供奉在松荫之下。墓塔群在60年代后期遭破坏,杂草野藤丛生。1986年几经寻查,斩棘开路才见墓塔,不少塔有基无顶,有的仅存塔顶,零乱不堪。经近年修葺整理,现存垅环形墓5座,环形孖墓2座,墓塔46座。墓塔群始建于何时没有确切记载。据明天启三年(1623)重修墓塔碑记云,该地“原有祖塔七座,因岁久风雨侵蚀,石塔湮没,贤举等命工重修,大围之穴,将各祖名衔总勒一碑,普同永远奉祀,以垂不朽。”即在天启三年将原7位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母许氏、丁氏墓
曹母许氏、丁氏墓位于天河区华南植物园内木兰园。该墓坐东南朝西北,宽13.4米,深38米,占地面积509.2平方米。四周树林。该墓为两个墓上下连在一起,砖砌外批荡水泥,两级护岭交椅墓,整个墓由华表、月池、上下墓、后土等组成,规模宏大。曹母许太夫人墓位于上方。护岭顶部有祥云拱月石刻,云纹上有浮雕怪兽,两侧有圆形方孔钱。坟头砌成半圆筒状,顶部亦有祥云拱月石刻,云纹有灰塑的凤鸟和牡丹,护岭两端各有一只花岗岩石狮。墙面中间镶有青石墓碑,碑刻:“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曹母许太夫人之墓”,上款:“宣统三年辛亥季春榖旦”,下款:“祀子受、培、堉,孙传、谋、诒、誉,曾孙绍、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汝钧故居
周汝钧故居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岗村南岗东路东周8巷2号,坐西向东,为三间两廊建筑。长11.30米、宽10.10米、高7.50米。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红砂岩石脚高1.80米),硬山顶,锅耳封火山墙,灰砂硬脊、碌筒瓦,陶瓦剪边。周汝钧故居,是周汝钧太公周日新进士的祖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由此推算,已有近500年历史。故居两廊有门口通街巷。从东周8巷2号街门进入故居,映入眼帘的是头门壁画,落款“贰品高冠图”,绘于光绪庚子年(1900)。首先是左边廊占地面积3.05米×3.8米(11.59平方米),方砖铺地;第二是天井4米×2.4米(9.6平方米),红砂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卢廉若墓
卢廉若墓,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双溪别墅后面的青龙岗上,为卢廉若及其妻妾合葬处。墓葬虽建于1927年,但整座墓按清代墓葬的形式用花岗石砌筑,为抄手墓,分坟头、山手、月台和后土护岭等部分。墓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弘。墓葬虽建于1927年,但整座墓按清代墓葬的形式用花岗石砌筑,为抄手墓,分坟头、山手、月台和后土护岭等部分。墓依山势而建,气势恢弘。墓碑文刻:“清诰授资政大夫廿一世廉若卢公封夫人卢母陈太夫人合墓”。山手两边立石碑。石碑文:“廿一世庶妣卢母郭氏张氏黄氏孺人墓”,左碑文“廿一世庶妣卢母区氏陈氏孺人墓”。民国卢廉若墓坐西北朝东南。由花岗石砌筑。交椅墓。分坟头、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佩兰墓
梁佩兰墓,位于白云山柯子岭南麓,已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坟面用灰沙构筑,分有坟头、山手和前台。南向,全长约13.4米。地面铺灰沙,分三级,坟头最高,山手、前台依次而下。坟头用版筑的灰沙墙绕成半圆筒状,当中有碑龛,石碑早被挖去,墓志石2块,分嵌于两边平肩的灰沙壁中,碑石黑色,风化严重,志文多已剥落。前台向两侧扩展,宽约3米。因墓址所在地坡较陡,在坟头后面依陵坡再圈两重拦土灰沙墙,里面的一重灰沙墙头有浮雕式祥云涌月装饰,墙中嵌一灰黑色碑石,正中度排刻:“赐进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显考药亭梁公府君,进敕封孺人、显妣梁门何氏太夫人之墓”。下款由“康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井桥
清广州石井桥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道。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东西向,长68米、宽3.8米,为6墩的梁式石桥。桥的两旁有石栏。桥的两端原来各建一亭,亭为歇山顶,绿琉璃瓦盖。桥两头有“道光岁次辛卯”纪年石刻;两侧还有“好进仙人履,能通驷马车”一副石刻对联。此桥至今尚保存完好。它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咸丰六年九月(1856年10月),英国以“亚罗”号船事件为借口,挑起了第二次-战争。次年,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与英国组成侵华联军,于十二月十三日(1858年1月27日)攻陷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广东巡抚柏贵等官员投降,英法联军组成“三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加木故居
彭加木故居位于广州市白云区松洲街槎龙村天枢二街12号,房屋建筑面积长约12米、宽16米;东临窄巷,北面与邻居住屋相连,西、南面与村道相接,墙体东、北面基本是直线,西、南面呈弧线型。彭加木故居现住两户人:一户门口朝东临巷,另一户门朝西临街(天枢二街12号)。从原貌考证,彭加木故居坐南向北,头门应是北门,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山墙,花岗岩石门框,石门额刻有“秀谷”二字(被灰土填平),陶瓦剪边,木雕封檐板,墀头砖雕人物。头门进入是廊、天井,天井东面是厢房,南面是后花厅(现在用砖墙将天井与后花厅隔开);花厅“品”字形排列三个门,东门进入两层高的小洋楼,西门是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