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天河区旅游
天河区文物古迹介绍
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陵园坐落于广州市水荫路113号,先烈路的北面,总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陵园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日战役中阵亡将士,于1933年由华侨捐资建成的。整座陵园建筑规模宏伟,布置严谨,造型庄重典雅,南北走向的墓道形成一条十分明显的中轴线,主体建筑均用花岗岩石砌成,是一座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陵园。陵园作为中国近代史人民斗争业绩的见证,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向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国内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陵园主要建筑有:凯旋门、战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纪
广州刘氏家庙
刘永福沙河故居———刘氏家庙,位于广州市沙河大州地2号(现为广州大道北2号),刘氏家庙是民族英雄刘永福在广州做官时的住所。刘氏家庙建于1900年,为青砖石脚、两进三间南方祖祠式建筑,左右有衬祠,与主体建筑连成一体。通进深约38米,通宽约36.7米。头门面阔三间,宽15米;进深三间;博古脊上有凤凰牡丹灰雕;硬山顶,碌灰筒瓦;挡檐板有精致木雕花卉。墀头有4重花卉砖雕,下有蝙蝠兽面。头门花岗岩石额上镌刻阳文“刘氏家庙”4个楷书大字,无上下款。门口三级花岗岩石台阶,两边有包台,台基正面有百合花石雕。包台各有2条每边长30厘米的四方花岗石檐柱,虾公梁下有梁衬,梁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
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位于沙河燕塘,今沙河禺东西路解放军体育学院内。民国13年(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利用原清军新军燕塘营地设分校,称黄埔军校燕塘分校。1926年9月3日,毛泽东在这里为军校师生作报告。清宣统三年(1911年),广东新军协成立,辖3标11营。其中,协司令部、步兵第一标、炮标第一和第二营、工程兵营、辎重兵营等部驻守此处。是年,广东飞行器公司在此修建机场。次年8月25日,冯如在此表演飞行,不幸坠机殒命。1931年,陈济棠在此建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自任校长。1936年,陈济棠下台后,改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1937年,改为中央陆军军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烈路33号墓
先烈路33号墓位于沙河顶十九路军坟园西南。195年发掘。地面有封土,呈长圆形,东西长约20米、南北长约18米、高5米。墓平面如两个“凸”字横排,由两个圆锥形凸顶的砖室组成,墓室半入地下,两室平面方形,圆锥形穹顶,长、宽各3.6米、高3.62米。甬道、后龛和过道均券顶。室内有砖砌棺床。此墓早期被盗,棺具人骨已朽。劫余的器物有150多件陶器,胎质坚致,有的挂釉匀薄,呈青白色,已近于瓷器。品类除了一般容器、食器、炊器等外,还有城堡、屋仓、井灶、坐俑、乐舞俑、镇墓俑、陶牲畜及车、船模型。陶船结构完备,长54厘米、通高16厘米。船前有锚,船后有舵。两旁为司篙的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恭尹夫妇墓
陈恭尹夫妇墓位于广州市龙洞祥云岭南麓。墓坐北向南。墓面用灰沙构筑,分坟头、山手和前台三部分。由坟头而下分为四级,坟头用灰沙版筑呈半圆筒状,中间嵌一连州青石大碑,中刻“陈独漉先生暨配湛郭恭人合墓”,楷书,左右两山手间各嵌一黑石碑,右碑中刻“南敬陈公府君墓”,(独漉第三子名适)左碑中刻“十三世祖妣吴太孺人之墓”(陈适之妻)。墓前有三方护墓大碑,分别为“重修陈独漉先生墓碑”,“重修陈独漉先生之墓记”及为保护该墓的“番禺县政府布告”。陈恭尹(1631~17OO年),字元孝,一字半峰,号独漉,广东顺德人。南明桂王授他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暗中从事反清活动;后隐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尚书王公祠
尚书王公祠位于天河区车陂村祠堂大街20号。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修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九年(1903)、2000年。坐北朝南,三间三进,总面阔28.50米,总进深39.50米,占地面积1125平方米。硬山顶,博古脊上有彩色灰塑,人字形封火山墙。青砖石脚。头门面阔3间,进深两间,九架。地面铺红色大理石砖。前廊左右各有一石包台,台上各立两根方身石檐柱,柱头上挑出石雕麒麟。两根檐柱之间石虾公梁撒花那个有雕花石驼峰和十字斗拱。梁架上的木梁和驼峰、斗栱上有简单夫人雕花。彩色雕花封檐板纹饰也较简单。山墙墀头上有施砖雕文官出行图,非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世昌衣冠冢
民族英雄邓世昌(一八四九-一八九四)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一八九四年九月十七日,在抗日本侵略者海战壮烈殉国.邓氏族人葬于广州市沙河天平架石鼓岭邓家山,后因时势变迁,曾被埋没。一九八四年纪念邓世昌殉国九十周年时经沙河镇政府及有关人士支持,寻得邓墓。适逢甲午战争一百周年纪念之际为弘扬爱国精神,市政府决定将邓世昌墓迁回东郊公园,立邓世昌塑像与墓园以崇英烈,永留后人敬仰。是各院校,各团体及个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地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山大学石牌旧址建筑群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创办于民国13年(1924),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而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1931~1937年间,按照孙中山生前所嘱,在广州石牌建设了国立中山大学新校园及其建筑群。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山大学迁往康乐园,中山医学院留在东山原址(后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现已与中山大学合并),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等仍在石牌原中大校址。中山大学在石牌历时18年,现旧址主要为今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主要建筑有校门牌坊和位于今华南理工大学的体育馆、文学院、工学院、法学院、建筑学院,今华南农业大学的农学院、生物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
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位于天河区长兴街岑村南街远耕公祠。1972年4月7日上午,周恩来总理在广州陪同马耳他总理多米尼克·明托夫,先后到岑村参观小学、粉厂、农机站、卫生站、花果山、水田、鱼塘,还走访两户农家。在远耕公祠,周恩来等仔细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介绍大队生产情况及远景规划,观看了岑村地形模型。2008年,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被公布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
冯如坠机处纪念碑在天河区沙河花生寮。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在美国研制飞机成功后,为“壮国体,挽利权”,回国创办航空事业,于1912年8月25日在广州燕塘表演飞行,不幸失事牺牲。当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曾令行广东军政府都督在冯如坠机牺牲处立碑纪念。由于袁世凯帝制自为,孙中山发动讨袁战争失败等影响,迄未动工兴建,直到1988年,才由广州市沙河文博学会建造“冯如坠机处”纪念碑一座。碑坐西向东,方塔形,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立于一高0.40、深3.74、宽3.30米的台基上。台基正面有阶梯三级,左、右后有矮墙围绕。碑身用白色花岗石制成,上小下大,高工土7米,尖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沙河东平公社旧址
东平公社旧址位于沙河镇燕塘。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光绪末年(1908年)重修,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重要遗址。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5月),三元里附近各乡人民在广州城北牛栏岗一带大举抗击英侵略军后,省城东北郊及花县,增城、从化一带240余乡乡民在绅士王韶光、高梁材等倡导下,经两广总督批准,仿效石井乡的昇平公社,在沙梨园建立东平公社。以武装本地人和客家人共同抵抗外国侵略者为宗旨。主要领导人还有钟占棋、谢锡恩、周秉钧等人。东平公社成立后,东连鹿步、东圃各乡,北连从化、增城、花县,与昇平公社形成了犄角之势。旧址尚有正门额,上刻“东平公社道光二十三年程?(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位于棠下达善大街27号。原为湛川钟公祠,建于明代,重修于清末和20世纪80年代,1993年又大修。钟湛川,棠下村钟姓第十四世祖,钟应章之子,父子皆有祠堂。该祠为二进一天井,面阔三间,中为大堂,两侧有廊,通深15.2米,通宽8.7米,占地面积132平方米。硬山顶,灰塑正脊,碌灰筒瓦,滴水剪边。天井两边有卷棚廊,天井中心起棚,并与前后进封闭连接。正面为花岗岩门坊,黑漆木匾金字“毛主席视察棠下纪念馆”。封檐板雕缠枝花纹,飘逸精美。二进平台上有会议桌和两长椅。1954~1956年初,该祠是棠下第一农业社社址,1956年又作棠下高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梁东源夫妇合墓
梁东源夫妇合墓位于长兴街道岑村火炉山大垣咀偏西北山岗。建于明代。坐西南向东北,半月形护岭,两级平台,砖石灰沙结构。梁东源,明朝邑庠生,猎德西村梁氏五世祖。曾在岑村开馆教学,深受学生爱戴。去世后,有学生感其教育恩深,为其捐献了此墓地。因此,此墓不仅是宗族先祖墓,而且有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山姚氏墓地
燕山姚氏墓地位于兴华街道五仙桥街75706部队燕山金梳岭。始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碎石砌筑交椅墓。坐西北朝东南。有寺右三世祖姚源盛夫妇合葬墓等姚氏家族6代17座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对研究广州早期葬俗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玉泉家族墓地
王玉泉家族墓地位于珠吉街道吉山村吉沥街韭菜岭,年代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土名秀翠岭。由车陂村王玉泉夫妇合葬墓等王氏家族4代6座墓组成。坐东北朝西南,泥筑山手墓,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前台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对研究广州农村家族葬俗有一定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叔麟家族墓地
王叔麟家族墓地位于凤凰街道柯木塱村水龟岗。由王叔麟夫妇合葬墓、儿子王龙溪夫妇合葬墓及其孙王云野夫妇合葬墓组成,共祖孙3代6人。王叔麟夫妇合葬墓建于宋代,明弘治年迁葬于此。3墓均为泥土堆砌交椅墓,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前台组成,总占地面积约80.22平方米。王叔麟为王道夫之子,南宋忠勋大学士。因父殉国难于崖门,后抱恨而卒。先祖道夫殉国难于崖门,被后世誉为忠烈之臣。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界头樊氏墓地
火界头樊氏墓地位于龙洞街道龙洞村迎龙路213号火界头。由樊以达夫妇合葬墓、樊雄保夫妇合葬墓、樊三郎夫妇合葬墓组成。建于宋代,均为花岗碎石交椅墓。总占地面积272.8平方米。樊以达夫妇合葬墓建于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原墓在三元里西华井(今雕塑公园),1996年迁葬于此。坐西朝东。花岗石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165.6平方米。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前台组成。花岗石碑龛,顶部石额上刻“龙洞”两字。内镶连州青石墓碑。樊以达(1068~1137)为龙洞村樊姓入粤始祖。樊雄保是龙洞村樊氏二世祖,18岁登进士。樊三郎为龙洞村樊氏三世祖,龙眼洞樊姓皆其后人。有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潘贞夫妇合葬墓
潘贞夫妇合葬墓位于新塘街道沐陂村沐陂大街对面,宋代建时原是一座土坟,无墓碑。2003年重修时新置墓碑和坟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89.4平方米。坟头用水泥筑成半圆形。坟面中间镶有一块花岗石墓碑。潘克常,字贞,番禺细墟六世祖,南宋末年携二子迁居珠村,再娶妻生三子。此三子后分别迁居棠下上社、石牌、沐陂三地。后潘克常被珠村、棠下、石牌、沐陂4村潘姓奉为共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
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陵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山马头岗,面积100多亩,由公墓、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陵园内的纪念塔矗立在一座平台上,方型的底座高4米多,正面开有一门进入塔内。门的上方镶嵌着孙立人题写的“陆军新编第一军印缅阵亡将士纪念塔”石碑。新一军驻防广州期间,孙立人用3千日本战俘修建了位于白云山马头岗的新一军阵亡将士公墓,该公墓由著名设计师杨元熙设计,1945年10月5日始建,1947年9月7日落成。公墓原面积100多亩,由墓门、纪功亭、纪念塔3部分组成。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赖南墓
李赖南墓位于龙洞街道,建于宋代,1932年由寺右乡大岗迁建于此,1995年重修。坐西南朝东北。砖砌筑交椅墓。占地面积75.9平方米。墓依山势而建,由护岭、垄环、享堂、山手、月池组成。护岭用砖砌,外涂抹水泥,顶部有祥云涌月石刻。花岗石墓碑。墓前有两对旗杆夹,分立左右,上刻“钦点探花及第李文田立”,落款“咸丰己末科”。此旗杆夹为原物。该墓形制特别并有一定的代表性。墓主为杨箕村李姓入粤始祖。有一定的史料价值。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