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旅游
郑州市文物古迹介绍
崔氏石坊及碑刻
崔氏石坊及碑刻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文村西头北侧崔氏坟茔内。石坊刻立于明代中期,为三间四柱形,通高2.88米,宽4.50米,坐北面南,坊顶用横枋盖顶,浮雕有花草图案,横枋下置阑额,阳刻隶书“崔公先茔”,额左刻有“赐进士巡抚都御史崔景荣”,右刻有“赐进士湖广兵备副使嵩阳崔应科立”楷书。中柱阳面刻有:“开垣肇迹祖宗功德流泽远,中岳发祥昭穆甲科荫后长”对联。右侧刻“仲子冲壁书”,柱顶雕石狮,坊柱南北有雕花护脚石。石坊小巧别致,雕工精细。坟茔内立有“明湖广兵备副使登吾崔公神道”碑,该石坊及碑对研究明代石刻艺术及崔氏家族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负黍城
负黍城位于登封市大金店镇南城子村周围、颍河南岸的台地上,东有安庙河,西邻段村河,南依青红岭,南高北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易守难攻。据《竹书纪年》载:“周安王五十七年,韩伐郑,占领阳城及负黍”。《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五十一年,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由以上文献记载可知,负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郑韩两国的西部边防重镇。负黍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长约800余米,面积30余万平方米,南城墙位于铁炉沟村北,夯层厚6~8厘米;城内文化层厚1~5米,出土有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陶、铁器等。该城对研究春秋战国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郊嵩山南麓峻极峰下的书院村。现立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大门外西侧10米处,唐天宝三年(744年)刻立。该碑由基座、碑身、碑额、云盘、碑首五层雕石组成。通高9.02米,宽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书丹。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2001年6月,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荥阳市京城街道办事处平庄行政村扁担王自然村西南,经幢高约7米。整体分作幢顶、幢身和幢座三大部分。其中幢顶由宝珠、云盘和仰俯莲台等组成。幢身有上、下两段,上段的主体为小八角形石柱,立于仰莲台上,其上四面开小龛,内均浮雕一坐佛;下段亦立于仰莲台上,主体为八棱石柱,高2.1米,每边宽0.185米,上刻《佛说父母恩重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上、下两段幢身之间,置有华盖,上雕兽头、缨络和宝相花。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形体较大,结构复杂,造型优美,保存完好,为金代佛教石刻建筑代表作品。2019年10月7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庄遗址
蔡庄遗址位于新郑市新村镇蔡庄村西南,南临黄水河、东临能庄水库、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内发现大量陶片散落在地表或夹杂在断崖文化层中。遗址内东部文化层厚0.6-0.8米,西部较厚,达1-1.5米。遗址偏西部断崖有多处灰坑,深1-1.5米,采集陶片以灰陶为主,器型主要有碗、豆、盆、鼎等,纹饰主要有绳纹、弦纹、布纹等。另外在遗址内还采集到两件铁器和两块米字方格纹墓砖。初步判断,该遗址为一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该遗址内涵丰富、文化堆积较厚,对于研究东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郑韩故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参考。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荥阳故城
荥阳故城位于郑州市西北27千米的古荥镇,是汉代城市遗址、中原地区军事重镇。城垣呈不规则长方形,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宽约1500米。除东城墙被河水冲毁外,其他三面城墙目前基本上都保存完整。现存城墙最高处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城墙系版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西城墙有三处缺口,当为城门遗迹。根据考古调查,城内东北为粮仓,东部高地为官署,南部为居民区。同时在故城内发现了古代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建筑设施。特别是发现的汉代冶铁作坊,规模宏大,冶炼技术先进。荥阳故城因其险要的地势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刘邦、项羽争天下之战事多发生于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旧址
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楼,位于郑州市纬二路10号西南角,于1959年开建,1961年落成,为当时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办公楼。197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该楼1980年至1994年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楼,由省政府办公厅负责管理。52号办公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为苏式砖木混合结构建筑,屋顶为斜坡状,红瓦铺顶,木质房架,红砖外墙,泥巴玉米秆内墙,木质扶手楼梯,灰色水磨石地板。这种苏式办公楼在河南省已非常罕见,是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是省政府成立后最早的办公楼,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苌村汉墓
苌村汉墓位于荥阳市王村镇苌村村西,为汉代壁画墓。墓冢高约10米,直径约60米。墓室坐南向北,为砖石结构,分别由甬道、前室、东侧室和三个后室组成,全为拱形顶。南北总长约17米,东西总长约20米,最高约5米。甬道前后各有一道石门,石门正、背两面均刻有高浮雕铺首衔环,正面还有浅地线刻图案和朱绘木纹。甬道两侧和前室四壁及顶部满绘彩色壁画,色彩鲜艳,总面积达300平方米,保存较好的尚有100平方米。其内容包括楼阙庭院、车马出行、神话故事、珍禽异兽、乐舞百戏等。苌村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建筑、绘画、风俗、官府仪仗等方面的百科全书。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
古荥汉代冶铁遗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古荥村西门外,是汉代河南郡第一冶铁作坊。遗址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300多米,总面积12万余平方米。1964年发现,1965年春试掘,1975年秋至1976年春正式发掘,揭露面积1700平方米,发现炼铁炉炉基2座,在炉基周围清理出大积铁块、矿石堆、炉渣堆积区以及与冶铁有关的重要遗迹水井1口、水池1个、船形坑1个、四角柱坑1个、窑13座等,同时出土了一大批铁器、陶器、陶模等文物。该遗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为研究汉代的冶铁技术提供了较为完整的实物材料。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辛庄遗址
遗址位于河湾台地上,双洎河自遗址北又折而南流,又折西南环绕遗址。遗址南北长约400米,东西长约3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度为1~3米。遗址保存较好,地表为耕地。遗址东南部主要分布为东周文化层,西北部主要为龙山、二里头文化堆积层。二里头时期文化层包含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尊。东周时期主要以建筑材料为主,多板瓦、桶瓦,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弦纹等。遗址北半部主要为龙山文化堆积层,断崖处发现烧土块堆积,厚达2米左右,南半部主要为战国时期文化堆积层,文化层中大量堆积板、筒瓦等建筑材料。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南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院内,东汉熹平四年(175)11月立石。残高1.85米,宽0.97米,厚0.21米,圭形首,两侧有六虬龙,额题篆书《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分两行,隶书,凡8行,每行19字,无篆书姓名,此碑是研究东汉熹平年间政治,特别是“党锢之祸”的实物资料,其隶书字体疏朗,遒劲流利,是汉隶的一个流派,一向被书家珍重,就其书风言,前人早已将其归类于“清劲秀逸,无一笔尘俗气”。碑文既是书法佳品,也是两篇汉代公文,是研究东汉公文文体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第一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牟东古城遗址
东古城遗址位于中牟县韩寺镇东古城村,民国时残垣高约10米,长约500米,时代在春秋战国。一名箜篌城,《太平寰宇记·卷二》载:“箜篌城,在(中牟)县东南二十里,昔师延在此造箜篌以悦灵公。”《后汉书·郡国一》:“河南尹二十一城,洛阳、中牟中牟有曲遇聚。”据史料推测,古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准确年代无考。今存西,北面有残墙遗址,夯土层清晰,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15米,城外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铜刀一把,铜箭头千余支、带箭头肚骨一块、护心镜一面、铜腰扣一枚及战国布币、灰陶仓、灰陶罐、汉五铢钱等。时代:战国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赵遗址
东赵遗址位于郑州市高新区沟赵乡东赵村南侧一处台地上,平面呈长方形,东西500米,南北约3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时代从二里头、商、西周一直沿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在遗址北部断崖处发现有多处灰坑遗迹,坑内填灰土,土质结构疏松,内含有红烧土颗粒,较多的陶器残片,坑深1.5~3.0米。经局部钻探了解,遗址北部文化层由于平整土地被破坏,残留厚0~0.5米,遗址东部文化层厚0.8米。遗址南部为该遗址区的最高点,地势平坦,文化层保存较完整,文化层堆积厚1~3米。东赵遗址的发现为郑州地区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冶上冶铁遗址
冶上冶铁遗址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冶上村。由村名可知,此地历史上曾立炉冶铁。遗址分布于村中部及村东南山坡上,面积约2平方公里,文化层厚度1~3米不等,重点区域位于“沙沟”一带。1984年被发现,1990年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登封市文物局联合对其进行发掘,发掘面积约230平方米,出土遗物有:坩埚、炼渣、陶范残块、瓷器残片等,清理冶铁窑炉4座,陶窑2座。两尊立于中岳庙大殿前的金代铁狮子,就是在冶上铸造的,另相传中岳庙内的宋代铁人也铸造于此。该遗址历经宋、金、元、明四朝,对研究我国冶金史具有一定的价值。第一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山古城址
西山古城址位于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枯河北岸的二级台地上,属仰韶文化晚期夯土建筑城址。城址平面略近于圆形。现存面积170000平方米,城外环绕壕沟,城内有道路、房基、窖穴、墓葬等遗迹。西山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可分为3期:第1期遗存约相当于后岗一期文化;第2期遗存最丰富,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第3期则为仰韶文化晚期的秦王寨类型。西山古城即始建于此期早段,废弃于此期晚段,绝对年代为距今5300~4800年。城垣筑造采取方块版筑法,为后世城垣、高台建筑等土木工程奠定了技术基础。西山古城是北方地区目前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夯筑城址,是中国城市文明的重要源头。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村西司马遗址
西司马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司马行政村西司马自然村北,面积约800000平方米。2005年发现并进行发掘,是以夏代村落遗址和商周墓地为主要文化内涵的遗址。遗址文化层厚2~3米,所见遗迹主要为灰坑,墓地中除少量为战国墓外,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墓葬。这些墓葬已清理发掘80多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排列有序,多经夯打,部分有二层台或腰坑,随葬品以陶器、海贝为主,个别有铜器和蚌器,墓主人多为平民。西司马遗址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夏代特别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利渠
胜利渠(俗称引汜工程)是荥阳重要的西水东调工程之一,它是将黄河水系汜河之水调入淮河水系,索河的跨流域引水工程。该渠起源于巩义市草店村寒山寨止于荥阳市老城南关,全长11.5公里,工程由东、西两干渠组成,西干渠由渠首沿汜河西岸向北,经巩义市小里河等村,入高山镇吴沟村、竹川村,注入太溪池。东干渠由渠首巩义市草店村向东,穿越峡窝镇、城关乡到索河办事处与索河汇流。沿线主要水工建筑物有团结洞、友谊洞、群英洞、胜利渡槽,万米隧洞、分水闸等,北支渠是东干渠之支渠,从东干渠大王村分水闸向北,经峡窝镇、上街区、城关乡、王村镇入枯河。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登封轘辕关
轘辕关位于登封市区西约13公里嵩山太室山西陲,五乳峰之东,少室山之北,登封与偃师的交界处,关北山坡下有上世纪九十年代新修的207国道,关地势险要,三面环山。据《登封县志》记载:东汉何进置轘辕关为八关之一,唐高宗时开凿关道;宋登封知县马仲甫修凿关道,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下令凿修关道,并建关门洞关楼及其它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现存关门洞、火星洞、安阳宫、老君殿、万佛殿等建筑。在关楼及火星洞的东西两侧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当地民众集资建有安阳宫、老君殿、万佛殿等建筑十余间,均红砖墙、灰瓦顶。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屏峰塔
屏峰塔位于河南省新密市城区青屏山顶西侧。清顺治十年(1653年),知县李鹏鸣始建,咸丰元年(1851年)知县张廷玺、王绶林重修。屏峰塔,又名文峰塔,塔高9层,高19.045米。塔身为青砖垒砌,每层有六角形密檐式的叠涩层,微微向外展出。塔基呈3.25米的正方形。高0.9米,塔身最下层与塔基为青石垒砌。塔顶有铁铸宝葫芦形塔刹。塔身中、下部有塔铭,铭文曰“屏峰塔”三个楷书大字和建造年月。屏峰塔为新密市城区标志性建筑,是新密市仅存的两座塔之一,对研究新密的历史原貌和清代筑塔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炼丹庵
炼丹庵位于嵩山太室山玉柱峰东断崖下,中岳行宫西南五十米处登山步道西侧,西依玉柱峰,南临峻极宫,北望舍身崖。历史上一直由登封所管辖,炼丹庵创建于何时不详,现存建筑均为后代道士及善男信女共同建造而成。据史书记载:诗人李白在开元二十年秋天来到嵩山,听说嵩山有个女道士焦炼师,曾去拜访,但一连找了多日,连焦炼师的影子也没有见到,只好写下了《赠嵩山焦炼师》一诗。炼丹庵用硅石块垒砌而成,平面为圆形,直径4.9米,高2.8米,外形呈圆丘状,庵的南面有一扇门,高1.5米,宽0.8米,庵内供奉有神像,庵上约2米处的断崖上有后人篆刻的“炼丹庵”三个大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