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旅游
洛阳市文物古迹介绍
61、看经寺
看经寺为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石窟内最大的洞窟,开凿于武则天时期。洞的正面有一座建于清代的砖瓦结构二层楼,门额上刻着“看经寺”三字。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为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看经寺洞顶雕有莲花藻井,周围环绕着四个体态丰润、形象优美的飞天。另外在窟内放置有宋代圆雕坐佛3尊,南壁雕造9排小千佛像,北壁除几排小千佛像外,还有一些莲花供养菩萨。与同一时期其它洞窟最大的不同是该窟正壁上没有主像,而是在洞窟地面中央建坛,上置佛像供人拜佛。看经寺内南壁由西向东第一尊罗汉像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首迦叶,20世纪30年代流失海外,2001年由加拿大政府归还后重新放置于此。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东山石窟内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30-6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2、龙门石窟药方洞
过古阳洞便是药方洞,开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和北齐,到唐初还有雕刻。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这150多种药方中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唐代初年我国医疗学、药物学的珍贵遗产。药方洞高约4米,宽3米,两侧雕有八角莲柱,并且各有一个刚劲雄健的力士,造型甚为精美。洞中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这5尊造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地址:洛阳市洛龙区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30-60分钟开放时间: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11月1日-1月31日:8:00-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3、邵雍故里
位于洛阳市定鼎路洛河桥南安乐窝村。这里曾是宋代著名理学家邵雍的居住地。邵雍,字尧夫,原籍河北范阳,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卒于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邵雍30岁时,游至西京洛阳。他看到洛邑居天下之中,有山水登临之美,有人物萃聚之繁,为一都会,可以观四方之士,便决定定居洛阳。初迁洛阳时,住处简陋,难避风雨,生活颇为艰难。后与寓居洛阳退职宰相富弼、司马光、吕公著友好。司马光等为之集资凑钱,购买原五代节度使安审琦的故宅30余间,邵雍将其居室题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居士”。今安乐窝村即由此而得名。邵雍的住宅在北宋末年遗弃民间,金代改为“九真观”。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河南知府虞廷玺访得其故址,始“缭以垣墙,植以树木,构堂三间,塑康节之像于其中”,后来又经扩建修复,保存至今。今存之邵雍祠堂,位于村内洛龙公路东侧,坐北朝南,原建筑仅存有清代硬山式“皇极书阁”三间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后梁宣陵(朱温墓)
后梁宣陵类别:古墓葬时代:后梁地址:伊川县白沙乡常岭村公布时间:2000/9/1公布批次:第三批后梁宣陵(朱温墓)位于伊川县城东10公里的常岭村北的高台地上。南为常岭村,北为郑潼路,东为沟丘岭。西为常岭村南北路。朱温生于851年,卒于912年,为后梁第一代皇帝,又名朱全忠、朱晃,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幼年随其父朱诚学习五经。公元870年他参加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先后攻陷洛阳、长安等地,大大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公元882年9月,他投降唐军,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义军。因他镇压义军有功,唐僖宗赐名朱全忠,任河南中行营招讨副使,次年拜汴州刺史出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推异,藩镇成了唐未最大的割居势力。公元901年他率军进入关中,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公元904年他用武力把唐昭宗逼迁洛阳,不久被他杀死。立昭宗儿子李柷为帝,即昭宣帝。公元907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5、龙门石窟龙门大桥
龙门大桥位于龙门山口,始建于196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亲题“龙门”二字。这座大桥是连接龙门东西两山的重要通道,也是沟通洛阳至豫西南各地交通的一座大型桥梁,如今成为洛阳龙门石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龙门大桥横跨伊河,处于龙门石窟游览点入口位置上,东西两端分别是白园和龙门石窟研究院。大桥全长303.8米,两端各有6米石拱作为桥下立交通道。去往龙门石窟的路上便能见到大桥,配上陈毅元帅的题字更是气势非凡。傍晚时分,落日余晖下的大桥也别有一番风味。地址:洛阳市洛龙区龙门石窟景区内类型:桥游玩时间:建议10-20分钟开放时间:2月1日-3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4月1日-10月7日:8:00-17:30,闭馆18:30;10月8日-10月31日:8:00-17:00,闭馆18:00;11月1日-1月31日:8:00-16:00,闭馆17:00。夜游开放时间(西山石窟、香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6、洛阳万佛山石窟
万佛山石窟风景区位于吉利区西北部6公里处柴河村,景区处在洛阳北部旅游的热线上,自然环境条件优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万佛山石窟风景区有各种树木、花草,湖水面积400余亩,水中有鱼、虾、螃蟹、壳等水生动物。万佛山是一座小山,因为山里留存着万佛山石窟而得名。万佛山石窟依山崖而建,现存石窟分上、下两寺院五个洞窟,文物专家鉴定石窟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凿,其文物价值很高。1997年,万佛山石窟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佛山石窟风景区内有四个景区:1、文物区内有重要历史文物,万佛山石窟,有上下寺院。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有神游之洞、罗鼓洞、三世佛、善人庙、老君殿、佛泉水,山上有金、黑龙洞等。2、水上娱乐区内有快艇、小船数十只供游人娱乐。3、碑林区内有500余块碑林展(书法展),内容丰富多彩。海内外及全国各地名人书法家写作,特别是明作《孙子兵法》长卷达158块,长220米。95年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7、新安文庙
新安文庙位于新安县老城东大街87号,建筑面积1124平方米,占地面积1124平方米。早期的文庙比较低矮,很不显眼,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年)知县邱峨重修,墙柱增高二尺,加柱础十八个,殿前修了月台,使大殿更加雄伟,现整体结构仍为清代结构保存仍为清代乾隆年间的样式。最早临街有牌坊等附属建筑多处,是除县衙以外古城中最为壮观雄伟的建筑之一。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现存大成殿一座,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店内墙柱高4米,该殿为四面起坡,面覆灰色筒瓦及琉璃瓦。挑檐,檐下斗拱结构,歇山式建筑。该庙原为学宫,嘉靖九年改曰“文庙”,明朝嘉靖44年(公元1530年)知县王训重修,万历15年、崇祯、康熙、雍正、乾隆等时期多次重修,乾隆三十年起增大成殿。早期这里既是祭祀的场所,又是县最高学府,是县内文人、雅士集聚活动之地,这里文化氛围浓厚,额匾上书有“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等内容,颂扬孔子崇拜儒学,文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8、洛阳祖师庙
祖师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北大街。祖师庙原来范围很大,庙内殿宇楼阁比比皆是,有戏楼、大门、照壁,还有前后殿,大殿内供奉着祖师铜像。这些建筑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刘天爵修建,乾隆八年(1743年)高兴业又进行了维修。祖师庙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大帝,清代因避圣祖玄烨讳,改为真武大帝。民间传说和画像涉及真武大帝时,都把他幻化为超自然的神——龟形,或者是龟、蛇的合体。现存大殿五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建筑破坏较重。据建筑风格及建国初期尚存弘治年间(1488~1500年)的重修碑记判断,这座大殿应是明初建筑。祖师庙大殿南向,面阔五间,琉璃瓦覆顶,为单檐歇山式顶。大殿内部的梁架结构属元代建筑风格,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此种梁架结构全国已很少,因此这座祖师庙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内的梁柱十分粗大、挺拔,并且保存的相当完好,没有一根开裂。梁架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9、洛龙区壁画墓
洛龙区壁画墓位于洛阳市洛龙新区关林路与金城寨街西南,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定鼎门门址西南。2012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龙盛小学基本建设时发掘清理一座五代壁画墓,编号为C7M5722。该墓葬为长方形台阶式墓道砖券墓葬,方向180°。整个墓葬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墓室为砖雕仿木结构,墓室壁上有砖雕的门、窗、桌子、椅子、灯擎、柜子、衣架。在砖雕以外的墓室及甬道壁上均为白灰抹壁。该墓葬壁画及砖雕结构被倚柱分成九幅画面。墓室内壁总共有四幅,用彩色线条在白灰壁上作画,色彩鲜明,分布于甬道东壁、西壁、墓室与甬道相接处的东西墓室壁上。该墓葬被盗扰严重,出土随葬品极少。共计出土遗物39件,包括有铜镜、铜熏炉、铜泡钉、铜锁和铜钱。未见墓志,对其具体年代的断定增加了难度。依据墓葬形制、绘画风格、服饰文化、许多鎏金器随葬品初步确定为五代时期,且墓主人也是当时一位级别较高的官员。该墓葬壁画整体保存状况较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0、潭头河南大学旧址
潭头河南大学旧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潭头村、党村、张村、古城村、大王庙村一带。受战事影响,1937年-1939年,河南大学曾先后随迁豫西南镇平和鸡公山及豫西伏牛山区潭头镇。潭头人民积极支持河大发展,纷纷把自家住房让出,作为河大师生的教室和宿舍,并捐送桌椅凳、生产工具等物资和粮油、肉、蛋等生活用品。县立高小腾房50余间,做为文、理、农学院的公共教室和图书馆,关帝庙20多间房改为校本部办公用房。文学院设在古城村、石门村,占有8个院落,资料室另设于上神庙;理学院设在党村,使用了6个院落;理化实验室、仪器室,生物标本室、电厂共占民房40多间;农学院设在大王庙村,占有8处院落,设有种子库和仪器室。当时河南大学在潭头镇共使用民房及学校达40余处,校舍和宿舍均为硬山式砖木结构的民居,呈多个单独的院落式布局。房屋基本为青砖墙体(个别为土坯墙),灰板瓦屋顶,屋脊上雕有花草图案。旧址还保存了河大在潭头历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1、偃师商城遗址
偃师商城遗址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东接偃师市区,西距汉魏洛阳故城10公里,西南距二里头斟鄩遗址约6公里。考古学家根据史料记载和遗址位置,确认此处遗址即“西亳”遗址。城址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东西宽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南部740米。四面有城墙遗址,共发现城门7座:北墙1座,西墙3座,东墙2座,南墙与北墙对应有1座,已被洛水冲毁。城内道路纵横交错,城外有近5米宽的环城路。城内分布3座小城,宫城居中,正方形,长宽各200余米;另2座小城分别位于东南部、东北部,可能属营房、库房一类。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铜器等。偃师商城遗址是继安阳殷墟和郑州商城之后,我国商代都城遗址的又一重大发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1983年“世界-考古新发现之一”;1997年发现的偃师商城内的小城,以其重大的历史和科学价值,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评选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偃师商城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2、范园(范仲淹墓)
范园是中国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的长眠之地,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500米,距伊川县城17公里,离千年帝都洛阳市25公里,郑(州)少(林寺)洛(阳)高速公路从园前经过,交通十分便利。范园北依万安山,南傍曲水河,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嵩山少林位其左,伊河之水出其右,山-复,气聚风藏,被誉为千秋名墓。范园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洛阳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人(今江苏省苏州市),生于公元989年,逝于公元1052年,享年64岁。范仲淹一生忠贞报国,出将入相,清廉从政,刚正不阿,赤诚为民,政绩着著,百姓有口皆碑。他提倡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思想,已成为历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广为传颂,千年不衰。他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3、上戈乔家大院
上戈乔家大院位于洛宁县上戈镇上戈村,为清代安微巡抚乔致南府邸,坐北向南,共有宅院5所。一、二宅均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有上房、东西厢房和临街房组成。一宅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东、西厢房山墙上有砖雕壁画,厢房门上有木雕。二宅临街房门口有石狮一对,但都有不同程度残损,上房也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砖木结构,檐椽外加飞椽,有龙头斗拱穿插梁头装饰。三、四宅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左右均有厢房,整体保存一般;宅东约20米有东厢房,为面阔三间的硬山式建筑,房檐有木雕饰,为莲花垂柱,做工精良。窑院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建筑,木门两侧有左宗棠赠给乔家的一幅对联,为“浩落古今同一体,风流儒雅亦吾师”,现保存在县文管会。西厢房山墙上有照壁,上雕对联,破四旧时被毁,已看不清字迹,山墙上有蝙蝠式拉丝,西厢房的木0梯尚存。上房为面阔五间的窑洞式建筑,与后花园相连,后花园高出上房约1.5米。1987年被洛宁县人民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洛阳涧西苏式建筑群
洛阳苏式建筑群位于洛阳市涧西区,指的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洛阳市涧西区,苏联援建的带有明显苏式建筑风格的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以及各种配套设施。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苏联大规模援助下进行的。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6个安排在洛阳工业区,这里面包括一拖厂、铜加工厂和轴承厂等。这三个工厂的厂部大楼与厂前广场,雄伟开阔,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宏大叙事风格,是中国乃至世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工业区之一,可以看作是新中国工业的标志性建筑群。矿山厂二号街坊、一拖十号街坊和十一号街坊是1954年9月与洛阳友谊宾馆一起,最先开工建设的居民住宅楼。均是红砖红瓦,楼面、楼门有装饰性花纹,房顶有檐角,个别楼层铺设了木地板,风格相对比较华丽。建筑将现代化的居住模式与传统的四合院形式有机融合,明确地体现了厂区与生活区对应布置、生活区与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5、五花寺塔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旧志记为唐塔,但有关人员鉴定为宋代遗作。五花寺塔矗立在连昌河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原来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塔的第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正南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6、李贺故里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故里在当今宜阳县三乡乡的昌谷。宜阳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李贺故里旧《宜阳县志》载:“长吉(李贺)多才,栖息昌谷”。在李贺的诗歌中,有不少直接以昌谷为题的作品。据《南园十三首·其二》的“宫北田塍晓气酣”句,宫即连昌宫,为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建,又有玉阳宫、兰昌宫之称。连昌宫的遗址,就在连昌河谷,李贺的故宅离连昌宫不远。西有“汉刹云山”(光武庙),南有女几山隔河相望,有名的五花寺塔矗立于连昌河西岸。当年的众多权贵名人,如武则天、唐玄宗、张九龄、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等,在这里都有吟咏唱和的诗文。现在当地正在规划重修李贺故居和建设李贺纪念馆,并已成立了李贺研究会和李贺诗词协会,以对李贺及其诗作进行深入发掘研究。-旅游小贴士:门票:20元/人开放时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7、蝙蝠洞遗址
蝙蝠洞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高崖头村大夹沟村道路东侧的低山山头顶部,由于以前曾有成群蝙蝠聚其洞内,故称“蝙蝠洞”。此洞口朝东南,阳光照射时间较长,洞口位于山头的一块大型岩石之下,宽1.4米,高1米,地理位置为东经33°45′58.″,北纬111°41′49″,海拨高程816米,洞口方向为240°,洞口底面高出洞前沟底15米。2000年,当地群众探寻溶洞开发旅游,在原洞口下部炸开一大口,将洞内的积土挖出,从中发现许多动物骨骼化石,因群众无知,将其化石当作龙骨哄抢待尽,大部分已被出卖转移,仅有少数仍保存于个别群众家中。该洞为多层洞,暂已挖开两层,上层洞分前后两段,前段宽3米,进深12米,高3米,后段宽9米,进深15米,高5米,距新开洞口向内3米处又下扎一洞,长宽均有1.5米,深已被挖出25米左右,亦有不少化石,上层洞穴后部又有一洞仍为下扎,洞内尽被积土填埋,也被群众掘进数米之深。在距洞口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8、缑氏盆窑遗址
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顾刘路从遗址东侧通过,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遗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东西长约300米,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3米,地面散落的遗物较少,采集的陶片主要出自马涧河南岸上现代人挖坟取土翻出来的土堆之中,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和磨光黑陶,纹饰有绳纹、素面,器形有杯、罐、盆、尊等。从发现的陶片来看,该遗址保存完整,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仰韶、龙山、二里头、商、周几个时期的文化遗存,为研究该地区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盆窑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镇盆窑村寨东南,处于马涧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平坦。有一条村级公路从其中南部贯穿直达盆窑寨村,加之常年遭受自然风雨剥蚀、水土流失、大气、环境污染等,对遗址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同时,遗址地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9、汝阳风穴寺
导游:现存主要建筑有天王殿、中佛殿、悬钟阁、藏经阁、七祖塔等。七祖塔始建于唐开元年间,高23米,共9层,塔的形制比较独特,是一座方形砖塔。中佛殿建于金代,距今已有800多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毗卢殿位于中佛殿后,重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内有永乐七年周王朱肃献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一座。三层悬钟阁建于宋代,阁内悬挂有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铸造的铁钟一口,重4998公斤,造型浑厚古朴,铭文清晰。寺院周围有元、明、清各代寺塔84座,是河南省第二处较大塔林。此外,有珍珠帘、大慈泉、玩月台、升仙桥、翠风亭、银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等八大奇景,还有小龙门、石龙门、洗风尾、东山仙人靴、西山一尊佛、半云巢、无心处等72小景。:位于临汝县东北少室山南麓风穴山中,距洛阳市约70公里。又名香积寺,始建于北魏,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因寺东之山有大小风穴洞而得名。风穴寺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0、永宁寺遗址
永宁寺遗址位于汉魏洛阳城遗址内,坐落于北魏宫城的西南侧,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专供皇帝﹑太后礼佛。永宁寺建于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遗址中央尚存永宁寺塔塔基。据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里外都可看见。据他的描述,这座塔高四十余丈,相当于今天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现尚存方形础石124个,分内外5圈,排列整齐有序,皆呈正方形的网格式。从遗址可见,永宁寺平面长方形,南北305米,东西260米。中央为永宁寺塔,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应为正殿。杨炫之书中提到,正殿豪华绚丽,可与宫廷中的太极殿相比,两侧向南延伸,连接东西廊檐。围墙南壁正中是寺院的山门,面阔7间,进深2间,正对著佛塔。遗址内发现大量佛教泥塑残像,还有石雕﹑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佛教泥塑残像有大小两种,大像较少,有佛和菩萨造像。小像出土约300多件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